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 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B. 北京人使用和保存火
C. 北京人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D. 北京人审美意识增强
2.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居住在大河流域,其主要原因是( )
A. 交通便捷,人口集中,适合商业发展B. 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重要
C. 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农业D. 地势平坦,便于交流
3. 我国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粟的遗存,下列人类遗址中与之相关的是( )
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氏族村落遗址D. 半坡氏族村落遗址
4. “中国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的更替是禅让制,即在位的部落联盟首领自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目的是让那个更贤能的人管理部落事务。”据此分析,禅让制下部落联盟首领选择继任者的主要依据是( )
A. 个人才能B. 经济实力C. 血缘关系D. 社会地位
5. 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标志着( )
A.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B. 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
C. 夏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D.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6. 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
A. 禅让制的推行B. 世袭制的出现
C. 分封制的实行D. 郡县制的推广
7. 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A. 形成了禅让方式
B 稳定了社会秩序
C. 实现了土地分封
D. 扩大了国人利益
8. 《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A. 诸侯争霸B. 百家争鸣C. 群雄兼并D. 王室衰微
9.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旧制度逐渐瓦解,天子先前至少从表面上维持着统一的国家,这时分裂成五颜六色的碎块。”材料中的“此时”是( )
A. 史前时期B. 夏商西周时期C. 春秋战国时期D. 秦汉时期
10. 李冰治水过程中提出了“深淘滩、低作堰”和“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六字诀和八字真言。以顺水之性、崇尚自然、天地人和谐为理念,为后代 “立万世治水者法”。这表明了李冰( )
A. 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B. 提倡无为而治的治水理念
C. 主张通过立法来防治洪水D. 强调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1. 《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
A. 互相排斥B. 相互融合C. 趋于一致D. 独立发展
12.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 秦始皇陵兵马俑B. 《史记》的记载
C.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D. 电视剧《大秦帝国》
13.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西汉贾谊《过秦论》)。秦朝由不可一世到土崩瓦解,两千多年来留给后人无尽思考。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包括( )
①推行郡县制②繁重的摇役③沉重的赋税④严酷的刑法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14. 如果把秦始皇、皇帝制度、汉武帝、刺史制度、盐铁专卖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5.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 )
A. 加强中央集权,推进大一统B. 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C. 下令“兵皆罢归家”,释放奴婢D. 废除严刑峻法
16. 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了一项重要政令,此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此政令是( )
A. 抚慰异姓功臣B. 加强思想控制
C. 推恩令D. 设立刺史制度
17. 下图是我国古代重要商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B. 道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 沟通了欧亚陆上交通道路D. 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18. 以史为鉴是学习历史最重要的目的。“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历史启迪是
A. 严刑峻法,才能长治久安B. 对外征战,方可开疆拓土
C 轻徭薄赋,促进生产发展D. 推崇儒学,有利安定人心
19.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 充分利用佛教壮大力量B. 目标是推翻旧政权
C. 起义前精心组织和策划D. 起义前就制造舆论
20.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 公元2世纪前期B. 公元2世纪后期
C. 公元3世纪前期D. 公元3世纪后期
21.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
A. 世人崇尚文学B. 政府鼓励消费C. 世人金钱至上D. 朝廷打击商业
22. 《魏书》记载:“孝文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禧赞成其事。”这里“诏断北语,一从正音”指的是( )
A. 禁用匈奴语,使用汉语B. 禁用胡语,使用汉语
C. 禁用鲜卑语,使用汉语D. 禁用汉语,使用鲜卑语
23.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 南方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B. 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D. 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
24. 战国时期至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只有吴城可与北方长安、洛阳等商业名城并列,而到魏晋时期,京口、武昌、建康等迅速崛起。这主要是因为( )
A. 优越的自然条件B. 北方社会的动荡
C. 江南经济的开发D. 南方政权的重视
25. 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 )
A 丝绸之路始通B. 北方经济发达C. 民族交融加强D. 南北政权分立
二、辨析改错(8分)
26.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甲骨文的出土与释读,证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
(2)孟子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
(3)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
(4)顾恺之代表作《兰亭集序》,收放自如、浑然天成,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三、材料解析(27小题14分,28小题14分,共28分)
27. 秦始皇、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他们都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奠定了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之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控。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世代沿袭,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的“周法”指的是什么制度?简述秦变“周法”后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中央和地方制度上各有什么表现?
材料二 武帝于元封五年,分全国为十三州部(监察区)。每个州部设刺史,刺史的权力是“六条问事”,其第一条是监察“强宗豪右”,刺史每年八月巡行所辖郡国,年终回京师向皇帝奏事。
——白寿彝《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刺史的职责是什么?秦始皇在监察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读下图回答问题
(3)根据材料三中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的共同目的又是什么?
28. 农业是繁荣经济、富国足民的基础,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庙之牲(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
——《国语·晋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上文所记的这一时期出现的代表性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材料二 (十三年)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廑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谓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
——摘自《汉书·文帝纪》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对待农业的态度。汉文帝和他的继任者在位时期的统治局面被称为什么?
材料三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4)材料四选自北朝时期哪本著名的农书?结合材料简要介绍作者的观点。(不得照抄材料中的原文)
四、活动与探究(14分)
29. 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某校70班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一次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应的探究任务。
【征战交往】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民族交流】
材料二 读下图回答问题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塞图(敦煌壁画)
(2)材料二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在推动民族关系的发展上起到了什么作用?此后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管辖西域各民族?
【凝聚交融】
材料三 孝文帝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改革完全是自觉、积极、主动的……孝文帝迁都、汉化使洛阳再次成为北方文化中心,也为以后形成和发展的盛唐文明奠定了基础。在融入汉文化的同时,鲜卑文化的精华成了汉文化的一部分。鲜卑族尽管因此而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而存在,但在另一个民族大家庭中得到了永生。
——摘编自葛剑雄《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及其迁都和汉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影响。
(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亳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亳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安徽省亳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安徽省亳州市高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