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K2-18b 所在的天体系统是,以下四地最适合观测极光的是,太阳活动足够强烈时可能导致,新近纪所在的新生代时期,返回舱返回过程中,大气层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 一 地 理
注意事项:
①本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 100 分。其中选择题 30 题,每小题 2 分, 共 60 分, 非选择题 4 题, 共 40 分。
②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
③试题答案(含选择题、非选择题的答案)统一填写在答案卷指定的相应位置。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K2-18b 是一颗围绕红矮星运行的行星,距离地球约为 124 光年。2023 年 9 月 11 日,科 学家研究发现 K2-18b 可能拥有富含氢的大气层和被水体覆盖的表面。图 1 示意地球所在的天 体系统。据此完成 1~2 题。
图1
1.K2-18b 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推测该行星可能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有
①液态水存在 ②稳定的光照 ③大气层存在 ④安全的宇宙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最新研究显示,2024~2025 年将有一次太阳活动极大期,届时太阳活动强烈,公众看见 极光的机会将增加。据此完成 3~5 题。
3.以下四地最适合观测极光的是
A.漠河 B.拉萨 C.三沙 D.上海
4.太阳活动发生时
A.色球层太阳黑子数量增加 B.光球层的亮度会明显增大
C.日珥现象可以用肉眼观测 D.日冕抛射出大量带电粒子
5.太阳活动足够强烈时可能导致
A.地球磁场完全消失 B.臭氧层出现空洞
C.青藏高原积雪减少 D.电力输送受冲击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保山盆地(青藏高原东南部) 内的岩层中发现保存较好的针叶植物 化石。经研究,该类针叶植物生长于新近纪,为现代云杉属植物的亲缘种。图 2 示意现代云 杉属植物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分布高度。据此完成 6~8 题。
高一地理试题 第1页(共 8 页)
保密★启用前
6.确定针叶植物化石的形成时间是通过
A.岩层的位置关系 B.岩层的物质组成
C.岩层的绝对年龄 D.岩层的埋藏深度 7.新近纪所在的新生代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 B.爬行动物盛行
C.联合古陆形成 D.原核生物出现 8.与现代相比,新近纪时期的保山盆地
A.光照较弱 B.降水较少
C.气温较低 D.风力较小
图2
北京时间 2023 年 10 月 31 日 8 时 11 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图 3)成功着陆, 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 4 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 9~10 题。
9.返回舱返回过程中
A.会依次经过高层大气、对流层、平流层 B.外部大气气温先降, 后升, 再降,再升 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距地面 50 千米内空气杂质水汽逐渐减少
10.大气层中
A.二氧化碳含量多导致环境污染
B.纬度越低, 甲层大气层顶越高
C.乙层因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
D.丙层大气对流明显, 天气多变
图3
图4
山西林老师于国庆期间到福建沿海某城市旅游,他在微信朋友圈写道:“沿海真不错,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里的风凉爽柔和,让人感觉十分畅快。”有朋友点赞并评论道:“其 实沿海地区白天和夜晚的风向是不同的。”图 5 示意该沿海城市一日内大气运动。据此完成
11~13 题。
11.沿海地区白天和夜晚风向不同是由于
A.沙滩面积昼夜变化
B.海水的周期性涨落
C.大气保温效果差异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图5
12.图中能够表示“凉爽柔和”晚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林老师感受到风向从②变为③的时间最可能是
D.17:00~19:00
A.5:00~7:00 B.9:00~11:00 C.13:00~15:00
纽芬兰岛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的渔场,以西的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为 12‰~32‰。
图 6 示意纽芬兰岛位置。据此完成 14~16 题。
图6
高一地理试题 第2页(共 8 页)
14.圣劳伦斯湾
A.密度分布均匀 B.水温季节变化大于外海
C.不受潮汐影响 D.对沿岸气温无调节作用
15.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同纬度大洋低的原因有
①径流汇入 ②海域封闭 ③低温海水注入 ④蒸发旺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纽芬兰岛以南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 营养物质丰富 B.河流注入淡水, 水温较高
C.上升补偿流, 营养盐类上泛 D.光照充足, 浮游生物丰富
北美洲科罗拉多高原北部的峡谷地国家公园位于河流交汇处,以形状各异、颜色丰富的 峡谷景观著称。图 7 示意峡谷地国家公园景观。据此完成 17~19 题。
17.地理学家在当地考察时,利用无人机观察地貌的最佳顺序
A.峡谷——河岸——高原
B.高原——峡谷——河岸
C.峡谷——高原——河岸
D.高原——河岸——峡谷
18.该地峡谷景观的主要成因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19.该峡谷颜色丰富是因为
A.植物根系颜色不同 B.岩石矿物组成多样
C.沙漠物质覆盖其上 D.河流洪水染色作用 图 7
广西果化喀斯特地区海拔 110~570 米,年平均降水量约 1500mm。该地近几年来开展了立 体生态农业的生态重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图 8 示意当地典型喀斯特地貌。图 9 示意该山区立体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据此完成 20~22 题。
