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苏州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
展开高三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
1. B 【解析】B项“都会改变场域内的力量构型”而原文“旨在维续或变更场域内的力量构型”。
2. D 【解析】D项“事实查验无法展开,致使真相缺席”而原文是“事实查验滞后使得真相变化”。
3. A 【解析】B项个人视频账号,为外卖平台的营销视频;C项利用社会热点,夸张用词挑动网络情绪;D项新闻来源不合新闻内容,利用网民对科技寡头垄断的不满情绪吸引流量。
4.①传播主体的变化.由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室向社交媒体的个体转变。
②场域的变化和影响,新闻生产由有限生产场域向大规模生产场域转变,媒介技术场域对新闻场域的影响。
③经济资本对新闻场域的影响。
④网络情绪促使新闻编辑室惯习的转变。(每点 1分,共4分)
5.①会颠覆新闻真相的生产机制和生产秩序,削弱媒体的公信力和文化权威。
②易被经济资本和消费主义裹挟,让新闻媒体成为商品营销的集散地。
③过度迎合与讨好受众,会让新闻失去理性思考的空间,变成一场满足受众情感需求的闹剧。(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小题,16分)
6. D 【解析】“戍边军人精神上的成长”有误,选文中排长对军人职业的理解是一以贯之的。
7. D 【解析】并非体现上等兵的软弱,而是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对另一个生命的同情。
8.①上等兵开始只想着退伍,不愿忍受部队的艰苦生活,仍受功利思想影响。
②受到班长的牺牲精神的感召,上等兵开始思考军人的意义,并想继续留队接替班长的工作。(每点2分,共4分)
9.①“义”是家国大义,即保卫国家、守护边疆的爱国热情。正如排长所说,战士们希望国家的轮廓不要改变,守住国家的边界。
②“义”也可理解为战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守望的军旅情谊。譬如小说中排长和军医都觉得烈士陵园给他们一种受保护的感觉。
③“仁”是功利主义者看来有点“二”的牺牲小我的精神、是上等兵宁愿舍弃富裕生活继续留队,也是班长许元屹为了保护战友的牺牲。
④“仁”也是尊重生命、热爱和平的人道主义精神。上等兵和排长都对个别“对方的人”有同情心理,排长想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大同”,即渴望没有纷争的大同世界。(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 CDF 【解析】略
11. C 【解析】文中“庖”是动词,而“庖丁解牛”中的“庖”为名词,指厨师职业。
12. B 【解析】“通俗演义虽然很多都是虚构的,登不上大雅之堂”不是作者的看法;作者举司马相如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虚构的故事也可以表现讽谏这样高雅的主旨。
13.(1)相比那些所谓研讨学问的俊才,只有表面功夫而无内在情理;而所谓源博雅正的儒者,只是文采华美却失去本质。 (“彦”、“貌”、“文”、“质”译对每一个词1分,共4分)
(2)我看了那些文章,大致是如同佛家因果说法--样警醒世人的言论。如同乡村浊酒市集肉干,所能拯救者众多。(“大抵”、“度”、“村醪市脯”、“济”译对每一个词1分,共4分)
14.(1)野史有真实也有虚构。
(2)野史中真实的内容可以填补正史的缺漏。
(3)野史中虚构的部分如果能合乎儒家思想,同样也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每点1分,共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15. C 【解析】不是对比。
16.①诗人一生求仙无果,又感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因而心情不欢畅。②诗人并未沉溺于悲伤,产生新的精神追求:不如抓住光阴,及时行乐,纵情痛饮美酒。 (每点 3 分,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分)
17.(1)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等】。(3)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T(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16.《长安三万里》中的角色表现更偏向于真实;李白此生恣意洒脱的自由心性。 (每一处2分,共4分,超出字数扣1分)
19.①观众便会震撼于盛唐气象的飘逸之姿与不羁之态。
③其“草书”作品也随之狂放飘逸。
⑤李白虽然在斑斓混沌中,见庙堂之远,叹人生之愁。(找出错误1分,改对1分,共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3 小题,10分)
