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文化班)含解析
展开命题人:何安桥审题人:杨湖浩考试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1-20题每小题2分,21-30题每小题3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菊花是一种短日照花卉,其开花期对日照时长非常敏感,某品种菊花当日照时长低于10小时30分才进入开花期。下表为武汉市不同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在自然状态下,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 )
A. 2月B. 5月C. 8月D. 11月
2. 如果以日照时间低于10小时30分期间菊花花期,则花期结束一周内,武汉( )
A. 日出东北B. 白昼渐长
C. 室内正午阳光面积增大D. 正午日影渐长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利用表中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计算出四个日期的昼长分别是11时33分、13时59分、12时46分、10时18分。根据“某品种菊花只有当日照时长开始小于10小时30分钟时才进入开花期”,前三个日期的昼长都远长于10小时30分钟,而12月1日的昼长为10时18分,早已满足了菊花开花的日照需求。由此可知,该品种菊花在武汉市进入开花期的时间可能是12月1日之前的11月,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2题详解】
如果以日照时间低于10小时30分期间为菊花花期,而12月1日的昼长为10时18分,与之关于冬至对称的日期为1月13日附近,也就是说花期结束时间在1月13日后,则花期结束一周内,期间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则武汉日出于东南,白昼渐长,A错误B正确;直射点在南半球,向北移,武汉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室内正午阳光面积减小,正午日影渐短,CD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境内有一处“产蛋崖”,崖壁每隔30年左右就会有“石蛋”自行脱落。研究发现该石壁为三叠纪时期形成的软泥岩层(硬度3.5,硬度数值越大,越坚硬),“石蛋”为寒武纪时期浅海石灰岩结核(硬度约4.5)。下图为贵州三都产蛋石壁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产蛋崖”所产“石蛋”属于( )
A. 喷出型岩浆岩B. 侵入性岩浆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4. 贵州三都“石蛋”崖壁的地质形成过程是( )
A. 石灰岩沉积——软泥岩沉积——地壳抬升——风化剥落
B. 软泥岩沉积——石灰岩沉积——地壳抬升——风化剥落
C. 软泥岩沉积——地壳抬升——岩浆侵入——风化剥落
D. 软泥岩沉积——地壳抬升——岩浆喷出——变质作用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石蛋”为寒武纪时期浅海石灰岩结核,石灰岩为沉积岩,C正确;喷出型岩浆岩如流纹岩、玄武岩,A错误;侵入性岩浆岩如花岗岩,B错误;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石蛋”崖壁的形成首先是浅海石灰岩结核的形成,主要地质过程为石灰岩沉积,然后软泥岩包裹石灰岩结核,形成一个整体;接着是崖壁的形成,崖壁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地壳抬升出露地表,而非岩浆活动(CD错误);最后,受到风化剥落影响,石灰岩结核掉落,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岩石的分类及岩石圈的构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岩浆岩由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类。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构成岩石圈。
科学界一般利用太平洋塔希提岛与澳大利亚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值(Pa塔-Pa达)来表征全球气候的变化,称为南方涛动(SOI)。当SOI为负值,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当SOI为正值,对应拉尼娜现象。左图为塔希提岛和达尔文位置示意图,右图为2015-2020年期间南方涛动指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 当SOI为负值时( )
A. 信风势力增强,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
B. 信风势力增强,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
C. 信风势力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
D. 信风势力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
6. 2020年的7-11月可能出现的是( )
A 智利沿海降水量增加
B. 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加
C. 秘鲁渔场鱼获量减少
D. 印尼东部干旱灾害重
【答案】5. D 6. B
【解析】
【5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科学界一般利用太平洋塔希提岛与澳大利亚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值(Pa塔-Pa达)来表征全球气候的变化,称为南方涛动(SOI)。当SOI为负值,对应“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势力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升温,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选D。
【6题详解】
读图可知,2020年下半年,南方涛动数值为正,表明出现了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增强,在沃克环流的作用下,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增多,澳大利亚东部、印尼东部降水增多,B正确D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增强,在沃克环流的作用下,东太平洋盛行下沉气流,智利沿海降水量减少,秘鲁寒流增强,渔场增产,AC错误。故答案选B。
