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根本区别是( )
A. 产生后代经历时间的长短B. 产生的后代性状是否优良
C. 有无生殖细胞的产生D.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而有性生殖是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可见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考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
2. 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农作物,其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
A. 产卵以后的成虫B. 受精卵
C. 活动能力强的成虫时期D. 活动范围小的若虫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明显。
【详解】蝗虫的发育是属于不完全变态,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发育成度不同。蝗虫的幼虫期发育时间较短,食量较小;而成虫主要以禾本科农作物为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因此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农作物,其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活动能力强的成虫时期,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 下列与“天下乌鸦一般黑”所表示的现象相同的是( )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C. 大花生的后代中有小花生D. 双眼皮的妈妈生了个单眼皮的儿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详解】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遗传现象,是指生物的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天下乌鸦一般黑”也是说的后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即遗传现象,故A正确。
B.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是指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不一样的地方,这是变异,故B错误。
C.大花生中长出小花生,是指后代与亲代不一样的地方,这是变异,故C错误。
D.双眼皮的妈妈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是指后代儿子的性状与亲代妈妈的性状不一样,这是变异,故D错误。
故选A
4. 衣藻、海带等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
A. 都属于多细胞生物
B.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C. 能固着在海底生活
D. 茎中有导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藻类植物的种类繁多,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海带、紫菜等;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衣藻、水绵、海带都属于藻类植物;
【详解】A.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故A错误。
BD.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具有根状物,故B正确,D错误。
C.有的生活在淡水中,如水绵;有的生活在海水中,如海带、紫菜等,故C错误。
故选B。
5. 如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将鸡卵放到温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卵壳上有气孔
B. 为了观察气室,首先要将鸡卵的任意一端敲出裂痕
C. 除去卵壳和外壳膜后,看到一个空腔是⑦气室
D. 卵黄上乳白色小点①是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
【答案】B
【解析】
【分析】鸟卵一般分为卵壳、卵壳膜、卵白、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以及胚盘。
【详解】卵壳位于最外面,坚硬,其上有气孔,利于气体交换,A正确。每个鸟卵的顿端内都有一块空的地方,这个结构叫气室,因此,应该选择鸟卵的顿端敲出裂纹,B错误。⑦气室位于外壳膜和内壳膜之间,C正确。卵黄、卵黄膜以及胚盘是鸟卵的卵细胞,其余部分则是非细胞结构,D正确。
【点睛】掌握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6. 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大熊猫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雌性大熊猫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 )
A. 20条+XB. 20条+YC. 20对+XXD. 21条+X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成对,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每对体细胞的染色体各有一条进入生殖细胞,因此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成单,是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为XY时,是男性,性染色体为XX时,是女性。大熊猫的性别决定与人类相似,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Y时,是雄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为XX时,是雌性。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21对染色体,产生的生殖细胞是21条,那么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0条+X。A符合。
【点睛】本题要求掌握的是生物体细胞在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数量的变化。
7. 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B. DNA分子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C. 人体细胞中的23对染色体包含23个基因
D. 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DNA分子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因此基因也是成对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成对的染色体要两两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即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
【详解】A.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A正确。
B.DNA存在于细胞核中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B正确。
C.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人体细胞中的23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46个DNA分子上包含许多个基因,C错误。
D.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从而保持物种的相对稳定,D正确。
故选C。
8.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类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所需要的初期营养由卵黄提供
B. 卵生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卵自身的卵黄和卵白可以提供营养和水分
C. 鸟类的卵壳具有保护内部胚胎的作用
D. 胎生的动物,其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时,全部由母体直接提供营养
【答案】D
【解析】
【分析】鸟卵的结构:
【详解】A.人的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处相遇并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受精卵开始发育成最初的胚胎,此时发育的营养物质来自卵黄,A正确。
B.卵细胞内的卵白和卵黄,为胚胎的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B正确。
C.卵壳位于鸟卵的最外面,坚硬,具有防止卵细胞损伤,减少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卵壳上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以保证鸟的胚胎发育时能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
D.人类等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细胞分裂所需要的初期营养由卵黄提供,胚胎发育后期由母体通过胚盘提供营养,D错误。
故选D。
9. 下图是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过程,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狼的共同祖先,它表示的是远古时代的猿类
B. 从①到③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
