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7日8:00--9:30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2022年7月14日凌晨,本年度“最大满月”亮相夜空,这是今年最大的“超级月亮”(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天体的是( )
A. 世界最大的陨石B. 星际间的气体
C. 发射成功的人造卫星D. 超级月亮
2. “超级月亮”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可观测宇宙
3. 相对于地球来说,月球更易遭受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
A. 公转速度快B. 离小行星带更近C. 宇宙环境不安全D. 表面无大气
【答案】1. A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陨石、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内,不属于天体,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发射成功的人造卫星、 超级月亮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物质,可以独自运转,故属于天体,不属于天体的是A,故选A。
【2题详解】
“超级月亮”指的是新月或满月时,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比平时更近,因此看起来更大、更圆。月球绕地球公转,组成地月系。地球与其他围绕太阳公转的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等共同组成了太阳系。因此“超级月亮”所处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地月系。故选A。
【3题详解】
陨石与行星大气高速摩擦可以使陨石燃烧,减少陨石对行星的影响,由于月球质量比地球质量小,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所以月球更容易遭受陨石袭击,故D对;与月球公转速度、与小行星带的距离无关,故AB错;地球与月球所处宇宙环境没有差别,故C错。故选D。
【点睛】“三看”法判断天体(1)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2)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一些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3)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从地球上看月亮,有时似一钩斜挂,有时如玉盘高悬,月亮的形状变化与其公转位置有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有关月相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弦月清晨可见,月面朝西B. 傍晚时可见上弦月,月面朝西
C. 满月于傍晚时从西方地平线升起D. 新月于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升起
5. 当月球公转至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比太阳早升先落B. 月球比太阳迟升后落
C. 上半夜可见月亮出现在东方天空D. 上半夜可见月亮出现在西方天空
【答案】4. B 5.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弦月是在正午12点左右从东方升起,24点月落,清晨不可见,傍晚时可见月面朝西,B正确,A错误;满月大约傍晚18点左右从东方升起,第二天清晨6点左右在西方落下,C错误;新月一般在清晨6点左右在东方升起,在傍晚18点的西方落下,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当月球公转至丙位置时,为下弦月,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晚上12:00从东边升起,中午12:00在西边落下,月球比太阳早升先落,A正确,B错误;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半边天空,东半边亮,CD错误。故选A。
【点睛】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 —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以此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太阳能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下图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年太阳辐射总量等值线示意图,兆热/每平方米(M/ni)表示单位面积所受的太阳能辐射能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该省区太阳能资源分布特点是( )
A. 各地分布均匀B. 大致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 大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D. 大致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7. 影响广西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B. 洋流C. 经度D. 天气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读图可知,广西太阳能资源分布不均匀,A错误;南部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在4800及其以上,而北部地区只有3800-4000,可知广西太阳能资源大体上呈现由南向北逐渐减少的分布规律,B正确;相较南北方向,广西东西方向、东北—西南方向的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小,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由图和上题分析可知,广西南部年太阳辐射总量相较于北部地区更多,原因是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太阳能资源更丰富,A正确;洋流只能影响到沿海地区而无法影响到内陆地区,且太阳能资源在沿海地区分布较为均匀,B错误;由图可知经度导致的东西方向的太阳辐射分布差异较小,C错误;广西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部天气差异较小,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状况,其强度主要与太阳高度、天气特征、海拔、坡向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太阳高度大的地方太阳辐射强,天气状况好的地方太阳辐射强,海拔高的地方太阳辐射强。分析年太阳辐射总量时,还要考虑日照时数,如昼夜长短状况等。
