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江苏苏州市姑苏区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年江苏苏州市姑苏区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下面对话情境,填写古.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
A 剔除 tī 间断 jiàn 清脆 cuì 头涔涔 cén
B 机杼 zhù 花圃 fǔ 惊惶 huǎng 追悼会 dà
C 搜索 shōu 处境chǔ 蒸融 zhēng 空落落 luò
D 畜养 xù 正月 zhēng 亲吻 wěn 鄙夷不屑 xuè
下面词语中,字.形.正.确.的一组是( ▲ )。
A 褐色 浓稠 严竣 见微知著 B 骆驼 揉搓 熬粥 翻箱倒柜
C 彻底 牺牲 辟静 独出心裁 D 批抨 书藉 摊贩 念念叨叨
下面古诗文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为是其智弗若与(因为)
B 终日不成章(文章) 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C 非然也(这样) 日暮汉宫传蜡烛(指汉代皇宫 )
D 虽与之俱.学 (一起) 孰为汝多知乎(以为)
对下面修辞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①山路旁的树在雨中站立着。②连天的绿叶一簇簇,一团团,挽着,拥着,静而不滞,动而不浮。③雨打着片片绿裙翻着卷儿,像击琴键,像跳芭蕾。④你再看那树干,有的油光发亮,裹着青皮衣;有的挂满雨珠,披着鱼鳞;有的调皮地伸着脖颈,好奇地张望路上的行人。⑤这雨中美景怎不叫人心生喜爱之情呢?
A 从句②中的“挽着”“拥着”可知该句用拟人的手法写绿叶茂盛的情态。
B 句③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叶因雨而变得灵动。
C 句④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中树叶青翠欲滴的动人形象。
D 句⑤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雨中美景的喜爱。
5.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
卵石,沐浴在溪水中, ;鲜花,盛开于田野中, ;浮萍,徜徉在池塘里, ;圆月,倒映在湖水里,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岁月恒久,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②随波逐流,享尽了一生的洒脱
③微风乍起,碰碎了摇曳的月影
④时光短暂,奉献了自己的芬芳
A ②④③①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④①②③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善于解决问题,还要善于发现问题。
B 漫步名著花园,目之所及,每一本名著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花朵。
C 只要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D 是否有坚定的意志力,是一个人能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下列对课文或古诗写法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
A 《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先生,文章是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构成的。
B 《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诗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看起来是在写物,实际写的是人。
C 《表里的生物》一文多用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出一个充满好奇心、富有童趣的孩童形象。
D 《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朱自清用一连串的问句,直接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
8.下面关于怎么写作品梗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 ▲ )。
A 写作品梗概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能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我们的分析、概括能力。
B 先读懂内容,把握脉络,再筛选概括,合并成段,然后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C 在筛选概括时,应该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各个章节的内容。
D 为了连贯地表达作品的梗概,写作时不能有任何补充的内容。
9.下面句子中,俗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小华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后,书法写得比老师还好,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 俗话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母亲的严厉批评鞭策着我,使我改掉了缺点,取得了进步。
C 他想去环球旅行,结果却因为遇到海难,漂流到一座荒岛上,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D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只有多多实践我们才能知道事物真正的习性。
10.根据下面对话情境,填写古.诗.。
苏苏:州州,你知道吗?中国的许多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营养,多与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密切联系。宋朝的许文通在《端阳采撷》中写道:“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就展现了端午节包▲①、赛▲②、插艾叶、喝雄黄酒的风俗。
州州:是呀!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很多诗句都留在我们过节的记忆中: 过寒食节,我们吟诵“春城无处不飞花,▲③”; 过新年,我们吟诵“爆竹声中一岁除,▲ = 4 \* GB3 ④”;过清明节,我们吟诵“▲ = 5 \* GB3 ⑤,路上行人欲断魂”;过中秋节,我们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 = 6 \* GB3 ⑥”……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1-13题。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1.阅读小古文,首先要理清文中人物,与“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一句指的是同一个人的是( ▲ )。
A 或曰 B 其人自护所短 C 问者曰 D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12.古文诵读要注意合理断句,如“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下面选项中,断句合理的是( ▲ )。
A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B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C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D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13.《北人食菱》这个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你有什么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的呢?
