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5 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展开一、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和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的关系 二、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三、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四、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五、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六、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七、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八、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中还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
考点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2·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冬半年,美洲中部地区频繁受冷空气影响。图1示意2000年1月一次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1)图2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4分)
(2)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10分)
[关键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2)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能从风力和风向两个角度全面描述地形对冷空气的影响。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这一前提下,从地形→风速、气温→水温,离岸风→冷海水上泛→渔场,思维链条复杂,阐释过程要清晰、逻辑关系要明确。
[设问分析]
答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土壤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3.土壤养护措施
(1)种养结合: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
(2)改良土壤:如亚马孙流域人们利用生物炭改良土壤;黄淮海平原采取引淡淋盐、井灌井排、适当覆盖抑制蒸发返盐、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椿、棉间作)等,对盐碱地进行综合治理。
(3)防治土壤污染:控制污染源,采取相应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治理。
(4)囤土恢复:开挖矿产之前把土壤移走,放在安全地方进行保护;开挖后可以把土壤重新移植安置。
考向1 通过“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考查“区域认知”
(2022·吉林省长春市模拟)植被演替是指裸地上植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长白山大约在800年前发生了大规模的喷发,北坡火山灰堆积量最少,东坡最多。火山喷发后长白山植被重新演替。据研究表明,火山喷发是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原因,北坡植被演替已经进入中后期,东坡植被演替还处于初期阶段。下面图1、图2分别为“长白山东坡、北坡植被分布示意图”和“长白山亚高山区(海拔约2 000~2 200 m)的植被演替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长白山植被演替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侵蚀 B.山体高度
C.地势起伏 D.土壤肥力
2.导致长白山东坡和北坡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状况 B.降水多少
C.光照强度 D.演替速度
3.如果演替不受干扰,未来几年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分布上界将( )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保持不变 D.波动变化
考向2 通过“土壤性质”考查“综合思维”
(2022·四川南充高级中学模拟)河岸带是介于河流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之间的关键交错带。广西漓江上游河岸带典型地段内,随距河岸距离增加依次分布砾石滩、草地、灌草地和疏林地等4类水文环境,因受河水影响程度的差异,其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下表为“漓江河岸带典型地段内某年4月4类水文环境主要土壤理化性质统计表”。据此完成4~6题。
4.该地土壤颗粒的特征及影响因素为( )
A.较粗 河水侵蚀 B.较粗 河水沉积
C.较细 河水侵蚀 D.较细 河水沉积
5.砾石滩土壤含水量最低的原因可能是( )
①地势相对高 ②旱季时取样 ③土壤颗粒大 ④水淹时间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与疏林地相比,草地、灌草地的土壤主要养分条件更好的原因是( )
A.水热条件较好 B.流水沉积较强
C.植物凋落物多 D.颗粒组成较优高考考查内容
考点
读真题设问知高考考向
核心价值:
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为背景,考查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学科素养:
1.人地协调观: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理解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2.综合思维:分析区域整体性和差异性的表现。
3.区域认知: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4.地理实践力:分析不同区域植被的生态特征及其与自然环境的适应性。
关键能力:
结合图文资料,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能力;调动运用整体性与差异性原理,分析区域背景、区域差异,考查论证、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必备知识:
1.整体性原理的表现。
2.陆地、垂直和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形成。
3.土壤的形成。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2·山东地理,16)(1)图2示意M点所在水平面上的等压线分布及空气质点的瞬时受力平衡情况。在图中用“→”画出M点风向,并指出山脉的阻挡对冷空气运动的影响。
(2)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N海域表层水温较低,海产丰富。分析其原因。
