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1. 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A.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C.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D. 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2. 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 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C. 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D. 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B. 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C. 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陶渊明的思想值得现代人借鉴与生存困境无关。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寻找细微的差别。
D项,“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理解错误,由原文第二段结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可知。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
A项,“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与“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没有因果联系,属于强加因果。
C项,“现代人一概相信”理解错误,“一概”说法绝对,原文是“普遍”。
D项,“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说话不当,原文是“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二、(本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主攻团的团长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支援。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儿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撩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很久没有赶上他,我的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我向他提出休息一会儿后,自己便坐了下来。他也在远远的地方坐下,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因为我是个女同志。我着恼地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他立即张皇起来,局促不安,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我们到了包扎所,部队上的被子还没发下来,但伤员流了血,非常怕冷,所以就得向老百姓去借。不一会儿,我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却是空空的。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我估计一定是他说话不对,说崩了。
我们走进院子里,一会儿,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蓬松松的刘海。我看她头上已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
她拿出来的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我手里已捧满了被子,就一努嘴,叫通讯员来拿。没想到他竟扬起脸,装作没看见。我只好开口叫他,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①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刚走出门不远,就有人告诉我们,刚才那位年轻媳妇,是刚过门三天的新娘子,这条被子就是她唯一的嫁妆。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
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那位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半夜,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他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板上。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他为了救我们,自己一下子扑在冒烟的手榴弹上……”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②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小战士的脸。
1958年3月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景物描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段景物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场景,并体现了“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青翠水绿,珠烁晶莹”“清鲜湿润”等描写充满诗情画意,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营造出一种优美圣洁的意境。
C. 这段描写与后面“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的战斗环境形成对比,突出“我”对战争的厌恶。
D. 通过描写家乡充满生机而又宁静的环境,更能激发人们为保卫美丽、和平的家园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和决心。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事发生在中国传统节日的中秋节,中秋节本是团圆的节日,而写小通讯员在中秋节牺牲,突出战争的残酷,增添了小说的悲情。
B. 小通讯员肩上的步枪筒里先前插了几根树枝,后来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这些细节描写暗示了他纯真性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C. 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巧妙地以“我”为观察点,细腻而有层次地刻画了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展现了人物的精神世界。
D. 小说中“我”、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普通得甚至连姓名都不知道,以小见大,从平凡处揭示深刻主题。
6. 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分别表现了新媳妇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7. 小说以“百合花”为题,有什么深刻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6. 第①处:“笑着”体现新媳妇对小通讯员冒冒失失的行为感到可笑;“赶忙找针拿线”表现她对小通讯员的关心。
第②处:“没看见”“没听到”表现新媳妇对小通讯员牺牲的无限悲痛;“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表现新媳妇为之前没有给小通讯员补上破洞感到遗憾、愧疚和以及缝补时的虔诚与庄严,表达了对革命英雄的崇敬和热爱。
7. ①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②百合花洁白纯净,象征小通讯员和新媳妇天真淳朴、纯真圣洁的美好心灵;③百合花象征着军民之间纯真、美好感情;④通过百合花歌颂了战争年代里善良而崇高的人性美。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D.“抗击日本侵略者”错,从开头“一九四六年”可知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全知视角”错,“全知视角”是从第三人称角度写,第一人称属“有限视角”。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新媳妇“笑”是因为“他这才绷了脸,垂着眼皮,上去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嘶’的一声,衣服挂住了门钩,在肩膀处,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通讯员慌慌张张的冒失行为引发了她的笑;“赶忙找针拿线”是动作描写,写新媳妇关心通讯员,赶紧为他补衣服。“赶忙”动作简单,却包含了军民鱼水情之深以及新媳妇的善解人意。