【点睛】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削弱了西太平洋沿岸的季风环流,使我国夏季风势力减弱,厄尔尼诺年夏季风势力弱,全国整体降水偏少,夏季雨带滞留南方特别是华南地区时间长,北方大部高温少雨,南涝北旱,使北方夏秋连旱,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登陆我国台风也会偏少,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绿碳”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的过程。“蓝碳”指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后,有机碳以浮游动植物残体等形式从上层海水向下沉降(上升流影响沉降),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蓝碳”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并称“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下图示意“蓝碳”与“绿碳”生态系统数据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与“绿碳”相比,“蓝碳”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因为( )
①海洋面积大②占地球生物量大③固碳效率高④储碳周期长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8. 从洋流的角度推测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最弱的海区可能是( )
A. 南太平洋中低纬东部B. 南太平洋中低纬西部
C. 北太平洋中高纬东部D. 北太平洋中低纬西部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中并没有“绿碳”、“蓝碳”的海洋面积对比,①错误。图中显示“绿碳”占地球生物量为85%—90%,而“蓝碳”仅占0.05%。与“绿碳”相比,“蓝碳”占地球生物量占比小,②错误;“蓝碳”每年每平方米碳捕获量100g,大于“绿碳”的8g,③正确。“蓝碳”碳存储时间数千上万年,储碳周期长,而“绿碳”碳存储时间仅数十数百年,④正确。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蓝碳”指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后,有机碳以浮游动植物残体等形式从上层海水向下沉降(上升流影响沉降),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的过程。据此分析上升流影响沉降,上升流强,则有机碳固定、储存在海洋的数量小,三大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最弱的海区应该是上升流强的地区,南太平洋中低纬东部秘鲁寒流附近有上升流,因此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海岸带生境的面积不到海底面积的 0.2%,却约占海洋沉积物有机碳埋藏总量的50%,是生物圈最密集的碳汇之一。
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干旱区的典型内陆湖,具有湖泊面积大、水深相对较浅的特点,拥有丰富的湿地和水生动植物资源,水源主要来自伊犁河。下图示意1961—2020年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甲、乙、丙分别代表( )
A. 入湖径流量、蒸发量、降水量B. 降水量、蒸发量、入湖径流量
C. 入湖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D. 降水量、入湖径流量、蒸发量
10. 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伊犁河入湖口可能( )
A. 湖岸线升高B. 湖水盐度升高
C. 生物种群数量减少D. 水域深度保持不变
【答案】9. C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巴尔喀什湖位于中亚干旱区,湖区降水量较小;湖水水源主要来自伊犁河,伊犁河上游山地降水与冰雪融水多,入湖水量较大;不同年代,巴尔喀什湖的蒸发量一直相对稳定,且数值较大,因此丙代表蒸发量,甲代表入湖径流量,乙代表降水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90年代巴尔喀什湖地下水位不再下降,入湖径流量明显增加,故伊犁河入湖口水位上升,湖岸线升高, A正确;入湖径流量增加,入湖口处湖水盐度下降,B错误;伊犁河入湖口三角洲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改善,生物种群数量增加,C错误;入湖径流量增加,携带泥沙增多,淹没的水域面积增加,由于水域深度受湖底地形和外来泥沙沉积的影响,故较难判断水域深度的变化情况,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的补给类型有雨水补给、冰雪融水补给、湖泊和沼泽水的补给、地下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托木尔峰为天山山脉最高峰,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区。图为托木尔峰位置及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据图信息推测P处的自然带最可能是( )
A. 山地针叶林带B. 常绿阔叶林带C. 落叶阔叶林带D. 草原荒漠带
12. 关于托木尔峰冰川分布面积较大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 深居内陆,冰川受人类破坏较少B. 山体面积大,相对高度更高
C. 受信风带控制,终年降雪较多D. 纬度较高,年均气温较低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P处的自然带位于天山北坡,天山北坡为迎风坡,依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规律推测,托木尔峰甲坡自然带自下而上依次为温带荒漠草原带、山地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亚高山草甸带、高山草甸带、高山垫状植被带和冰雪带。故图中P处植被类型应为山地针叶林,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12题详解】
