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19,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语文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19,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语文试题第1页
    19,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语文试题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19,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19,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语文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 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题,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书的命运
    ①书籍,属于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标志,至今还是社会发达、精神卓异的体现。从世界上有了书的那一天起,人跟书的纠结,也就开始了。
    ②别看书是人写的,文字一旦成书,便有了自己的生命。人离不开书,有时,人也怕书。纵观封建时代,主导社会风尚的是"诗书继世长",此外还有汪洙的诗:"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时间走到近现代,人和书的关系依然忽冷忽热,有人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宣扬"读书无用论",考试以"交白卷"为荣……而到了眼前,又是读书至上的大潮席卷而至:遍地补习班,从小就开始了读书的竞争,因长大后求职要凭学历,中国一下子成为"博士大国"……整个社会似乎还沉浸在文凭至上的热潮中,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猛然发现,中国人均读书量竟然排在末位了,不读书已然成了天大的社会问题。这还了得,泱泱文明古国颜面何在?悠久而灿烂的文化传统究竟到哪里去了?
    ③当不读书成了社会问题,现代人的精神疾患多了起来。于是,有人大声疾呼"慢一点""等等灵魂"。现代人怎么经常灵肉分离?是出门不带灵魂,还是把灵魂丢在什么地方了?
    ④有人认为,今人读书少或不读书,是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必然现象。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自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400年后,德国工匠古登堡的金属活字印刷术问世,书籍大量出版,人类便进入了"书面社会"。如今的网络化不过是"书面社会"的电子版﹣﹣殊不知,电子书也是书。碎片化的是信息,不是书,不是思想。而破除碎片化信息影响的最好办法,恰恰是读书。每当凝神静气地阅读一本书,都可以进入作者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获得另一种人生体验。毫无疑问,读书可以嫁接人生,可以给人类提供多种选择。书里各种各样的人生,让读者明白生命原来还有其他的可能,他人的故事可以成为自己的镜鉴。
    ⑤其实,正是眼下不读书的社会风气,成就了爱读书的人。许多所谓的"学霸",也是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的人。当今社会的许多佼佼者,也都是读书较多的人。他们是生活的幸运者,也最能深切地体悟到,读书就是人的一种幸运:或茅塞顿开,酣畅淋漓;或孜孜以求,终有所得;或一卷在手,自得其乐;或随意浏览,渐入佳境……不管是什么时代,世界上没有一个老师,也没有一种老师会跟你一辈子。只有书,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大学,是能陪伴一辈子的老师。先哲说:"一个人读什么书,就决定他是什么人;知道一个民族有多少人读书,就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民族。"书的命运,就是人的命运,就是国家与民族的命运。
    ⑥过去,读书是一件奢侈而高贵的事情,只有极少数人才读得起书。如今,人人都有条件读书,喜欢奢侈、追慕高贵的现代人,怎么会不喜欢读书呢?"阅读障碍"是一种病,大讲养生、把健康排在第一位的现代人,谁又愿意得这种病呢?所以,大可不必为中国人均读书量少而担忧。知道书的价值,应该读也正在热读、苦读、硬读、悦读、闲读的人还是很多的。当下社会转型,人的心理、性格正在发生剧变,但是在这样急剧变化的时代里,仍有很多人通过读书鉴古知今,而这只会让世道人心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坏。
    1.下列关于"人与书的纠结"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D )
    A .文字一旦成为书后便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人们离不开书。
