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线段上动点问题压轴题的四种考法-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攻略(人教版)
展开例.已知线段,(,为常数,且),线段在直线上运动(点B,M在点A的右侧,点N在点M的右侧).P是线段的中点,Q是线段的中点.
(1)如图①,当点N与点B重合时,求线段的长度(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如图②,当线段运动到点B,M重合时,求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3)当线段运动至点Q在点B的右侧时,请你画图探究线段,,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1)
(2)
(3)或
【分析】(1)根据题意表示出和的长度,然后即可求出;
(2)根据题意表示出和的长度,再表示出和的长度,即可发现和之间的数量关系;
(3)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M在点B的左侧,②点M在点B的右侧.表示出和,即可发现,,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详解】(1)因为P是线段的中点,Q是线段的中点,所以,,
∴.
(2)因为P是线段的中点,Q是线段的中点,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3)如图①,
当点M在点B的左侧时,,
所以;
如图②,当点M在点B的右侧时,,
所以.
综上所述,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问题,动点问题,画好线段图,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1】如图,数轴上点A在原点左侧,点B在原点右侧,且,动点P、Q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都向右运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P与点Q重合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若点A表示的数为,则点B表示的数为________,线段中点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
(2)在(1)的条件下,若,求t的值;
(3)当点P在线段上运动时,若,请探究线段与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6;-3;(2)或13;(3)或,见解析
【分析】(1)由点A表示的数为,AO=2OB可知,可求出OB,AB长,从而得出结论;
(2)分两种情况:点P在原点的左侧和右侧时,OP表示的代数式不同,OQ=6+t,分别代入2OP﹣OQ=9列式即可求出t的值;
(3))设线段的长为b,则 ,分两种情况去绝对值,求出t的值,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1)∵点A表示的数为,AO=2OB,
∴AO=12,OB=6,
∴AB=18,
∴线段中点表示的数为3.
故答案是:6;﹣3;
(2)当P、Q相遇时,(秒),
∴.当点P在上时,,
∵,
∴,,符合;
当点P在原点O右侧时,,
∵,,
,符合.
综上所述,若,t的值为或13.
(3)设线段的长为b,则.
∵点P在线段上运动,
∴..
若,则,
∴,
∴,
解得.
∴,
又∵,
∴;
若,则,
∴,
∴,
解得.
∴.
∵.
∴.
综上所述,线段与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或.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的距离、数轴上点的表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比较复杂,要认真理清题意,并注意数轴上的点,原点左边表示负数,右边表示正数,在数轴上,两点的距离等于任意两点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
【变式训练2】如图1,,是直线上的两个点,且.线段(在的左侧)可以在直线上左右移动.已知,点是的中点.
(1)如图2,当与重合时, , ;
(2)在图2的基础上,将线段沿直线向左移动个单位长度得到图3.
①若,求和的长;
②若,则的值是 .
(3)在图2的基础上,将线段沿直线向右移动个单位长度.请直接写出与之间的数量关系 .
【答案】(1)5,2.5;(2)①=2,=1;②1;(3)AM=2BC.
【分析】(1)当与重合时,AM=MN-NA=5,由点是的中点.由,可得AC=BC=;
(2)①由线段沿直线向左移动个单位长度,可得BN=可求=MN-AN =2,由点是的中点.NC=AC=,可求;②由,解方程即可;
(3)又线段沿直线向由移动个单位长度,BN=,可得AN= 5-b,可求=MN-AN=5+b,由点是的中点.可求NC=AC=,可求=CN+BN=即可.
【详解】解:(1)当与重合时,AM=MN-NA=MN-BA=10-5=5,
∵点是的中点.
∴点是的中点,
∵,
∴AC=BC=,
故答案为:5,2.5;
(2)①∵线段沿直线向左移动个单位长度,
∵,
∴BN=,
∴AN=AB+BN=5+=8,
∴=MN-AN=MN-(AB+BN)=10-(5+3)=2,
∵点是的中点.
∴NC=AC=,
=CN-BN=4-3=1;
②∵,
,
即,
,
=1,
故答案为:1;
(3)∵线段沿直线向由移动个单位长度,
∴BN=,
∴AN=AB-BN=5-b,
∴=MN-AN= 10-(5-b)=5+b,
∵点是的中点.
∴NC=AC=,
∴=CN+BN=,
∴AM=2BC.
故答案为:AM=2BC.