图 8 图 9
20.该地地貌景观为
A.石林 B.残丘 C.石笋 D.峰丛
21.该地年降水量丰富,耕地以旱地为主, 是由于
A.地表贮水能力差 B.地表起伏小
C.多年平均径流少 D.蒸发量较大
22.实施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可以
①增加年降水量 ②增强光照强度
③提高植被覆盖率 ④增加土壤水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新疆阿勒泰小克兰河上游海拔 1050-2550m,河谷两侧生长着许多天然植被,上游地区植 被随海拔变化呈明显带状更替(图 10)。据此完成 23~25 题。
高一地理试题 第3页(共 8 页)
23.该山区天然乔木的典型特征
A.板状根系 B.叶片呈针状
C.茎花现象 D.附生植物多
24. 乔、灌、草分布在 1450~2150 米,主要是 因为该处
A.水热组合好 B.土壤较肥沃
C.光照较充足 D.蒸发量较小
25.小克兰河河谷两岸生长着许多天然植被有 利于
①防风固沙 ②减轻水土流失
图 10
③吸烟滞尘 ④防止河床改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 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图 11 示意某地保护性耕作法前后的相关实验资 料。近年,经实践发现东北地区不适合大面积秸秆还田。据此完成 26~27 题。
26.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A.增加土壤水分
B.降低大气湿度
C.加剧空气污染
D.增强土壤透气性
27.东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秸秆还田是由于
A.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秸秆营养
B.植被覆盖率较高,土壤足够肥沃
C.气候寒冷而漫长,不利秸秆腐烂
D.地形崎岖多山地, 多滑坡泥石流
图 11
2010 年冰岛埃亚火山爆发(图 13),形成大量火山灰,给欧洲造成巨大影响。据此完成 28~30 题。
图 12 图 13
28.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源于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岩石圈
29.2010 年埃亚火山喷发对欧洲造成的巨大影响是
A.土壤贫瘠,农业减产 B.地壳活跃,滑坡增加
C.航班取消, 交通中断 D.暴雨增加, 洪灾多发
30.埃亚火山引发冰川融水泛滥,监测洪水影响范围主要借助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高一地理试题 第4页(共 8 页)
建 坝 后
库区水体自净能力下
二、非选择题(共 4 题, 40 分)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含沙量大,上游水量较丰,中、下游水量渐少。1956 年,干流上游建格伦峡坝,库区两岸谷坡近于垂直,坝建成后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图 14 示意科罗拉多河流域。图 15 示意格伦峡坝景观。
图 14
图 15
(1)指出科罗拉多河流域参与的水循环类型。(2 分)
(2)流域下游水资源短缺, 从农业生产角度提出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两项具体措施。(2 分)
(3)建坝后对库区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选择序号填写在下列关联图。
(6分)
①河流流速减慢
④土壤盐渍化加重
②水域面积增大,蒸发量增多 ⑤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③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多
⑥泥沙沉积
高一地理试题 第5页(共 8 页)
库区水位上升
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
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土层浸泡变松软
库区淤积加重
水质变差
3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 分)
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景洪市,在 20 世纪 70 年代时还是一座原始雨林环绕的小城,90 年代 60%以上的山地雨林被开发为橡胶林。橡胶树下几乎没有其它植物生长,林内湿度(空气中 水蒸气的含量)明显低于雨林。近年来,该地区实施热带雨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让生态保 护和村民增收实现双赢。图 16 示意景洪市地形。图 17 和图 18 分别示意热带雨林与橡胶林景 观。
图 16
图 17
图 18
(1) 甲山地橡胶林种植面积南坡比北坡更广,指出其影响因素。(3 分)
(2)指出当地生态环境修复后林地植被的垂直结构状况,说明判断依据。(4 分)
(3)分析该区人工橡胶林比原始雨林湿度低的原因。(4 分)
高一地理试题 第6页(共 8 页)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 分)
毛乌素沙地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之间,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经数十年治理,毛乌素沙地 风沙活动骤减。沙柳是当地主要的治沙植物,研究发现,随沙柳的生长,沙地土壤发生明显 的改善。图 19 示意毛乌素沙地土壤颗粒组成随沙柳生长年限的变化。图 20 示意生物对土壤 形成的作用(生物循环)。
图 19
图 20
(1)要对比沙柳生长前后土壤的变化,科研人员需先在野外进行实地观察,然后取样本回实 验室作进一步分析。请指出在野外观察时需记录的土壤特征要素。(3 分)
(2)据图 19 概括沙地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特征。(2 分)
(3)从生物循环角度说明沙柳生长对土壤表层营养元素的富集过程。(3 分)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 分)
泉州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项目式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相关气温测定的探究实践,并 进行了记录。图 21 示意气温测定装置。