②由“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可知,此时,通讯员已死,手都冰冷了,但是新媳妇一点也不害怕,“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写新媳妇仿佛没听到我和医生的对话,只是一味沉浸在痛苦里,“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是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细致描写新媳妇的动作,因为前面没有给通讯员补上破洞,如今通讯员却已牺牲,新媳妇内心遗憾愧疚,同时,“细细地”“密密地”也表现了新媳妇补破洞时对通讯员的崇敬之情。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首先,百合花,色泽淡雅,香气清幽,纯洁美丽。本文题目“百合花”是以借代的手法指小说主人公新媳妇的嫁妆(新被子)上的图案。
表面上看,由“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可知,“百合花”指的是被子上“百合花”图案,这是新媳妇结婚时的被子,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百合花的纯洁清新美好好像只与新媳妇有关;其实,百合花的特点与小说中其它人物的性格,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紧密关联的。
深层义:由“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分析可知,百合花,作者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人情美。
从小说主旨看:小说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人民斗争生活中的一朵小小的百合花,刻画了有着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高尚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表现了纯洁深厚的军民之情和战友之情,传达了高尚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三、(本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白十岁通诗书,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天宝初,白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召入,而白已醉,使高力士脱靴,左右以水酬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白浮游四方,尝月夜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磷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8. 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益以学 少:年少时
B.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确实
C. 转侧宿松、匡庐间 转:辗转流徙
D. 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弹奏
9. 下列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B.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才华横溢。贺知章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苏颋惊叹他谪仙。
B. 李白狂放不羁。玄宗下诏让他供奉翰林,他仍与酒徒在集市中酣饮。
C. 李白蔑视权贵。李白入宫为玄宗作诗,让玄宗亲信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靴。
D. 李白晚年多舛。安史之乱中,因做永王幕僚获罪,后得郭子仪倾力相救。
11. (从文中四句划线句中,任选两句(若四句都选,按前两句),用现代汉语翻译。
(1)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2)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3)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4)后白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答案】8. A 9. C 10. A
11. (1)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惊颤。
(2)高力士平时为朝中显贵,把这事当作耻辱,于是就挑剔他诗中内容来激怒杨贵妃。
(3)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
(4)后来李白恳切请求引退山林,玄宗皇帝就把金银赏赐给他,让他回去。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少:通“稍”,稍微,稍稍。句意:如果再稍增加点学问。
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天姥山之高。
A.“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有问有答,是设问。
B.“主人下马客在船”运用了互文手法,主人和客人都下马到了船上;“管弦”运用了借代,借代乐器。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汪伦对我的深厚情谊。
D.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运用了比喻手法,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于一场紧张的战斗。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贺知章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苏颋惊叹他为谪仙”错误,根据原文“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可知,苏颋称赞他假以时日可比得上司马相如,贺知章惊叹他为谪仙。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咆”,怒吼;“吟”,长鸣;“殷”,这里用作动词,震响;“栗”,使深林战栗;“惊”使动用法,,使……震惊。
(2)“贵”,显贵;“耻”,意动用法,把……当作耻辱;“擿”,摘取,挑剔;“以”,目的连词,来。
(3)“魂悸”,心惊;“恍”,神志恍惚;“嗟”,叹息。
(4)“恳求”,恳切请求;“还山”,引退山林;“赐”,赐给,赏赐。
参考译文:
一
航海的人们谈起仙山瀛洲,觉得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说是云霞忽明忽暗间,(天姥山)有时可以被看到。天姥山直插天空,仿佛与天相连。(它的)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但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越地(的天姥山)。梦中,我在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发明的木屐,攀登上直入云霄般高峻陡峭的山路。在半山腰,我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啼鸣。这里有无数山岩重叠,道路也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我倚着山石休憩之际,才发现天已经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荡漾,升起了阵阵烟雾。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所见的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像这梦中的幻境似的。自古以来,万事都像滚滚东逝的流水一般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那将使我不再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二
李白,字太白,是兴圣皇帝第九代孙。李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苏颋担任益州长史时,看见李白觉得非常惊异,说:“这个青年是天资英才特异卓群,如果再稍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司马相如相比了。”然而李白爱好纵横家的术数,学击剑,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天宝初年,李白到了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道:“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且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就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代的大事,李白于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汤,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心中很有感触,想要让李白作演奏的诗歌,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于是召李白入宫,但是李白已经醉倒,让高力士替他脱鞋,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他提起笔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高力士平时为朝中显贵,把这事当作耻辱,于是就挑剔他诗中内容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就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后来李白恳切请求引退山林,玄宗皇帝就把金银赏赐给他,让他回去。