下图示为美国宇航局(NASA)捕捉到了太阳“露出笑脸”的时刻,这个十分罕见的太阳“表情包”被他们称为“太阳的微笑”,但是暗藏危机。“笑脸”主要是三个黑色斑块组成,是太阳风高速喷发冲破太阳最外层大气所形成。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三个黑色斑块位于( )
A. 光球层B. 色球层C. 日冕层D. 地球内部
9. 暗藏的危机可能有( )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③信鸽迷失方向④提供光、热资源
⑤是地球水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
A. ①②B. ④⑤C. ①③D. ③⑤
【答案】8. C 9. C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由材料“笑脸”主要是三个黑色斑块组成,是太阳风高速喷发冲破太阳最外层大气所形成,可知三个黑色斑块应出现在太阳大气最外层的日冕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题详解】
太阳风会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流,达到地球会干扰地球磁场,引发磁暴,使信鸽迷失方向,①③正确;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错误;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是地球水和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④⑤错误。①③组合正确,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内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活动主要形式是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的黑色斑点(实质是其温度比光球层其他区域的温度低);耀斑是太阳色球层上的明亮斑块;日珥是色球层巨大的红色火焰,可延伸至日冕层;太阳风是日冕层上飞向宇宙空间的带电粒子流。
不同地质年代的沉积岩含有不同生命现象的信息。图示意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0. 根据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知识,可知( )
①任何地层都含有生物化石②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
③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④生物总是从复杂向简单演化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11. 人类出现在( )
A. 前寒武纪B. 古生代C. 中生代D. 新生代
12. 下列关于各地质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B. 古生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与现在趋于一致
C. 中生代,蕨类植物繁盛D. 古生代末期,以恐龙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繁盛
【答案】10. B 11. D 12. A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生物化石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形成条件,并非任何地层都会含有生物化石,故①错误;化石的特点反映了当时的自然地理环境,所以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故②正确;生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由简单向复杂演化,故③正确,④错误。所以选B。
【11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人类出现在新生代第四纪,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12题详解】
晚古生代后期蕨类植物繁盛,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在陆地植物中占主要地位,故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期,故A正确、C错误;新生代联合古陆最终解体,各大陆板块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由于这时期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故B错误;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达到了大繁盛,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
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虚线为重要分界面。完成下面小题。
13.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四部分组成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 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 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14.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内部三圈层之一②主要由固体组成③位于软流层以上④厚度不一,海洋处缺失
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②④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软流层以下的地幔部分,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地球外部圈层由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三部分组成,A错误。地球内部圈层由D地壳、E、F地幔、G地核组成,B错误。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E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C正确。F、G交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在古登堡界面,横波完全消失,传播速度减为0,纵波波速也突然下降,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是地壳、地幔、地核,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①错误;岩石圈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主要是固体,而且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以上,②③正确;岩石圈在地球表面厚度不一,但不会缺失,④错误。故选B。