托木尔峰冰川分布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年均气温较低,深居内陆,冰川受人类破坏较少,山体面积大,相对高度更高,ABD不符合题意;托木尔峰为天山山脉最高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少,不会受信风带控制,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冰川俗称冰河。由积雪形成并能运动的冰体。它一般可分为源头的粒雪盆和流出的冰舌两部分。冰川冰有一定的可塑性,受重力和压力作用发生流动。在山区,冰川顺山谷下流,其流速每年几米至数百米不等。
我国有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农牧交错带、青藏高原农牧交错带、滇川渝鄂湘农牧交错带等四大农牧交错带,它们都具有农业牧业交错分布的特征。下图是我国的农牧交错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3. 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农牧交错带、青藏高原农牧交错带、滇川渝鄂湘农牧交错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 降水、水源、热量、地形B. 降水、地形、水源、热量
C. 水源、降水、热量、地形D. 地形、水源、地形、降水
14. 因自然原因导致其空间分布最不稳定的农牧交错带是( )
A. 北方农牧交错带B. 西北农牧交错带
C. 青藏高原农牧交错地带D. 滇川渝鄂湘农牧交错带
【答案】13. A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北方地区降水分配不均匀,西北地区降水少但冰雪融水丰富,青藏高寒区地势较高、气温较低,滇川渝鄂湘山地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故影响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地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地带、滇川渝鄂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地带等四地农牧交错地带形成的主导因素分别为降水、水源、热量、地形,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由前一题的分析可知,四地的农牧交错地带的影响因素中水源、热量(海拔)和地形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而受降水差异而形成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由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降水具有不稳定的特点(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即可知四地中受自然因素所导致的空间分布最不稳定的就应是受降水影响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400mm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般半干旱草原区适宜放牧,半湿润区适合发展种植业。
城市群是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以两个及以上大都市区为核心,彼此之间具有密切的经济社会联系、具有较高城市化水平的区域,是国家或区域经济的重心和增长极。下图示意我国13个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城市群竞争力从经济、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国际化、科技创新等五个维度进行评价,得分越高,竞争力越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我国13个城市群中( )
A. 关中城市群与京津唐城市群人口密度最接近
B. 辽中南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产业结构最相似
C. 长三角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的经济总量最接近
D. 哈大齐城市群与长吉城市群的自然环境最相似
16. 下列城市对其所属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贡献最大的是( )
A. 郑州—中原城市群B. 株洲—长株潭城市群
C. 深圳—闽东南城市群D. 咸阳—关中城市群
【答案】15. D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征:关中城市群位于我发过西北地区,京津唐城市群位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密度大于关中城市群,A错误;辽中南城市群以重工业第二产业为主,成渝城市群以第三产业为主,B错误;长三角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上长三角城市群更低,C错误;哈大齐城市群与长吉城市群都位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最相似,D正确,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城市等级与功能之间的关系,下列四组城市中,郑州属于省会城市,是中原城市群中等级最高的城市,功能最多,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最大,因此对城市群发展的贡献最大,而株洲、深圳及咸阳所在的城市群中不是等级最高的城市,因此贡献不是最大,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我国城市群的基本特点及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实质考查区域发展与区域联系。
2022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的电力短缺,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影响。能源电力保供成为我国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下图示意2000-2020年全球不同能源发电量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2000-2020年全球能源发电量结构中( )
