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展开1.(2分)小英乘坐在行驶的“和谐号”列车上,看到路旁的树在向后运动,小英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的房屋B.周围的树木
C.行驶的列车D.天空的白云
2.(2分)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慢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3.(2分)水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称为水循环。水循环时刻在进行,因此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物态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变成云是凝固过程
B.水蒸气变为草上露珠是熔化过程
C.地表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过程
D.寒冬的雪人慢慢变小是凝华过程
4.(2分)根据生活经验,下列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
B.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大约是37℃
C.一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
D.正常中学生1min脉搏大约70次
5.(2分)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下列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用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2分)下列各选项对所列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为近视眼的形成示意图
B.乙图中,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在罩外听到的铃声会减小
C.丙图中,只敲击右边的音叉,而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这是一种回声现象
D.丁图中,对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式为a
7.(2分)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8.(2分)如图所示,四个力中的一个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球拍对乒乓球的力B.斧头对木柴的力
C.手对弹簧的拉力D.瓶对海绵的力
9.(2分)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若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10.(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
B.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二、多项选择题(满分15分,共5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2~3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3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多选)11.(3分)下列物理观点中,错误的是(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C.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D.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多选)12.(3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时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多选)13.(3分)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多选)14.(3分)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是( )
A.挑选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B.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使用
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
D.把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搬到另外一处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应该重新调节平衡
(多选)15.(3分)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石块的质量是47g
B.石块的体积是20cm3
C.石块的密度是2.35×103kg/m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大
三、填空与作图(满分20分,共5题)
16.(2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图甲中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束 (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ON。
(2)图乙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束,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
17.(2分)将一平面镜斜放在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入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的光路。
18.(4分)射水鱼有非常独特的捕食本领,当搜索到停歇在水面附近草叶上的猎物后,会选择合适的角度瞄准目标,喷射出1m多高的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吃掉如图1。
(1)射水鱼在水下向水面上的小虫喷水时,喷射的方向应该是对准看到小虫 (选填“下方”、“上方”),这是光的 现象引起的。
(2)射水鱼的眼睛在B处观察空气中昆虫A,在A′处看到物体的像,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路图。
19.(6分)(1)如图所示,被测铁块的重力是 N。将铁块放在炉火上加热,在此过程中铁块的体积 ,质量 ,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画出铁块受到的重力。
20.(4分)(1)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在 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它受到的拉力成 。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A示数是 ,B的示数是 。
21.(2分)小明同学对太空中的星球非常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寻得知:在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可知: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甲)为 ;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如果他到达乙星球表面上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为 N。
四、实验探究题(满分31分,共5题)
22.(5分)某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若将斜面右端的垫块升高,小车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车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是 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45cm刻度线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则会使所测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偏 。
23.(4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需要继续 。
(2)分析乙图像知,两组同学在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 mb(选填“>”“=”或“<”)。
(3)做完实验后,老师接着做了一个如图丙所示的演示实验: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丙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容器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 (选填“A杯”或“B杯”或“A、B两杯”)中的水不能沸腾。
24.(7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如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 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为了确定像的虚实,移动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眼睛应该在图中的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 (选填“偏高”或“偏低”),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请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乙图中画出烛焰S点的像S'的位置。
25.(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两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过凸透镜都会聚到光屏上,由此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请在图2中画出蜡烛AB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线;
(3)此时蜡烛AB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这个像用光屏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
(4)如图3所示摆放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的应用是 ;
(5)在图3所示实验中,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26.(7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自己配制的盐水的密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横梁静止时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将适量盐水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当小红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如图甲所示,他应该 (填序号)。
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移动游码
C.向右盘加入砝码
(3)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4.2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cm3。
(4)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 g。盐水的密度为 kg/m3。
(5)完成实验后,小明看到实验桌上放着一个电子秤,他利用烧杯、水、电子秤测量石块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用电子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②在烧杯中放入石块,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m1;
③再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m2,并在水面处烧杯侧壁上做好标记;
④取出石块,向烧杯内补水至标记处,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m3。
则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 (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和ρ水表示),取出石块时,所带出的水 (选填“会”或“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五、计算题(满分11分,共2题)
27.(5分)如图所示的电动自行车,现在制造电动自行车的车架有很多不同的新材料,部分材料的技术指标如表所示,车架的体积为5×10﹣3m3,请解答:
(1)若让你设计制造强度高并且轻便的电动自行车,你将选择表中的什么材料?