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在夜色之间借着月色,与崔宗之乘船从采古矶至金陵,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安禄山起兵造反,李白辗转于宿松和匡庐之间。永王李嶙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及至永王起兵,他即逃回彭泽,永王失败了,李白按照罪行来说当被处斩。当初,李白曾游并州,见到郭子仪,郭称他奇特。当时郭子仪曾犯法,李白救了他,让他免受处罚。以至这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恰逢遇上大赦,又回浔阳。代宗即帝位以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然而李白已经死了,终年六十多岁。
四、(本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 下列对这首词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千古江山”四字贯通古今。“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中的“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中的“京口北固亭”。
B. 词人起笔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接下来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紧承其意。
C. 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开始,词由伤今转入怀古,缅怀了历史上在京口做出伟业的人物。
D. 词的结尾,词人以廉颇自比,一表白决心,二显示能力,三抒发忧虑。表达了立志为国效劳却不被重用的愤慨之情。
13. 这首词虽无一言谈眼前事,所说的是“千古”“想当年”“四十三年”,但无一句不讽今。请结合词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借古讽今的。
【答案】12. C 13. ①起首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②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③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④以廉颇自比,表现的是对自身遭遇的愤慨。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C.“词由伤今转入怀古”错误。应该是词由怀古转入伤今,联系自己,联系当今的抗金形式,抒发感慨。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
写古代英雄孙权、刘裕的业绩,对他们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
用刘义隆的“赢得仓皇北顾”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就是对要贸然出兵的韩侂胄的警告;
用“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感叹,来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是对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
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派人聘问与自己的冷落处境相比,以廉颇自况,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
五、情景默写(共12分)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自己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3)《短歌行》中,曹操借用《管子·形势解》中的句子,运用比喻展现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声声慢》中直抒胸臆写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田夫抛秧田妇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从头上湿到胛。
【答案】 ①. 携来百侣曾游 ②.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③. 青青子衿 ④. 悠悠我心 ⑤. 山不厌高 ⑥. 海不厌深 ⑦. 这次第 ⑧. 怎一个愁字了得 ⑨. 小乔初嫁了 ⑩. 雄姿英发 ⑪. 小儿拔秧大儿插 ⑫. 笠是兜鍪蓑是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携、峥嵘、稠、衿、初、笠、兜鍪、蓑。
六、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至今人类无时无刻不浸泡在文化的汁液中。在我国,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鼎、樽、爵等食器文物,到园林寺庙等建筑艺术、唐诗宋词明清小品等文学艺术,再到围棋、投壶、蹴鞠等游艺活动,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璀璨繁星。但是,一般来讲,古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创造者和____15____、高端文化产品的使用者,大都是王侯贵族、文人士子等上流社会人士,而坐贾行商者、市井细民等平头百姓,或是堆金积玉,或是____16____,虽然也在创造着、享用着文化成果,却大都处于文化____17____状态,( 18 )。这与古代中国落后的物质生产条件和社会制度是息息相关的。
而在当下中国,随着国力的强盛、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生活对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家提倡大力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希望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挖掘精神力量,并明确发展方向;百姓想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增添一些美感与意义,让日子过得更有滋有味。这样上下____19____,一起将“文化创意”推到了时代前沿,也推到了巨大的产业链中。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最核心的就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和解放。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指导者 一文不值 懵懂 勠力同心
B. 引领者 一文不名 蒙昧 勠力同心
C. 指导者 一文不值 蒙昧 和衷共济
D. 引领者 一文不名 懵懂 和衷共济
16.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要等待“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圣贤来承担文化的使命
B. 承担文化使命的圣贤来使他们“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C. 要等待承担文化使命的圣贤来“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D. “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的圣贤来使他们承担文化的使命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随着国力的强盛、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生活对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
B. 随着国力的强盛、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生活对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
C. 随着国力的强盛、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
D. 随着国力的强盛、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
【答案】15. B 16. C 17. D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指导者”指指示教导的人;指点引导的人。“引领者”指起引导或带领作用的人。“指导者”强调指点、教导,“引领者”强调引导、带领。根据语境“上流社会人士引领古代中国主流文化”分析得知,此处强调“起引导或带领作用的人”,故用“引领者”更合适。
②“一文不名”指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穷困。“一文不值”指没有一文钱的价值。形容毫无价值。根据前文可知,此处依据语境“而坐贾行商者、市井细民等平头百姓,或是堆金积玉,或是___”分析得知,此处强调有富有穷,故选“一文不名”更合适。
③“蒙昧”指未开化;没有文化。不懂事理;愚昧。“懵懂”指糊涂;不明事理。根据语境“却大都处于文化___状态”分析可知,用“蒙昧”与“文化”搭配更合适。
④“勠力同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依据语境“这样上下____,一起将‘文化创意’推到了时代前沿”分析得知,此处并未强调困难,故用“勠力同心”更合适。
故选B。
【16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具体分析,结合上文,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可知,括号内补写语句的主语应是“坐贾行商者、市井细民等平头百姓”,由此排除B、D两项。根据语境,“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应是圣贤们经过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由此排除A项。
