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综合提升练7
展开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二、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综合提升练7
(2022·重庆市质量检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人口流动已经开始并将持续成为主导我国区域间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专家把我国的人口流动划分为乡乡流动(乡村到乡村)、乡城流动(乡村到城镇)、城乡流动(城镇到乡村)、城城流动(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读图,完成1~2题。
1.推测P1、P2、P3、P4依次表示( )
A.城乡流动、乡城流动、乡乡流动、城城流动
B.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
C.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乡城流动
D.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
2.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长远来看,未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是( )
A.乡城流动比例上升,城乡流动比例下降
B.城城流动比例下降,城乡流动比例上升
C.城城流动比例上升,乡城流动比例下降
D.乡城流动比例上升,城城流动比例下降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目前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推动乡村劳动人口不断流向城镇,使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故乡城流动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体,占比最高,故P1表示乡城流动,可排除A、C;逆城镇化是指当城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城镇化速度就会放慢,甚至出现逆向流动人口超过正向流动人口的现象,我国目前整体上仍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期,逆城镇化现象不突出,城乡流动人口规模应最小,故P4表示城乡流动,可排除D,故选B。第2题,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相对饱和时期,城镇化速度将逐渐放缓,乡村人口流向城镇的数量减少,乡城流动比例下降,可排除A、D;我国未来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城镇之间的产业结构、就业机会、经济收入以及高水平教育、医疗设施的差距,将提高城城流动人口比例,B错,C正确。
(2022·广东清远市期末)海口市江东新区东起东寨港(海口行政边界),西至南渡江,包含面积为33 km2的国际重要湿地——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2018年设立海口江东新区,并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以来,江东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现象尤为突出。下表示意1988~2019年江东新区设立前后建设用地的适宜性分区分布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1988~2019年,江东新区城市用地扩展过程中( )
A.侵占农田面积小
B.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C.禁止建设区面积大
D.侧重城市重点建设区
4.东寨港附近有一片区域用地类型始终未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被红树林覆盖 ②交通受限 ③环境湿热 ④人为保护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3.D 4.B
解析 第3题,据表可知,1988~2019年,海口市用地扩展类型以重点建设区为主,侧重城市快速发展,故D正确。第4题,东寨港附近为近海区域,用地类型未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该地区被红树林覆盖,而红树林是保护植被,受到政府的保护,①④正确;交通并非影响城市建设用地类型的主要因素,整个区域内气候都比较湿热,②③错误。故B正确。
5.(2022·重庆缙云教育联盟诊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宋代临安城的选址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关系密切,其城市形态与自然要素具有很好的适应关系。该城南北临山,东面沿江,西面临湖,河流穿城而过,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营建中巧妙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自然与人类和谐发展的智慧。下图为宋代临安城位置及布局示意图。
(1)宋代临安城的布局顺应山水自然格局,分析这样布局的好处。(6分)
(2)古代都城的建设一般都采用方正规则左右对称的空间形态,而宋代临安城的布局则呈现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形似“腰鼓”。简析形成这种城市形态的原因。(8分)
(3)宋代临安城在充分适应城内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南宫北市”的空间布局,分析宫城选址的区位优势。(4分)
答案 (1)周围山、湖、江作为天然防卫屏障,减少了城市防御设施建设;河流穿城而过,供水和排水便利,可减轻洪涝灾害;利于商业网点和住宅沿河流布局,交通便利等。
(2)宋代临安城的发展适应周边环境,城市西侧受到西湖限制;东侧受到钱塘江限制;南部又有山地(凤凰山)分布;北部为平原,利于城市的发展;城内的运河水道相互贯通,构建了城市南北向发展的骨架。
(3)南部山地地势较高,利于排水,可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南部山地地势较高,生态环境良好,居住条件优越;地势高,通风条件好等。适宜
等级
1988~2001年
2001~2009年
2009~2017年
2017~2019年
面积/km2
占比/%
面积/km2
占比/%
面积/km2
占比/%
面积/km2
占比/%
重点建设区
24.73
49.32
25.99
34.88
29.48
51.37
33.75
54.86
优化建设区
17.93
35.75
18.67
25.06
15.19
26.45
12.96
21.07
限制建设区
7.34
14.63
14.61
19.61
7.69
13.40
8.87
14.41
禁止建设区
0.13
0.26
11.50
15.43
3.99
6.96
4.19
6.81
生态恢复区
0.02
0.04
3.74
5.02
1.04
1.82
1.75
2.85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综合提升练14: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4 综合提升练14,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4综合提升练14教师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4综合提升练14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2 综合提升练12: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2 综合提升练12,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2综合提升练12教师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2综合提升练12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1 综合提升练11: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1 综合提升练11,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1综合提升练11教师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1综合提升练11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