C. 在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过程中,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D. ⑦与①相比,大脑结构中特有的结构为语言中枢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详解】A.图①森林古猿,是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是远古时代的猿类,它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A正确。
B.从①到③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开始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促进了脑的发育,B正确。
C.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它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是指构成生物的大分子生物,它们相似和差异的程度,可以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不是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C错误。
D.人类的进化,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栖生活向着地面陆栖生活过渡。从①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复杂,使大脑越来越发达,脑容量的增加,形成特有的结构——语言中枢,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D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关于性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生殖细胞携带着生物的各种性状
B. 遗传给后代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C. 性状包括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及行为方式等
D.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如人的单眼皮和双眼皮。
【详解】A.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女的。因此,生殖细胞带有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带有性状。A不正确。
B.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遗传的不是性状本身,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B正确。
C.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都称为性状。如耳垂、皮肤的色泽、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这些属于形态特征;人的血型、植物见光后叶绿体产生叶绿素,这些属于生理特性;大雁南飞属于动物的行为方式。C正确。
D.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A。
【点睛】知道性状和相对性状概念以及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11. 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成对的基因呈线性排列在成对的染色体上。
【详解】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基因成对。成对基因在成对的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相同。选项A中,A、a位置不同;选项B中,A与B、a与b不是一对基因;选项D中,成对基因的位置不同;因此只有选项C是正确的。
故选C。
12. 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II可表示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 图甲中IV可表示体内受精、卵生
C. 图乙如果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B是蛹
D. 图乙如果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若D是受精卵,则A是蝌蚪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殖指生物体产生后代和繁衍种族的过程。发育指生物体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
【详解】发育过程中,幼体和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发育属于变态发育,昆虫、两栖类发育过程都属于变态发育,A正确。蝗虫等昆虫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而两栖类是体外受精,B错误。家蚕、蚊、蝇、蜜蜂等昆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C正确。青蛙受精卵在水中发育为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D正确。
【点睛】掌握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3. 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
B. 耐药菌数量增多,是其繁殖能力强导致的
C.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细菌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
D. 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的,没有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菌后代中存在变异,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耐药性状的细菌被保留下来,经过逐代积累,即便加大抗生素剂量仍无法杀灭,原因是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对细菌的长期选择,导致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甚至产生了“超级细菌”。因此细菌抗药性的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详解】A.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故细菌不能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定向的抗药性变异,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耐药菌数量增多,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因此生物进化是定向的。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对细菌起到定向选择的作用,C正确。
D.变异对生物来说,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有害的。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没有遗传和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D错误。
故选C。
14. 下图为花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这朵花的主要部分是[8] 雄蕊和[9] 雌蕊
B. 若每个花瓣细胞含有n条染色体,则7中的染色体也为n条
C. [7] 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
D. 木瓜的可食部分是由图中[5] 子房的子房壁发育而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1花药,2花丝,3柱头,4花柱,5子房,6胚珠,7卵细胞,8是雄蕊,9雌蕊。
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胚,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从果实。
【详解】A.由分析可知,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是花的主要结构,故A正确。
B.生物体的细胞内有一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在生物体的传宗接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结果使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量减少一半。若花瓣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是n条,那么它的生殖细胞7卵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就是n/2条,故B错误。
C.7卵细胞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种子中的胚,故C正确。
D.由分析知,5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木瓜的可食部分是果皮,由图中5]子房的子房壁发育而成的,故D正确。
故选B。
15. 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
A. 丙、甲、乙B. 乙、甲、丙C. 甲、乙、丙D. 乙、丙、甲
【答案】A
【解析】
【分析】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详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始祖鸟属于古代爬行类向鸟类进化的过渡类,动物较高等,因此地质年代较近;乙地层(马、象牙、犀牛),马、象、犀牛属于哺乳动物,动物最高等,因此地质年代最近;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珊瑚属于腔肠动物,乌贼是软体动物,动物都低等,因此地质年代最远。故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丙、甲、乙。
