福建省莆田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2022年10月2日,美国宇航局拍摄到太阳日面局部区域出现突然“增亮”现象(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反映的太阳活动是( )
A.黑子B.耀斑C.日珥D.太阳风
2.该现象发生时,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
A.珠江口沿岸发生海啸B.上海上空极光绚烂
C.地表温度明显上升D.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3.下列现象与地球磁场混乱相关的是( )
A.候鸟迁徙迷途B.旱涝灾害频发
C.有线电视转播中断D.全球气候变暖加剧
下图为猛犸象牙齿化石。猛犸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是在陆地上生存过的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最大的猛犸象体重可达12吨,是冰川时期的庞然大物。猛犸象在距今约一万年前灭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猛犸象生活在( )
A.古生代早期B.古生代晚期C.中生代D.新生代
5.猛犸象灭绝的时期( )
A.气候开始变冷B.三叶虫开始灭绝C.恐龙大量繁殖D.气候开始变暖
6.猛犸象灭绝时期的迁徙方向可能是( )
A.向高纬迁徙B.向低纬迁徙C.向内陆迁徙D.向海洋迁徙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完成下面小题。
7.可能影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运行安全的因素是( )
A.舱地距离B.太阳辐射C.地球自转D.太阳活动
8.关于“神舟十三号”飞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往返的宇宙空间,不属于太阳系
B.飞船依次穿越了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C.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能
D.飞船执行任务期间,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
9.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阿拉普盟额济纳旗,选择在此着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距离大城市近,便于医护人员前往B.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
C.地广人稀,大气能见度好D.草场广布,缓冲性好
左图为沈阳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10.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①B.②C.③D.④
11.与前两日相比,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增强④减弱B.①增强③增强C.②增强③减弱D.②增强④增强
12.天气预报显示,未来几日沈阳市温度还将持续降低,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覆盖地膜,提高地温B.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
C.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D.架设黑色尼龙网,增强吸热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海岸附近风向发生日变化。影视剧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下让头发飘逸以反映女主角的快乐心情。图中左图为某日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右图示意该地某日温度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丙地>丁地>甲地>乙地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此时晴朗天气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14.结合左图,此时,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白天,海洋气压低于陆地,吹陆风B.夜间,海洋气压高于陆地,吹海风
C.白天,陆地气温低于海洋,吹海风D.夜间,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吹陆风
等压线是等值线的一种,能够很好地反映一个区域的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和天气变化。下图为世界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__________
15.此时,图中A地近地面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16.不考虑地面状况,图中风速最大的是( )
A.A处B.B处C.C处D.D处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是水循环的三种类型,箭头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图示箭头中缺少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海上蒸发B.水汽输送C.地下径流D.植物蒸腾
18.图中①②③三种类型水循环中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全部都是
19.西北太平洋的台风从生成到登陆我国东部季风区,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有(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城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0.甲、乙、丙、丁四地中盐度最低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1.丁地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陆地远,水温高
②纬度较低,水温高
③受暖流影响,水温高
④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推测小黄鱼产卵季节的洄游方向及原因是( )
A.甲→乙→丙,寻找适宜水温
B.甲→乙→丙,顺流节省体力
C.丙→乙→甲,南部海域水温过高
D.丙→乙→甲,北部海域海水温度水温过高
新加坡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但由于地域狭小,无法在陆地上找到较大的蓄水区,淡水资源极度匮乏。为此,新加坡通过建设滨海堤坝,将滨海湾和外海隔开,雨水汇入海湾,使其中海水逐渐被替换为淡水,从而缓解了淡水资源短缺。下图示意新加坡滨海堤坝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23.从水循环的角度,推测新加坡淡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势低平,下渗量小B.雨季短,年降水量小
C.气温高,蒸发量大D.河流短小,储水难
24.新加坡在海湾处建设滨海堤坝的主要影响是( )
A.降低河流泥沙含量B.打破不同纬度热量平衡
C.加剧河道弯曲程度D.造成海湾生态环境变化
25.滨海堤坝建成后,堤坝外围海域海水主要变化是( )
A.盐度增大B.密度降低C.温度升高D.潮汐规律改变
二、综合读图题
26.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八颗行星中,A表示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_____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__向__________,呈__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自身条件关系密切,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
27.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__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___态,F面是__________界面。
28.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F_________,I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图中I的作用是_________。
(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5)如果夜晚多云,人工制造烟雾防御冻害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________(大或小)。
29.下图是“某地近地面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中点①至点⑤,气压最高的是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
(2)在图二中用四个箭头标出热力环流的方向。
(3)热力环流形成的原因是____;A.B两地受热的是____,气压较高的是____。
(4)若此时为夜晚,A.B两点中表示陆地的是____,吹____(海/陆)风。
30.读“水循环运动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水循环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