    B .封建时代里"诗书继世"与"读书立身"主导着社会风尚。
    C .近现代时期,读书有用论和读书无用论两种论调此起彼伏。
    D .当下中国文凭至上的热潮导致了不读书成为社会的大问题。
    解析:逻辑错误,“中国文凭至上的热潮”和“不读书成为社会的大问题”强加因果
    2.下列对"读书的价值"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 )
    A 读书可以治疗现代人的各种精神疾患。
    B .读书可以破除碎片化信息对人们的影响。
    C .读书可以让读者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D .读书可以影响个人、国家与民族的发展。
    解析:与原文“当不读书成了社会问题,现代人的精神疾患多了起来”意思不符
    3.作者对当下读书现状的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最后一段的内容简要概括。(4分)
    ①认为不必为中国人均读书量少而担忧(焦虑、担心、忧虑) ②肯定了读书对改善当下世道人心的作用 (让世道人心变得更好,而不是变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 题。(20分)
    秋声一片
    ①生活在都市的人,愈来愈不了解季节了。
    ②我们不能像在儿时的乡下,那时候我们还是孩子,看到满地野花怒放,而嗅到春风的讯息;也不能在夜里的庭院,看挥扇乘凉的老人,感受到夏夜的乐趣;更不能在东北季风来临前,做最后一次的出海航行,而知道秋季将尽。
    ③都市就是这样的,夏夜里我们买来菊花,几疑是秋天;冬寒的时候,我们走过聚集的花市,还以为春天正盛。然后我们慢慢迷惑了、迷失了。
    ④前几天,一位朋友来访,兴冲冲地告诉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来的问话使我大吃一惊,后来打听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讯息来自市场,他到市场去买菜,看到市场里的蟹儿全黄了,才惊觉到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哑然失笑;其实秋天还早了,蟹儿只是科技的产物罢了。
    ⑤古人是怎么样知道秋天的呢?
    ⑥用双手耕作的农人,永远对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有一种敏感,那种敏感就像能在看到花苞时预测到它开放的时机。
    ⑦在工业发展神速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不断有新的发现。我们的祖先只知道事物的实体、季节风云的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后来的人逐渐能穿透事物的实体找那更精细的物质,老一辈的人只知道物质最小的单位是分子,后来知道分子之下有原子,现在知道原子之内有核子,有中子,有粒子,将来可能在中子、粒子之内又发现更细的组成。可叹的是,我们反而失去了事物可见的实体,正是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只见秋毫,不见舆薪”。
    ⑧到如今,我们对大自然的感应甚至不如一棵树。一棵树知道什么时候抽芽、开花、结实、落叶等,并且把它的生命经验记录在一圈圈或松或紧的年轮,而我们呢?有许多年轻的孩子甚至不知道玫瑰、杜鹃什么时候开花,更不要说从声音里体会秋天的来临了。人们与自然越来越远了。
    ⑨自从我们可以控制室内的气温以来,季节的感受就变成被遗弃的孩子,尽管它在冬天里猛力的哭号,也没有多少人能听见了。有一次我在纽约,窗外正飘着大雪,由于室内的暖气很强,我们在朋友家只穿着单衣,朋友从冰箱里拿出冰激凌来招待我们,我拿着冰激凌看窗外大雪竟自呆了,怀念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样冬天的生活。那时,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
    ⑩由于人在室内改变了自然,我们就不容易明白冬天午后的阳光有多么可爱,也不容易体知夏夜庭院,静听蟋蟀鸣唱、任凉风吹拂的快意了。因为温室栽培,我们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们就不能亲切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们四季都有杜鹃可赏,也就不知道杜鹃血一样的花是如何动人了。
    ⑪传说唐朝的武则天,因为嫌牡丹开花太迟,曾下令将牡丹用火焙燔,吓得牡丹仙子大为惊慌,连忙连夜开花以讨武后的欢心,才免去焙燔之苦。读到这则传说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经事的少年,也不禁掩卷而叹;我们现在那些温室里的花朵,不正是用火来烤着各种花的精灵吗?使牡丹在室外还下着大雪的冬天开花,到底能让人有什么样的乐趣呢?我不明白 。 ⑫萌芽的春、绿荫的夏、凋零的秋、枯寂的冬在人类科学的进化中也逐渐迷失了。我们知道秋天的来临,竟不再是从满地的落叶,而是市场上的蟹黄,是电视、报纸上暖气与毛毡的广告,使我在秋天临窗北望的时候,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
    ⑬这种心情,恐怕是我们下一代的孩子永远也不会知道的吧!
