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八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其取得的成就第21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51讲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第52讲近现代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讲隋唐盛衰及其制度上的重要建树 试卷 0 次下载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二十二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55讲古代的商业贸易
展开1.[2022.6浙江]白居易有诗云:“水市通阛阓(街市),烟村混舳舻。吏征渔户税,人纳火田租。亥日饶虾蟹,寅年足虎。……堤喧簇贩夫。夜船论铺赁,春酒断瓶酤。”诗作反映出( A )
A.草市渐成规模,交易商品丰富
B.富商大贾辟建会馆
C.商业活动未曾受到官吏的监管
D.“俞大娘航船”规模宏大
解析 白居易是唐朝诗人,从“水市通阛阓”“虾蟹”“酒”等可知,唐代的草市规模较大、商品丰富,A项正确。“会馆”出现于明清时期,排除B项。C项史实错误,排除。“俞大娘航船”以规模宏大著称,水手多达数百人,但材料未反映,排除D项。
命题变式
2.[2023广东江门一模]公元前5—前4世纪中叶,雅典进口货物主要有小麦、铁、锡、铜、造船用的木材、象牙制品、宝石、皮毛以及种类繁多的日用品(包括亚麻布和莎草纸)等,而它最多的出口物品则是白银。这表明当时雅典( D )
A.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B.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C.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D.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解析 据材料“雅典进口货物主要有小麦、铁、锡、铜、造船用的木材、象牙制品、宝石、皮毛以及种类繁多的日用品”可知,雅典当时进口物品主要是粮食、生活用品和奢侈品,反映当时雅典经济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它最多的出口物品则是白银”说明当时雅典财富外流比较严重,故选D项;当时雅典出口物品最多的是白银而不是一般商品,与“外向型经济”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雅典出口物品最多的是白银,无法直接创造商业利润,与重视工商业发展的结论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将雅典的贸易与其他地区进行横向对比,C项结论无从得出,排除。
命题点2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3.[2021天津]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 A )
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 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
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 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货币本身具有经济功能,在罗马货币上刻印凯撒的侧面头像和他的功绩,能起到政治宣传的作用,可见罗马货币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故选A项。
4.[2023江苏]唐《杂令》规定,公私借贷可自行签订契约,官府不干涉,但利息总量不得超过本金一倍。唐敬宗发布敕文,对“出利过本两倍”的私债,官府不负责追讨超过法定利率的债务,由此可知,政府( C )
A.暂时放松重农抑商的政策
B.禁止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活动
C.保障借贷主体的适当权益
D.通过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
解析 唐代政府不干涉公私借贷自行签订的契约,但对利息作了相关规定,这体现了政府对借贷主体利益的保护,故选C项。材料中唐代政府对公私借贷的规定,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A项;唐代政府并未禁止民间资本性借贷活动,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唐代政府有关借贷的相关规定,未涉及人身关系的调整,排除D项。
命题变式
5.[2023东北三省三校二模]宋太祖时规定,典卖人典卖田地时,向官府纳税,在契约上加盖红色官印,形成“红契”,并办理相关法律手续即可。这表明宋代( B )
A.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B.政府放松对土地买卖的限制
C.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D.赋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买卖土地只要向官府交税并办理相关手续即可,这表明宋代放松了对土地买卖的限制,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宋代经济秩序的稳定程度,排除A项;C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涉及的是土地买卖问题,并没有涉及租佃关系,排除C项;“根本性变革”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命题点1 古代的商业贸易
1.[2022江苏]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 )
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
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
解析 根据题干中明朝中后期“耕渔之外,男妇并工”“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可知,此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程度发展,进而在社会风气上产生影响,故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经济社会多元发展,A项正确;明朝中后期重农抑商政策并未出现明显松弛,排除B项;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与朝廷放松社会控制关系不大,排除C项;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反而不利于材料中现象出现,排除D项。
2.[2021.1浙江]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 A )
①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
③商品经济的繁荣 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故选①③。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不符合材料中“迈入近代社会”的“活性因子”,故排除②。当时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人的反专制思想,但它们并非近代民权意识,故排除④。故选A项。
3.[2021北京]雅典民主改革后,工商业者获得一定权利。一位雅典公民濒临破产,却不愿让家中女眷制作面包和衣服出售,认为只有蛮族和奴隶才做这种“低贱营生”。苏格拉底劝导说,为了家庭生计,自由的女人运用技艺从事商品生产是“最高贵”的行为,通过学习和练习可增进美德。这说明( D )
①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社会道德沦丧
②古希腊城邦时期开始出现手工工场
③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求知并付诸实践
④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对工商业抱有偏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据材料中苏格拉底的劝导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人应当求知并付诸实践,故③正确;据材料“一位雅典公民濒临破产……认为只有蛮族和奴隶才做这种‘低贱营生’”可知,雅典民主改革后仍有公民对工商业抱有偏见,故④正确。因此,答案为D项。
4.[2020北京,9分]“十三行”
材料一 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请外贸特许经营权的贸易组织),开设“洋货行”,与洋商进行贸易。此后洋货行数目不断变化,但在广州俗称“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离境。1757年,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各以其土所宜(当地特产)相贸,得利不赀,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材料二 1759年,清廷颁布《防范外夷规条》,规定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凡非开洋行之家,概不许寓歇。其买卖货物,必令行商经手方许交易。”清廷还规定,外国商船到广州后,“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纳税)。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十三行的兴衰。
解析 本题要求“评析十三行的兴衰”,可从“兴”和“衰”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析,如下表所示:
结合上表内容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洋商的管控,限制其在华进行自由贸易,可谓逆世界潮流而行,使得中国在世界竞争中逐渐落伍,十三行的兴衰即为其缩影。
答案 示例:清朝前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1685年清政府放开海禁,次年广州开始设立十三行。一口通商后,十三行获得对外贸易的垄断权,依靠这一特权赚取了大量财富,十三行因此走向兴盛。十三行是中西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一种新型的半官方组织,兼有对外贸易、监管外国商人、监督缴纳关税等职能。然而,此时清政府对西方人仍抱有疑惧心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洋商的管控,限制其在华进行自由贸易。由于一口通商和十三行的垄断,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难以扩大,引起它们的不满。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中外贸易范围扩大,外商可以与中国商人自由贸易。十三行由此丧失了贸易垄断权,开始衰落。近代中国面临着如何与世界接轨的难题,十三行的兴衰就是这一问题的缩影。因为不能适时应变,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分)材料信息
评析
兴
“1685年,清廷始开海禁”
清朝前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限制对外贸易
“仿明末‘牙行’……俗称‘十三行’”
十三行既是中西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一种新型的半官方组织
“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豪商大贾……故曰金山珠海、天子南库”等
十三行获得对外贸易的垄断权,依靠这一特权赚取了大量财富,走向兴盛
“十三行的行商须为洋商提供住所”“洋商到广州后,应在指定寓所居住,由行商管束稽查”“进口货物应纳税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等
十三行兼有对外贸易、监管外国商人、监督缴纳关税等职能
衰
“清廷将广州定为唯一的外贸商埠”
使西方国家对华贸易难以扩大,引起它们的不满
“《南京条约》签订后,十三行逐渐衰落”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外商可与中国商人自由贸易,十三行丧失贸易垄断权,开始衰落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二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55讲古代的商业贸易: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二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55讲古代的商业贸易,共6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二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56讲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二十二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56讲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共6页。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二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55讲古代的商业贸易: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十二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第55讲古代的商业贸易,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