(2)根据你所选择的材料,求这种车架的重力;
(3)小明同学骑着电动自行车从家到图书馆,一共用时10min,其中有2分钟的时间停车等待红灯,骑行距离为4km,则他从家到图书馆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km/h?
28.(6分)小红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用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质量相等的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因此含金量为50%。小红的妈妈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红进行验证。小红通过实验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598g,体积为52cm3,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g/cm3和8.9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请根据小红的实验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2)请计算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
六、阅读探究(满分3分,共1题)
29.(3分)(1)在地球的地理南、北极点上,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大小F引=km1m2r2,其中k为不变的比例系数,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则:在两个物体的间距r和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m1不变时,万有引力F引与另一物体的质量m2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表示。
(2)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球体体积公式:V球=43πR3。请推理证明:地球的平均密度为ρ=3g4kπR。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满分20分,共10题,每小题2分。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2分)小英乘坐在行驶的“和谐号”列车上,看到路旁的树在向后运动,小英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的房屋B.周围的树木
C.行驶的列车D.天空的白云
【解答】解:以行驶的列车为参照物,即假定列车是不动的,树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离列车越来越远,所以以行驶的“和谐号”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树是向后运动的。
故选:C。
2.(2分)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慢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高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
【解答】解:A、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故A错误;
B、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B正确;
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频率高,故C错误;
D、发声体的振幅影响响度的大小,两个音叉振动幅度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3.(2分)水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称为水循环。水循环时刻在进行,因此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下列关于水循环中物态变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变成云是凝固过程
B.水蒸气变为草上露珠是熔化过程
C.地表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过程
D.寒冬的雪人慢慢变小是凝华过程
【解答】解:A、水蒸气在高空变成云是液化过程,故A错误;
B、水蒸气变为草上露珠是液化过程,故B错误;
C、地表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过程,故C正确;
D、寒冬的雪人慢慢变小是升华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4.(2分)根据生活经验,下列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
B.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大约是37℃
C.一只鸡蛋的质量约是50g
D.正常中学生1min脉搏大约70次
【解答】解:A、中学生的身高约160cm,课桌高度略小于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0.75m左右,故A正确;
B、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感觉舒适的环境气温在23℃左右,故B错误;
C、10个鸡蛋的质量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C正确;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70次左右,故D正确。
故选:B。
5.(2分)关于图中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下列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孔成像时所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用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C.图丙中,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且是一个实像,故A错误;
B、用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B错误;
C、白光是复色光,白光经过三棱镜发生折射时,不同色光的折射角不同,折射后各色光分散开,发生色散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
D、光发生漫反射时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C。
6.(2分)下列各选项对所列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为近视眼的形成示意图
B.乙图中,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在罩外听到的铃声会减小
C.丙图中,只敲击右边的音叉,而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这是一种回声现象
D.丁图中,对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式为a
【解答】解:A、甲图,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是远视眼的成像情况,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抽气筒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空气慢慢变少,闹铃声会减小,故B正确;
C、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振动,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是一种共鸣现象,故C错误;
D、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故正确读数方式为b,故D错误。
故选:B。
7.(2分)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解答】解:A、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故A错误。
B、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误。
C、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会发散,故C错误。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正确。
故选:D。
8.(2分)如图所示,四个力中的一个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
A.球拍对乒乓球的力B.斧头对木柴的力