【点睛】本题考查与线段有关的动点与动线问题,掌握线段的中点定义,会根据线段和差列方程,理解线段和差是解题关键.
类型二、定值问题
例.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a,点B表示的数是b,且,
(1)填空: , ;
(2)在线段上有一点C,满足,求点C表示的数;
(3)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移动;动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当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写出范围.
【答案】(1)8,;(2);(3)的值不会发生变化,详见解析
【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得,即可求解;
(2)先求出,可得,即可求解;
(3)根据题意可得依题意得:,从而得到,,即可求解.
【详解】(1)解:∵,
∴,解得:;
故答案为:8,
(2)解:∵,
∴,
∵,
∴,
∴,
∴点 C 表示的数为;
(3)解:的值不会发生变化,
依题意得:,
∴,,
∴,
∴ 的值不会发生变化.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线段的和与差,数轴上的动点问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1】如图,线段AB=5cm,AC:CB=3:2,点P以0.5cm/s的速度从点A沿线段AC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以1cm/s从点C出发,在线段CB上做来回往返运动(即沿C→B→C→B→…运动),当点P运动到点C时,点P、Q都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
(1)当t=1时,PQ= cm;
(2)当t为何值时,点C为线段PQ的中点?
(3)若点M是线段CQ的中点,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段,使PM的长度保持不变?如果存在,求出PM的长度;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3.5
(2)t为2或时,点C为线段PQ的中点
(3)存在,PM的长度为3cm或1cm,理由见解析
【分析】(1)根据题意可求出AC的长,AP和CQ的长,再由即可求出PQ的长;
(2)由题意可得出t的取值范围,再根据点C在线段CB上做来回往返运动,可分类讨论①当Q由C往B第一次运动时,即时,分别用t表示出CP和CQ的长度,再根据中点的性质,列出等式,求出t的值即可;②当Q由B往C点第一次返回时,即时,同理求出t的值即可;③当Q由C往B第二次运动时,即时,同理求出t的值即可.最后舍去不合题意的t的值即可.
(3)同理(2)可分类讨论①当Q由C往B第一次运动时,即时,分别用t表示出CP和CM的长度,再根据,求出即可;②当Q由B往C点第一次返回时,即时,同理求出即可;③当Q由C往B第二次运动时,即时,同理求出即可.最后根据判断所求PM的代数式中是否含t即可判断.
【详解】(1)解:当时,
∵
∴,
∴.
故答案为:3.5.
(2)∵点P运动到点C时,点P、Q都停止运动,
∴.
∵
∴.
①当Q由C往B第一次运动时,即时,
此时,,
∴,
∵点C为线段PQ的中点,
∴,即,
解得:;
②当Q由B往C点第一次返回时,即时,
此时,,
∴,
解得:,不符合题意舍;
③当Q由C往B第二次运动时,即时,
此时,,
∴,
解得:;
综上可知,t为2或时,点C为线段PQ的中点;
(3)根据(2)可知.
∵点M是线段CQ的中点,
∴.
①当Q由C往B第一次运动时,即时,
此时,.
∵,
∴,
∴此时PM为定值,长度为3cm,符合题意.
②当Q由B往C点第一次返回时,即时,
此时,,
∴,
∴此时PM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符合题意;
③当Q由C往B第二次运动时,即时,
此时,,
∴,
∴此时PM为定值,长度为1cm,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PM的长度为3cm或1cm.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的性质,与线段有关的动点问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2】如图,已知线段,,线段在直线上运动(点在点的左侧,点在点的左侧),若.
(1)求线段,的长;
(2)若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求线段的长;
(3)当运动到某一时刻时,点与点重合,点是线段的延长线上任意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是定值,②是定值,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并加以说明.
【答案】(1),;(2)9;(3)②正确,,见解析
【分析】(1)利用两个非负数和为0,可得每个非负数为0,可求,即可;
(2)分类考虑当点在点的右侧和点在点的左侧时,利用中点可求AM,DN,利用线段和差求AD,可求MN=AD-AM-DN即可;
(3)利用PA=PC+AC,PB=PC-BC,求出PA+PB=2PC即可.
【详解】解:(1)由,,
,
得,,
所以,;
(2)当点在点的右侧时,如图,
因为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所以,,
又因为,
所以,
当点在点的左侧时,如图,
因为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所以,,
所以
所以.
