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重点专题练习(人教版2019新版,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315350/0-1706771516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重点专题练习(人教版2019新版,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315350/0-170677151606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重点专题练习(人教版2019新版,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5315350/0-17067715160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2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重点专题练习(人教版2019新版,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02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重点专题练习(人教版2019新版,必修第一册),共18页。
02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重点专题练习(人教版2019新版,必修第一册)一、单选题1.(2023上·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NO3)2、CaCl2、K2CO3,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少量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依据实验现象,下列关于白色粉末的判断正确的是A.只含有K2CO3B.一定含有K2CO3,还含有CaCl2和Ba(NO3)2中的一种C.一定含有K2CO3和CaCl2,可能含有Ba(NO3)2D.一定含有K2CO3、CaCl2和Ba(NO3)22.(2022上·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反应能用表示的是A.B.C.D.3.(2023上·北京房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B.、、、C.、、、 D.、、、4.(2023上·北京房山·高一统考期末)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电解质的是A. B. C. D.5.(2022上·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四中校考期中)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B.C.D.6.(2023上·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向100mL0.01mol/LBa(OH)2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0.2mol/LH2SO4溶液,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0s时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微粒是H2O、Ba2+、OH﹣B.10~80s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SO+H+=BaSO4↓+H2OC.最低点溶液完全褪色,此时消耗硫酸的体积为5mLD.90s以后电导率增大的原因是硫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和SO7.(2023上·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可将粗盐溶于水后进行下列操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NaOH的作用是除去Mg2+B.Na2CO3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Ba2+C.BaCl2必须在Na2CO3前加入D.试剂a为盐酸8.(2024上·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9.(2023上·北京东城·高一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校考期末)Cl2通入7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未配平):NaOH+Cl2→NaCl+NaClO+H2O,NaOH+Cl2→NaCl+NaClO3+H2O,反应完成后测得溶液中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该溶液中NaClO与Na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2:1 B.15:7 C.1:3 D.7:510.(2023上·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汽车尾气中含有的CO和NO是大气污染物B.该过程中氧元素被还原,氮元素只被氧化C.使用催化转化装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中CO2的含量D.该过程中会发生反应:2NO2+4CO4CO2+N211.(2023上·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A.4Na+O2=2Na2OB.Na2CO3+2HCl=2NaCl+CO2↑+H2OC.4HNO32H2O+4NO2↑+O2↑D.3CO+Fe2O32Fe+3CO212.(2023上·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Na2SO3与下列物质的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的是A.H2SO4 B.BaCl2 C.O2 D.Ca(OH)2二、填空题13.(2024上·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化工厂用浓氨水检验氯气是否漏气,利用的反应如下:(1)氯元素的化合价 (填“升高”或“降低”),作还原剂的物质是 。(2)若每消耗,则生成的体积是 (标准状况),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14.(2023上·北京房山·高一统考期末)实验室中制的反应:。(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填化学式),Zn被 (填“氧化”或“还原”)。(2)若消耗了,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是 mol,生成的体积约是 L(标准状况)。15.(2023上·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并回答问题。ZnO是锌的一种氧化物,不溶于水、乙醇,可溶于大多数酸、强碱等,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可生成。