A. 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都下降B. 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比例都上升
C. 天然气的发电比例增长速率最大D. 常规能源发电比例一直占主导
18. 风能和光能发电比例一直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开发成本高B. 发电稳定性差C. 分布不均匀D. 能源转化率低
【答案】17. D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发电的比例是上升的,A错误。可再生能源水的发电的比例基本不变,B错误。风的发电比例增长速率最大,C错误。常规能源(煤、油、气、水)发电比例一直占主导,D正确。故选D。
【18题详解】
风能和光能受气候、天气影响较大,稳定性不如常规能源,因此发电比例一直不高,B正确。开发成本不高、能源分布基本都分布不均匀、能源转化率高,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常规能源也叫传统能源,是指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规能源。
通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取的氢气,生产过程中无伴随碳排放,故被称为“绿氢”。2023年4月,我国“西氢东送”首个绿氢长距离输送管道工程正式启动,该工程起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终点位于北京市的燕山石化,沿线多地预留端口,便于接入潜在氢源。管道建成后,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下图示意该“西氢东送”工程线路。完成下面小题。
19. “西氢东送”工程沿线多地预留端口,体现的交通运输线路布局原则是( )
A. 因地制宜B. 适度超前C. 均衡发展D. 市场最优
20. 首条“西氢东送”管道运输工程建设有利于( )
A. 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问题B. 实现东西各地协调发展
C. 调整西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D. 改善东部各地大气质量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依据材料“工程线路沿线多地预留端口,便于接入潜在氢源”可知,线路设计考虑了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变化,符合适度超前原则,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0题详解】
我国内蒙古地区绿氢生产条件优越,但需求主要在东部地区,依据材料“将用于替代京津冀地区现有的化石能源制氢",可知该工程可以缓解我国绿氢供需错配问题,A正确;首条“西氢东送"管道运输工程可促进内蒙古到北京沿线地区的协调发展,但不能实现东西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B错误;该工程将绿氢输送至京津冀地区,主要调整京津冀地区能源消费结构,C错误;首条“西氢东送"管道可以改善京津冀地区的大气质量,并非东部各地区的大气质量,D错误;故选A。
【点睛】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依据运输需求: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的选择、标准、密度等都应依据运输需求来定;适度超前: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浪费;因地制宜: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尽量少占土地: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其他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求等。
茶洛温泉群地处曲戈河河谷地带,这里断层发育,河谷两岸多温泉。该地温泉分布可分为甲乙两区域(如图),乙地温泉主要分布于岩性致密、透水性差的花岗岩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A. 石灰岩B. 花岗岩C. 变质岩D. 卵石层
22. 乙区域温泉水温高于甲区域,因为乙区域( )
A. 岩层透水性差,受冷水流影响小B. 坡度较大,地表水滞留的时间长
C. 断裂发育完全,受热水流影响大D. 地下径流多,地下冷水渗入量大
【答案】21. D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左右两侧都有石灰岩,下部为花岗岩,判断是花岗岩侵入石灰岩,故花岗岩较石灰岩形成时间晚;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变质岩伴随着岩浆活动而形成,故变质岩形成时间晚于花岗岩。卵石层覆盖在石灰岩、花岗岩之上,且花岗岩未侵入卵石层,故卵石层形成时间较石灰岩和花岗岩晚。综上所述,形成时间最晚的岩层为卵石层,D正确,ABC错。故本题选D。
【22题详解】
根据材料,乙区域主要岩石类型是岩性致密、透水性差的花岗岩,地表冷水对温泉水温的影响较小,因此温泉水温较高,A正确。乙区域坡度较大会导致地表水滞留时间变短,B错误。根据图片,两地都有断裂发育,并存在地下径流,乙地受花岗岩的阻挡,地下冷水对温泉影响较小,C错误。根据图片,甲、乙两地地下都存在裂隙,受地下热水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A。
【点睛】变质岩的形成需要高温高压环境,在地球内部或岩浆活动时才具备该环境。岩石岩性越致密、透水性越差。
珀斯是一个多风的城市,夏季以微风为主,一天中风向多变,冬季风力强劲,素有澳大利亚“风城”之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造成a地与b地年均温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B. 大气环流C. 地形D. 洋流
24. 珀斯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是( )
A. 地处沙漠,昼夜温差大B. 夏季多晴天,昼夜温差大
C. 地处沿海平原,地形平坦D. 植被常绿茂密,减弱风力
25. 珀斯冬季风力强劲,其风向是( )
A. 东南风B. 西南风C. 西北风D. 东北风
【答案】23. C 24. B 25. C
【解析】
【23题详解】