综上,线段的长为9;
(3)②正确,且.理由如下:
因为点与点重合,所以,
所以,所以,
所以.
【点睛】本题考查非负数的性质,线段中点,线段和差,线段的比问题,掌握非负数的性质,线段中点,线段和差,线段的比,关键是利用线段和差PA=PC+AC,PB=PC-BC,求出PA+PB=2PC.
【变式训练3】已知线段AB=m,CD=n,线段CD在直线AB上运动(A在B的左侧,C在D的左侧),且m,n满足|m-12|+(n-4)2=0.
(1)m= ,n= ;
(2)点D与点B重合时,线段CD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左运动.
①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若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D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
②P是直线AB上A点左侧一点,线段CD运动的同时,点F从点P出发以3个单位/秒的向右运动,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若点F与点C相遇1秒后与点E相遇.试探索整个运动过程中,FC-5DE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答案】(1)m=12,n= 4; (2)① MN=8,②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FC-5 DE的值为定值,且定值为0.
【分析】(1)由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即可求出m、n的值;
(2)①由题意,则MN=CM+CD+DN,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
②设PA=a,则PC=8+a,PE=10+a,然后列出方程,求出a=2,然后分情况进行分析,求出每一种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解:(1)∵|m-12|+(n-4)2=0,
∴m-12=0,n-4=0,
∴m=12,n=4;
故答案为:12;4.
(2)由题意,①∵AB=12,CD=4,
∵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D的中点
∴AM=CM=AC ,DN=BN=BD
∴MN=CM+CD+DN
=AC +CD+BD
=AC +CD+BD+CD
=(AC +CD+BD)+CD
=(AB +CD)
=8;
②如图,设PA=a,则PC=8+a,PE=10+a,
依题意有:
解得:a=2
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BD=2t,BC=4+2t,
∵E是线段BC的中点
∴CE= BE=BC=2+t;
Ⅰ.如图1,F,C相遇,即t=2时
F,C重合,D,E重合,则FC=0,DE=0
∴FC-5 DE =0;
Ⅱ.如图2,F,C相遇前,即t<2时
FC =10-5t,DE =BE-BD=2+t-2t=2-t
∴FC-5 DE =10-5t -5(2-t)=0;
Ⅲ.如图3,F,C相遇后,即t>2时
FC =5t-10,DE = BD - BE=2t –(2+t)= t-2
∴FC-5 DE =5t-10 -5(t-2)=0;
综合上述: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FC5 DE的值为定值,且定值为0.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线段的和差倍分的关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绝对值的非负性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段的中点定义进行解题,注意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分析.
类型三、时间问题
例.如图,点A、B都在数轴上,点O为原点,设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m、n,且m与n满足.
(1)若动点P从点A出发,沿数轴向左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数轴向左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已知点P与点Q同时出发,且P、Q两点重合后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时间为t秒.
①当的长为4时,求t的值;
②若点M为的中点,点N为的中点,且,求t的值.
(2)点P沿着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点Q沿着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若点P、Q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t秒,当时,求t的值.
【答案】(1)①2;②无解;(2)或0.9或2.3或2.5
【分析】(1)①由题意易得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2,则有点表示的数为,点表示的数为,进而可得,然后问题可求解;
②由①可得,,由点M为的中点,点N为的中点,可得,,然后由可求解,最后结合点P、Q两点重合后同时停止运动可求解;
(2)由题意得点、第一次相遇时的时间为秒;点、第二次相遇时的时间为2.4秒,则可分①当点、在第一次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即,则有;②当点、在第一次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即,;③当点、在第二次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即,;④当点、在第二次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即,,然后求解即可.
【详解】解:(1)①∵,
∴,
∴点A表示的数为-6,点B表示的数为2,
由题意可得点运动的路程为,点运动的路程为,
∴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
∴,
∵,
∴,
解得:;
②由①可得,,,
当点、重合时,则有,即,
∵点M为的中点,点N为的中点,
∴,,
∴,
∵,
∴,
解得:,
∵5>4,
∴不符合点P、Q两点重合后同时停止运动,
∴当时,t无解;
(2)由题意得:
点、第一次相遇时的时间为,解得:;
∴此时点离点B的距离为6×0.8=4.8,点离点A的距离为4×0.8=3.2,
∴点到达点B的时间为4.8÷4=1.2秒,此时点与的距离为6×1.2-3.2=4,
∴点、第二次相遇时的时间为0.8+1.2+4÷10=2.4秒,
①当点、在第一次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即,如图所示:
∴,解得:;
②当点、在第一次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即,如图所示:
∴,解得:;
③当点、在第二次相遇前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即,如图所示:
∴,解得:;
④当点、在第二次相遇后相距1个单位长度时,即,如图所示:
∴,解得:;
综上所述:当时,或0.9或2.3或2.5.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线段的和差关系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线段的和差关系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变式训练1】如图,点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且满足.