【点睛】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组成。
位于平流层的臭氧层能大量吸收紫外线,图示意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1975-2000年,9月份平流层臭氧总量( )
A. 随纬度增高而递增B.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C. 纬度较低地区递增明显D. 纬度较高地区递减明显
16. 1975-2000年,9月份平流层臭氧总量导致( )
A. 平流层气温有所降低B. 北极熊遭受威胁减小
C. 对流层云雨现象增多D. 到达地面紫外线减少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臭氧最大值一般出现在50°S~60°S之间,A错误;且随年份略有北移(从60°S向50°S方向),B错误;纬度较低地区变化较小,C错误;在60°S以南的高纬地区变化幅度较大,递减明显,故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主要分布在大气平流层中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并使该层大气升温,臭氧减少会因对太阳紫外线吸收减弱致使平流层气温降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故A正确,D错误;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会增加对地球生物的伤害,B错误;对流层云雨现象与臭氧总量减少关系不大,C错误。故选A。
【点睛】臭氧能够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臭氧层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南北天山山脉之间,呈西部宽而低、东部窄而高的喇叭形,呈三面环山之势。伊犁河谷冬季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内陆偏高,河谷逆温层广泛发育,逆温带在海拔800-1200米之间,大约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升高0.5℃。图示意伊犁河谷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7. 伊犁河谷逆温层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逆辐射增强B. 周围山地环绕
C 山谷风环流发育D. 地面积雪覆盖
18. 伊犁河谷逆温层的存在,带来的影响是( )
A. 海拔1000米处气温降低B. 增强冬季风的强度
C. 缩短河流结冰期D. 减少暴风雪的影响
【答案】17. C 18.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白天,周围山脉接受太阳辐射被加热,山顶气温高于周围气温,局地热力环流将山顶的暖空气输送到山谷上空,形成谷地气温低于高空的逆温层;夜间,山坡辐射冷却,冷空气下滑,在山谷堆积,形成夜间逆温层,谷风与山风的交替出现,导致伊犁河谷逆温层广泛分布,C正确;大气逆辐射强,近地面气温高,不易出现逆温,A错误;周围山地环绕,导致其受冬季风影响小,不是导致其逆温出现的主要原因,B错误;地面积雪覆盖会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有利于逆温的形成,但不是逆温形成的主要因素,D错误。所以选C。
【18题详解】
逆温使一定海拔地带气温偏高,可能使得海拔1000米处的气温偏高,A错误;逆温不会增强冬季风的强度,B错误;谷地气温偏低,会延长河流的结冰期,C错误;逆温层抑制大气对流运动,不利于暴风雪形成,D正确。所以选D。
【点睛】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现象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对飞机的飞行也十分有利,也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但大多数时候也会带来显著的大气污染。
左图示意某地区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上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9. 下列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四处位置比较,②处气压值最高B. 四处位置比较,③处气压值最低
C.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处比②处低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③处比④处高
20. 图示时刻,关于近地面甲乙两地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较乙地气压低B. 甲地较乙地气温低
C. 甲地盛行上升气流,乙地盛行下沉气流D. 乙地可能天气晴朗
【答案】19. D 20. B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处近地面气压与高空差异大,故近地面气压特征为高压,高空为低压;乙处与高空的气压差小,故推算出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即为①地气压高于②地,③地气压高于④地,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压高空,所以四地气压排序为:①>②>③>④,AB错误;分析可知①为高压,②为低压,而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故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高,C错误;分析可知③地气压高于④地,而大气等压面根据高高低低规律即可,即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故等压面的分布高度地比④地高,D正确。所以选D。
【20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处与高空的气压差小,故推算出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甲处近地面气压与高空差异大,故近地面气压特征为高压,高空为低压;热力环流的过程为近地面温度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低,气体收缩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所以甲地较乙地气压高,甲地较乙地气温低,A错误,B正确;甲地气压高,为下沉气流,乙地气压低,为上升气流,C错误;乙地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云量多,D错误。所以选B。
【点睛】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读冬季某半球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
