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天津市宁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读天气系统示意图与图示天气系统正确对应的我国天气现象是( )
A. b——伏旱;d——春雨B. a——沙尘暴;c——梅雨
C. c——寒潮;d——台风D. a——北方夏季的暴雨;b——秋高气爽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可知,b是南半球的高压反气旋,不影响我国;d是北半球气旋,夏秋季节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形成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不是春雨,A错误。a是暖锋,沙尘暴天气是冬春冷锋活动造成的;梅雨是准静止锋影响形成,c示意的是冷锋,B错误。c是冷锋,寒潮多是快行冷锋形成;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d是北半球气旋,C正确;我国北方夏季暴雨是冷锋影响下形成,a是暖锋,秋高气爽说明我国北方天气以晴朗天气为主,气流下沉为主,气压为高压,b是南半球的高压,D错误。故选C。
读泰国某地的气候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2. 该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B. 地中海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
3. 该地最高气温没有出现在7月份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低B. 地势低C. 受反气旋影响明显D.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答案】2. C 3. D
【解析】
【分析】
【2题详解】
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可知,每个月月均温都在15°以上,且6-10月降水集中,是热带的夏雨型,有雨季和旱季的变化,故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C正确。热带雨林气候是年雨型,每个月降水都在100毫米以上,排除A。地中海气候是唯一的冬雨型,排除B。亚热带季风气候月均温最低温在0-15℃之间,排除D。故选C。
【3题详解】
纬度和地势条件,不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排除AB;反气旋控制是晴朗天气,气温应该升高,排除C;7月受西南季风控制,7月是该地的雨季,多阴雨天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相对较低,D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温度或热量的因素①纬度:纬度越低,温度越高②地形:海拔越低,温度越高(经常用于谷地)③山脉阻挡:冬季有山脉阻挡冷空气,温度高④洋流:暖流增温,寒流减温;⑤海陆位置:夏季陆地>海洋 冬季海洋>内陆⑥天气情况:白天晴天>阴天 夜晚阴天>晴天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白洋淀成为华北平原较大的常年积水洼地,主要自然原因是( )
A. 冬季气温低,蒸发弱B. 夏季降水多,雨水补给量大
C. 地势低,多河流注入D. 上游水库较多,调蓄作用强
5. 某中学学生绘制了雄安新区当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简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要分析的是常年积水洼地的原因,首先满足水量较充沛,其次要满足地势低洼易蓄水,如图示白洋淀有多条河流注入,这说明白洋淀地势较低,水源较充足,因此常年积水,易蓄水形成湿地,C正确;冬季气温低,水易结冰,不易积水,A错误;该地虽然夏季降水量大,但雨季短,年总降水量相对较小,况且积水的原因也与地势有直接关联,B错误;上游水库截水量较大,减少白洋淀水量,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2017年4月1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当地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雄安新区纬度位于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北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天空,结合四个选项,只有①图符合雄安新区当日太阳视运动轨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白洋淀在地质构造上是属渤海凹陷(新华夏沉陷带)的一部分。早在海西运动时期曾两度下降,最后在第三纪末才沉没于海水之中,形成当时的北京湾。由于黄河和海河水系冲积扇和三角洲的成长发育,河北平原逐渐出露水面,冲积扇和三角洲上的坡流与分流,彼此汇合于冲积扇或三角洲的边缘地带,使洪水蔓延的低洼处储水成为湖洼。
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甲洋流( )
A 位于副极地环流圈B.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 受极地东风影响大D. 在性质上属于寒流
7. 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B. 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
C. 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D. 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
【答案】6. D 7. C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甲洋流是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中高纬度没有副极地环流圈,A错误。西风漂流环绕南极流动,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B错误。西风漂流是在南半球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的,和极地东风关系不大,C错误。西风漂流纬度较高,靠近南极大陆,水温较低,是寒流,D正确。故选D。
【7题详解】
据图可知,①处洋流向北流,应该是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作用,A错误。②处峡湾地貌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和洋流关系不大,B错误。③处位于西风带,有西风漂流流经,西风风力大,导致西风漂流流速快,洋流遇陆地阻挡,浪高,因此行船时流急浪高,C正确。④处受极地东风影响,不是离岸风,也不是寒暖流交汇,因此没有世界著名渔场,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于某年9月22日(秋分日)在我国新疆某地(41°N,88°E)拍摄的某驼队在沙丘上行走时的日落景观图(驼队在沙丘上行走的方向与摄影师和太阳的连线垂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若此时该驼队正行走在一个新月形沙丘上,则其大致位置及行进方向是下图中的( )
A. 甲B. 乙C. 丙D. 丁
9. 若该日正午时分,该驼队行走在此沙丘上,则驼影相比骆驼实际身高( )
A. 更长B. 更短C. 一样长D. 先长后短
10. 根据新月形沙丘的形状特征,判断该地盛行风的方向是( )
A. 偏西B. 偏北C. 偏南D. 偏东
【答案】8. A 9. B 10. A
【解析】
【8题详解】
9月22日,此地日落方向为正西方向,可以判断驼队前进方向是正北方向。根据图中指向标,甲朝向正北方向,乙朝向正西方向,丙朝向正东方向,丁朝向正南方向,A项正确;BCD项错误。所以选A。