(1)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
(2)若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向右运动,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向点运动,到达点即停止运动两点同时出发,且点停止运动时,也随之停止运动,求经过多少秒时,第一次相距3个单位长度?
(3)在(2)的条件下整个运动过程中,设运动时间为秒,若的中点为的中点为,当为何值时,?
【答案】(1)﹣2,5;(2)1秒;(3)1秒或秒.
【分析】(1)由非负数的性质得a+2=0,且b﹣5=0,得出a=﹣2,b=5;
(2)求出AB=7,设经过x秒时,P、Q第一次相距3个单位长度,则AP=3x,BQ=x,可列方程 7﹣3x﹣x=3,解方程即可;
(3)由题意得t秒后,AP=3t,BQ=t,由中点的定义得AM=AP=t,BN=BQ=t,对P、M、B三点的位置分类讨论,用含t的式子表示BM、PB、AN长,由题意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解:(1)∵满足,
∴a+2=0, b﹣5=0,
∴a=﹣2,b=5,
即点A所对应的数是﹣2,点B所对应的数是5;
故答案为:﹣2,5;
(2)AB=5﹣(﹣2)=7,
设经过x秒时,P、Q第一次相距3个单位长度,
则AP=3x,BQ=x,PQ=AB﹣AP﹣BQ,
列方程得,7﹣3x﹣x=3,
解得:x=1,
答:经过1秒时,P、Q第一次相距3个单位长度;
(3)由题意得:t秒后,AP=3t,BQ=t,
∵AP的中点为M,BQ的中点为N,
∴AM=AP=t,BN=BQ=t,
如图1,当点P、M都在点B的左侧时,
BM=AB﹣AM=7﹣t,PB=AB﹣AP=7﹣3t,AN=AB﹣BN=7﹣t,
∵BM+AN=3PB,
∴7﹣t +7﹣t=3(7﹣3t),
解得:t=1;
如图2,当点M在点B的左侧,点P在点B的右侧时,
BM=AB﹣AM=7﹣t,PB=AP﹣AB=3t﹣7,AN=AB﹣BN=7﹣t,
∵BM+AN=3PB,
∴7﹣t +7﹣t=3(3t﹣7),
解得:t=;
③如图3,当点P、M都在点B的右侧时,
BM=AM﹣AB=t﹣7,PB=AP﹣AB=3t﹣7,AN=AB﹣BN=7﹣t,
∵BM+AN=3PB,
∴t﹣7+7﹣t=3(3t﹣7),
解得:t=(舍去);
综上所述,当t为1秒或秒时,BM+AN=3P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的距离、非负数的性质以及分类讨论等知识;关键是数形结合,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变式训练2】如图,点、点是数轴上原点两侧的两点,其中点在原点的左侧,且满足,.
(1)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2)点、同时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和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
①经过几秒后,;
②点、在运动的同时,点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原点向右运动,经过几秒后,点、、中的某一点成为其余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
【答案】(1)-2和4;(2)①经过秒或秒,;②经过秒或秒后,点、、中的某一点成为其余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
【分析】(1)设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b.根据题意确定a、b的正负,得到关于a、b的方程,求解即可;
(2)①设t秒后OA=3OB.根据OA=3OB,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即可;
②根据中点的意义,得到关于t的方程,分三种情况讨论并求解:点P是AB的中点;点A是BP的中点;点B是AP的中点.
【详解】(1)设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b,则OA=-a,OB=b
∵,
∴OA+OB=6
∴-a+b=6
∵.
∴b=-2a
∴
∴
∴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4
故答案为:-2和4;
(2)①设秒后,,则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t,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4-2t,故OA=2+t
情况一:当点在点右侧时,故OB=4-2t
∵
则,
解得:.
情况二:当点在点左侧时,,故OB=2t-4
∵
则,
解得:.
答:经过秒或秒,.
