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正比例(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07873/0-170663047347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正比例(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07873/0-170663047353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正比例(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07873/0-1706630473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正比例(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07873/0-1706630473583/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正比例(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07873/0-170663047365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正比例(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07873/0-1706630473687/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正比例(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07873/0-170663047371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正比例(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5307873/0-1706630473747/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数学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发生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为: 。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先找变量(相关联的量);再看定量(两种量的商是否一定);最后做出判断。3.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从图像中可以看到两种量的变化情况,不用计算,由一个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另一个量的对应值。
例1. 你先填完整下表,再想一想: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观察上表可以看出:(1)( )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2)水的高度增加,( )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 )也相应减少。(3)计算每一对对应的体积和高度的对应值。计算得出:( )和( )的比值一定,也就是( )/( )=( )(一定)。(4)因为杯子的( )一定,所以水的体积和相对应高度的比值是一定的。所以我们说水的体积与高度成正比例关系,水的体积和高度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例2. 列举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1)如果长方形的宽一定,那么长方形的( )和( )成正比例;(2)如果速度一定,那么( )和( )成正比例;(3)每天生产的零件数一定,生产的零件( )和生产的( )成正比例。
精选例题3. 想一想,填一填,并回答问题。 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答: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关系,因为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都等于4.
先找变量,再找不变量商(比值)一定,成正比
精选例题4. 例1中的杯子的高度和水的体积可以用下面的图像表示。 (1)从右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答:从右图中我发现:杯子中的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不变。
(2)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cm,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cm3的水有多高?
答:当水的高度是7cm时,水的体积是175cm3; 当水的体积是225cm3 时,水的高度是9cm
正比例关系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1.某省长途电话通话时间与
(1)(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扩大,( )也随着扩大。(2)通话4分钟需付话费( )元,1.80元可通话( )分钟。
(3)话费和通话时间这两种量中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是( ),这个比值实质上就是( )。(4)因为比值一定,所以表中的两种量叫做( )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
二、我会判。( )1.如果 3x=8y,那么 y 与 x 成正比例。 ( )2.如果14/x = 20/y ,那么 y 和 x 成正比例。 ( )3.一个加数不变,和与另一个加数成正比例。 ( )4.圆的周长和半径成正比例。
三、我会选。 1. 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不成正比例的是( )。 A、一个儿童的身高与体重 B、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C、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 D、日产量一定,生产总量和完成天数 2. 表示 x 和 y 不是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是( )。 A、y/x=k(k 一定) B、xy=k(k 一定) C、x=yk(k 一定) D、y=xk(k 一定)
三、我会选。 3. 下面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长方形的长一定,它的宽和周长 B、水桶的底面积一定,水的高度和水的体积 C、实验室铺地砖,每块砖的面积和需要的块数 D、圆的半径和面积 4. 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四. 一种花布的数量和总价如下表。
(1)分别写出各组总价和相对应的数量的比,并求出比值。(2)说明这个比值所表示的意义。(3)表中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答:8:1=16:2=24:3=32:4=40:5=48:6=56:7=8。
答:这个比值表示这种花布的单价是8元。
答:表中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因为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五. 看图像把表格填完整。
五. 看图像把表格填完整。1. 根据上面的表格,求三角形的高。2. 当三角形的底是12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3. 当三角形的底是7cm时,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并在图像上描出这一点的大致位置。
h=2S/a=2×5÷2=5(cm)
S=ah÷2=12×5÷2=30(cm2)
7×5÷2=17.5(cm2)
1.设一个量x与另一个量y成正比例关系,已知当x=6时,y=4. (1)写出y和x的关系式 (2)求出当x=6.9时,y的值
6.9:y=6:4解得 y=4.6
2.选择。 (1)和圆的面积成正比例的量是( ) A、半径 B、半径的平方 C、直径 (2)因为圆周率一定,所以在圆中成正比例的量是( ) A、面积和直径 B、面积和半径 C、周长和直径 (3)下列算式中,X与Y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X+6=Y B、6X=Y C、6÷X=Y
3.判断 (1)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正比例。( ) (2)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成正比例。( ) (3)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 (4)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成正比例。( ) (5)和一定,加数和另一个加数成正比例。( )
1. 如果 3A=1.5B(A≠0),那么 A 与 B 成(______)比例,A 与 B 的最简整数比是(__________)。 2.一根木头长 24 分米,要锯成 4 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 3 分钟,锯完一段休息 2 分 钟,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钟?
次数:24÷4-1=5(次)锯木时间:5×3=15(分钟)休息时间:(5-1)×2=8(分钟)共:15+8=23(分钟)
答:全部锯完需要23分钟。
3. 甲、乙两人同时从 A、B 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 A 地 40 千米处相遇,之后两 人仍以原速度前进,各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又在离 A 地 20 千米处相遇,则 AB 两地距离为多少千米?
2个全程:40×3+20=140(km)AB距离:140÷2=70(km)
答:AB 两地距离70千米。
小学人教版成正比例的量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成正比例的量教课课件ppt,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情境导入,速度路程÷时间,单价总价÷数量,都是用除法解决,教材P43例1,探索新知,随堂小练,x180,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利率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利率评课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路程÷时间速度,总价÷数量单价,复习导入,新知探索,相关联的量,总价和数量的比值,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巩固练习,判断并说明理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成正比例的量授课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后作业,探索新知,课堂总结,当堂检测,新课导入,速度路程÷时间,单价总价÷数量,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正比例图象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