温度计
图 21
高一地理试题 第7页(共 8 页)
探究实践 1: 不同地表状况近地面(距地面 80cm)气温测定
表 1: 10 月 12 日(晴,微风)近地面气温记录表(单位:℃)
根据探究实践 1, 完成以下观测报告
探究实践 2:该校某同学在 10 月 13 日再次测定了不同地表状况近地面(距地面 80cm)气温, 虽然操作规范,但数据结果让他有些疑惑。
表 2: 10 月 13 日 (晴转多云,微风)近地面气温记录表(单位:℃)
探究实践 3: 以上实践探究激发了同学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天山北坡 7 月 份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表 3)
表 3
根据探究实践 2 和 3, 完成以下观测报告
高一地理试题 第8页(共 8 页)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6稿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024.1
选择题:1-10 CBADD CACBB 11-20 DCDBA ABDBD 21-30 ADBAC ACBCC
综合题
31.(10分)(1)(共2分)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每点1分)
(2)(共2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每点1分,任选2点,共2分)。
(3)(1格1分,共6分,必须填序号)
②水域面积增大,蒸发量增多
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
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土层浸泡变松软
④土壤盐渍化加重
⑤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⑥泥沙沉积
库区淤积加重
库区水体自净能力下降
建坝后
水质变差
库区水位上升
③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多
①河流流速减慢
32.(11分)
(1)(共3分)光照;热量;降水(每点1分)。
(2)(共4分)更加丰富(复杂)(1分)。
该地气温全年高温(1分),降水量丰富(1分),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1分),垂直结构越丰富。
(3)(共4分)(天然林层次丰富)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1分),截留的降水量较少(1分);地表(缺乏草本、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1分),土壤祼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1分)。
33.(8分)
(1)(共3分)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每点1分)。
(2)(共2分)粗砂、中砂含量减少;细砂含量增加(每点1分)。
(3)(共3分)沙柳选择性吸收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1分),储存在体内(1分),随着残体的分解(1分),营养元素释放到土壤表层
34.(11分)
(1)(2分)地表状况(下垫面)不同,比热容不同(2分),气温的变化幅度不同。
(2)(3分)太阳辐射是大气受热的根本热源(1分),白天有太阳辐射,太阳将热量传递给地面(1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1分),因而10:00-16:00气温较高。
(3)(4分)该日最高温没有出现在午后2:00左右(1分);由于该日的天气状况为晴转多云,午后2:00左右恰逢多云(1分),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1分),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1分),气温较低。
(4)(2分)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1分)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1分)
时刻
地表状况
7:00
10:00
14:00
16:00
19:00
22:00
沙地
24.3
37.2
38.7
34.1
32.7
26.8
塑胶跑道
24.2
37.8
40.2
36.3
31.4
27.5
草坪
26.0
37.3
37.9
36.2
32.2
28.1
观测报告一
(1)表 1 中不同地表状况近地面气温变化幅度不同, 指出其原因。(2 分)
(2) 10:00-16:00 近地面气温较高,运用大气受热原理加以说明。(3 分)
时刻
地表状况
7:00
10:00
14:00
16:00
19:00
22:00
沙地
24.2
38.2
36
33.1
32.8
26.9
塑胶跑道
24.1
38.8
37
35.4
31.5
27.6
草坪
26.1
38.1
34.9
35.3
32.3
28.2
海拔(m)
1000
2000
3000
气温(℃)
23.8
16.5
9.3
观测报告二
(3)结合表 1、表 2 数据,根据气温日变化规律,推断该同学的疑惑, 并运用大气受热过程 原理分析原因(4 分)
(4)根据表 3 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解释 。(2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莆田市七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docx、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期末联考答题卡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地理试题docx、2参考答案厦门市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质量检测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2023-2024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地理第十稿docx、2023-2024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二地理答案定稿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