(2)写出图中各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①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⑧__________。
(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由②和③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是__________循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参与的是__________循环。
(4)城市化过程中硬化路面,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__________(填写图中序号),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带来的直接变化是⑤__________(增大或减小),⑥__________(增大或减小)。
(5)对水循环地理意义的叙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①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②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③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④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太阳黑子是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的一些暗的区域,A错误;太阳耀斑是在太阳的色球层观测到的突发闪光现象,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B正确;太阳风和日珥均不如耀斑释放的能量强,CD错误。故选B。
2.答案:D
解析:太阳耀斑爆发时,说明太阳活动增强,太阳活动会影响电离层,使得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D正确;极光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上海纬度较低,B错误;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火山、滑坡引发的海水运动,和太阳活动无关,A错误;地表温度明显上升与太阳活动无关,C错误。故选D。
3.答案:A
解析:地球磁场混乱,导致候鸟无法根据磁场辨认方向,使其在迁徙中迷途,故A符合题意。旱涝灾害频发与地球磁场无关,排除B。太阳活动引起的磁场混乱对有线电视转播干扰不明显,不会导致转播中断,排除C。全球气候变暖是二氧化碳增加导致的,与地球磁场无关,排除D。故选A。
4.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猛犸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是在陆地上生存过得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哺乳动物生活在新生代,说明猛犸象生活在新生代,D正确;新生代是距今6600万年以来的地质时期,古生代早期、古生代晚期、中生代均位于新生代之前,A、B、C错误。故选D。
5.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猛犸象是一种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是冰川时期的庞然大物,距今约一万年前灭绝,说明猛犸象灭绝的直接原因是冰期结束,气候转暖,D正确,A错误;古生代末期三叶虫灭绝,而猛犸象灭绝的时期是新生代,B错误;恐龙大量繁殖在新生代之前,而不是新生代,C错误。故选D。
6.答案:A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猛犸象灭绝的直接原因是冰期结束,气候转暖,因此猛犸象灭绝时期的迁徙方向为了寻找寒冷的生存环境,猛犸象向着高纬地区迁徙,A正确,B错误;向内陆迁徙降水减少而不是气候寒冷,故不会向内陆迁徙,C错误;猛玛象始终生存在陆地上,故不会向海洋迁徙,D错误。故选A。
7.答案:D
解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太阳活动喷射的带电粒子流会威胁其安全,D正确;舱底距离、太阳辐射、地球自转不会影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运行安全,ABC错误。故选D。
8.答案:D
解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围绕地球运动,其往返的宇宙空间,属于太阳系,A错误;飞船返回时依次穿越了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B错误;中国空间站运行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C错误;飞船执行任务期间,始终运行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系统中,D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东风着陆场具有地域辽阔,人烟稀少,草场和耕地很少;降水少,大气能见度高的特点,平坦的地势利于直升机快速搜索与降落,C正确,D错误;远离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AB错误。故选C。
10.答案:C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读图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故选C。
11.答案:A
解析:12月12日昼夜温差变大的主要原因是当日为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故①太阳辐射增强,白天气温较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减弱,即④大气逆辐射减少,导致夜晚气温较低,因此昼夜温差变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D
解析:农民为了有效的防止冻害,可采取下列措施,如覆盖地膜,提高地温;建塑料大棚,加强保温效果;点草烟熏,增强大气逆辐射等,这些都可以提高温度减少冻害,ABC不符合题意;架设黑色尼龙网,可减少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增温效果,不利于防冻,D符合题意。故选D。
13.答案:C
解析: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因此气压甲>丙、乙>丁;由图中等压面分布可知,甲处位于等压面向高处凸出,乙处位于等压面向低处凸出,所以气压甲>乙;丁处位于等压面向高处凸出,丙处位于等压面向低处凸出,所以气压丁>丙。综上所述图中气压甲地>乙地>丁地>丙地,A错误;甲地遇冷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乙处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因此甲地气温低于乙地,B错误;甲地为高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C正确;乙地盛行上升气流,D错误。故选C。
14.答案:D
解析:白天海洋增温较陆地慢,气温较陆地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陆地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即吹海风,AC错误;夜间海洋降温较陆地慢,气温较陆地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陆地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即吹陆风,B错误,D正确。故选D。
15.答案:C
解析:结合图中等压线的分布,A东侧为低压,西侧为高压,可以绘制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侧低压,该图属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最终偏向与等压线斜交,为西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答案:A
解析:不考虑地面状况,图中风速最大的是等压线最为密集之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即A处,A正确;B处、C处和D处等压线相对稀疏,风速较小,BCD错误。故选A。
17.答案:D
解析:水循环环节有:蒸发(蒸腾)、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读图可知,有海水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水汽输送、下渗环节,但没有植物的蒸腾,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8.答案:B
解析:图中①水循环发生在内陆,为陆上内循环,错误;②发生在海陆之间,为海陆间循环,其对陆地水体的更新作用最大,B正确,③发生在海洋上,为海上内循环,C错误,故选B。
19.答案:B
解析:台风形成、移动、登陆主要涉及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等。因此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包括有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B正确,没有参与陆上内循环,ACD错误,故选B。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读图可知,乙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受淡水稀释的影响,该地海水盐度最低,甲、丙、丁地受陆地淡水补给较少,盐度较乙处高,B项正确。