21. 此时甲地和乙地风向分别为( )
A. 偏北风偏东风B. 偏南风偏西风
C. 偏西风偏东风D. 偏东风偏南风
22. 以下叙述最可能的是( )
A. 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B. 甲靠近郊区,乙靠近城市
C. 甲处气温低,乙处气温高D. 甲海拔较高,乙海拔较低
【答案】21. C 22. A
【解析】
【分析】
【21题详解】
据图中已给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此图为南半球。据图可知,甲地左侧为高压中心,右侧为低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的风向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转,最后形成偏西风;乙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左偏,最后形成偏东风,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2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附近为低压中心,乙地附近为高压中心,此时该半球为冬季,甲地近地面气温较高,乙地近地面气温较低,若为海陆,甲地可能为海洋,乙地为陆地,A正确,C错误;若为城市附近,甲地靠近城市,乙地靠近郊区,B错误;若是海拔导致的,甲地海拔较低,乙地海拔较高,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 )
A. 甲之前B. 甲→乙C. 乙→丙D. 丙→丁
24. 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 )
A. 高峰值提前B. 高峰值增大C. 总量变大D. 高峰值减小
【答案】23. B 24. D
【解析】
【23题详解】
注意准确理解题意:洞庭湖水位在上涨,但速度变慢。图示甲至乙时段、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大于出湖径流,符合水位上涨条件,据此排除AC;甲至乙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后的水量差额逐渐减少,则水位上涨速度变慢,B正确;而丙至丁时段,入湖径流减去出湖径流的水量差额,先逐渐增多后逐渐减少,说明水位上涨先快后慢,D错。故选B。
【24题详解】
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植被的调蓄功能增强,汇入长江的地表径流减少,同样一次洪水过程中,入湖径流高峰值减小,D正确,B错误;植被增加,地表径流速度减慢,入湖径流高峰值推迟,A错误;植被涵养水源增加,蒸腾增加,入湖径流总量不会变大,C错误。故选D。
【点睛】长江和洞庭湖有水道相连,水位高差会使径流出现不同的流向,湖泊起到调峰补枯,调节径流的作用。
下图表示大西洋表层沿不同纬度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据图可知( )
A. ①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B. ②为海水表层盐度分布
C. ③为海水表层密度分布D. 以上三项都不正确
26.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分布规律与温度有关B. ②高值出现区与降水有关
C. ②在南北纬60°有差异与太阳辐射有关D. ③分布规律与海陆分布有关
【答案】25. B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海水表层密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增,海水盐度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根据图中曲线的分布可知,③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C错误; ②为海水表层盐度分布,B正确; ①为海水表层密度分布,AD错误。故选B。
【2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①表示海水表层密度分布,与海水表层温度呈负相关,A正确,不符合题意;②表示海水表层盐度分布,高值区分布在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主要是由于这里降水少,蒸发旺盛,B正确,不符合题意;图示大西洋海水表层盐度60°N附近明显低于60°S附近,主要由于60°N附近陆地面积大,注入的河流淡水多,同纬度海域太阳辐射差异小,C错误,符合题意;③表示海水表层温度,分布规律与海陆分布有关,北半球极地附近海洋面积大,表层海水温度高于南半球,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影响盐度的因素:降水量与蒸发量,地表径流、海域封闭程度,结冰与融冰、寒流与暖流。
许多大河河口地区有丰富的潮汐能资源。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7. 亚马孙河河口潮汐潮位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该河径流量大,入海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
②河口呈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推高潮位
③河口位于赤道附近,无地转偏向力,可保持高潮位
④河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季风顺潮助推潮位升高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28. 下列关于潮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巨型远洋轮往往利用退潮时进出港口B. 只在月球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C. 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呈垂直关系时为大潮D. 潮汐可加剧海岸的侵蚀,影响海岸生物分布
【答案】27. A 28. D
【解析】
分析】
【27题详解】
大河河口潮汐潮位高主要是:亚马孙河入海径流量大,入海河水逆潮流顶托抬高潮位,①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口呈喇叭形,潮水涌入由宽变窄,推高潮位,②正确;与地转偏向力无关,③错误;该河口走向和东北信风一致,东南信风影响不如东北信风大,不受东南季风影响,④错误。所以选A。
28题详解】
受日月引力影响,海水会发生涨退潮现象,通常情况下,船在涨潮时进出港口,A错误;潮汐作用可加剧海岸的侵蚀,影响海岸生物分布,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B错误;月球、地球和太阳三个天体运动在同一条直线上时正值大潮,C错误;潮汐可加剧海岸的侵蚀,影响海岸生物分布,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天文大潮,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奇观是在浙江的钱塘江大潮。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表层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影响甲洋流流向的主导因素是( )
