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山东省青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展开1. 晓育乘坐在行驶的“和谐号”列车上,看到路旁的树在向后运动,晓育选择的参照物是( )
A. 地面的房屋B. 周围的树木
C. 行驶的列车D. 天空的白云
【答案】C
【解析】
【详解】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即假定列车是不动的,树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离列车越来越远,所以以行驶的“和谐号”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向后运动的。
故选C.
2. 物理上常用声波的波形图反映声音的特点。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振幅大小相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慢B. 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
C. 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D. 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故A错误;
B.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B正确;
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频率高,故C错误;
D.发声体的振幅影响响度的大小,两个音叉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3. 水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称为水循环。水循环时刻在进行,因此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物态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蒸气在高空变成云是凝固过程
B. 水蒸气变为草上露珠是熔化过程
C. 地表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过程
D. 寒冬的雪人慢慢变小是凝华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蒸气在高空变成云是液化过程,故A错误;
B.水蒸气变为草上露珠是液化过程,故B错误;
C.地表的水变为水蒸气,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过程,故C正确;
D.寒冬的雪人慢慢变小是升华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4. 根据生活经验,下列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B. 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大约是37℃
C. 一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D. 正常中学生1min脉搏大约70次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略小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75cm=0.75m
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气温在23℃左右,故B符合题意;
C.10个鸡蛋的质量约1斤,而
1斤=500g
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70次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关于图中所示四种光学现象,下列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图乙中,用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 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且是一个实像,故A错误;
B.放大镜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白光是复色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时,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折射后各色光分散开,发生色散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C正确;
D.光发生漫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6. 下列各选项对所列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图为近视眼的形成示意图
B. 乙图中,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在罩外听到的铃声会减小
C. 丙图中,只敲击右边的音叉,而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这是一种回声现象
D. 丁图中,对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式为a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抽气筒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空气慢慢变少,闹铃声会减小,故B正确;
C.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振动,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是一种共鸣现象,故C错误;
D.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所以,正确读数方式为b,故D错误。
故选B。
7. 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平行于主光轴,故B不符合题意;
C.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故C不符合题意;
D.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8. 如图所示,四个力中的一个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 球拍对乒乓球的力B. 斧头对木柴的力
C. 手对弹簧的拉力D. 瓶对海绵的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ABCD.球拍对乒乓球的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即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斧头对木柴的力,使木柴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手对弹簧的拉力,使弹簧变长,弹簧的形状发生变化;瓶子对海绵的力使海绵凹陷,海绵的形状发生变化。可见A项中的力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9. 如图甲所示为水的盛度在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像,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像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 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 在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 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 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甲图可知,水在温度等于4℃时,密度最大,最大密度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范围内,水的密度增大,因此水结冰时体积增大,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可知,在水中,密度大的水下层,密度小的水上层,结合水在范围内的密度变化情况可知,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 0℃、1℃、2℃、3℃、4℃,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密度相同,可能水的上下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故 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
B.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C.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D.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A错误;
B.声波可以传递能量、信息,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液体,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当声音先在空气中传播后进入水中时,声音的特性是:音调、音色,音调和音色不会改变,故C错误;
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满分15分,共5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2~3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3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1. 下列物理观点中,错误的是( )
A. 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 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C. 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的焦点上
D.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焦点上,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参照物的选择可以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2. 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比乙同学晩出发
B. 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 时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
B.0s~4s内甲同学静止,乙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4s~8s内,甲、乙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0s~8s内,甲通过的路程是5m,乙通过的路程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则甲的速度
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则乙的速度
故D错误。
故选ABC。
13. 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A正确;
B.BC段为熔化过程,虽然温度不变,但仍继续吸热,B错误;
C.从图中可得,物质从第3分钟开始熔化,到第6分钟熔化结束,熔化经历了3min,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均是45℃,D正确.
