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 试卷 1 次下载
- 7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 试卷 1 次下载
- 8年级上册《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 试卷 1 次下载
- 8年级上册《赤壁》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 试卷 1 次下载
- 8年级上册《春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 试卷 1 次下载
8年级上册《 使至塞上》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统编版六册)
展开1、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2、使用好恰当的工具书和语文课本
3、书写工整规范 4、大量积累生动活泼的信息
5、勤于练笔 6、尝试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7、考点知识各个击破
(1)基础知识 (2)古代诗文的复习 (3)现代文阅读复习 (4)语言运用
8、作文备考———“先死后活”。总之,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一定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东一榔头西一槌,而要依照考点,在老师的指导下
9、勤于动笔,规范训练(作文)几多耕耘,几多收获,以上是我的几点教学体会。我热爱教育事业,我将继续努力,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八上《使至塞上》选择题专练(原卷版)
使至塞上(唐·王维)
【主旨:通过写诗人出使西北边塞慰问将士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1.对《使至塞上》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作者出使,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以“征蓬”“归雁”自比,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尾联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用“属国”借指作者的使者身份,“单车欲问边”写作者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B.颔联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和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
C.颈联“诗中有画”,把作者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描绘中,再次表现出心中的抑郁悲凉。
D.尾联诗人的情绪已经高涨起来,似为前线的大捷而欢欣鼓舞,个人失意的情绪已消散。
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4.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关塞迢迢,山高路远,诗人内心的孤寂油然而生。
B.颔联诗人以“蓬”、“雁”自比,透露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感情。
C.颈联画风一转,境界转而阔大起来,写壮美的大漠风光,意境雄浑。
D.尾联不再写出使一事,诗人的情绪已经高涨起来,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交代了诗人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是慰问边关守军。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诗人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诗人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6.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传达出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8.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
C.全诗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
D.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9.对《使至塞上》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没有遇见前线统帅。原文
译文
鉴赏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我独自)轻车简从去慰问边关守军,途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内容、情感: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第一句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单车”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第二句写要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我)像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大雁飞入了胡人的地方。
内容: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
手法:“征蓬”与“归雁”,“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归雁”自比,写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情感:即景生情,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茫茫的大漠中一柱烽烟笔直地升上天空,黄河边上落日又大又圆。
炼字:“大”写出了沙漠的浩瀚,“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长”表现黄河的渺无尽头,“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大,形象地描绘了奇美壮丽的边塞景象。
情感:以传神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图,营造了一种开阔雄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画面:在这纯然一色、广漠无边的背景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十分醒目,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渺无尽头,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好遇见负责侦察、通信的骑兵,他告诉我统帅正在前线指挥督战。
内容: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赏,以及对前线战事的关心。
用典:“燕然”为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借指最前线,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
八上《野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八上《野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共6页。
八上《赤壁》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八上《赤壁》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共5页。
八上《春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八上《春望》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解析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出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对下面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