故选C。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精神文明建设”与“提升”搭配不当,可将“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改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二是主客颠倒,应将“生活对人们”改为“人们对生活”。
A项,“生活对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主客体颠倒,应改为“人们对生活”。
B项,“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搭配不当,“水平”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此外,“生活对人们有了更高的要求”主客体颠倒,应改为“人们对生活”。
C项,“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升”搭配不当,“水平”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故选D。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来临,母亲会在韭菜地里撒一层树叶。待到大地消融,万物复苏。母亲小心翼翼地除去韭菜上的树叶,只见它们紫红色的根茎已悄悄钻出地面,一簇簇嫩绿的细叶崭露头角,就像戏剧舞台上的青衣花旦,水袖轻舞。不多时日,绿油油的韭菜便长出半尺来高。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初长出的韭菜比作青衣花旦,把修长、嫩绿的细叶比作轻舞着的水袖。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韭菜充满生机、蓬勃生长的样子,寄寓作者对韭菜的喜爱之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一簇簇嫩绿的细叶崭露头角,就像戏剧舞台上的青衣花旦,水袖轻舞”,运用比喻修辞,本体是“初长出的韭菜”和“嫩绿的细叶”,喻体分别是“青衣花旦”和“轻舞着的水袖”;
抓住了二者在形态和颜色上的相似点,把韭菜充满生机、蓬勃生长的样子写得形象生动,画面感强烈,充满了美感,蕴含了作者对韭菜的喜爱之情。
七、作文(共60分)
1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劳动者,就是创造这一切的人。有许许多多平凡的劳动者,在我们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坚守岗位辛劳工作。顶着骄阳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员、快递员,奔走在田间地头的农技指导员,按时按点为楼栋电梯消杀除菌的物业服务员,行走在街头的环卫工人,不断提升城市高度的建筑工人,穿着严实不透气的防护服的医务人员……劳动于他们而言,就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用劳动铸就梦想以奋斗书写精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平凡劳动,闪烁光芒
劳动是立身之本,劳动是成功之基,劳动是生命之芒。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的身上,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正因为有一位位普通的劳动者,才让社会变得更加温暖。寒冬里,不少爱心商家给环卫工人送棉衣手套,或者备上一碗碗热姜茶;春运途中,许多志愿者在车站值守,帮助不会网络购票或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家;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积极行动起来,以自己的方式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不辞辛苦……当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够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当每一位劳动者将爱心与关心传递给他人,整个社会呈现出和谐美好的氛围,生活变得更加温暖。
近年来,“劳动最光荣”的观点受到质疑。有人说,科技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不需要从事繁重劳动了;有人说,劳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为什么非要让自己去承受呢;也有人说,即使付出了劳动,也不知道价值和意义在哪里……社会上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进入青年人的思想里,影响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需要反思的事情。其实,无论到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坚信:“劳动最光荣。”
劳动是幸福的载体,因为劳动创造了生命之美。人生的价值,往往在平凡的劳动中体现。青年应该树立远大梦想,选择所爱的事业,坚定所选的方向,坚守所持的信仰,让生命之花在栉风沐雨中绽放更大光彩。“最美大学生”李莎,在支教路上放飞梦想,点燃更多孩子们求知、求学、成长的火种,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的人生价值因为目标明确而精彩。包括李莎在内的“最美大学生”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必将激励更多青年大学生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勇担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时代发展,每一位劳动者都是光荣的。“最美科技工作者”次旦央吉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是新时代劳动者的典范。她的遗迹踏遍了青藏高原,她为无数患者送去了光明,她将自己的个体生命价值融入了国家的情怀之中,展示出丰盈的生命情怀。她的事迹,能够充分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深刻认识到奉献精神的宝贵。同时,我们应该以先进人物为榜样,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事业,用责任、毅力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创新奉献的故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时代的宏大主题;脱贫攻坚,是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前提。而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需要无数劳动者努力奋斗,将阳光洒在每一个平凡的角落,发出闪闪光芒,让社会充满温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则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以“劳动”的重要意义切入,引入“劳动者”这一话题。材料以“劳动者”为话题,总结了外卖员、快递员、农技指导员、物业服务员、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医务人员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虽平凡但在各自岗位上踏实、努力奋斗。他们用劳动实现梦想,用奋斗书写精彩,用默默的付出为社会创造价值,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而这也正是我们写作的出发点,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热爱劳动,从普通劳动者的事例中汲取精神力量,理解劳动的意义,在劳动中努力奋斗,为实现梦想和精彩人生奋斗。
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说明劳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劳动者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然后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传承劳动精神,彰显青春风采,接下来,从反面进行论证,结合当下社会不爱劳动、不重视劳动、轻视普通劳动者的错误现象,要反对不劳之人,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接下来从正面展开论述,说明广大劳动者们用辛苦的劳动与奋斗为我们建设了美好社会,而如今,我们的幸福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劳动才能获得幸福。最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应当尊重劳动者、践行劳动精神,书写青春华章。
立意:
1.平凡劳动者,不凡追梦人。
2.投身平凡劳动,书写精彩人生。
3.平凡铸就伟大,劳动实现价值。
4.为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劳动者点赞。
5.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弘扬劳动者精神良好氛围。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喀什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三,材料一语言质朴,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