▲ ▲ ▲
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4-16题。
【材料一】会徽“冬梦”
【材料二】吉祥物“冰墩墩”
冰墩墩
最初的创意为“冰糖葫芦”。修改专家组建议融入互联网、新技术、时尚文化等元素,并明确了卡通动物、拟人化、科技化和立体化的修改方向。当象征着冰雪运动赛道的彩色光环出现在熊猫脸庞时,身穿冰壳的吉祥物看上去酷似航天员,瞬间变成了“宇航熊猫”,有了未来感、科技感。设计团队又把代表互联网时代的5G概念加入其中,把熊猫头部装饰的彩色光环打造成可以赋能的能量环。瓶颈突破之后,团队朝着更精确的方向进行细节修改,例如,在熊猫的掌心画了一个心形图案,表达爱心、和平的理念;在熊猫的背后,连接两个胳膊的黑色图案,形成了一个雪板的图形。
吉祥物的名字也经过了反复斟酌。曾用名“冰墩儿”,来自最初的创意“糖墩儿”(冰糖葫芦),但后来又发现,南方人和外国人很难读出“墩儿”,最后就改成了“冰墩墩”。
(节选自《百度百科》有删选)
【材料三】
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节选自《谈创造性思维》)
14.关于材料一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材料中呈现的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它是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使用的标志。
B 材料中的会徽主要由会徽图形、文字标志、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三个部分组成。
C 会徽中彩色丝带增添了节日喜庆的视觉感受,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
D 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东方文化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浓缩了诸多运动姿态,显示出流动性和方向感。
15.结合材料二,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吉祥物“冰墩墩”的最初创意来自“功夫熊猫”,头部的彩色光环打造成了可以赋能的能量环。
B “冰墩墩”的设计融入了互联网、新技术、时尚文化等元素。
C “冰敦墩”的掌心画了心形图案,感受到了“爱心、和平”。
D 最初的名字是“冰墩儿”,但因为南方人和外国人很难读出“墩儿”,改成了“冰墩墩”。
16.结合三则材料,你感受到了会徽“冬梦”、吉祥物“冰墩墩”,在设计时体现出的创造力了吗?挑选一个说说你的想法(至少写出能体现创造力的两个方面)。
▲ ▲ ▲
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17-19题。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那些高科技
奥运因科技更精彩
奥运会,既是体育盛宴,也是科技与人文的“融合秀”。无论比赛成绩的突破,观赛体验的飞跃,还是办赛水平的提升,都离不开科技支撑。
“奥运专列”刷脸上
赛区间隔远?没关系,连通北京、延庆张家口赛区的京张高铁于2019年底已完工。北京到张家口最快车次运行时间将从3小时12分缩短至1小时。自助购票、“刷脸”进站、站内导航、Wi-Fi全覆盖……通过一系列智能服务,京张高铁将为国内外乘客提供购票、进站、乘车的全链条服务,用高速和便捷消除空间距离,京张高铁成为名副其实的“奥运专列”。
VR观赛“亲临其境”
无法到现场观赛?没关系,北京冬奥会的“智能观赛”模式将给观众带来非同一般的观赛体验。在5G网络的“高速通道”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360度回放、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将得到综合运用,为观众呈现一场视听盛宴,观众可以“亲临其境”,甚至从运动员视角观看比赛,比观众席上更具震撼力;360度回放技术通过30多个微型摄像机全方位捕捉赛场图像并将所有画面无缝连接,可以将所有慢动作360度无死角转动回放,赛场上高速发生的一切“纤毫毕现”。
机器人餐厅
冬奥会的智慧餐厅面积达到5400平米,配备了120台制餐机器人,24小时待命,能同时容纳1700余人用餐。在这里,“空中云轨”与智能炒锅联动,当智能炒锅装盘后,菜品上传到空中云轨,然后就会有云轨小车来接菜品,自动送到对应的餐桌上空,再通过下菜机送下来。
绿电
秉持着“绿色、开放、共享、廉洁”的冬奥理念,北京冬奥场馆成为了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为此,赛事期间,三大赛区26个场馆全部使用绿色电力,这同样意味着奥运历史上将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
绿电是指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趋近于零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电力,其主要来源是清洁能源。据悉,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的电力支持,通过河北张家口的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沿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输入北京电网,通过针对北京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为冬奥场馆的“绿电”运行提供保障。
(文章来自新华网记者:张泉、余晓洁有删改)
17.下列对北京冬奥会“高科技”的叙述与文本信息不吻合的一项是( ▲ )。
A中国利用先进技术手段打造了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B 通过VR观赛为观众呈现一场“亲临其境”的视听盛宴,赛场上高速发生的一切都“纤毫毕现”。
C机器人成为餐厅服务员的好助手,服务员送菜时都会有机器人的陪伴。
D北京冬奥会是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全部场馆都是绿电供应。
18.“绿电是指通过零二氧化碳排放(或趋近于零碳排放)的生产过程得到的电力,其主要来源是清洁能源”。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下定义 B举例子 C打比方 D作比较
19.“‘奥运专列’刷脸上”中“京张高铁成为名副其实的‘奥运专列’”,句中“名副其实”一词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 ▲ ▲
请仔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20-24题。
寻找幸运花瓣
金波
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我怔在那儿,一时竟回答不上来。
放学后,我绕道去街心花园,从丁香树旁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噢,原来是四个花瓣呀!