【9题详解】
该地纬度为41°N,9月22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9°,大于45°, 因此该驼队行走在此沙丘上,驼影比骆驼实际身高要短,B项正确,ACD项错误。所以选B。
【10题详解】
根据第一题分析可知,甲朝向正北方向,乙朝向正西方向,丙朝向正东方向,丁朝向正南方向,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新月形沙丘东坡坡度较陡,为背风坡,西坡坡度较缓,为迎风坡,所以该地盛行风风向为偏西风,A项正确,BCD项错误。所以选A。
【点睛】由于沙堆使地面起伏,风沙流经过沙堆时,使近地面风速发生变化,从而使气压分布不同。在沙堆顶部,风速较大,空气压力较小;在沙堆的背风坡,风速较小,空气压力较大。从沙堆顶部和绕过沙堆两侧来的气流在沙堆背风坡产生涡流,并将带来的沙粒堆积在沙堆后的两侧,在沙堆背风坡形成马蹄形小洼地。
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从图中可以看出( )
A. 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B. 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
C. 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D. 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上升
12. 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A. 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B. 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 南美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D. 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
【答案】11. C 12.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正常年份大量温暖海水向西流,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低,西部海区气温较高,A错误。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高,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C正确。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海区异常增温,气流上升,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在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A错误。信风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B错误。由图可以看出,南美西部干旱区降水增加,出现绿洲,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显示出了海洋热量存储的释放,由于全球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温度已经上升,全球范围内冰川融化,冰川储存量减少,D错误。故选C。
【点睛】厄尔尼诺现象成因及影响:赤道附近的东太平洋水域温度异常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东南亚和澳大利亚东侧海域)则相反,温度相对降低,近地面气压升高。这样,亚洲与赤道附近的西太平洋之间气压梯度力就会减小,亚洲东部的冬季风减弱,所以,我们出现暖冬现象。
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缓慢地抬升,现在平均海拔已超过4 5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方框内①②③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 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B. 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 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D. 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14. 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 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 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C. 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生物多样性减少
D. 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答案】13. B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导致青藏高原气温低,气温低导致青藏高原多冰川和冻土,故①对应气温低。而青藏高原地势高,导致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和保温作用弱,才导致气温低,故②是空气稀薄。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弱,故太阳辐射强烈,故③是太阳辐射强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随着青藏高原的不断隆起,海拔不断升高,空气越来越稀薄,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A正确。由于气温低,高山上终年积雪,形成冰川,冰川在夏季气温相对较高的时间部分融化,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B正确。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多冻土,生物较少,土壤发育差,土壤贫瘠,土层浅薄,C错误。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D正确。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C,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其中一个要素演变,会导致其他要素也发生演变,甚至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15. 下图为东祁连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下列关于高山冰雪下界在东北与西南坡分布的高低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气温低、降水多B. 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气温高、降水少
C. 东北坡高于西南坡;东北坡气温高、降水多D. 东北坡高于西南坡;东北坡气温低、降水少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祁连山东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多阴雨天,太阳辐射弱,气温较低,而西南坡处于背风坡,阴雨天少,晴天多,气温较高,所以高山冰雪下界西南坡高于东北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中下左图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下右图为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关于图中的气压带与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B. 乙风带控制下气候干燥