A. 盛行风B. 海陆轮廓C. 地转偏向力D. 海水密度
30. 乙洋流对海洋航行的显著影响可能是( )
A. 加快北上航行速度,节省燃料B. 延长海水结冰期,缩短通航时间
C. 产生海雾,影响航运的安全性D. 减小海水浮力,减少船舶载重量
【答案】29. A 30. C
【解析】
【29题详解】
据图可知,甲是北太平洋暖流,处在西风带上,在盛行风吹拂下形成,因此影响甲洋流流向的主导因素是盛行风,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30题详解】
乙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北上的船只逆流航行,降低了航速,增加燃料消耗,A错误;乙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可能会延长海水结冰期,北上船只通航时间会延长,南下船只通航时间会缩短,B错误;乙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温暖的海面,产生海雾,影响航行安全,C正确;乙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寒流使盐度降低,可能减小流经海区海水的浮力,使船舶吃水变深,但不会减少船舶载重量,D错误。所以选C。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4.影响海洋环境,加快污染物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试题共四大题,共40分)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面图1为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图2为地理模式图。
(1)图1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
(2)若模式图2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对应图1中的____(填字母)。
(3)若模式图2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其中④为地球的公转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4)若模式图2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____代,当时____动物繁盛。
【答案】31. 莫霍面
32. ①. 地壳 ②. B
33. 土星 34. ①. 中生代 ②. 爬行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地震波与地球圈层关系图和地理模式图为材料,涉及了地球内部的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圈层、太阳系、地层结构、太阳大气层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从图中看,A界面是大致位于地下33km处,通过A界面时横波和纵波波速明显加快,可知为莫霍界面。
【小问2详解】
由图2及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幔上侧①②之间是地壳,曲线③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对应图1中B不连续面。
【小问3详解】
由图2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曲线②距太阳更远,为木星的公转轨道,曲线③距太阳较近,为火星的公转轨道,④与火星轨道相邻,为地球的公转轨道,①位于木星轨道外侧,为土星的公转轨道。
【小问4详解】
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的时代是中生代,中生代有“爬行动物时代”和“裸子植物时代”之称;中生代的侏罗纪气候温暖湿润,地球上森林茂密,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时期,爬行动物繁盛。
32. 读天山部分区域(图),结合文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山山脉作为“中亚水塔”,主导了新疆乃至中亚地区的水循环,其周边干旱区分布广泛,人类生存与生态系统受水资源变化的影响十分强烈。近年来,为合理利用干旱区有限的水资源,专家提出在该区域,发育在河流出山口,由多次洪水冲积形成的山前洪积扇,建设地下水库(在干旱区,利用深厚、易渗水的沉积层进行储水)。
(1)简述天山山脉被称为“中亚水塔”的原因。
(2)从水循环环节及类型的角度,比较甲河与乙河水循环的差异。
(3)试说明专家提出在该区域山前洪积扇建设地下水库的理由。
【答案】(1)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受地形影响,天山山脉降水较多;山地冰川分布广泛,淡水资源蓄积量大;地势较高,是周围众多内流河的发源地和重要的水源地,对维系周边绿洲农业及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2)甲河位于天山南侧盆地地区,流域内降水较少;蒸发较强;下渗较多;径流量较小;汇入塔里木河,属于陆地内循环。(或者答:乙河位于天山北侧,受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较多;蒸发较弱;下渗较少;径流量较大;最终注入北冰洋,属于海陆间循环。)
(3)该区域内陆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洪积扇由砾石、沙粒组成,沉积物深厚,有利于地下水储藏;地下水库较平原水库蒸发损失量少,水质优良,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天山山脉为材料,涉及水资源丰富的原因、水循环、水库建设的理由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原因分析应考虑水源丰富程度及对周围地区水资源供给的影响。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受地形影响,天山山脉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海拔较高,山地冰川分布广泛,淡水资源蓄积量大;天山山脉地势较高,是中亚地区众多内流河的发源地和重要的水源地,为周围绿洲地区提供了丰富水源,对维系周边绿洲农业及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小问2详解】
水循环的类型有陆地内循环和海陆间水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甲河位于天山山脉南侧盆地地区,是盛行西风的背风坡,又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流域内降水量极少,河流径流和地下径流主要依靠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水量较小;夏季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属于内流河,参与陆地内循环;乙河位于天山山脉北侧,受盛行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地处西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多,河流水源补给有雨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等多种类型,河流径流量较大;且该河最终注入北冰洋,属于外流河,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小问3详解】