14. 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是( )
A. 挑选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B. 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使用
C. 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
D. 把已调节平衡天平搬到另外一处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应该重新调节平衡
【答案】CD
【解析】
【详解】A.根据刻度尺的使用可知,挑选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不能过分考虑刻度尺的分度值,故A错误;
B.根据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可知,弹簧测力计要沿着力的方向使用,不一定要竖直,故B错误;
C.煲汤时,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所以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还可以节约能源,故C正确;
D.根据天平的使用可知,把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搬到另外一处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因为此时的桌面不一定水平,所以应该重新调节平衡才能正确使用,故D正确。
故选CD。
15. 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石块的质量是47g
B. 石块的体积是20 cm3
C. 石块的密度是2.35×10 kg/m3
D. 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图甲中,天平的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石块的质量
m=20g+20g+5g+1.8g=46.8g
故A错误;
B.由图乙知道,水的体积为20cm3,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40cm3,则石块的体积
V=40cm3-20cm3=20cm3
故B正确;
C.由知道,石块的密度是
故C错误;
D.先测石块的体积,取出石块再测质量时,由于石块上粘有水,所以测得石块的质量变大,体积不变,导致最终测得石块的密度会偏大,故D正确。
故选BD。
三、填空与作图(满分20分,共5题)
16.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图甲中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束_______(选填“偏离”或“靠拢”)ON。
(2)图乙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束,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
【答案】 ①. 偏离 ②. 在同一平面
【解析】
【分析】
【详解】(1)[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变大,此时反射角也变大,反射光线将偏离法线。
(2)[2]因为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实验过程中,将纸板向后折,此时在纸板NOF上将不能看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仍然是存在的,因此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17. 将一平面镜斜放在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入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的光路。
【答案】
【解析】
【详解】①光线垂直射入水中时,此时光线的方向不变。
②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先画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③最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先画法线,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8. 射水鱼有非常独特的捕食本领,当搜索到停歇在水面附近草叶上的猎物后,会选择合适的角度瞄准目标,喷射出1m多高的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吃掉如图。
(1)射水鱼在水下向水面上的小虫喷水时,喷射的方向应该是对准看到小虫______(选填“下方”、“上方”),这是光的______现象引起的;
(2)射水鱼的眼睛在B处观察空气中昆虫A,在处看到物体的像,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路图__________。
【答案】 ①. 下方 ②. 折射 ③.
【解析】
【详解】(1)[1][2]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水中;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鱼看到是变高的虫子的像,所以它在水下向小虫喷水时,喷射方向应该是看到的小虫的下方。
(2)[3]根据题意可知,连接B、,水面以下用实线,水面以上用虚线,其与水面的交点就是折射点,再过折射点垂直于水面做出法线(虚线、标注垂足),最后连接A与折射点,如图所示:
19. (1)如图所示,被测铁块的重力是______N。将铁块放在炉火上加热,在此过程中铁块的体积______,质量______,密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画出铁块受到的重力_________。
【答案】 ①. 3.4 ②. 变大 ③. 不变 ④. 变小 ⑤.
【解析】
【详解】(1)[1]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读数是3.4N,则被测铁块的重力是3.4N。
[2][3][4]将一铁球放在炉火上加热,在此过程中,铁球的质量不变,由于受热膨胀,体积会变大,根据公式可以知道,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因此其密度会变小。
(2)[5]先找到重心,再沿着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画出力,最后标上重力的符号和大小,如图所示:
20. (1)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______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它受到的拉力成______;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则弹簧测力计A示数是______,B的示数是______。
【答案】 ①. 弹性 ②. 正比 ③. 1N ④. 1N
【解析】
【详解】(1)[1][2]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越长,它受到的拉力越大,即弹簧的伸长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3][4]物重,A弹簧测力计受到向右1N的拉力,因为静止,受力平衡,向左受的拉力也是1N,示数也为1N,同理,B图中测力计两端受的力都是1N,示数也应为1N。
21. 小明同学对太空中的星球非常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寻得知:在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可知: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______;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如果他到达乙星球表面上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为______N。
【答案】 ①. 15N/kg ②. 250
【解析】
【详解】[1][2]由图像可知,当甲星球表面的物体的质量为8kg时,物体受到的重力为120N,则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同理得出乙星球表面的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小明同学到达乙星球的质量不变,仍为50kg,他在乙星球表面所受的重力
四、实验探究题(满分31分,共5题)
22. 某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若将斜面右端的垫块升高,小车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车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45cm刻度线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则会使所测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
【答案】 ①. 小 ②. 变大 ③. 0.15 ④. 大 ⑤. 小
【解析】
【详解】(1)[1]坡度很小,小车下滑速度就较小,所用时间较长,这样就比较方便准确的测量时间。
[2]将斜面右端的垫块升高,小车向下运动的速度会变大,则平均速度也将变大。
(2)[3]由图可知,小车从A位置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时间分别是
则小车从A到C的平均速度
(3)[4]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测量的时间会偏小一些,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不变时,时间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4)[5]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比值;小车从从45cm刻度线处由静止释放而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不是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计算的平均速度不是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则会使所测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偏小。
23.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需要继续______;
(2)分析乙图像知,两组同学在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选填“>”“=”或“<”);
(3)做完实验后,老师接着做了一个如图丙所示的演示实验: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丙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容器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______(选填“A杯”或“B杯”或“A、B两杯”)中的水不能沸腾。
【答案】 ①. 不变 ②. 加热 ③. > ④. A、B两杯
【解析】
【详解】(1)[1][2]由图像可知,液体在t之后,沸腾,沸腾过程中,继续加热,但是温度不变。
(2)[3]由图乙知,a的初温比b的初温高,ab同时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升高的温度低,根据知,说明a的质量大。
(3)[4]当容器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容器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玻璃杯B中的水从容器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容器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容器中继续吸热,所以B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A中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所以两个杯内的水都不会沸腾。
24. 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如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______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为了确定像的虚实,移动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眼睛应该在图中的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______(选填“偏高”或“偏低”),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请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乙图中画出烛焰S点的像的位置_________。
【答案】 ①. 便于确定像位置 ②. 30 ③. B ④. 偏高 ⑤. 不变 ⑥.
