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三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第58讲古代的村落集镇与近现代城市化进程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四单元交通运输及医疗与公共卫生第60讲医疗与公共卫生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3讲古代亚非美洲的文化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一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3讲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试卷 0 次下载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1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世界意义
展开1.[2023北京]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 D )
A.重视选贤任能 B.尊重个性自由
C.强调多元互鉴 D.注重仁义道德
解析 材料强调传统音乐的作用,其可以使人“温舒而广大”“方正而好义”“恻隐而爱人”“乐善而好施”“整齐而好礼”,这种想要达到的结果就是中华文化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选贤任能与尊重个性自由,A、B两项错误;多元互鉴强调的是互相学习,这与材料的主旨不符,C项错误。
命题变式
2.[2023.6浙江]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C )
A.无为而治 B.“相生相胜”
C.反对苛政 D.“兼爱”“非攻”
解析 民本思想,相对于君本(国本)、官本而言,指中国古代的明君、贤臣为维护和巩固其统治而提出的一种统治观,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反对苛政”属于孔子民本思想的表现,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主张,该主张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A项错误;“相生相胜”是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家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B项错误;“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兼爱”主张爱无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非攻”即反对不义战争,D项错误。
命题点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3.[2022全国卷甲]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之士,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
A.承续华夏传统 B.倡导疑古辨伪
C.弘扬程朱理学 D.保存历史文献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清初朝廷在人才选拔中采取了各地举荐、官员推举的方式,选取学行兼优之士;在文化传承上则召集文人编纂明史,修纂儒经传注,编成《康熙字典》。上述举措意在承续华夏传统,客观上起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出现了对早期儒家经学进行“疑古辨伪”的方法,证明“孔孟本意”,探究每部经书内容的原始意义,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题干中的措施并没有围绕弘扬程朱理学与保存历史文献展开,故C、D两项错误。
命题变式
4.[2024江西联考]汉时,臣子以“子谏父”的方式进言上谏,甚至直指君父的过失,进行辅弼,期望君主“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这主要反映出( C )
A.汉代儒学是官方正统学说 B.君臣关系渗透儒家伦理
C.士大夫匡扶人君维护统治 D.官僚群体践行人本思想
解析 据材料“期望君主‘闻其过失而改之……永有天下也’”可知,汉代臣子之所以直言进谏,目的是期望君主闻过而改,维护统治,故选C项;汉代臣子辅佐君主与儒学是官方正统学说无关,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未涉及人本思想,排除D项。
命题点3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5.[2022湖南]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 C )
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
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
解析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人们发现《墨子》中的记载与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有相似之处,这促进了墨学的复兴,C项正确。材料虽涉及墨学复兴,但未涉及其对传统科技的影响,排除A项。B项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轻实验,排除D项。
命题变式
6.[2023江南十校联考]唐朝发达的旅游业促进了旅游思想的多元化发展,既有以济世安邦为目的的宦游,又有以羽化登仙为目的的仙游,更有以结得善缘为目的的释游,还有“身在江湖之上,心游魏阙(朝廷)之下”的隐游。这反映了( C )
A.阶层流动性增强 B.户籍管理松弛
C.三教并行的影响 D.魏晋遗风盛行
解析 由关键信息“以济世安邦为目的的宦游”可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由关键信息“以羽化登仙为目的的仙游”可知受道教发展的影响;由关键信息“以结得善缘为目的的释游”可知受佛教的影响。综上可知,材料反映了唐朝旅游思想受到三教并行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阶层流动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仅凭旅游思想的多元化无法判断户籍管理是否松弛,排除B项;“身在江湖之上,心游魏阙(朝廷)之下”的隐游是受魏晋遗风的影响,但D项不能概括材料整体,且“盛行”也无从体现,排除D项。
7.[2023海南]“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D )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
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
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
解析 17世纪的西欧正处于社会剧烈变动的转型时期,启蒙运动方兴未艾。部分欧洲知识分子将目光转向中国,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有益部分来服务于现实,他们将找到的有益部分结合欧洲特定的语境进行改造,以便更好地发挥有益部分的作用,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就体现了这一点,D项正确。欧洲学者在翻译“楚弓楚得”的典故时,将“弓”换成了西方骑士的“盾”并非曲解原著,而是基于欧洲特定的语境作出的调整,更便于欧洲人理解,排除A项;材料仅说明欧洲人援引中国典故时加以调整,未体现文明交融对世界文化繁荣产生的影响,排除B项;欧洲学者将“弓”换成西方骑士的“盾”是基于欧洲当时的社会现实,社会现实是客观的而非主观的,排除C项。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1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世界意义: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1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世界意义,共8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4浙江模拟]有学者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五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与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62讲欧洲文化的形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