可是,有一天,你忽然又告诉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的丁香。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着。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最终没能找到。
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我一直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然离去。
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恶作剧,故意诳我吧?说不定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儿丁香。
谁知,我刚迈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正围在你身边,你手中举着一朵小小的丁香花。你还特意举到我跟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诳你吧!”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那天放学比较早,我径直奔向我小时候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那里分布着樱花区、竹林区、梅林区,还有丁香区。
我走进丁香林,那里早已有不少赏花的人。我不是赏花,我是在找花。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有个少年一直悄悄地尾随着我,他想看个究竟。我不理会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着。
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滑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个瓣儿的丁香。
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忽然,我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儿不是呈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而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
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幸运也许只是一种心灵感受?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20.与文中内容表述符合的一项是( ▲ )。
A 文中“我”一共寻找了2次五瓣儿丁香,其中略写了第1次寻找,细致描写了第2次寻找的过程。
B 当“我”正准备打退堂鼓时,意识到是同学“恶作剧”“故意诳我”,所以改变了主意,继续寻找五瓣儿丁香。
C 文中的“我”因为五瓣儿丁香很稀奇,同学能找到,所以也一定要得到。
D 文中画线部分是写“我”怎样看花的,“我”这样做是因为“我”不是在赏花,“我”是在找花。
21.在“寻找幸运花瓣儿”的过程中,作者生动刻画了“我”一系列的心情变化。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兴致勃勃 B 悻悻然 C兴奋不已 D失落
22.下列对题目“寻找幸运花瓣儿”的理解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因为同学告诉“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
B 同学找到了五瓣儿丁香,我发现真的有五瓣儿丁香。
C 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有了一种实现希望的力量,所以说“我”找到了幸运。
D 寻找到五瓣儿丁香,让“我”感受到同学的真诚,并不是恶作剧。
23.在找花的过程中,作者写道“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这样反复的写法,让你感受到什么?
▲ ▲ ▲
24.文中“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这是什么样的力量?请结合生活中的事例,简要说明。
▲ ▲ ▲
第三部分 习作
25.在《寻找幸运花瓣》一文中,我们感受到:幸运是一种心灵感受。只要一个人有了追求目标,并且通过努力实现的时候,就是幸运的,而努力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一种快乐。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过类似的经历,请以“我努力,我快乐”为题,叙述一次你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要求语句通顺连贯,事例描写具体生动,能自然表达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本人的真实姓名和校名,4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语文积累
1A 2B 3A 4D 5B 6C 7B 8D 9C
10①粽子 ②龙舟
= 3 \* GB3 ③ 寒食东风御柳斜 = 4 \* GB3 ④春风送暖入屠苏
= 5 \* GB3 ⑤ 清明时节雨纷纷 = 6 \* GB3 ⑥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11.B 12.D
13.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不能不懂装懂。应该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14.A 15.A
16.答:“冬梦”的设计,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展现冰雪运动健儿的造型。会徽印章“北京2022”字体吸收了中国书法和剪纸的特点,让会徽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写到两点即可)
“冰墩墩”形象和名字,设计灵感源于“冰糖葫芦”,设计者们围绕“互联网、新技术、时尚文化”等元素,不断修改、完善:如身穿冰壳的吉祥物看上去酷似航天员,有了未来感、科技感;把熊猫头部装饰的彩色光环打造成可以赋能的能量环。(写到两点即可)
17.C 18.A
19.答:“名副其实”一词是名声或名称与实际完全一致的意思,准确说明了京张铁路通过一系列智能服务,真正为国内外乘客提供高速和便捷的全链条服务,删去后则体现不出这种效果。“名副其实”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0.D 21.D 22.C
23.答:“我”看的花很多,看得很仔细,是一朵一朵地寻找,“我”的心情也在失望与希望中起起落落。
24.答:坚持不懈的力量、持之以恒的力量、百折不挠的力量,是对希望的执着追求。结合事例说明。
第三部分 习作
25.内容选择:能围绕给定的主题,展开叙述,感情真实自然,中心表达清楚,有独特感受;结构安排:叙述有条理,重点内容能写具体,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语言表达:语言通顺连贯,描写生动自然,有细节刻画;文本呈现:卷面整洁,书写工整,能规范分段,标点使用得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年江苏扬州高邮市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倾听与思考,积累与运用,阅读与感悟,思考与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分),07%,8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年江苏苏州市太仓市六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大阅读,99%,下列说法与本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