C.手对弹簧的拉力D.瓶对海绵的力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球拍对乒乓球的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即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B、斧头对木柴的力,使木柴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C、手对弹簧的拉力,使弹簧变长,弹簧的形状发生变化;
D、瓶子对海绵的力,使海绵的形状发生变化;
可见A图中力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故选:A。
9.(2分)图甲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D.若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生物很难越冬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温度为4℃时,水的密度是最大的;故A正确;
B、由图象可知,在0~4℃范围内,温度越高,水的密度越大,由V=mρ可知水的体积越小,所以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故B正确;
C、由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所以最低层的水温度为4℃,由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0℃、1℃、2℃、3℃、4℃,故C错误;
D、温度不同时水的密度不同,密度大的水下沉到底部,而下层密度小的水就升到上层来;这样,上层的冷水跟下层的暖水不断地交换位置,整个的水温逐渐降低。这种热的对流现象只能进行到所有水的温度都达到0℃时为止,所以,如果没有水的反常膨胀,湖底和表面的水可能同时结冰,水中鱼儿很难越冬,故D正确;
故选:C。
10.(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响度
B.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解答】解:A、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A错误;
B、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当声音先在空气中传播后进入水中时,传播速度增大;声音的特性是:音调、响度、音色,在传播过程中,音调和音色不会改变,故C错误;
D、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项选择题(满分15分,共5题。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2~3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3分,漏选得2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多选)11.(3分)下列物理观点中,错误的是(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C.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焦点上
D.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解答】解:
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故A错误;
B、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故B错误;
C、只有与主光轴平行的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一定会聚在焦点上,并不是所有的平行光经凸透镜折射后都会聚在焦点上,故C错误;
D、参照物可任意选择,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具体选哪一种物体为参照物,是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的,故D正确。
故选:ABC。
(多选)12.(3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时甲、乙两同学的速度相等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
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0s~8s内,甲通过路程为5m,乙通过的路程大于5m,所以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故C不正确;
D、因为甲、乙8s通过路程不相等,由速度公式可知两同学速度不相等,故D不正确。
故选:AB。
(多选)13.(3分)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解答】解:A、如图,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故在t时=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从12min开始凝固,到15min凝固结束,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故D正确。
故选:AD。
(多选)14.(3分)下列理解和判断正确的是( )
A.挑选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B.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使用
C.煲汤时,往往在汤水沸腾后转为小火加热,是因为转为小火也能保持汤的温度不变
D.把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搬到另外一处称量物体的质量时,应该重新调节平衡
【解答】解:A.挑选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需要选择合适的刻度尺,并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故A错误;
B.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竖直方向的力,也可以测量其它方向的力,只要保证力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即可,故B错误;
C.汤水沸腾时达到沸点,这时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汤水达到沸点后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已经调节好的天平发生移动时,操作面发生变化,或者也可能导致平衡螺母或游码的移动,所以移动后还要重新调节,故D正确;
故选:CD。
(多选)15.(3分)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石块的质量是47g
B.石块的体积是20cm3
C.石块的密度是2.35×103kg/m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大
【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物体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上游码所对应的示数,则m=20g+20g+5g+1.8g=46.8g,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石块体积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V石=40cm3﹣20cm3=20cm3,故B正确;
C、根据ρ=mV可知石块的密度:ρ=mV石=46.8g20cm3=2.34g/cm3=2.34×103kg/m3,故C错误;
D、测量固体密度时,应该先测量固体质量,再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测量结果精确,如果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石块上沾有水,会使所测质量偏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大,故D正确。
故选:BD。
三、填空与作图(满分20分,共5题)
16.(2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1)图甲中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束 偏离 (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ON。
(2)图乙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束,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同一平面 。
【解答】解:(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角变大,此时反射角也变大,反射光线将偏离法线;