ZnO有着广泛的用途。它可用作白色颜料,俗称锌白,其优点是遇酸性气体不变黑,因为生成的ZnS也是白色的。ZnO也可用于某些化工原料气的脱硫,利用ZnO水悬浊液吸收,再通入空气,最终可得到。ZnO具有收敛作用,可杀菌并且加速伤口愈合,在医药上常调制成软膏。ZnO还是新一代的光电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抗辐射性能,可以在太空等环境应用。工业上有多种制备ZnO的方法,直接沉淀法是其中一种。该法是以可溶性锌盐和一水合氨()为原料,发生如下反应:;。用此法可以制得纳米级ZnO,其在磁、光、电、敏感性等方面具有普通ZnO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能和新用途。(1)根据ZnO的性质可知它属于 (填字母)。a.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 c.两性氧化物(2)ZnO遇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①ZnO用于工业脱硫的反应方程式为。 ②ZnO可用作光电半导体材料。 ③用一水合氨制备ZnO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④纳米级ZnO和普通ZnO粒子大小不同,性能有所不同。 16.(2022上·北京西城·高一北京四中校考期中)在两份相同的溶液中,分别滴入浓度相等的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是 (填序号)。(2)写出曲线②中点前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曲线②中c点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A.曲线①中点导电能力很差,说明生成物不是电解质B.ac段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电离出的离子导电C.曲线①、②对应的反应过程中均有白色沉淀产生D.c点溶液均显碱性17.(2023上·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为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SO、Ca2+和Mg2+,得到精制食盐水,某同学利用NaOH溶液、盐酸、Na2CO3溶液和BaCl2溶液,设计了如图实验流程:(1)试剂1是 。(2)生成沉淀A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溶液B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有 。(4)在溶液C中加入试剂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8.(2022上·北京怀柔·高一统考期末)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几种物质:①氢氧化钡固体②铁丝③氯化氢气体④二氧化碳⑤碳酸钠固体⑥熔融氯化钠,用上述序号填空:(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 ,不属于电解质的是 (2)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3)写出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4)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②加入③的溶液中 ⑤的溶液与③的溶液混合 三、解答题19.(2021上·北京海淀·高一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校考期末)现有含少量NaCl、Na2SO4、Na2CO3杂质的NaNO3溶液,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NaNO3固体,实验流程如下图所示。(1)沉淀A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2)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溶液3中肯定含有的杂质离子是 ,为除去杂质可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 。20.(2022上·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某实验小组用CaCO3和盐酸制取并检验CO2,进行如下实验:(1)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加持装置已省略)A. B. C.(2)补充完善洗气装置图,并注明其中盛有的试剂: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小组同学组装好装置后进行两组实验,并用计算机记录澄清石灰水导电能力随气体通入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实验Ⅰ:制备的CO2经洗气实验Ⅱ:制备的CO2未经洗气①曲线Ⅰ中导电能力上升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曲线Ⅱ的最低点高于曲线Ⅰ的原因可能是 。21.(2023上·北京房山·高一统考期末)某小组通过实验探究NO的某些性质。(1)以Cu和为原料制备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判断NO有氧化性的理论依据是 。(3)设计实验探究NO的氧化性。实验Ⅰ:用排水法收集一瓶NO,将其倒扣在盛有碱性溶液的水槽中,振荡,观察到集气瓶中液面上升。资料:ⅰ.NO与碱性溶液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O被还原为。ⅱ.醋酸银易溶于水,硫酸银微溶于水,是不溶于水的黄色固体。①选择碱性溶液的原因是 。②检验的转化产物。取少量实验Ⅰ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 (填操作和实验现象)。③某同学认为,需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NO的氧化性,补充以下实验:实验Ⅱ:取饱和溶液,加入少量醋酸,再滴加5滴的溶液,无明显变化。实验Ⅲ:取少量实验Ⅰ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加入少量醋酸,再滴加5滴的溶液, (填实验现象)。实验Ⅱ的目的是 。上述实验证明NO有氧化性。22.(2023上·北京房山·高一统考期末)某小组同学欲探究的性质,过程如下:①向5%的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I溶液;②向5%的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溶液。(1)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实验①选择KI的原因是KI具有 (填“氧化性”或“还原性”),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3)实验②的目的是验证有还原性,该实验中,得出结论的依据是:酸性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 。