②设经过秒后,点、、中的某一点成为其余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此时点P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t, 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2-t,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4-2t
当点是的中点时,则,
解得:.
当点是的中点时,则.
解得:.
当点是的中点时,则
解得:(不合题意,舍去)
答:经过秒或秒后,点、、中的某一点成为其余两点所连线段的中点.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 线段的中点及分类讨论的思想.题目综合性较强.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右边点表示的数-左边点表示的数.
类型四、求值
例.已知:如图1,M是定长线段AB上一定点,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
(1)若AB=11cm,当点C、D运动了1s,求AC+MD的值.
(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直接填空:AM= BM.
(3)在(2)的条件下,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
【答案】(1);(2);(3)或
【分析】(1)计算出CM和BD的长,进而可得出答案;
(2)由AC=AM-CM,MD=BM-BD,MD=3AC结合(1)问便可解答;
(3)由AN>BN,分两种情况讨论:①点N在线段AB上时,②点N在AB的延长线上时;结合图形计算出线段的长度关系即可求解;
【详解】(1)解:当点C、D运动了1s时,CM=1cm,BD=3cm
∵AB=11cm,CM=1cm,BD=3cm
∴AC+MD=AB﹣CM﹣BD=11﹣1﹣3=7cm.
(2)解:设运动时间为t,
则CM=t,BD=3t,
∵AC=AM﹣t,MD=BM﹣3t,
又MD=3AC,
∴BM﹣3t=3AM﹣3t,
即BM=3AM,
∴AM=BM
故答案为:.
(3)解:由(2)可得:
∵BM=AB﹣AM
∴AB﹣AM=3AM,
∴AM=AB,
①当点N在线段AB上时,如图
∵AN﹣BN=MN,
又∵AN﹣AM=MN
∴BN=AM=AB,
∴MN=AB,即=.
②当点N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AN﹣BN=MN,
又∵AN﹣BN=AB
∴MN=AB,
∴=1,即=.
综上所述=或
【点睛】本题考查求线段长短的知识,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根据条件理清线段的长度关系再解答.
【变式训练】已知:如图,点M是线段AB上一定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M、B同时出发以1cm/s、3cm/s的速度沿直线BA向左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C在线段AM上,D在线段BM上)
(1)若AM=4cm,当点C、D运动了2s,此时AC=_____,DM=_____;(直接填空)
(2)若点C、D运动时,总有MD=3AC,
①求线段AM的值,
②若N是直线AB上一点,且AN-BN=MN,求的值
【答案】(1),;(2)①;②或1
【分析】(1)根据运动速度和时间分别求得、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计算可得;
(2)①根据、的运动速度知,再由已知条件求得,所以;
(3)分点在线段上时和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分别求解可得.
【详解】解:(1)根据题意知,,,
,,
,
,,
故答案为:,;
(2)①根据、的运动速度知:,
,
,即,
,
,
;
②当点在线段上时,如图,
,
又,
,
,
;
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
又,
,
;
综上所述:或1.
【点睛】本题考查求线段的长短的知识,数轴上的动点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细心阅读题目,理清题意,利用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求解.
课后训练
1.如图1,已知线段,点M是线段上一点,点C在线段上,点D在线段上,C、D两点分别从M、B出发以的速度沿直线运动,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其中a、b满足条件:.
(1)直接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当点C、D运动了,求的值;
(3)如图2,若,点N是直线上一点,且,求与的数量关系.
【答案】(1)1,3;(2)8cm;(3)或
【分析】(1)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得出a-1=0,b-3=0,求解即可;
(2)当C、D运动时,,,结合图形求解即可;
(3)分两种情况:当点N在线段上时;当点N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利用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求解即可.
【详解】(1)解:∵|a−1|+|b−3|=0
∴a-1=0,b-3=0,
∴a=1,b=3,
故答案为:1;3;
(2)当C、D运动时,,,
∴.
(3)当点N在线段上时,
∵,
又∵,
∴,
∴.
当点N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
∵,
又∵,
∴.
综上所述,或.
【点睛】题目主要考查绝对值的非负性及点的运动,线段间的数量关系等,理解题意,根据图象得出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2.【阅读理解】若数轴上两点A、B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和b,则有
①A、B两点的中点表示的数为;
②当b>a时,A、B两点间的距离为AB=b﹣a.