C. 丙风带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D. 丁气压带是热力因素形成的
17. 图示季节( )
A. 亚欧大陆上被印度低压控制B. 亚欧大陆上的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
C. 亚洲东部地区主要盛行东南季风D. 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答案】16. C 17. D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气压带气流下沉,且位于30°附近,结合右图中风向可判断,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进而可判断乙为南半球盛行西风带,乙风带控制下气候湿润;丙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C正确,AB错误;丁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副极地低气压带,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此时位于30°S以南,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为北半球的冬季,D正确;亚欧大陆上冬季被亚洲高压控制,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A错误;冬季陆地降温快,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B错误;冬季亚洲东部地区主要盛行西北季风,C错误。故选D。
【点睛】热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读北京市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 )
A. 包含有不同类型的区域B. 区域的划分均依据综合性指标
C. 各类型区域边界明确D. 区域之间主要是自然条件差异
19. 北京市在西部和北部的山区规划建设了生态涵养区,重点考虑的因素有( )
①行政区划②地形③气候④河流⑤经济发展水平⑥地方文化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⑤D. ④⑤⑥
20. 北京市在西部和北部的山区规划建设了生态涵养区,反映出地理环境会影响区域( )
A. 生活特点B. 发展条件C. 发展水平D. 发展方向
【答案】18. A 19. B 20. D
【解析】
【18题详解】
在北京市地图中,包含有不同的行政区域,地形区域,水文区域等多种不同类型区域,A正确;图中行政区域的划分依据综合性指标,自然区域的划分依据单一的指标,B错误;行政区域边界明确,其他区域边界相对模糊,C错误;自然区域之间主要是自然条件差异,人文区域之间既有自然条件差异,也有人文条件的差异,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生态涵养区的划分,重点考虑的因素应该是自然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等,②③④正确,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地方文化为人文要素,不是自然区划考虑的主要指标,①⑤⑥错误。综上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生态涵养区是协调可持续发展,将区域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区,为区域提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区域特征: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2、区域内部有相似性和区域性,区域之间有差异性;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功能;4、区域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第Ⅱ卷(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1. 读图回答问题。
下图为澳大利亚地区某日等压线分布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此时最有可能经历暴雨的是____;甲和丙两地风力更大的是____地,理由是____。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地球公转处于丙图所示情形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该日天津市的昼夜长短状况为____。
(3)当太阳光以图乙中的情形照射地球时,此时B地的地方时为____;新旧日期范围的比例是____(说明:C点所在经线为180°)。
(4)丁图为北温带某地楼间距规划图,则甲图中与决定L的合理数据关系最密切的公转轨道位置为____(填数字序号);该位置附近地球公转速度的快慢及变化情况为____
(5)福建某学生(26°N,119°E)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了改造,将支架改为可调节式,如下图。
春分日,为了使热水器有更好的效果,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交角α应该调节为____
A. 23°26'B. 26°C. 64°D. 64°34'
【答案】(1) ①. 丁 ②. 丙 ③. 丙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2) ①. 秋分日 ②. 昼夜平分(或昼夜等长)
(3) ①. 8时 ②. 1:3
(4) ①. ③ ②. 较快且逐渐变快 (5)B
【解析】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地区某日等压线分布图、地球运动相关图为背景材料,考查锋面气旋、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
【小问1详解】
据图等压线的分布可知,甲乙在高压中心附近,降水概率小;丙丁位于低压中心附近,降水概率大,根据等压线的弯曲状况,丁附近可能形成冷锋,丁位于冷锋的锋后,易发生暴雨,丙附近可能形成暖锋,丙位于暖锋的锋后,降水概率小。丙地风力更大,丙地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风力更大。
【小问2详解】
读图,根据已学知识判断,甲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地球公转处于丙图状态时,我们看到的是夜半球,晨昏线和经线圈重合,应为春秋分日,根据地轴指向北极的方向与地球公转前进方向,推断是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该日全球都是昼夜等长,所以该日天津市的昼夜长短状况为昼夜平分或昼夜等长。
小问3详解】
当全球处于乙图所示昼夜状态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根据已学知识,地球位于甲图中的①位置(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半球的北回归线);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为: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减;乙图中B点地方时为8:00(晨线与赤道交点为6点,读图乙,地方时6点的经线为180°经线,B点位于180°经线以东150°W经线上,根据地方时计算规律,150°W经线地方时8点,所以B点地方时为8:00);180°经线为6时,0时经线为90°E,新日期范围为90°E-180°,新旧日期范围的比例是1:3.