故选A。
16. 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父亲患某种遗传病,母亲和孩子正常,则无法确定这个孩子是否有该病基因
B.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性状传递给子代
C. 男性的肝细胞、口腔上皮细胞和精子中都含有Y染色体
D. 狗体细胞有78条染色体,则狗精子中有39条染色体,39个DNA分子和39个基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有些遗传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决定的,则这个孩子从父亲那里一定获得该病基因;但有些遗传病为伴性遗传,如色盲,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这个孩子从父亲那里不可能获得该病基因。A正确;
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B错误;
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则男性的肝细胞、口腔上皮细胞中都含有Y染色体,男性精子中含有Y染色体或X染色体,C错误;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所以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成单存在。一条染色体中含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所以狗的体细胞内有78条染色体,狗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39条染色体,39个DNA分子和许多个基因,D错误。
17. “南有袁隆平,北有李振声。”袁隆平和李振声院士分别是水稻和小麦的遗传育种学家,他们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水稻和小麦产量,水稻和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门
B. 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少
C. 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大豆
D. 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详解】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种,A错误;
水稻和小麦同纲,大豆和小麦同门,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所以3种植物中水稻和小麦的共同特征较多,B错误;
亲缘关系较近的是小麦和水稻,C错误;
花、果实和种子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D正确。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的分类单位等级的大小关系。
18.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呢?生命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下列论述,你不认同的是( )
A. 原始地球条件下,大气中存在二氧化碳,但没有氧气
B. 根据化学进化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C. 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
D. 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地球上还会形成新的原始生命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详解】A.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A正确。
B.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原始海洋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B正确。
C.米勒实验的实验结果:模拟装置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正确。
D.现在的地球已经不具备当时的原始地球条件了,因此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D错误。
故选D。
19. 用基因组成是Aa的青州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青州蜜桃砧木上,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 )
A. 25%B. 50%C. 75%D. 100%
【答案】D
【解析】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答题。
【详解】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由题意可知用基因组成是Aa的青州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 的青州蜜桃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了果实的果肉和接穗的一样,即Aa型,因此,所结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是100%。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扦插或嫁接。理解掌握植物的扦插或嫁接的概念及具体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 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关于青春期心理卫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正常开展人际交往,通过正常渠道学习青春期卫生知识
B. 将自己对性知识的疑惑埋藏在心理
C. 正确对待身体变化、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等
D. 树立远大理想、把精力集中在学习和培养高尚情操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据此解答。
【详解】开展正常人际交往,通过正常渠道学习青春期卫生知识,与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A正确;
将自己对性知识的疑惑埋藏在心里,否则时间长了会导致心理疾病,不利于健康成长和心理矛盾的解决,是不正确的处置方法, B错误;
在青春期,对于自己身体的变化,特别是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的出现,以及遗精或月经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C正确;
青春期应当精中精力,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健康地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D正确。
【点睛】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春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平地应该注意心理卫生,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 如图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在“[ ]”内填标号)
(1)女性的生殖系统中产生卵细胞的结构是[______]。
(2)卵细胞与精子在__________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3)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最终植入[_______]中,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是怀孕的开始。
(4)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胎儿,胎儿通过胎盘与母体发生物质和气体交换,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_______,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
(5)一般来说,怀孕到第______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作________。
【答案】21. ② 22. 输卵管
23. ③ 24. 营养物质和氧气
25. ①. 38 ②. 分娩
【解析】
【分析】图中:①输卵管、②卵巢、③子宫内膜。
【小问1详解】
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功能,②卵巢位于子宫的两侧,各有一个。卵巢是一对扁椭圆形的性腺,是产生与排出卵子,并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的性器官。
【小问2详解】
精子与卵细胞在①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形成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小问3详解】
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③子宫内膜上,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就是怀孕的开始。
【小问4详解】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
【小问5详解】
一般地从形成受精卵到第38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从母体阴道中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分娩意味着新生儿诞生。