(2)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束,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故答案为:(1)偏离;(2)同一平面。
17.(2分)将一平面镜斜放在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入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的光路。
【解答】解:①光线垂直射入水中时,此时光线的方向不变。
②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先画法线,然后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③最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先画法线,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8.(4分)射水鱼有非常独特的捕食本领,当搜索到停歇在水面附近草叶上的猎物后,会选择合适的角度瞄准目标,喷射出1m多高的水柱,将昆虫击落水中吃掉如图1。
(1)射水鱼在水下向水面上的小虫喷水时,喷射的方向应该是对准看到小虫 下方 (选填“下方”、“上方”),这是光的 折射 现象引起的。
(2)射水鱼的眼睛在B处观察空气中昆虫A,在A′处看到物体的像,如图2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路图。
【解答】解:
(1)射水鱼在水中看到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是因为水面上方的昆虫等猎物“发出”的光射向水面,发生折射,再进入射水鱼的眼睛中,因此光的传播路线是由空气→水中。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鱼看到是变高的虫子的像,故它在水下向小虫喷水时,喷射方向应该是看到的小虫的下方。
(2)射水鱼的眼睛在B处观察空气中昆虫A,在A′处看到物体的像,说明折射光在直线A'B上,据此确定折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下方;折射;(2)见解答图。
19.(6分)(1)如图所示,被测铁块的重力是 3.4 N。将铁块放在炉火上加热,在此过程中铁块的体积 变大 ,质量 不变 ,密度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画出铁块受到的重力。
【解答】解:(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4N;由二力平衡可知,物体的重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故铁块的重力是3.4N;
(2)质量是物质属性,与形状、状态、温度、位置无关,铁块在炉火加热受热膨胀,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故密度变小。
(3)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3.4;变大;不变;变小;
(2)
20.(4分)(1)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在 弹性 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它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 。
(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计,物重G=1N,则弹簧测力计A示数是 1N ,B的示数是 1N 。
【解答】解: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如图所示,对A来说,由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A=G=1N,则弹簧秤A的读数为1N。
对B来说,由左侧重物(或右侧重物)平衡得到,弹簧的拉力大小FB=G=1N,则弹簧秤B的读数为1N。
故答案为:弹性;正比;1N;1N。
21.(2分)小明同学对太空中的星球非常感兴趣,他从网上查寻得知:在甲、乙两个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G与其质量m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中的信息可知: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甲)为 15N/kg ;小明同学的质量为50kg,如果他到达乙星球表面上所受的重力的大小为 250 N。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当甲星球表面上物体质量为8kg时,受到的重力为120N,则甲星球表面上物体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
g甲=G甲m=120N8kg=15N/kg;
小明同学到达乙星球的质量不变,仍为50kg,在乙星球表面上所受的重力为:
G小明=mg乙=50kg×50N10kg=250N。
故答案为:15N/kg;250。
四、实验探究题(满分31分,共5题)
22.(5分)某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小车在A、B、C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填“大”或“小”);若将斜面右端的垫块升高,小车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车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是 0.15 m/s;
(3)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大 (选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45cm刻度线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则会使所测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偏 小 。
【解答】解:(1)坡度很小,小车下滑速度就较小,所用时间较长,这样就比较方便准确的测量时间;将斜面右端的垫块升高,小车向下运动的速度会增大,则平均速度也将增大;
(2)由图可知,小车从A位置到C位置通过的路程s=90.0cm=0.900m,所用时间t=00:05:10﹣00:05:04=6s,则小车从A到C的平均速度v=st=0.9m6s=0.900m6s=0.15m/s;
(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测量的时间会偏小一些,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在路程不变时,时间偏小,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4)因为小车在斜面做加速运动,速度一直增加,让小车从45cm刻度线处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时间偏大,计算出的速度偏小。
故答案为:(1)小;变大;(2)0.15;(3)大;(4)小。
23.(4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里,分别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由图像可知: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不变 ,需要继续 吸热 。
(2)分析乙图像知,两组同学在实验中所用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a > mb(选填“>”“=”或“<”)。
(3)做完实验后,老师接着做了一个如图丙所示的演示实验: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倒扣着放入盛水的容器中,B中装有一些水,如丙图所示放置。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容器中水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 A、B两杯 (选填“A杯”或“B杯”或“A、B两杯”)中的水不能沸腾。
【解答】解:(1)由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由图乙知a的初温比b的初温高,ab同时沸腾,说明吸收的热量相同,a升高的温度低,根据Q=cmΔt知,说明a的质量大;
(3)当容器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容器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玻璃杯B中的水从容器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容器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容器中继续吸热,所以B中水温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所以不能沸腾;A中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水温不能达到沸点,所以不能沸腾,所以两个杯内的水都不会沸腾。