    4.读②—④段,概括现代都市人越来越不了解季节的表现。(4分)
    【答案解析】第②段为辅助信息,讲述儿时的我们是从观察自然中了解季节的,所以并无直接答案。第③④段都是举例信息:一段写被花市迷惑,另一段写被蟹黄迷惑,共同点是,不能直接感受季节变化,而是从市场中得到关于季节的信息,却又往往被迷惑,产生错误的判断
    【答案示例】不能直接感受季节变化,而是从市场中得到关于季节的信息,却又往往被迷惑,产生错误的判断。(迷惑了、迷失了)
    5.结合第⑨段内容说说“季节的孩子在窗外探,我仿佛看见它蹑着足,走入了远方的树林”的语意。(4分)
    【答案解析】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现代生活中季节鲜明的特点越来越淡化,“走入了远方的树林”,指到大自然中才能感受到。
    【答案示例】(1)都市人控制了室内的气温,在室内再也感受不到季节的变化;(2)只有在远离都市的大自然里,季节的特征才比较明显。
    6.作者在第⑩段中说自己“有着一种伤感的心情”,请结合⑧—⑫段内容分析一下作者伤感的原
    因。(6分)
    【答案解析】第一点来自第⑧段,这一段有上位语意,提取即可;第二点来自第⑨段,需要提炼,答出人们的目的得1分,答出人们的行为——“人为改造自然”得1分,语言不够精准或不能够概括酌情扣分;第三点来自第⑩①段,需要提炼,两段中反复提到“乐趣”,据此提炼为“感受不到自然的乐趣”。
    【答案示例】(1)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使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2)人们为满足生活的欲望又在不停地人为地改造自然;(3)我们难以感受到自然的乐趣。
    7.最后一段作者又提到了孩子,结合本文题目“秋声一片”,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答案解析】第一点贯穿全文始终,孩子是未来的象征;第二点,题干中提到最后一段“又提到了孩子”,应该关注第②段出现的“我们还是孩子”一处,所以也有怀念儿时与自然亲近的淳朴简单的生活;第三点文章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和尊重自然的呼吁,能够尊重自然,亲近自然。
    【答案示例】(1)对于未来人与自然关系进一步恶化的担忧;(2)对儿时亲近自然的淳朴简单的生活的怀念;(3)希望人们能够尊重自然、亲近自然。
    三、阅读《水浒传》的节选部分,完成8、9题。(7分)
    宋江道:"观察到敝县,不知上司有何公务?"何涛道:"实不相瞒,来贵县有几个要紧的人。"宋江道:"莫非贼情公事否?"何涛道:"有实封公文在此,敢烦押司作成。"宋江道:"观察是上司差来捕盗的人,小吏怎敢怠慢?不知为甚么贼情紧事?"何涛道:"押司是当案的人,便说也不妨。敝府管下黄泥冈上一伙贼人,共是八个,把蒙汗药麻翻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差遣送蔡太师的生辰纲军健一十五人,劫去了十一担珍珠宝贝,计该十万贯正赃。今捕得从贼一名白胜,指说七个正贼都在贵县。这是太师府特差一个干办,在本府立等要这件公事,望押司早早维持。"宋江道:"休说太师府着落,便是观察自赍公文来要,敢不捕送?只不知道白胜供指那七人名字?"何涛道:"不瞒押司说,是贵县东溪村晁保正为首。更有六名从贼,不识姓名,烦乞用心。"
    宋江听罢,吃了一惊,肚里寻思道:"晁盖是我心腹弟兄。他如今犯了迷天之罪,我不救他时,捕获将去,性命便休了!"心内自慌。宋江且答应道:"晁盖这厮奸顽役户,本县内上下人没一个不怪他。今番做出来了,好教他受!"何涛道:"相烦押司便行此事。"宋江道:"不妨,这事容易,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只是一件,这实封公文须是观察自己当厅投下,本官看了,便好施行发落,差人去捉,小吏如何敢私下擅开!这件公事非是小可,勿当轻泄于人。"何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宋江道:"本官发放一早晨事务,倦怠了少歇。观察略待一时,少刻坐厅时,小吏来请。"何涛道:"望押司千万作成。"宋江道:"理之当然,休这等说话。小吏略到寒舍,分拨了些家务便到,观察少坐一坐。"何涛道:"押司尊便,小弟只在此专等。"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节选部分的内容。(3分)
    宋江想方设法稳住前来抓捕晁盖等七人的何涛,以拖延时间。
    了解完何涛奉命前来的始末,宋江的内心想法体现出他具有( 仗义 、讲义气)的特点,宋江的行为举动体现出( 机智、沉着冷静 )
    的特点。(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 题。(3分)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称呼。
    10.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首句写西北边地,冰雪已经消融,战士们赶着马群归来。
    B.次句写明月清辉,静谧之夜,戍楼间响起了阵阵羌笛声。
    C.第三、四句写听着梅花曲,不知不觉一夜间雪落满关山。
    D.诗人通过胡天、明月和羌笛,表达了感而不伤的思乡情。
    解析:在“牧马还”的途中,在戍楼和明月间,名为《梅花落》的羌笛声12=3响了起来。在这宁静
    的边塞月夜,诗人或战士的思乡之情在笛声中蔓延。诗人或战士在笛声中联想起故乡的梅花它们仿佛在一夜间溢满整个关山。结合首句的“雪净”也可以看出,大雪已经融化。所以诗歌并非写眼见“一夜间雪落满关山”,而是听到《梅花落》笛声后的想象,诗人或战士的思乡之情溢满关山。
