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河源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极海冰区是海洋上部和大气下部的交界面,对海洋、大冰可以隔离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交换和水汽交换,纬度增高,海洋与大气间温差增大,海洋向大气的热传输和水汽蒸发增强。下图为南极海冰月面积变化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南极海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
A. 3 月B. 5 月C. 9月D. 12 月
2. 影响南极海区海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洋流性质B. 太阳辐射C. 海水盐度D. 盛行风向
3. 随着气候变暖,南极海区海一气热量传输会( )
A. 增加B. 减弱C. 不变D. 不确定
【答案】1. C 2. B 3.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变化率为正则海冰面积增加,反之则减少。由图可知在2月初到9月之前,变化率一直为正,一直在增加,所以9月南极海区海冰面积最大的月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根据南极海冰月面积变化率示意图可知2月初到9月,主要为其冬半年,太阳高度小,昼长短,甚至出现极夜,太阳辐射少,海冰面积增加;短暂的夏季10月到次年1月,太阳高度增大,昼长增长,甚至极昼,太阳辐射较多,温度较高,海冰面积缩小;故影响南极海区海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B正确;南极海区洋流一直为环球的寒流,不会发生变化,也就不是海冰面积变化的原因,A错误;海冰面积变化会影响海水盐度,而不是当地海水盐度变化影响海冰面积变化,C错误;盛行风向对海冰面积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3题详解】
随着气候变暖,南极海冰面积会比往年更小,海水温度较往年高,海水长波辐射,海水蒸发,降水都会加强,所以南极海区海一气热量传输会增加,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海—气的水分交换:(1)过程: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水汽输送给大气。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2)影响因素: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就越大。(3)活跃区: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下图为我国南方業山区河谷地质剖面图,图中聚落分布于河谷一侧,稻田分布于河谷两侧,箭头所指方向为河流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判断图中序号最晚形成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5. 关于该河谷形成的地质过程,顺序组合正确的是( )
A. 褶皱一断裂下陷-淤积B. 断裂下陷-淤积一褶皱
C. 淤积一断裂下陷一褶皱D. 断裂下陷一褶皱-淤积
6. 下列关于该河谷所在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漫滩一发展聚落B. 两侧山地一易滑坡
C. 凹岸一建渡口码头D. 河流一修水库养鱼
【答案】4. C 5. A 6. 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根据断层相关知识可知,图中中部岩块断裂下陷,图中的②在未断裂时是位于④之上的,①②③④都为沉积岩,下老上新,所以②晚于④晚于①,AD错误;图中③是岩块断裂下陷后,在②之上堆积的,更晚于②,故最晚形成的是③,C正确,B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①②④曾经是上下连续堆积形成的岩层,从图中各岩层的形状可以看出发生了弯曲倾斜,说明发生了挤压形成了褶皱,当受力过强时,岩层发生断裂位移,产生断层,最后断裂下陷的岩体在河流的堆积作用下进行淤积,形成新的沉积物,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河漫滩在洪水期时会被淹没,不能发展聚落,A错误;两侧山地岩层是向两边倾斜,且山地植被覆盖率高,不易发生滑坡,B错误;凹岸河流侵蚀作用强,水深,适合建渡口码头,C正确;该河流位于断层地带,修建水库易漏水,且对河流污染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曲流形成:河流流经平坦之地,流速慢,以侧蚀为主,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曲流。
飑[biā]线是指范围小、生命史短、风向发生突变的狭窄强对流天气带,并常伴有雷阵雨、冰雹、冷锋天气等。有气象记录显示夏季午后该天气系统经过大型湖面时,强度会减弱。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等压线、飑线位置示意图(飑线尖端指向其移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飑线过境时会出现( )
A. 风力急增B. 气压骤降C. 风力减小D. 气压不变
8. 推测飑线过境后较短时间内天气特征最可能是( )
A. 炎热干燥B. 低温干燥C. 高温湿润D. 低温湿润
9. 飑线过境大型湖面,其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面摩擦力小B. 空气对流减弱C. 水汽得到补充D. 热量得到加强
【答案】7. A 8. D 9. B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图中等压线信息可知,飑线附近等压线密集,风力急增,A正确,C错误;根据飑线移动方向可知,从高压向低压移动,故气压骤增,B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根据材料飑线过境时常伴有雷阵雨、冰雹、冷锋天气等,伴有冷锋天气,故一般是低温,AC错误;雷阵雨和冰雹,说明空气湿润,B错误,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根据材料有气象记录显示夏季午后该天气系统经过大型湖面时,强度会减弱,可知“飑线”天气系统过境大型湖面,夏季午后湖面温度相对陆地较低,空气对流运动较弱,”飑线”天气系统热量补充减少,势力逐渐减弱,B正确;湖面摩擦力小、水汽得到补充、热量得到加强均会使”飑线”天气系统势力加强,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点睛】冷锋过境时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海拉尔河流域位于我国内蒙古东北部,流域内冻土广布,积雪厚度大,河流自东向西流,两岸森林、草原植被丰富。近年来,随着冻土的融化,流域内森林和牧草出现了退化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海拉尔河( )
A. 径流季节变化大B. 含沙量较高C. 凌汛现象突出D. 无结冰期
11. 冻土融化导致森林和牧草退化的原因是( )
A. 下渗量增加B. 洪涝灾害增加C. 林草大量倒伏D. 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10. A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海拉尔河流域位于我国内蒙古东北部,流域内冻土广布,积雪厚度大,可知当地以季节性积雪补给和夏季雨水补给为主,所以径流季节变化大,位于温带地区,冬季寒冷,有结冰期,A正确,D错误;河流自东向西流,没有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不会出现凌汛,C错误;两岸森林、草原植被丰富,河流含沙量小,B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冻土融化使得土壤中孔隙增加,利于地表水下渗,导致表层土壤变得干燥,不利于森林和牧草的生长,A正确;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洪涝灾害减轻,B错误;林草大量倒伏后可以长新的,所以不是导致林草退化的主要原因,C错误;该地降水较少,存在水土流失现象,但不严重,也不是导致林草退化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汛期、流速等。