【解决问题】数轴上两点A、B所表示的数分别为a和b,且满足|a+2|+(b﹣8)2020=0
(1)求出A、B两点的中点C表示的数;
(2)点D从原点O点出发向右运动,经过2秒后点D到A点的距离是点D到C点距离的2倍,求点D的运动速度是每秒多少个单位长度?
【数学思考】(3)点E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从原点O出发向右运动,同时,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7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N从点B出发,以每秒10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P、Q分别为ME、ON的中点.思考:在运动过程中,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答案】(1)A、B两点的中点C表示的数是3;(2)点D的运动速度是每秒个单位长度,或每秒4个单位长度;(3)=2(定值).理由见解析.
【分析】(1)分别求出a、b的值,然后求出中点C的值;
(2)分情况讨论,当点D运动到点C左边和C右边时,得出不一样的C值;
(3)设运动时间为t,则点E对应的数是t,点M对应的数是﹣2﹣7t,点N对应的数是8+10t.
【详解】(1)∵|a+2|+(b﹣8)2020=0
∴a=﹣2,b=8,
∴A、B两点的中点C表示的数是:;
(2)设点D的运动速度为v,
①当点D运动到点C左边时:由题意,有2v﹣(﹣2)=2(3﹣2v),
解之得;
②当点D运动到点C右边时:由题意,有2v﹣(﹣2)=2(2v﹣3),
解之得v=4;
∴点D的运动速度是每秒个单位长度,或每秒4个单位长度;
(3)设运动时间为t,则点E对应的数是t,点M对应的数是﹣2﹣7t,点N对应的数是8+10t.
∵P是ME的中点,
∴P点对应的数是,
又∵Q是ON的中点,
∴Q点对应的数是,
∴MN=(8+10t)﹣(﹣2﹣7t)=10+17t,OE=tPQ=(4+5t)﹣(﹣1﹣3t)=5+8t,
∴(定值).
【点睛】本题考查绝对值的应用及幂指数的应用,以及实际问题,属于典型的开放性应用题.
3.如图一,点在线段上,图中有三条线段、和,若其中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倍,则称点是线段的“巧点”.
(1)填空:线段的中点 这条线段的巧点(填“是”或“不是”或“不确定是”)
(2)(问题解决)如图二,点和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是和,点是线段的巧点,求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3)(应用拓展)在(2)的条件下,动点从点处,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沿向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个单位的速度沿向点匀速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中点时,两个点运动同时停止,当、、三点中,其中一点恰好是另外两点为端点的线段的巧点时,直接写出运动时间的所有可能值.
【答案】(1)是
(2)10或0或20
(3);t=6;;t=12;;
【分析】(1)根据新定义,结合中点把原线段分成两短段,满足原线段是短线段的2倍关系,进行判断即可;
(2)由题意设C点表示的数为x,再根据新定义列出合适的方程即可;
(3)根据题意先用t的代数式表示出线段,再根据新定义列出方程,得出合适的解,即可求出t的值.
【详解】(1)∵原线段是中点分成的短线段的2倍,
∴线段的中点是这条线段的巧点,
故答案为:是;
(2)设点表示的数为x,则,
根据“巧点”的定义可知:
①当时,有,解得,;
②当时,有,解得,;
③当时,有,解得,.
综上,点表示的数为10或0或20;
(3)由题意得,
(i)、若时,点P为的“巧点”,有
①当时,,解得,,
②当时,,解得,;
③当时,,解得,;
综上,运动时间的所有可能值有;;;
(ii)、若时,点Q为AP的“巧点”,有
①当时,,解得,;
②当时,,解得,;
③当时,,解得,.
综上,运动时间的所有可能值有:;;.
故,运动时间的所有可能值有:.
【点睛】本题是新定义题,是数轴的综合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关系,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新定义列出方程并进行求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9线段上动点问题压轴题的四种考法(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9线段上动点问题压轴题的四种考法(原卷版+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线段之间数量关系问题,定值问题,时间问题,求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8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常考压轴题】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攻略(人教版): 这是一份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8 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常考压轴题】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攻略(人教版),文件包含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8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原卷版-压轴必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攻略人教版docx、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8线段上动点问题的三种考法解析版-压轴必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攻略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七年级上册4.3.1 角习题: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上册4.3.1 角习题,文件包含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9几何中种动角问题的两种考法原卷版-压轴必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攻略人教版docx、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题09几何中种动角问题的两种考法解析版-压轴必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攻略人教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