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59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十二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57讲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讲隋唐盛衰及其制度上的重要建树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十二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56讲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十九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70讲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文化遗产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试卷 0 次下载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展开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0海南]唐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道家的无为而治 B.史学的通古贯今
C.儒家的伦理纲常 D.理学的格物致知
解析 根据“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以及“礼门”占《通典》全书篇幅的一半可知,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儒家的伦理纲常,故C项正确。
2.[2023北京,4分](节选)南学与北学
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方儒士大多濡染玄风,注重探寻玄学义理;北学严守汉儒传统,注重名物训诂。
南、北儒士研习经书,偏重不同的注本(对儒家经典的注释本)。以《左传》为例,南朝流行“杜预注本”,北朝流行“服虔注本”。然而,南梁崔灵恩常引用“服虔注本”来诘难“杜预注本”,引领论辩之风。北魏有名儒“兼读杜、服,隐括(修订)两家,异同悉举”。这一时期,南北政权常互派使节,他们也往往借机相互考校儒学。
隋灭陈后,将大量士人迁至北方。隋炀帝大举征召儒生,“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洛阳)之下”,胜出者多为南方儒士。其后他们大多在北方活动和授徒。唐初,“四方儒士,多抱负典籍,云会京师”。唐太宗下诏统一五经文本和注释。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成为官方经学定本。
(1)指出南北朝时期南学与北学分立的时代背景。(4分)
解析 第(1)问,回答时代背景时,注意从不同角度入手分析,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另外还要注意,这些史实要和南学与北学分立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 (1)时代背景: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东汉末年以来,大量士人逃到南方,儒家思想在南方得到传播;南北朝时期,儒、佛、道思想都得以传播,并出现融合趋势。(4分)
命题点2 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
3.[2023辽宁]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收录两汉及以前画家16人,收录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128人,其中包括顾恺之、张僧繇等杰出画家。这一变化发生的原因有( A )
①纸张的普遍使用 ②门阀士族的推动
③北人的大量南迁 ④儒家思想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4.[2021天津]魏晋时期,一批书法家的书法艺术各具特色,如钟繇“每点多异”、王羲之“万字不同”,表明书法艺术的发展从自发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转折所依托的条件是( D )
A.书法实用性加强 B.书法流派的统一
C.竹简木牍的应用 D.纸张使用的推广
解析 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纸张使用的推广为书法艺术发展到自觉阶段准备了条件,故D项正确。
5.[2020天津]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C )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解析 结合题中信息可知,北宋时期收录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既包含了花木兰的英雄事迹,又加入了唐代对军功的奖赏,这体现了文学在传承中的纳新,C项正确。替父从军、英勇杀敌的花木兰的故事的变迁不能体现出政治制度的变迁,A项错误,排除;《木兰诗》早在北朝时就已经出现,B项错误,排除;该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项错误,排除。
6.[2023全国卷乙]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A )
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 抓住时空范围“唐代中后期”“江南”并结合材料中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的地名可知,当时诗歌唱和的重要主题是江南,而非北方,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后北方长期处于动荡状态,而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故A项正确。宋朝时,城市中的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B项不符合史实;山水田园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兴起,C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完成,D项错误。
7.[2020海南]唐诗(摘录)
由上表可见( D )
A.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B.宫廷文化已经普及到民间
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劳动生活是诗歌创作来源
解析 由材料中关键信息“锄禾”“渔人”“尽是沙中浪底来”可知,这体现了农夫、渔人和淘金人的辛勤劳作,说明劳动生活是这些诗歌创作的来源,D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涉及劳动者的辛勤劳作,与民族交融无关,A项排除。题干材料是对下层百姓生活的描写,反映的并不是宫廷文化,B项排除。材料不涉及社会阶层流动,C项排除。
8.[2022全国卷乙]盛唐洋溢着刚健丰伟、庄重博大的时代气象,这在书法艺术上亦有体现。宋代书法家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的作品“如项羽挂甲,樊哙排突,硬弩欲张,铁柱将立,昂然有不可犯之色”。能够突出体现这一风格的书体是( B )
A.小篆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解析 米芾推崇唐代某位书法家,用“挂甲”“硬弩”“铁柱”形容其作品,可以判断这位唐代书法家作品是重视法度的楷书,B项正确;小篆平衡对称、上紧下松,A项错误;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间的一种书体,比较放纵流动,C项错误;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D项错误。
9.[2020全国卷Ⅰ]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C )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解析 《步辇图》首先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该作品也是汉藏两族友好交往的见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项正确;从《步辇图》中无法看出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属于宫廷题材,不涉及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根据历史事件绘制而成,具有现实主义特点,但无法体现浪漫主义色彩,D项错误。①
西汉时期发明了造纸术,东汉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张已经得到广泛使用,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
故
选
A
项
②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得以发展,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与门阀士族的推动直接相关。
√
③
北人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南方绘画艺术的发展,但材料强调的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发展的原因,而非某一地区绘画艺术发展的原因。
×
④
汉武帝时期儒学确立正统地位,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道教在中国盛行,且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唐代《历代名画记》收录的两汉及以前的画家人数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人数多,其中顾恺之、张僧繇是道释画的代表人物。综上分析可知,材料中变化发生的原因之一应是佛教、道教在中国的发展,而不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
诗人
诗句
出处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全唐诗》
杜甫
“渔人漾舟沈(沉)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刘禹锡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5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佛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强化训练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