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喀什地区疏勒县实验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展开疏勒县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词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捣衣砧(zhēn)碣(jiē)石岩扉(fēi)
B.耆(qí)旧槎(chá)头瀛(yínɡ)洲
C.澹澹(dàn)长嗟(chā)鸾(luán)珮
D.东南坼(chāi)垆(lú)边皓(hào)腕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停杯投著 长风破浪 酌酒自宽
B.金屋妆成池苑依旧仙袂飘飘
C.楼阁玲珑宛转峨眉云栈萦纡
D.虚无缥渺为连理枝芷葺荷屋
3.选出对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
A.信难求(实在) 向来(原来) 出类拔萃(超出)
B.忽已暝(天黑) 危樯(危险) 因人成事(根据)
C.鸾回车(运转) 涕泗(鼻涕) 隽语妙句(隽永)
D.东南坼(裂开) 觉时(睡觉) 追云逐月(追随)
4.对下列诗句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概括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点出“愤”字。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B.“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是问路时的问答形式,微露满意和欣慰。
C.“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写诗人饮酒而内心得到宽慰,举起酒杯表示以后再也不歌行路之难。
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精辟概括。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近体诗是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岑参,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高适、王维等。
D.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诗经》中的“国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它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杰作。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意境与意象一样,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中总结出来的审美范畴,也是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因而具有共同的审美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在为“情思”寻找和创造合适的载体。透过载体,所抒发的是情感,是心灵——作品发言人(如游子、思妇等)的心灵和作家的心灵。
①在意象和意境中,当然要描绘大量的景象、物象、事象乃至于人物形象
②当然,在这种主客观的统一关系中,也有侧重,即矛盾的主导方面是主观,是主体的心灵
③或者干脆就是由心灵幻化出来的
④因而都是主客观的统一:情与景、心与物、意与象、意与境的统一
⑤这就是,它们都是作家根据抒情传意的需要而从生活中选择、提炼出来的
⑥但这些都不是作家着意表现的中心,作家的目的不是为它们本身留影造像
A.⑤③④②①⑥ B.②①⑥⑤③④
C.⑤③①⑥④② D.②①③④⑥⑤
二、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在天愿作比翼鸟,。
2、此情无计可消除,,。
3、《登岳阳楼》中表达作者家国之忧的句子是:,。
4、出师未捷身先死,。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主旨句是:,?
6、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现作者强烈生命意识的名句,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江月年年望相似”。
7、《阿房宫赋》中,作者在总结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亡秦覆辙的句子是:,。
8、鸟雀呼晴,。
9、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唐朝涌现了一批杰出的诗人,如诗仙,诗鬼,诗圣。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7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词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②故山:家乡。
7、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词的首句描绘了春晚寂静、灯光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做铺垫。
B.词中用“林莺巢燕总无声”来衬托“常啼”杜鹃,更加突出杜鹃叫声的悲切、凄惨。
C.下片开头三句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描写杜鹃叫声、动作,表明作者对杜鹃夜啼的无可奈何。
D.“不堪听”是因为杜鹃叫声凄惨不断,常常滴血而不止,表达了对夜啼杜鹃的同情。
E.全词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烘托杜鹃夜啼,引发感受,最后联想表达人生感慨。
8、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
四、文言文阅读(选择题6分,翻译10分,共16分)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未尝赂秦 尝:曾经
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不免:免不了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是故:因此
D.始速祸焉始:才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可谓智力孤危
C刺客不行
D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11.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个5分)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译文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文:
五、写作(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武大靖第二次创造了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纪录,同时也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带来了本届冬奥会的首枚也是唯一一枚金牌。
武大靖的荣耀启发我们:面对以往,要牢记目标,坚持付出,积淀实力;面对当下,要信守规则,担当责任,发挥实力;面对未来,要坚信自我,不断突破,提高实力。
要求理解材料并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3-2024学年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实验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默写题,语言表达,材料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一中等3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一中等3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第一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docx、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勒县第一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