故答案为:(1)不变;吸热;(2)>;(3)A、B两杯。
24.(7分)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如图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B与A相距 30 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为了确定像的虚实,移动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眼睛应该在图中的 B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 偏高 (选填“偏高”或“偏低”),像的大小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请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乙图中画出烛焰S点的像S'的位置。
【解答】解:(1)玻璃板透明,用其来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由速度公式可得A蜡烛移动的距离s=vt=5cm/s×2s=10cm,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离s′=5cm+10cm=15cm,
根据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得:B蜡烛应与A相距15cm+15cm=30cm,这样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3)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为了确定像的虚实,移动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眼睛应该在图中的B这一侧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由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偏高,像的大小不变。
(5)像物关于镜面对称,据此找出烛焰S点的像S'的位置,如下所示:
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30;(3)B;(4)偏高;不变;(5)。
25.(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两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过凸透镜都会聚到光屏上,由此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请在图2中画出蜡烛AB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线;
(3)此时蜡烛AB通过凸透镜成的像是 放大 (选填“放大”或“缩小”) 倒立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这个像用光屏 能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
(4)如图3所示摆放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的应用是 照相机 ;
(5)在图3所示实验中,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远离 (“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解答】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60.0cm﹣50.0cm=10.0cm。
(2)经过光心光线不改变方向;平行于主光轴光线折射经过右焦点,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故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所以这个像用光屏能接收到;
(3)当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摆放时,物距u=30cm>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4)若固定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处,即物距变小,则像距必然变大,像变大,因此光屏应该远离凸透镜移动,才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1)10.0;(2)见解答图;(3)放大;倒立;能;(4)照相机;(5)远离。
26.(7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自己配制的盐水的密度,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上,横梁静止时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将适量盐水倒入烧杯中,并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当小红将砝码盒中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后横梁指针仍如图甲所示,他应该 B (填序号)。
A.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移动游码
C.向右盘加入砝码
(3)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24.2g后,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60 cm3。
(4)测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 58.2 g。盐水的密度为 1.1×103 kg/m3。
(5)完成实验后,小明看到实验桌上放着一个电子秤,他利用烧杯、水、电子秤测量石块的密度。步骤如下:
①用电子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②在烧杯中放入石块,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m1;
③再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m2,并在水面处烧杯侧壁上做好标记;
④取出石块,向烧杯内补水至标记处,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m3。
则石块密度的表达式为ρ= m1-m0m3-m0-m2+m1ρ水 (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和ρ水表示),取出石块时,所带出的水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对结果造成影响。
【解答】解:(1)如图甲所示,称量前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红刻度线左侧,说明托盘天平左端较重,所以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称量过程中,平衡螺母不能移动,只能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恢复水平平衡。指针仍然左偏,说明左边托盘比右边重,已经用了最小砝码,所以要向右移动游码。
故选B。
(3)由题意可得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倒=60mL=60cm3。
(4)托盘天平的读数,物体质量等于右盘砝码与游码示数的总和,即m剩=55g+3.2g=58.2g。
倒进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倒=m总﹣m剩=124.2g﹣58.2g=66g,
盐水的密度为ρ盐水=m倒V倒=66g60cm3=1.1g/cm3=1.1×103kg/m3。
(5)①用电子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②在烧杯中放入石块,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m1;石块的质量为m1﹣m0;
③再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m2,并在水面处烧杯侧壁上做好标记;此时水的质量为m2﹣m1;
④取出石块,向烧杯内补水至标记处,用电子秤测出总质量m3。
添加水的质量m''=m3﹣m0﹣(m2﹣m1)=m3﹣m0﹣m2+m1;
添加水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V=V''=m″ρ水=m3-m0-m2+m1ρ水;
石块的密度ρ=m1-m0V=m1-m0m3-m0-m2+m1ρ水;
取出石块时,所带出的水在再次添加水时先补充好了,然后所加水的体积等于石块的体积,测得的石块密度与真实值相比结果不变。
故答案为:(1)右;(2)B;(3)60;(4)58.2;1.1×103;(5)m1-m0m3-m0-m2+m1ρ水;不会。
五、计算题(满分11分,共2题)
27.(5分)如图所示的电动自行车,现在制造电动自行车的车架有很多不同的新材料,部分材料的技术指标如表所示,车架的体积为5×10﹣3m3,请解答:
(1)若让你设计制造强度高并且轻便的电动自行车,你将选择表中的什么材料?