从自然环境、积水量和蒸发量以及水资源的保存等方面进行分析。该区域深居内陆,属于内陆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山前洪积扇由砾石、沙粒组成,沉积物厚度大,孔隙度大,利于地下水储藏,地下水资源较丰富; 地下水库蒸发较弱,与地上水库相比,水库蒸发损失量少;地下水污染小,水质优良,可为生产、生活提供用水保障等。
33. 读图文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高黎贡山位于横断山脉最西部,是一座位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交汇区的南北走向山脉,平均海拔3500m,东西两侧山谷风环流显著,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季风。西部湿季白天受西南风影响,夜晚风向发生转换;东部湿季一直受东南风影响。图示意高黎贡山及腾冲站、保山站位置。
(1)比较腾冲站和保山站的气温和湿度大小。
(2)指出高黎贡山湿季夜间风力最强的坡向并简述原因。
(3)高黎贡山东坡白天形成谷风时间比西坡更早,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腾冲站的湿度更大;保山站的温度更大。
(2)西坡;西坡夜间山风为东风,东南风与夜间山风风向叠加,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更强。
(3)太阳从东边升起,东坡受光照时间早,升温快;山顶和山坡的温差增大速度更快,气压梯度力增大,更早形成谷风。(从西坡角度答亦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图文结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季风、热力环流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图示区域降水主要来自西南季风,南北走向的高黎贡山阻碍了西南季风,其中部分气流被阻挡,一部分较强气流翻越过高黎贡山。腾冲站地处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湿度高,阴雨天气多,故气温较低;东坡保山站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焚风效应明显,气温高,降水少,湿度低。
【小问2详解】
从山谷风来说,夜间东西坡均吹山风,高黎贡山东坡盛行下沉的偏西风,西坡盛行下沉的偏东风。材料中说腾冲站湿季既有西南风也有东南风,风向日变化表现为白天多西南风,夜间转为东南风,保山站湿季主要盛行东南风。即风向的大环境为,此区域湿季夜晚,无论是东坡还是西坡都以东南风为主。偏东的背景风使西坡偏东山风增强,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更强,即湿季夜晚西坡山风更强。
【小问3详解】
山谷风环流中,山坡夜间吹山风,白天吹谷风。清晨,山脉东坡太阳照射早,受太阳辐射更多,升温更快,山顶和山坡的温差增大速度更快,气压梯度力增大,更早形成谷风。(从西坡角度答亦可,西坡和东波相比,升温慢,山顶和山坡的温差增大速度更慢,气压梯度力较小,更晚形成谷风)
3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劳伦斯湾面积约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m(如图),洋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中心地区表层海水盐度27‰~32‰,深层海水盐度可达33.5‰,冬季完全冰封。早期在纽芬兰岛附近的海域鳕鱼资源十分丰富,形成世界著名渔场,但目前鳕鱼资源数量极少,渔场已名存实亡。
(1)简述圣劳伦斯湾海水盐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2)从洋流角度说明早期纽芬兰岛附近海域鳕鱼资源丰富的原因。
(3)指出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洋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
【答案】(1)时间:海水盐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海水盐度低;冬季海水盐度高。
空间:表层海水盐度由圣劳伦斯河入海口向东增加;由表层海水向深层海水盐度增加。
(2)处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形成水障阻碍鱼群游动,鳕鱼大量聚集。
(3)船舶逆着洋流航行,费时费燃料;顺着洋流航行,省时省燃料;寒暖流交汇,多海雾,不利于船舶航行;洋流从高纬度海域带来冰山,对船舶航行产生威胁。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圣劳伦斯湾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海水盐度的分布特征、海洋渔业资源的变化、洋流对航行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地图可知圣劳伦斯湾海水盐度受到河流径流影响,在时间上,海水盐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河流径流汇入量大,海水盐度低;冬季河流汇入量小,海水盐度高。在空间上,由于受到圣劳伦斯河影响,表层海水盐度由圣劳伦斯河入海口向东增加;由表层海水向深层海水盐度增加。
【小问2详解】
纽芬兰岛附近海域鳕鱼资源丰富的原因,纽芬兰处于寒暖流交汇处,寒暖流交汇造成海水扰动,底层营养盐上泛,促进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蜉游生物多,给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鳕鱼大量聚集;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洄游,雪域资源较多。
【小问3详解】
洋流对船舶航行的影响主要为顺着洋流,减少能源消耗,加快航行速度,逆着洋流,增加能源消耗,减缓航行速度,除此之外,洋流的性质对航行也会产生影响,寒暖流交汇,多海雾,航行视野变差,不利于船舶航行;寒流会从高纬度海域带来冰山,浮冰易与船舶发生碰撞,对船舶航行产生威胁。
福建省莆田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莆田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联考答题卡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41亿年~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5%的小行星都在此处被发现, 图中大气受热环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