a地与b地纬度近似,同受西风或者副热带高压大气环流影响,AB排除,根据所学可知,b位于内陆西部高原,故温度低,C正确。a位于沿海,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温度应该降低,与图示不符合,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珀斯西临海洋,东临沙漠,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昼夜温差大,白天沙漠升温快,海洋升温慢,沙漠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夜晚,沙漠降温快,海洋降温慢,沙漠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昼夜温差大,所以夏季风向日变化明显,B正确。珀斯不是地处沙漠,A错误。风力多变与海陆热力作用有关,与地形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植被常绿茂密可以减弱风力,与风向日变化明显无关,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珀斯位于30°S以南,北为副热带高压,水平气压梯度力从北指向南,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运动,故为西北风。C正确,故选C。
【点睛】风向日变化根本原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温度差异,气压差异导致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变形成风。风向日变化典型区域:海陆交界处、湖陆交界处、绿洲与沙漠交界处等,这些区域昼夜温度差异明显,就会导致风向变化明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图示地区位于( )
A. 准噶尔盆地B. 云贵高原C. 青藏高原D. 内蒙古高原
27. 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进行不同类型的人类活动,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处种植棉花B. 乙处建农牧加工厂
C. 丙处种植咖啡D. 丁处种植水稻
28. 图中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近三年来经常出现断流,其形成原因是( )
①全球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年降水量减少
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
A. ①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②③
【答案】26. C 27. B 28. A
【解析】
【26题详解】
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地区为青藏高原,C正确;准噶尔盆地位于35°N~39°N、82°E~89°E,云贵高原位于23°N~27°N、100°E~110°E,内蒙古高原位于40°N~50°N、106°E~121°E,AB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图示区域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条件不适合种植水稻、咖啡和棉花,ACD错误;该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农牧加工原料充足,只有乙处建农牧加工厂合适,B正确。故选B。
【28题详解】
图中河流历史上曾经水量丰富,近三年来经常出现断流,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自然原因主要是全球变暖导致蒸发旺盛,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①③正确;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移,对该地区降水影响小,②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内陆盛产铁矿、铜矿、锡矿、盐矿等多种矿物,故被称作“聚宝盆”。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能源基地。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省内跨市流动人口633万人,约占省内总流动人口的32%。下图示意河南省城市之间最大引力线(表示不同城市之间的引力强度,其与河南省内人口流动格局大致相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 河南省内城市之间相互关联度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人口基数较大B. 生态环境脆弱C. 户籍制度严格D. 交通通达度低
30. 近年来,河南省力图将南阳市打造成中心城市,在其驱动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城市体系外部城镇联系加强B. 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C. 中心城市的行政等级提高D. 河南省城市间文化交流更密切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河南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人口基数较大,对省内城市之间相互关联度较低影响不大,A错误;河南位于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并不脆弱,B错误;河南省流动人口规模大,户籍制度并不严格,C错误;河南地势西高东低,城市之间交通通达度低,造成省内城市之间相互关联度较低,D正确。故选D。
【30题详解】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为河南中心城市,其对周边城市的引力大,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强。河南省力图将南阳市打造成中心城市,在其驱动下,南阳作为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也会增强,B正确;城市体系内部城镇联系会加强,A错误;南阳的行政等级并不会提高,C错误;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南阳作为次级的中心城市,对河南省城市间文化交流的影响校对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我国的人口从省份分布来看,广东省人口数排名第一,其次是山东1.01亿人,河南人口排在第三。因此河南是中国的人口大省。
二、综合题:本题共2大题,共30分。请将答案写到答题卡相应位置