20.“丰收的喜悦,一捧稻麦来表达。”其实很多时候喜悦是自己内心生发的,稻麦的作用只是在表达心情的外相上提供了一份愉悦自己的形式。(3分)
21.①可以用突出强调“秋分”这个特定时节。
②独立成句,有力地解释了下文挑选汝窑杯的原因。(每点2分,共 4分)
22.①把天青色的汝窑比作深宅老院中走出的女人。
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青汝瓷的浓淡相宜,端庄高雅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其的钟爱。(写出构成1分,效果2分,共3分)
四、写作(60分)
23.参照2023年新高考Ⅰ卷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野史都是真的么?答曰:不一定。那都是假的么? 答曰:也不一定。 这样的话,那么要去假而存真么?答曰:不一定要这么做。《六经》《论语》《孟子》,探讨的人众多,把这些书都归为让人做忠臣孝子、做有才能的长官、做具才德的朋友、做讲道义的男人、做守节操的女人、做树立笑德的士人、做积累善行的家族,像这样罢了。儒家经典写明这些道理,历史传记记述这些事迹,它们的宗旨是一样的。道理(经书)写明了,世间却不都是研讨学问的俊才;事迹(史传)记述了,世间却不都是渊博雅正的儒者。在这种情况下,村夫、幼童、民妇、商贩这些没什么文化的人,就会因为故事中的是非对错而或喜或怒,以因果报应来劝善惩恶,把道听途说当学问知识。而通俗演义这一类就足够弥补经书史传的不足。然而,有的人说:“乡村的浊酒,市集的肉干,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同样,哪里需要这齐东野语之类的无稽之谈呢?”唉,《大人赋》《子虚赋》也是虚构作品,但行文终了却格调甚高,看看它们的主旨表达究斍怎样呢? 人不一定要真有其事,事也不一定要附会其人。那些真人真事,可以补充国家密藏书籍中所遗漏的部分;而就算不是真人真事,也定有一番激浊扬清、劝人向善、悲歌感慨的意思。事情是真的.道理就不会假。即使事情是假的,道理却可以是真的。不妨害社会风气,不悖谬圣贤思想,不违背诗书经史中的道理。如果是这样的通俗演义;又怎么能废弃呢?有一个平民小孩替家人做菜切到了手指,却不喊疼。有的人感到奇怪,他回答说:“我不久前从玄妙观听人说书讲《三国志》。关云长刮骨疗毒,还能谈笑自然,我这又有什么好痛的呢?”(《三国志》说书)可以让小孩子马上就有刮骨疗毒的勇气,由此推理,说孝顺之事可以让人孝、说忠诚之事可以让人忠,说节义之事可以让人节义。触动读者本性、便使他本性通达;引导读者的情感,便使他真情流嚚。相比那些所谓研讨学问的俊才,只有表面功夫而无内在情理;而所谓源博雅正的儒者,只是文采华美却失去本质;”他们所收获的却说不清谁真谁假了。
陇西君是海内奇士,和我在栖霞山房相遇,交谈后更是意气相投,各自讲述自己的家庭情况。他便拿出新刻的几卷文章来一助酒兴。又说:“还没有成书,您为什么不先替我命名呢?”我看了那些文章,大致是如同佛家因果说法一样警醒世人的言论。如同乡村浊酒市集肉干,所能拯救者众多。我把它命名为《警世通言》,并鼓励他作成本书。
2024届浙江省诸暨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浙江省诸暨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文件包含12024届浙江省诸暨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卷docx、2024届浙江省诸暨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卷pdf、22024届浙江省诸暨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docx、2024届浙江省诸暨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文件包含12024届浙江省镇海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卷docx、2024届浙江省镇海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卷pdf、22024届浙江省镇海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docx、2024届浙江省镇海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江苏省南通中学新高考调研高三语文试题卷+: 这是一份2024届江苏省南通中学新高考调研高三语文试题卷+,文件包含2024届江苏省南通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卷docx、2024届江苏省南通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试题卷pdf、2024届江苏省南通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docx、2024届江苏省南通中学新高考调研卷-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