【小问4详解】
丁图为北温带某地楼间距离规划图,则甲图中与决定L的合理数据关系最密切的公转轨道位置为③(冬至日,为北半球一年中最小的太阳高度,影子最长,挡到北楼的可能性最大);该位置附近地球公转速度的大小及变化情况为:较快且逐渐变快(当天是12月22日前后,而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为1月初)。
【小问5详解】
春分日时,太阳直射点直射赤道,纬度为0°。当地纬度为26°N,与赤道纬度差为26°,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此地此时太阳高度角H=90°-26°=74°。为了使热水器有更好的效果,正午太阳光线应与太阳能热水器呈垂直角度。所以a应该调节为90°-74°=26°,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
(1)说出上图中甲、乙两处地质构造的名称:甲:____,乙:____,简述丙地貌的成因____。
(2)指出上图中①②岩体中的形成较早的是____;①岩石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②岩石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
材料二:下图为干旱型冲积扇(旱扇)和湿润型冲积扇(湿扇)示意图。
(3)从物质来源、动力机制等角度简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
【答案】22. ①. 断层 ②. 背斜 ③.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3. ①. ② ②. 岩浆侵入、冷却凝固(或内力作用) ③.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或外力作用)
24. 河流从山区带来大量泥沙、碎石;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流速变慢,河流搬运的泥沙和碎石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貌的成因、岩石形成、冲积扇的形成条件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因此属于断层构造;乙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丙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构造。丙处出现地形倒置,原因是由于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蚀,最终形成山地。
【小问2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②岩层被①岩层穿过,根据岩层的穿插规律,②较早,①较晚。①为侵入岩(花岗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内力作用,具体过程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②为沉积岩(页岩),形成的地质作用为外力作用,具体过程为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旱扇和湿扇都是由于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河流在山区带来大量泥沙、碎石:在山口处地势降低,地形变得平缓,导致河流流速变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2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甲、乙两河流位于大陆西岸,山脉自东向西逐渐升高,海拔落差约为4000。乙河流受矿产开采的影响,植被破坏较严重。甲、乙两河流在水文环境上存在着很大差异。甲河流11月至次年1月为汛期,河流径流量较大,6月至9月为枯水期。
(1)写出乙河流图示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及水文特征。
(2)比较甲河段和乙河段流量的季节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1)主要补给水源:冰川融水
水文特征: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较大;流速较快。(任写两点)
(2)差异:当地夏季乙河流径流量较大,当地冬季甲河流径流量较大
原因:乙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夏季气温高,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较大;甲河流流域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大陆西岸两条河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的补给、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乙处于中纬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但山地海拔高,有冰川分布,因此乙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乙河流图示河段水文特征:由于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径流量小;冰川融水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夏季融水多,冬季融水少使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水位季节变化大;乙河流受矿产开采的影响,植被破坏较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较快。
【小问2详解】
乙河流位于东部山区,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较大;据材料“甲河流11月至次年1月为汛期”可知,甲河流流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水源补给为大气降水,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降水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
【点睛】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宁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宁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天津市宁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题docx、高三地理答案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宁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宁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题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滨海新区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