我国许多山地为发展旅游业,修建栈道。下图为华山万仞绝壁上搭建的栈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图中栈道对环境破坏不大,说明( )
A. 自然环境对人类干扰无响应B. 干扰后各要素变化多不同步
C. 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是慢速的D. 干扰后果缩小,环境变化变慢
13. 栈道上、下方植被覆盖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 )
A. 光照B. 水分C. 土壤D. 热量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环境对人类干扰是有响应的,A错误;外部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的变化速度有所不同,即干扰后各要素变化不同步,因为不同步,所以目前看起来对环境破坏不大,C错误,B正确; 一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由此导致环境变化加快,且干扰后果严重,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栈道下方山崖陡峭,土壤薄,无法生长植被,而栈道上方,地势相对平坦,土层较厚,利于植被生长,C正确;栈道上下坡向、海拔相差不大,光照、热量差异不大,AD错误;栈道下方水分较少,但不如土壤差异的影响大,B错误;故选C。
【点睛】自然环境具有整体性,当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界干扰时,其他自然要素会发生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
下图中粗实线为等太阳高度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②点此时的太阳高度为( )
A. 23°26'B. 46°52'C. 43°8’D. 66°34'
15. 此时,从地方时角度考虑地球上新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 )
A. 1/2B. 1/3C. 1/4D. 1/5
16. 该日,图中①点( )
A. 日出正东B. 日落西北C. 正午太阳在北方D. 昼夜等长
【答案】14. A 15. B 16. B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太阳高度线可知,O点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②点与北极点位于同一条等太阳高度线上,所以太阳高度相同;O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则可以求得北极点太阳高度为23°26',也是②点此时的太阳高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O点为太阳直射点,则其所在经线为地方时12点,与该经线构成经线圈的为60°E,为地方时0点,则新的一天从60°E向东到180°,约占全球范围的三分之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O点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非极昼极夜地区,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昼长夜短,AD错误,B正确;①点位于直射点北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C错误;故选B。
【点睛】新一天范围占全球的比例=180°的地方时除以24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四湖(指徽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四个相连湖泊的总称,见下图)湖盆呈浅平形,泥沙淤积,湖水不深,一般情况下,除京杭大运河湖区航道外,大部分湖区水深不及1米,最深处了米左右。南四湖入湖水道比出湖水道多,汛期入湖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湖区周边聚落和人口多,是历史上洪涝灾害十分严重的地区。
(1)指出南四湖的主要补给水源类型。
(2)说明南四湖湖水浅的原因。
(3)菏建南四湖历史上洪涝灾害严重的地理原因。
【答案】17. 降水(雨水);地表径流(河流水);地下水。
18. 湖盆浅平;入湖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沉积在湖内。
19. 气候: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地形:湖盆浅平,周围地区地形平坦;水系:入湖水道比出湖水道,,湖泊浅,夏季湖泊面积扩大;(入湖河流多,汇水多)人文:周边地区聚落和人口多。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南四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湖泊补给类型、水文特征和洪涝灾害的成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该地位于江苏,属于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湖泊补给水源有雨水补给;图中多条河流注入,有河流水补给;水位低时,还会有地下水补给。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湖盆呈浅平形,泥沙淤积,湖水不深”可知,水浅的原因是湖盆本身浅平,加上多条入湖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在湖内淤积,使得湖水更浅。
【小问3详解】
该地位于江苏,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大量雨水产生大量地表径流;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入湖水道比出湖水道多,湖水水量增加快,而湖盆浅平,夏季湖泊面积扩大,湖水易外溢,且周围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易产生洪涝;根据材料周边地区聚落和人口多,洪涝对周边地区生命和财产的威胁大,造成严重灾害。
【点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冰岛低压位于大西洋北部冰岛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上的一个半永久性低压中心,其强度和范围随季节而变化,影响欧洲西北部大范围天气热况。
材料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见图)位于欧洲西北部,西隔挪威海与位于北极圈附近的冰岛相望,半岛上有挪威和瑞典两个国家,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横立于两国之间,该山脉走向对东风阻挡,但利于西南风深入。半岛上冬季多积雪。半岛西部常年受西风影响,海岸陡峭,破碎曲折,多岛屿和峡湾。
材料三: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霜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固态降水率、盛行风向及峡湾地貌形成示意图。
(1)说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固态降水率在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上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据图描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3)分析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却常年盛行西风的原因。
【答案】(1)南北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由南向北递增(北部高于南部);纬度。东西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中部(偏西)高于东、西两侧,西部的空间变化大于东部;地形。
(2)地质时期冰川受重力作用对山谷刨蚀形成U形谷;气候变暖,冰川消退后,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海浪侵蚀而成