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2022·6月浙江选考)15.图示①②③④自然带分布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16.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深入内陆,其影响因素是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21·山东地理)5.图中三类草原的水分条件由好到差依次为
6.平台到察尔森出现草原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地方性分异规律
(2022·山东地理)8.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9.图b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获取信息
解读信息
文字信息
海洋表层风场
风场包括风速及________的空间分布
海平面气温分布
气温是大气的温度,注意与海域表层水温的区别
甲处南北两侧的气压梯度较大
气压梯度力大的原因在于南下冷空气遇山脉阻挡,风速________,在山前堆积
图像信息
风速及风向
箭头表示风向,箭头长短代表风速大小。N处箭头比陆地北侧长,说明南下冷空气经甲地后风速显著________
等高线
美洲中部有一列山脉,与风向近乎________,阻挡冷空气;甲处位于鞍部,是冷空气经过的窄谷,可形成________效应,加大风速;冷空气越过鞍部后下沉,会产生______效应,但鞍部海拔低,增温幅度________
气温分布
N地气温明显偏________,类似的还有东南侧一处低温区,从地形上看,两处低温区都位于鞍部附近,说明气温低与地形有关
第(1)题
“指出”,只需简单写出结果即可,不用解释原因。地形既影响冷空气运动的速度,也影响______;对比绘制的瞬时风向与背景风风向可以发现风向的差异
第(2)题
“在冷空气频繁南下的影响下”是前提,故需从冷空气南下说起。影响表层海域水温高低的因素很多,但图中显示只有局部范围气温明显偏低,故无须从大尺度的影响因素来考虑。图文显示出来的因素有________、冷空气两个基本因素;没有显示出来的因素是______相互作用,即冷空气与表层海水的热力交换
表现
①自然环境各组成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
②自然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③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也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自然环境状态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应用
①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自然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
②分析自然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应用
③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区域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环境要素,分析与之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过程中的因果关系
土壤性质
影响因素
土壤含水量
①“收”:大气降水、地下水、灌溉用水、凝结水等。
②“支”:蒸发、植物吸收和蒸腾、水分渗漏和径流(壤中流)。
③“储”:最大储水量受土壤空隙空间大小制约
土壤透气性
受土壤空隙空间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
①土质疏松、土壤含水量小,土壤透气性好(但水分不足时,植物会凋萎)。
②土质黏重、土壤含水量大,土壤透气性差(水分充足易导致空气受到排挤,土壤温度下降,透气性减弱,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最终取决于水、肥、气、热的协调程度。
①“收”:外力搬运输入;自身有机质产出(生物提供);自身矿物质产出(岩石风化);人类活动补充(施肥)等。
②“支”:植物吸收;雨水淋溶、径流侵蚀;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
土壤酸碱度
①母质:基性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偏碱性、酸性岩母质形成的土壤偏酸性。
②气候:湿润地区往往与酸性土壤的分布是一致的;干旱和少雨地区,淋溶弱,往往是中性或碱性土壤的分布区。
③人类活动:增施生石灰可中和土壤酸性;酸雨导致土壤酸性增强等
土壤温度
①“收”:直接来源为太阳辐射。
②“支”:地面辐射、蒸发。
③“调”:土壤含水量增加导致土壤温度变化减小,人类活动(如覆盖黑膜可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使土壤温度降低;覆盖透明膜可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提高土壤温度)可以影响土壤温度
水文环境
砾石滩
草地
灌草地
疏林地
土壤含水量(%)
13.52
21.43
24.01
16.86
土壤颗粒组成
砂粒(%)
88.44
81.59
77.70
74.99
粉粒(%)
6.17
10.00
12.16
14.07
黏粒(%)
5.39
8.41
10.14
10.94
土壤养分
有效氮(mg/kg)
41.72
81.92
109.56
100.00
有效磷(mg/kg)
6.01
10.71
11.84
8.86
速效钾(mg/kg)
30.78
44.53
71.77
57.25
土壤有机质(g/kg)
23.72
26.38
26.76
32.68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1 考点1 城市的辐射功能: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11 考点1 城市的辐射功能,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11考点1城市的辐射功能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1考点1城市的辐射功能学生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11考点练1城市的辐射功能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7 考点1 人口,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7考点1人口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7考点1人口学生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7考点练1人口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1 水循环: 这是一份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 第1部分 专题突破 专题3 考点1 水循环,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突破专题3考点1水循环教师版docx、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3考点1水循环学生版docx、新高考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高考版第1部分专题3考点练1水循环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