3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雾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特定条件下出现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北大西洋海雾多发生在4-9月(7月发生频率最高),10月至次年3月发生频率低。北大西洋的海雾类型多为平流冷却雾(暖湿空气遇到冷海面形成)。下图为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分布图(单位:%)。
(1)描述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
(2)从洋流的角度,说明M海域海雾发生频率高的原因。
(3)M海域7月盛行西南风,是该海域海雾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M海域7月西南风的成因及其对海雾形成的影响。
【答案】(1)南北区域差异大;中高纬度(或北部)频率高于中低纬度(或南部),中高纬海区西部高于东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为频率高值区。
(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暖流上空暖湿空气平流至寒流上空,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海雾高发区。
(3)成因:北大西洋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M海域位于副热带高压北部(或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西南风。影响:西南风将中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带到冷海面上,形成海雾。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分布图为载体,主要涉及海雾的形成和影响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明显看出,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南北区域差异大;北部频率高于南部,最南部小于2,中纬度海区西部高于东部;纽芬兰岛附近海域为频率高值区为50-60。
【小问2详解】
题目要求是从洋流的角度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M海域为墨西哥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的交汇处,暖流上空的暖湿空气平流至寒流上空,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形成海雾高发区。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7月份北大西洋南部(大约30°N-40°N)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副极地地区受副极地低压控制;M海域位于副热带高压北部,水平气流由副热带地区流向副极地地区,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为西南风。西南风将中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带到较高纬度的冷海面上,水汽凝结形成海雾。
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稀土开采工艺(铵盐原地浸取技术)是通过在原地使用大量浸取剂浸泡进而提炼出稀土离子。为此,中科院研究团队研发了电动开采新技术,并发现了电动开采过程中的“自除杂”现象。下图为电动开采示意图(左图)和两种稀土提炼技术的对比(右图)。
材料二: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下图),轻稀土储量全球第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2022年8月18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包头·稀土产业论坛暨中国稀土学会2022学术年会开幕式致辞时表示,内蒙古稀土正在从“世界级储量”迈向“世界级产业”。不断提升内蒙古的“稀”引力。
(1)相较于传统稀土开采技术,简述电动开采新技术的优点。
(2)请从产业转型的角度提出内蒙古稀土产业从“世界级储量”迈向“世界级产业”的建议。
【答案】32. 稀土提取率高,提高资源利用率;提炼速度快,高效,杂质含量低;浸取剂用量少,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33. 培育稀土专业人才,推动稀土产业重大创新研究;加强稀土产业下游应用专利研究,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包头市稀土产业集聚的优势,不断优化稀土产业结构:全力支持稀土与(新)能源耦合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内蒙古稀土产业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电动开采技术可以“自除杂”,稀土提取率更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电动开采的稀土回收率高,提炼速度快,高效,杂质含量低;传统的稀土开采工艺需要使用大量浸取剂浸泡进而提炼出稀土离子,电动开采技术浸取剂用量少,既降低了成本,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小问2详解】
内蒙古稀土产业以稀土开采为主,没有进行深加工,附加值低,且产业结构单一,应培育稀土专业人才,推动稀土产业重大创新研究;加强稀土产业下游应用专利研究,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包头市稀土产业集聚的优势,不断优化稀土产业结构,全力支持稀土与(新)能源耦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日期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3月1日
6:48
18:21
6月1日
5:21
19:20
9月1日
6:00
18:46
12月1日
7:03
17:21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9°N,1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 云冈区的支柱产业最有可能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