    【诗歌译文】
    冰雪融尽,战士们在西北边塞牧马归来﹔月光照着戍楼,羌笛悠扬舒缓。试问那曲《梅花落》将飘落何处,仿佛像梅花一样,一夜间就落满关山。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15分)
    李及字幼幾,郑州人也。举进士,寇准荐其才,擢知兴化军。初,置提点刑狱,徙延州,除三司户部副使,为淮南转运使,累迁太常少卿、知秦州。议者以及谨厚,非守边才。及至秦州,州将吏亦颇易之。会有禁卒白昼攫妇人金钗于市,束执以来。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亟命斩之,观书如故,于是将士皆惊服。
    (及)迁枢密直学士,出知杭州。于时内侍江德元居中用事,其弟德明奉使过杭,及待之薄。僚佐惊曰:“江使者兄弟,荣枯大臣如反掌耳。今公不加礼待之,公虽不求福,独不畏其为祸乎?”及曰:“待之如是足矣。”既而德明谓僚佐曰:“李公春秋高,何不求闲郡以自处,而居杭繁剧之地邪?”僚佐走语及曰:“果然,江使者之言可惧也。”及笑曰:“及老矣,诚得闲郡以自逸,庸何伤?”既而德明亦不能伤也,时人重其操守。
    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忌杭风俗轻靡,未尝事宴游。一日,冒雪出郊,众谓当置酒召客,乃独造林逋清谈,至暮而归。居官数年,未尝市吴中物。比去,惟置《白乐天集》。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擢知兴化军 擢: 提拔 B.独不畏其为祸乎 独:难道
    C.州将吏亦颇易之 易:平易 D.诚得闲郡以自逸 诚:如果
    易:轻视
    1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
    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
    A.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
    B.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
    C.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
    D.及资性清介/治尚简严/喜慰荐下吏/而乐道人之善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李及处事果决明断,他处理的禁卒白日抢劫一案让将士们惊服。
    B.李及不攀附权贵,在杭州时没有厚待其兄长正当权的江德明。
    C.李及不听僚佐劝告,因为被调离杭州去闲郡养老正是他的追求。(强加因果)
    D. 李及不喜欢轻浮奢华,冒雪到郊外去只是为了和林逋清谈终日。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居官数年,未尝市吴中物。比去,惟置《白乐天集》。
    他担任官员几年,从来没有购买吴中的货物。等到离职的时候,唯独买了《白乐天集》
    (居:担任 市:买 比:等到 去:离开 )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9 题。(15分)
    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是中国的国粹之一。①汉服,顾名思义,是中国汉民族传统的服饰。②它起源于中国的汉代,经过长年累月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③汉服注重典雅、端庄、内敛的审美,强调传统美德和人文情怀。④穿汉服,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装扮,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和传承。
    汉服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获缺的组成部分。我们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近年来,汉服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文化复兴的思想,穿汉服成为一种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身份认同的追求。汉服的传承和推广,是在不断满足人民日趋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更多的传统文化被人们熟悉。
    日常生活中的广场〔A]景点[B]以外及其它实体节庆场所,还有电视、网络等虚拟场所,都成为汉服驻足心灵的起点〔C]犹如一粒种子的开枝散叶[D]生花结果,伴随着人的成长与老去,汉服日益成为点缀现代生活的重要部分。汉服作为中国的国粹,不只在国内 ,在国际上也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学习穿汉服,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 。汉服逐渐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和媒介, 地推动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15.下列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长年累( lěi)月 B.内敛( liǎn) C.诠释 D.不可获缺