(4)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参考答案:1.C【详解】①有白色沉淀生成,K2CO3与Ba(NO3)2可以生成沉淀,也可以跟CaCl2反应生成沉淀,说明肯定有K2CO3,Ba(NO3)2、CaCl2至少含有一种;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可能是BaCO3或者CaCO3,或者两者都有;③取少量②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混合物中含有CaCl2,因此肯定有肯定含有K2CO3和CaCl2,可能含有Ba(NO3)2。故ABD错误;故选C。2.B【详解】A.非金属氧化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保留化学式,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B.稀的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为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反应,所以可以用,B正确;C.强碱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D.氢氧化镁是难溶物,不能拆成离子形式,的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故选B。3.B【详解】A.银离子和氯离子可以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B.、、、相互之间不反应,可以共存,B正确;C.二价铁在氢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三价铁,不能共存,C错误;D.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可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D错误;故选B。4.A【分析】在水溶液中或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酸、碱.盐.水和活泼金属氧化物均为电解质。【详解】A.在水溶液中会形成亚硫酸,亚硫酸可部分电离生成氢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而导电,但不是本身导电,不属于电解质,A正确;B.为酸,属于电解质,B错误;C.为碱,属于电解质,C错误;D.为盐,属于电解质,D错误;故选A。5.D【详解】A.,氢氧化钠、硫酸、硫酸钠都能拆,因此离子方程式,故A正确;B.,氢氧化钡、盐酸、氯化钡都能拆,因此离子方程式,故B正确;C.,氢氧化钾、硫酸氢钾、硫酸钾都能拆,因此离子方程式,故C正确;D.,氢氧化镁是沉淀,不能拆,因此不能写成,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D。6.B【详解】A.0s时溶液为氢氧化钡溶液,完全电离,存在的主要微粒是H2O、Ba2+、OH﹣,A正确;B.向100mL0.01mol/L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a2++2OH﹣+2H++SO═BaSO4↓+2H2O,B错误;C.最低点溶液完全褪色,最低点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消耗硫酸的体积为,C正确;D.90s时恰好完全反应,90s以后硫酸溶液过量,硫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和SO,导电能力增强,D正确;故答案选B。7.B【详解】A.氢氧化钠与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NaOH的作用是除去Mg2+,A正确;B.碳酸钠与钡离子和钙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钡,Na2CO3的作用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B错误;C.为除去溶液中SO,加过量氯化钡,加入碳酸钠,除去溶液中过量钡离子和钙离子,所以BaCl2必须在Na2CO3前加入,C正确;D.为防止生成的沉淀溶解,过滤后再加入盐酸,除去溶液中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试剂a为盐酸,D正确;故答案选B。8.D【详解】A.化合反应是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是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是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错误;D.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中两种化合物只是交换成分,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选项正确;故选D。9.C【详解】反应中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假设溶液中NaClO与NaClO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5 mol、2 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NaCl的物质的量n(NaCl)=5 mol×1+2 mol×(5-0)=15 mol,则该溶液中NaClO与NaCl的数目之比为5 mol:15 mol=1:3。答案选C。10.B【详解】A.汽车尾气中含有的CO和NO有毒,是大气污染物,A正确;B.根据图示知,氧气中O元素被还原,NO中氮元素被氧化,NO2中氮元素被还原,B错误;C.使用催化转化装置2和N2,将NO、O2、CO2转化为CO2、N2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气中CO2的含量,C正确;D.根据图示知,该过程中发生反应为:2NO2+4CO 4CO2+N2,D正确;故答案选:B。11.D【分析】区域3中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详解】A.4Na+O2═2Na2O是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区域1,A不符合题意;B.Na2CO3+2HCl═2NaCl+CO2↑+H2O是复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4HNO32H2O+4NO2↑+O2↑是氧化还原反应,也是分解反应,属于区域2,C不符合题意;D.3CO+Fe2O32Fe+3CO2是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12.C【详解】A.Na2SO3和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2SO4、SO2、H2O,体现盐的性质;B.Na2SO3和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3、NaCl,体现盐的性质;C.Na2SO3和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a2SO3+O2=2Na2SO4,生成Na2SO4,体现还原性;D.Na2SO3和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SO3、NaOH,体现盐的性质;综上所诉,Na2SO3与O2反应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故答案为:C。