(3)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受盛行西风影响;其他季节,受冰岛低压(气旋)南部的西南风影响;半岛和半岛上的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阻挡极地东风的同时;利于西风(西南风)向东北方向深入。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冰川地貌、气压带风带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该半岛固态降水率的分布特点是北部高于南部,中部高于东、西部,西部的空间变化大于东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该地区北部纬度高于南部,北部气温低于南部,因此固态降水率北部高于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主要位于半岛中部,中部海拔高于东、西部,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固态降水率中部高于东、西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部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且西部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水汽多,降水多,但山脉西坡地势陡峭,坡度大,因此固态降水率西部的空间变化大于东部。
【小问2详解】
根据半岛西侧峡湾地貌形成示意图可知,在地质历史时期,当地多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冰川移动对山谷刨蚀形成U形谷,之后由于气候变暖,当地冰川融化消退,且极地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U形谷,海浪不断侵蚀而成峡湾。
【小问3详解】
气压带风带会随着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而发生南北季节移动,在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其他季节,根据材料可知冰岛低压的存在,使当地受冰岛低压(气旋)南部的西南风影响;根据图中河流分布可知,半岛和半岛上的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既可以阻挡极地东风,同时有利于西风(西南风)的深入。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极地东风带却常年盛行西风。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海固”地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丘险沟壑地带,年均降水量仅300 mm 左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 闽宁曾经是“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戈壁荒滩。1997 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带队来到宁夏考察,闽、宁两省区共同商定,在闽宁村建设一个移民示范区。历时20年,闽宁陆续接纳了西海固地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移民,闽宁成为由最初的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为菌类、葡萄酒、光伏、电子装配等多产业融合的特色小镇。2020年11月16日,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也全部告别绝对贫困。材料三 下图为闽宁镇、西海固地区的地理位置图。
(1)从地形、土壤、植被、水资源丰歉等角度,说出“西海固”不宜居的原因。
(2)从区域差异和区域关联角度,说明闽宁镇人民能脱贫致富的原因。
(3)推测“西海固”地区所实施的脱贫措施。
【答案】(1)位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地形起伏大;降水量较少且变率大,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水资源短缺;降水量少且变率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缺少有机质);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2)福建为闽宁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帮扶;靠近首府银川,受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影响大;接收大量移民,增加大量廉价劳动力,有助于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发挥本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副名优产品)产业(加工制造业),增加当地农民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3)政策扶持(给与财政补贴),鼓励向外移民;加大科教投入,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西海固和闽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环境承载力、区域关联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西海固”地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可知其地形起伏大,平地少;年均降水量仅300mm左右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mm以上,说明降水量较少且变率大,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使得当地水资源短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量少且变率大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使土壤变得贫瘠(缺少有机质);降水少,气候干旱,不利于植被的生长,植被覆盖率低,使得当地生态环境脆弱。
【小问2详解】
福建为经济发达地区,资金雄厚、人才丰富、科技发达,而闽宁历时20年陆续接纳了西海固地区六个国家级贫困县的4万多移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也有特色农产品,所以从区域关联性来看,福建可为闽宁提供资金、技术、人才和产业帮扶;而闽宁地理位置靠近首府银川,也能受首府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影响;闽宁接收的大量移民,可为其经济发展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有助于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制造业;发挥本区域比较优势,如丰富的太阳能、菌类、葡萄等,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副名优产品)产业(加工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当地农民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小问3详解】
政府给予政策扶持,鼓励向外移民到适合居住的地方,减少当地环境承载力的压力;该地经济落后,教育水平跟不上,应加大科教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当地降水少,气候干旱,不应过度耕作,应退耕还林(还草)以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文化班)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文化班)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9°N,1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