    16.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
    汉服作为中国的国粹,不只在国内 ,在国际上也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通过学习穿汉服,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 。汉服逐渐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窗口和媒介, 地推动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A.方兴未艾 大事渲染 推举 旷日持久
    B.方兴未艾 大行其道 推崇 卓有成效
    C.愈演愈烈 大行其道 推举 卓有成效
    D.愈演愈烈 大事渲染 推崇 旷日持久
    17.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C |D )
    日常生活中的广场[A]景点[B]以及其它实体节庆场所,还有电视、网络等虚拟场所,都成为汉服驻足心灵的起点[C]犹如一粒种子的开枝散叶[D]生花结果,伴随着人的成长与老去,汉服日益成为点缀现代生活的重要部分。
    A. 、 B. , C. , D. ,
    1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C )
    汉服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文化复兴的思想,穿汉服成为一种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身份认同的追求。
    A.汉服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文化复兴的思想,穿汉服表达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身份认同的追求。
    B.汉服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文化复兴的思想,穿汉服成为一种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身份认同的追求的方式。
    C.汉服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文化复兴的潮流,穿汉服成为一种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身份认同的追求的方式。
    D.汉服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文化复兴的潮流,穿汉服成为一种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身份认同的追求。
    19.把“汉服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设计和华丽的外观,更在于其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D )
    A.① B.② C .③ D. ④
    七、写作(5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 分)
    战国时期,秦兵攻打赵国,赵王派平原君向楚国求救。平原君决定挑选数名足智多谋的人随同前往,还缺一人时,门客毛遂自荐,请求随同。抵达楚国后,毛遂慷慨陈词,陈述利害,说服楚王派人解救赵国。正是因为毛遂适时抓住机遇,才使得自己的才华抱负得以施展。
    面对人生中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要努力争取,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住机遇,获得成功。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作文题目解读】
    对本题题意的界定:材料第一段讲了历史上毛遂自荐的故事,毛遂适时抓住机遇,才使得自己的才华抱负得以施展。材料第二段点出整体语意:面对机遇我们要努力争取,把握住机遇才能获得成功。
    前提:机遇是什么?具体化,体现不可多得很宝贵。
    认知:侧重强调机遇对自己的重要性。
    行为:努力争取的表现,把握住机会后的行为表现。
    结果:成功具体化,和前提、认知一致。
    本题题意的表述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入手,探究“把握机遇”对于个人成功的意义。
    如:“把握机遇,可以让人生实现质的跃升,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个展示个人才华与能力的平台,让自己在历练中成长”……
    本题题意的表述也可以从“怎么做”的角度入手,讨论怎样把握住“不可多得的机遇”。如“机遇稍纵即逝,只有时刻做好准备,在机会来临时毫不犹豫地出手,才能牢牢把握住属于自己的风云际会”……

    相关试卷

    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共6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6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