13.(1) 降低 (2) 6【详解】(1)该反应中NH3 中 N 元素从 −3 价升高至 0 价,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Cl2 中 Cl 元素从 0 价降低至 −1 价,发生还原反应。(2)由方程式可知, 反应中每消耗,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3 mol×2×[0−(−1)]=6 mol,同时生成1mol氮气,体积为1mol×22.4L/mol=22.4L。14.(1) 氧化(2) 2 22.4【详解】(1)该反应中,硫酸中的氢元素价态从+1价降低为0价,所以硫酸作氧化剂,锌的价态从0价升高到+2价,被氧化,故答案为:;氧化;(2)若消耗了,则由2molH原子从+1价降低为0价,生成1mol氢气,所以理论上转移的电子数是2mol,生成的体积约是22.4L(标准状况),故答案为:2;22.4。15.(1)c(2)ZnO+=ZnS+H2O(3) 错 对 对 对【详解】(1)ZnO可溶于大多数酸、强碱等,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可生成,则氧化锌和酸、碱均生成盐和水,属于两性氧化物,故选c。(2)ZnO遇酸性气体不变黑,因为生成的ZnS也是白色的,反应为ZnO+=ZnS+H2O。(3)①ZnO水悬浊液吸收,再通入空气,最终可得到,故ZnO用于工业脱硫的反应方程式为,错误;②ZnO还是新一代的光电半导体材料,ZnO可用作光电半导体材料,正确;③可溶性锌盐和一水合氨()为原料,发生如下反应:;,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故用一水合氨制备ZnO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④纳米级ZnO,其在磁、光、电、敏感性等方面具有普通ZnO无法比拟的特殊性能和新用途,故纳米级ZnO和普通ZnO粒子大小不同,性能有所不同,正确。16.(1)①(2)(3)(4)ABD【分析】相同的溶液中,分别滴入浓度相等的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完全反应后,导电性几乎为0,氢氧化钡和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氢氧化钠。【详解】(1)根据前面分析代表滴加溶液的变化曲线是a;故答案为:①。(2)曲线②中点前发生的是氢氧化钡和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水和氢氧化钠,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曲线②中从b点c点是氢氧化钠和硫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在d点氢氧化钠全部反应完,则c点的溶质是;故答案为:。(4)A.曲线①中点导电能力很差,主要是硫酸钡难溶于水,水电离程度很小,但生成物硫酸钡、水都是电解质,故A错误;B.ac段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电离出的离子导电,故B错误;C.与都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曲线①、②对应的反应过程中均有白色沉淀产生,故C正确;D.曲线②中c点溶液溶质是,则显碱性,曲线①中c点溶质是硫酸,溶液显酸性,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ABD。17.(1)BaCl2溶液(2)(3)Ba2+、Na+、OH−、Cl−、Ca2+(4),【分析】根据流程,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SO、Ca2+和Mg2+,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硫酸钡,除去SO离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除Mg2+离子,沉淀A为氢氧化镁,加入碳酸钠除去过量的钡离子和钙离子,溶液C中有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加入试剂3为盐酸,除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通过蒸发得到精盐,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据分析可知,试剂1是氯化钡溶液;故答案为:BaCl2溶液。(2)沉淀A为氢氧化镁,生成氢氧化镁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故答案为。(3)溶液B中含有新加入的Ba2+、Na+、OH−和原来溶液中未反应的离子Cl−、Ca2+、Na+,故答案为Ba2+、Na+、OH−、Cl−、Ca2+。(4)试剂3为盐酸,除去多余的碳酸根离子和OH−,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故答案为,。18.(1) ②⑥ ②④(2) ① ⑤⑥(3)Ba(OH)2=Ba2++2OH-(4) Fe+2H++2Cl-=Fe2++2Cl-+H2↑ CO+2H+=H2O+CO2↑【详解】(1)①氢氧化钡固体是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②铁丝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③氯化氢气体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④二氧化碳本身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⑤碳酸钠固体是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不含自由电子或者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⑥熔融氯化钠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含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故可导电的是②⑥;不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④;(2)碱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①氢氧化钡固体属于碱;盐是指一类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⑤碳酸钠固体和⑥熔融氯化钠属于盐;(3)①氢氧化钡属于强碱,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其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为Ba(OH)2=Ba2++2OH-;(4)②是铁丝,③的水溶液是稀盐酸,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2Cl-=Fe2++2Cl-+H2↑;⑤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③的溶液是稀盐酸,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H+=H2O+CO2↑。