(2)根据你所选择的材料,求这种车架的重力;
(3)小明同学骑着电动自行车从家到图书馆,一共用时10min,其中有2分钟的时间停车等待红灯,骑行距离为4km,则他从家到图书馆的平均速度大小为多少km/h?
【解答】解:
(1)选择碳纤维材料,因为在强度相同时,体积相同时,密度小质量小,车较轻;
(2)由ρ=mV可得,这种车架的质量:m=ρV=1.8×103kg/m3×5×10﹣3m3=9kg,
由G=mg可得,这种车架的重力:G=mg=9kg×9.8N/kg=88.2N;
(3)速度大小为:
v=st=4km10×160h=24km/h。
答:(1)选择碳纤维材料,因为在强度相同时,体积相同时,密度小质量小,车较轻。
(2)根据你所选择的材料,这种车架的重力为88.2N;
(3)速度大小为24km/h。
28.(6分)小红的妈妈到某工艺品商店买了一件用金铜合金制成的实心工艺品,商店的售货员告诉她:这件工艺品是由质量相等的金、铜两种金属混合制成的,因此含金量为50%。小红的妈妈对商店售货员的话表示怀疑,让小红进行验证。小红通过实验测出工艺品的质量为598g,体积为52cm3,并从课本中查出了金、铜的密度分别是19.3g/cm3和8.9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请根据小红的实验结果计算工艺品的密度。
(2)请计算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
【解答】解:(1)工艺品的密度:
ρ=mV=598g52cm3=11.5g/cm3;
(2)设工艺品中实际含金质量为m1,由ρ=mV可得,
V=m1ρ金+m-m1ρ铜,即m119.3g/cm3+598g-m18.9g/cm3=52cm3,
解得:m1=250.9g。
所以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为:
m1m×100%=250.9g598g×100%≈42.0%。
答:(1)工艺品的密度为11.5g/cm3;
(2)这件工艺品的实际含金量42.0%。
六、阅读探究(满分3分,共1题)
29.(3分)(1)在地球的地理南、北极点上,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大小F引=km1m2r2,其中k为不变的比例系数,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则:在两个物体的间距r和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m1不变时,万有引力F引与另一物体的质量m2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b 表示。
(2)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球体体积公式:V球=43πR3。请推理证明:地球的平均密度为ρ=3g4kπR。
【解答】解:万有引力的大小F引=km1m2r2,其中k为不变的比例系数,m1、m2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则:在两个物体的间距r和其中一个物体的质量m1不变时,万有引力F引与另一物体的质量m2成正比,因而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b表示。
(2)地球表面的质量为m1物体在地球的地理南、北极点上,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万有引力的大小F引=km1m2r2=m1g;
地球的质量m2=r2gk;
地球的体积V球=43πr3。
地球的平均密度为ρ=m2V=r2gk43πr2=3g4kπR。
故答案为:(1)b;(2)见解答。
材料技术指标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材料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8×103
材料技术指标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材料强度
强
较弱
较强
强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8×103
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共9页。
02,山东省青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02,山东省青岛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与作图,实验探究题,计算题,阅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