2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海水温度的影响因素。由材料可知,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冬季越冬应选择较温暖的海域。冬季陆地温度低,丁地距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小,且受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有利于小黄鱼越冬,①③正确;丁地的纬度位置较乙、丙高,②错误;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饵料较丁地更丰富,④错误。综上可知,A项正确。
2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读图可知,小黄鱼在甲、乙、丙海域产卵,其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该海域春季海水温度由南到北逐渐升温,小黄鱼产卵洄游的路线,最可能为丙→乙→甲,D项正确,A、B项错误;春季,北部海域海水温度逐渐回暖,但南部海域海水温度不会过高,C项错误。
23.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下渗量小会使地表径流量大,其不是淡水资源匮乏的原因,A错误;新加坡地处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B错误;新加坡虽然降水多,但国土面积狭小,无大河,存水条件较差,导致水资源匮乏,而与蒸发量关系不大,D正确、C错误;故选D。
2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在海湾处建设滨海堤坝对降低河流的泥沙含量影响较小,反而会造成泥沙在河口淤积,增加河口泥沙含量,A错误;建设滨海堤坝对于小区域气候影响较,对不同纬度热量平衡影响较小,B错误;新加坡的河流由于地形限制,均较为短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因此滨海堤坝对河道的形态影响较小,C错误;建设滨海堤坝能够阻隔海水与淡水的沟通,造成海湾的生态环境变化,D正确;故选D。
2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滨海堤坝建成后,雨水和河水被隔绝在堤坝内,堤坝外围海域汇入淡水减少,盐度增大,A正确;堤坝外围海域海水盐度升高,密度也升高,B错误;该措施对海水的温度与潮汐规律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A。
26.答案:(1)水星 金星 类地
(2)西 东 逆 近圆 共面
(3)A
(4)适中的距离(或适宜的温度)
解析:(1)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A为水星,B为金星。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按结构特征,水星和金星属于类地行星。
(2)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由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八大行星的共同特征是同向性: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3)H行星为海王星,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地球公转的轨道发生变化,日地距离变远,地球的温度会下降,将变成寒冷的“冰球”.A正确,B错误。大气层与天体的引力有关,与位置无关,C错误。地球在海王星轨道运行对其体积变化无影响,D错误。故选A。
(4)此图反映出来的是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27.答案:(1)横 纵 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3)消失 突然下降 固 液 古登堡
解析:(1)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通过同一介质时,横波波速慢于纵波波速。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纵波在固体、液体介质中均能传播。判断A波传播速度慢是横波,B波传播速度快是纵波。
(2)图中D界面处横波、纵波速度加快,表示莫霍界面,其判断依据是;该面以上代表地壳,该面以下代表地幔。
(3)读图F处横波即图中地震波A消失(横波消失说明外核物质为液态,而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固态),纵波地震波B波速变小。综合说明F处为古登堡界面。
28.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削弱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4)D
(5)小
解析:(1)由图可知,根据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方向来判断:图中字母A代表太阳辐射,F代表地面辐射,I代表大气逆辐射。
(2)从数量上看,A>D,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太阳辐射都到达了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一共有三种方式: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表现在平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反射作用表现在较大颗粒的尘埃,还有云层对太阳光的反射,没有选择性。散射作用主要是大气分子,还有微小的尘埃对波长较短的可见光,例如蓝光紫光四面八方的散射,还有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还有小水滴对各种波长散射。图中I为大气逆辐射,其主要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主要原因是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正确。
(5)如果夜晚多云,人工制造烟雾防御冻害所起到的作用将变小,云层本身就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29.答案:(1)④;⑤;
(2)逆时针方向运动图略
(3)地面冷热不均;B;A
(4)A;陆
解析:(1)考查等压面的判读。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图中④点的气压最大,⑤地气压最小。
(2)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在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等压面向高处凸出,说明气压较高,等压面向低处凸出,说明气压较低。如图所示:
(3)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由于地面冷热的不均,导致气体的垂直运动,在水平方向上,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气温高的点,气流上升,气温较低的点,气流下沉运动。受热的为B,气压较高的为A。
(4)若此时为夜晚,陆地降温较快,气流下沉,气压较高;海洋降温较慢,气流上升,气压较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表示陆地的为A。吹陆风。
30.答案:(1)太阳辐射
(2)水汽输送 降水 地下径流
(3)海上内 海陆间 陆地内
(4)⑦ 减小 增大
(5)③④
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地球上的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外部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循环的主要动力。
(2)由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①是水汽输送,④是降水、⑧地下径流。
(3)水循环有三种类型:由②海洋水蒸发和③海洋上降水组成的水循环叫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跨海洋和陆地,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其中,我国西北内陆缺少了海洋水汽的参与,所以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参与了陆地内循环。
(4)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化过程中硬化路面,导致地表水下渗减少,所以人们直接干预水循环的环节是⑦是下渗;如果图中的森林植被增多,会使⑤地表径流减小,⑥地下径流增大。
(5)由所学知识可知,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并不是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①错误。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陆地水和海洋水保持动态平衡,②错误。水循环使地球上的水资源保持动态平衡,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水循环通过各环节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并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③④正确。
福建省莆田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莆田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联考答题卡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莆田市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五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