【解析】
【详解】(1)[1]玻璃板透明,用其来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像的位置不易确定的问题,所以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位置。
(2)[2]根据题意可知,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由速度公式可得,A蜡烛移动的距离
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
根据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得,B蜡烛应与A相距
这样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3]为了确定像的虚实,移动蜡烛B,在蜡烛B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眼睛看光屏上(即B这一侧)是否有像,没有,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4][5]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偏高,像的大小不变。
(5)[6]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先垂直于平面镜量出烛焰S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再在平面镜的另一面量出相同的距离就是的像的位置,如图所示:
25.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两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过凸透镜都会聚到光屏上,由此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请在图2中画出蜡烛AB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线_________;
(3)此时蜡烛AB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这个像用光屏______(填“能”或“不能”)接收到;
(4)如图3所示摆放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的应用是______;
(5)在图3所示实验中,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答案】 ①. 10.0 ②. ③. 放大 ④. 倒立 ⑤. 能 ⑥. 照相机 ⑦. 远离
【解析】
【详解】(1)[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2)[2]经过光心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光线折射经过右焦点,如图所示:
(3)[3][4][5]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故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为是实像,所以能用光屏接收到。
(4)[6]当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摆放时,物距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应用是照相机。
(5)[7]固定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处,即物距变小,则像距必然变大,像变大,因此光屏应该远离凸透镜移动,才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像。
26.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自己配制的盐水的密度。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横梁静止时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将适量盐水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当小红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如图甲所示,他应该______(填序号);
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移动游码 C.向右盘加入砝码
(3)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4.2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______;
(4)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盐水的密度为______;
(5)完成实验后,小明看到实验桌上放着一个电子秤,他利用烧杯、水、电子秤测量石块的密度。步骤如下:①用电子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②在烧杯中放入石块,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③再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并在水面处烧杯侧壁上做好标记;④取出石块,向烧杯内补水至标记处,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则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和表示),取出石块时,所带出的水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答案】 ①. 右 ②. B ③. 60 ④. 58.2 ⑤. ⑥. ⑦. 不会
【解析】
【详解】(1)[1]如图甲所示,称量前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红刻度线左侧,说明托盘天平左端较重,所以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2]称量过程中,平衡螺母不能移动,只能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水平平衡,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还是左偏,则应该向右移动游码,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如图丙,量筒的分度值是4mL,读数是
(4)[4]如图乙,托盘天平的读数,“左物右码”放置时,物体质量等于右盘砝码与游码示数的总和,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
[5]盐水的质量是
盐水的密度为
(5)[6]根据题意可知,石块的质量是;石块的体积就是第④步补水到标记位置水的体积,即
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
[7]取出石块时,所带出的水会被第④步补水时,补回来,所以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五、计算题(满分11分,共2题)
27. 如图所示的电动自行车,现在制造电动自行车的车架有很多不同的新材料,部分材料的技术指标如表所示,车架的体积为,请解答:
(1)若让你设计制造强度高并且轻便的电动自行车,你将选择表中的什么材料?______
(2)根据你所选择的材料,求这种车架的重力______;
(3)小明同学骑着电动自行车从家到图书馆,一共用时10min,其中有2分钟的时间停车等待红灯,骑行距离为4km,则他从家到图书馆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km/h______?
【答案】 ①. 碳纤维 ②. 90N ③. 24km/h
【解析】
【详解】(1)[1]选择碳纤维材料,因为在强度相同时,体积相同时,密度小质量小,车较轻。
(2)[2] 这种车架的质量
这种车架的重力
(3)[3]速度大小为
28. 小红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用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质量相等的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因此含金量为50%。小红的妈妈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红进行验证。小红通过实验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598g,体积为,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和(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请根据小红的实验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2)请计算这件工艺品实际含金量。
【答案】(1);(2)42.0%
【解析】
【详解】解:(1)根据题意可知,工艺品的密度
(2)由题意可知,铜和金的质量分别是
所以含金量为
答:(1)工艺品的密度;
(2)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42.0%。
六、阅读探究(满分3分,共1题)
29. (1)在地球的地理南、北极点上,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大小,其中k为不变的比例系数,、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则:在两个物体的间距r和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变时,万有引力与另一物体的质量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______表示。
(2)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球体体积公式:,请推理证明:地球的平均密度为______。
【答案】 ①. b ②. 见解析
【解析】
【详解】(1)[1]根据题意可知,万有引力的大小,其中k为不变的比例系数,且两个物体的间距r和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变时,万有引力与另一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图线b。
(2)[2]根据题意可知,在地球的地理南、北极点上,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即
即
地球的质量为
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球体体积公式:,所以,地球的体积是
根据密度公式可知,地球的平均密度是
材料技术指标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材料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
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9页。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期中物理试题,共4页。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九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