19.(1)BaSO4、BaCO3(2)Cl-+Ag+=AgCl↓(3) HNO3溶液【分析】①含少量NaCl、Na2SO4、Na2CO3杂质的NaNO3溶液加过量Ba(NO3)2溶液,Na2SO4、Na2CO3转化为BaSO4、BaCO3过滤除去,沉淀A为BaSO4、BaCO3,溶液1为NaCl、NaNO3、Ba(NO3)2混合溶液;②向NaCl、NaNO3、Ba(NO3)2混合溶液中加过量的AgNO3溶液,NaCl转化为AgCl沉淀和NaNO3,过滤,沉淀B为AgCl,溶液2为NaNO3、Ba(NO3)2、AgNO3混合溶液;③向NaNO3、Ba(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加过量的Na2CO3溶液,Ba(NO3)2、AgNO3转化为BaCO3、Ag2CO3沉淀和NaNO3,过滤,沉淀C为BaCO3、Ag2CO3沉淀,溶液3为NaNO3、Na2CO3混合溶液,再加适量硝酸将Na2CO3转化为NaNO3,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NaNO3固体。【详解】(1)由分析可知沉淀A的成分是BaSO4、BaCO3;(2)②向NaCl、NaNO3、Ba(NO3)2混合溶液中加过量的AgNO3溶液,NaCl转化为AgCl沉淀和NaNO3,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Ag+=AgCl↓;(3)溶液3为NaNO3、Na2CO3混合溶液,即溶液3中肯定含有的杂质离子是;为除去杂质可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HNO3溶液。20.(1)A或B(2)(3)(4) CaCO3+ CO2+H2O = Ca2++2 氯化氢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离子和钙离子,使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分析】CaC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详解】(1)CaCO3和盐酸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或B;(2)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气体应该长进短出通过洗气装置,图示为;(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4)①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曲线Ⅰ中导电能力上升的原因是生成的碳酸钙沉淀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碳酸氢钙,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 CO2+H2O = Ca2++2;②曲线Ⅱ中气体没有洗气,导致氯化氢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离子和钙离子,使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强。21.(1)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中氮为+2价,不是氮元素的最低价;(3) NO具有氧化性,Na2SO3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取少量实验I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出现黄色沉淀 排除SO对Ag+检验N2O的干扰【分析】设计实验探究NO的氧化性。可通过检验SO的氧化产物即硫酸根离子证明,检验硫酸根离子时要排除多余亚硫酸根离子等的干扰;也可通过检验还原产物N2O的生成,进一步实验验证NO的氧化性,可利用信息:Ag+与N2O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同时要防止硫酸根离子对实验的干扰,则需在实验步骤Ⅱ的基础上再检验,以此解题。【详解】(1)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方程式为:3Cu+8HNO3=3Cu(NO3)2+2NO+4H2O;(2)NO中氮元素为+2价,而氮元素的最低价为-3价,故NO有氧化性,故答案为:NO中氮为+2价,不是氮元素的最低价;(3)①选择碱性Na2SO3溶液的原因是NO具有氧化性,Na2SO3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NO具有氧化性,Na2SO3具有还原性,两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②的转化产物为硫酸钠,检验硫酸根的方法是取少量实验I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故答案为:取少量实验I反应后集气瓶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③某同学认为,需通过进一步实验验证NO的氧化性,则需检验还原产物N2O的生成,利用信息:Ag+与N2O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同时要防止硫酸根离子对实验的干扰,则从实验步骤Ⅱ、Ⅲ的比较可知,实验Ⅱ的目的是:排除SO对Ag+检验N2O的干扰,而实验Ⅲ则是检验N2O的生成,故实验Ⅲ的现象是:出现黄色沉淀。22.(1)-1(2)还原性(3)有气泡生成(4)H2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详解】(1)H2O2中H的化合价为+1,则依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O的化合价为-1价;(2)实验①: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I溶液,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说明有碘单质生成,即KI发生氧化反应,KI具有还原性;(3)实验②: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H2O2具有还原性,KMnO4发生还原反应,H2O2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酸性KMnO4溶液颜色变浅或褪色,故答案为:有气泡生成;(4)H2O2溶液与酸性KMnO4发生氧化反应,与KI发生还原反应,则H2O2既具有还原性,又具有氧化性,故答案为:H2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10化学键-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重点专题练习(人教版2019新版,必修第一册),共22页。
这是一份07金属材料-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重点专题练习(人教版2019新版,必修第一册),共17页。
这是一份06铁及其化合物-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重点专题练习(人教版2019新版,必修第一册),,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