22. 下图中图A表示1940年到1960年某地的降雪天数,图B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1)生活在雪地中的老鼠的毛色是白色,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现象,这种体色在生物学上称________,它的形成是________的结果。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_,白色老鼠最高百分比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的数量________。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渐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________作用。
【答案】22. ①. 适应 ②. 保护色 ③. 自然选择
23. ①. 增加 ②. 之后 ③. 减少 ④. 选择
【解析】
【分析】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小问1详解】
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激烈的生存斗争过程中,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使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这种体色在生物学上称保护色,它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小问2详解】
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是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因此白色老鼠的数量增加;通过图A和图B的对比发现,白色老鼠最高百分比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之后,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是不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因此白色老鼠的数量减少。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定向选择的作用。
23. 下图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用A、a表示)和红绿色盲(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色觉正常基因是显性基因,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系谱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6号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其基因型为Aa的概率是_____。若6号基因型为Aa,和7号个体婚配,其后代9号个体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概率是______。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容易破裂导致贫血。如果7号个体通过输血使贫血症状消失,她与6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与9号个体患病的概率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
(3)由图可知8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于其父母中的____号体内;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_________(填“男孩”或“女孩”)孩子的色觉一定正常。
【答案】23. ①. Aa或AA ②. 2/3 ③. 1/2
24. ①. 相同 ②. 输血使贫血症状消失没有改变7号个体的遗传物质
25. ①. 4 ②. 女孩
【解析】
【分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小问1详解】
分析遗传图解可知,1和2都正常,其后代5患病,说明正常为显性性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隐性性状。据此可知,1和2的基因都是Aa,其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6号的基因是AA或Aa,其中是杂合体的概率是2/3。
若6号的基因是Aa,与7号基因是aa婚配,遗传图解如下:
可见9号患病的概率是50%。
【小问2详解】
如果7号个体通过输血使贫血症状消失,并没有改变遗传物质,因此她的基因组成依然是aa,她与6号个体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与9号个体患病的概率是相同的。
【小问3详解】
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色觉正常基因是显性基因,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由图可知,Ⅲ-8号男性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其4号母亲的X染色体。3号基因组成为XBY,4号个体的基因组成为XBXb,生出的女孩从父亲处得到XB,因此一定是正常的。
24. 为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某小组的同学采用的方法如下:首先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等量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并分别种入相同品种的1粒大花生种子,其他管理措施和条件相同,观察两个花盆中花生成熟后所结果实的大小情况。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中设计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2)如果你认为该实验方案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请提出你的修改意见:将种入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探究了________对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影响。 除此之外,花生果实大小还受___________的影响,你能根据上述实验步骤,稍作改动来进一步探究解决这个问题吗? 改动之处:把A、B两花盆的土壤换成____________。 在A、B中分别种入30 ~40粒两种不同的花生,这样即可完成探究。
(4)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生物的变异有的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___________(能/不能)遗传;有的仅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这样的变异_________(能/不能)遗传。同时也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和___________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
【答案】(1)土壤的贫瘠与肥沃(或土壤质量)
(2) ①. 1粒花生种子 ②. 30粒花生种子
(3) ①. 环境条件 ②. 遗传因素(或遗传物质) ③. 相同的(或肥沃的)
(4) ①. 能 ②. 环境变化(或环境因素) ③. 不能 ④. 环境
【解析】
【分析】生物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遗传物质的改变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可遗传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由于环境条件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这种变异一般不能遗传给下一代,称为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小问1详解】
本实验中“在A、B两个花盆中分别装入等量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其他管理措施和条件相同”,说明设计的变量是土壤的肥沃与贫瘠。
【小问2详解】
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材料或生物个体的数量要多,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所以,该实验方案还可以进一步修改:将种入相同品种的1粒大花生种子改为分别种入粒大饱满的花生种子各30粒。
【小问3详解】
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探究了土壤的肥沃与贫瘠(或环境)对花生果实大小变异的影响。除此之外,花生果实大小还受遗传(或基因)的影响。如果要探究花生果实大小是否还受遗传(或基因)的影响,那么实验变量应该是不同种的花生,所以实验设计的改动是:把A、B两花盆的土壤换成相同数量的肥沃土壤,在A、B中分别种入30粒两种不同的花生。
【小问4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生物的变异有的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这种变异能遗传;有的仅是由环境引起的,这样的变异不能遗传。同时也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共同作用决定的。等级
水稻、小麦和大豆的分类关系
种
稻
小麦
大豆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科
禾本科
豆科(蝶形花亚科)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门
被子植物门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41,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十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