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专项练习+知识清单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专项练习+知识清单,文件包含古诗词诵读专项练习诗歌鉴赏原卷版统编版docx、古诗词诵读专项练习理解性默写原卷版docx、古诗词诵读专项练习诗歌鉴赏解析版统编版docx、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专项练习》知识清单docx、古诗词诵读专项练习理解性默写解析版docx等5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词诵读知识清单 文学与文化常识积累鲍照鲍照(约415—470),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山东郯tán城西南)。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 ,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其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chā)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xū)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格律诗格律诗就是在句数、字数、声韵、平仄、对仗和句式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既定格式的诗。格律诗定型于唐代,又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这是为了区别于唐代以前在形式方面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而言的,至今仍沿用。其实,严格来说,今天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就不够科学了,因为单从古今时段上来划分诗的类别而取名称,是难以从实质含义上来区分的。格律诗主要分为律绝和律诗两种类型。四句一首为律绝,通常叫绝句;八句一首为律诗(十句以上称“排律”或“长律”)。古人称一字为一言,故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两种形式:五字一句的绝句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字一句的绝句称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字一句的律诗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字一句的律诗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十句以上五字一句的排律称五言排律,七字一句的排律称七言排律。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成长在偏安的南宋。家庭的流离、国家的不幸、民族的不幸,使他从小就有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收复失地的强烈意志。因此立下了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请(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重点词语释义与积累第一部分文学与文化常识积累(鲍照、杜甫等)第二部分重点词语释义与积累第三部分技巧方法点拨与应用(以意逆志、用典等)杜甫出生于官宦家庭,生长于唐朝由盛入衰的变化时代,一生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35岁以前读书(七岁吟诗,读书破万卷)和壮游时期(游吴越齐赵,结李白高适),即开元盛世时期,也是杜甫最快意的时期,诗作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第二时期35—44岁长安困守的十年,是他走向现实主义的时期,安史之乱酝酿时期。此十年,诗人 在长安求人援引做官,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是杜甫屈辱生活时期,后又参加考试,奸相李林甫作弊说“天下无贤才”无一人中考,杜甫十年不仕,也经常挨冻受饿,也使他深入人民生活,了解人民疾苦,看到了统治者的罪恶。这十年也成就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第三时期45-48岁陷入贼手与为官时期,安史之乱时期。他和人民一起在长安逃难,感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后逃出长安,投奔凤翔,跟着肃宗做谏官(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屡屡遭贬,也获得了深入人民的机会。此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同时是卫国战 争,所以诗人同情人民 ,同时又勉励人民参战 ,诗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月夜》《春望》《哀江头》“三吏”“三别”)第四时期49-58岁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成都、湖北、湖南)。漂泊的这十年,他经常和人民往来,生活艰苦,经常挨饿,但始终关怀国家安危和人民痛苦,写诗一千多首,最后病亡在湘江上 。这一切决定了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登岳阳楼》《蜀相》《客至》)陆游人生经历青年时期少有才名,20岁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30岁礼部考试中第一,却被秦桧除名。40岁1164年,张浚北伐时曾起用陆游,不久北伐失利,陆游也因“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而被罢免还乡;47岁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陆游任军中幕僚,又因投降派破坏,幕府被撤,陆游转回成都;51岁1175年,范成大守川擢用陆游,二人交游甚密,又遭嫉忌,受到诬陷“不拘礼法,恃酒颓放”而被免掉官职……《拟行路难(其四)》①泻:倾,倒。②吞声:声将发又止。③踯躅:徘徊不前。④断绝:停止《客至》①但见:只见。②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④盘飧:盘中菜肴⑤樽:酒器。⑥旧醅:隔年的陈酒。⑦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登快阁》①痴儿:作者自指。②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③聊:姑且。④与白鸥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⑤倚:倚靠《临安春雨初霁》①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②京华:京城之美称。③矮纸:短纸、小纸。④斜行:倾斜的行列。⑤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⑥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技巧方法点拨与应用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典故(一)典故的含义及特点《现代汉语词典》将典故定义为:“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其特点有二,一是有来历,它是历史或传说中的故事或是典籍中的名言名句;二是有喻义,作者借助这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哲理名言等来表达诗人的感情或心志。(二)典故的分类根据其含义,可分为两类:一是用事,就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比如王绩的《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就是用了“采薇”这一历史故事;二是引言,就是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开拓加深诗词的意境或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比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就是化用杜甫《登高》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常见典故类型:1. 人物2. 动物3. 地名4. 曲名5. 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三)技巧点拨在诗歌赏析中,遇到运用典故时,首先要弄明白典故的出处,指的是什么意思。对典故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后就要结合作者的经历,以意逆志,透过典故本意来理解用典后所表达出的含义,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主旨,最后才能品出作者的味道。
古诗词诵读知识清单 文学与文化常识积累鲍照鲍照(约415—470),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山东郯tán城西南)。南朝宋文学家,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 ,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其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chā)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xū)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黄庭坚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格律诗格律诗就是在句数、字数、声韵、平仄、对仗和句式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既定格式的诗。格律诗定型于唐代,又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这是为了区别于唐代以前在形式方面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而言的,至今仍沿用。其实,严格来说,今天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就不够科学了,因为单从古今时段上来划分诗的类别而取名称,是难以从实质含义上来区分的。格律诗主要分为律绝和律诗两种类型。四句一首为律绝,通常叫绝句;八句一首为律诗(十句以上称“排律”或“长律”)。古人称一字为一言,故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两种形式:五字一句的绝句称五言绝句,简称五绝;七字一句的绝句称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五字一句的律诗称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字一句的律诗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十句以上五字一句的排律称五言排律,七字一句的排律称七言排律。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成长在偏安的南宋。家庭的流离、国家的不幸、民族的不幸,使他从小就有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收复失地的强烈意志。因此立下了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请(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重点词语释义与积累第一部分文学与文化常识积累(鲍照、杜甫等)第二部分重点词语释义与积累第三部分技巧方法点拨与应用(以意逆志、用典等)杜甫出生于官宦家庭,生长于唐朝由盛入衰的变化时代,一生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35岁以前读书(七岁吟诗,读书破万卷)和壮游时期(游吴越齐赵,结李白高适),即开元盛世时期,也是杜甫最快意的时期,诗作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第二时期35—44岁长安困守的十年,是他走向现实主义的时期,安史之乱酝酿时期。此十年,诗人 在长安求人援引做官,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是杜甫屈辱生活时期,后又参加考试,奸相李林甫作弊说“天下无贤才”无一人中考,杜甫十年不仕,也经常挨冻受饿,也使他深入人民生活,了解人民疾苦,看到了统治者的罪恶。这十年也成就了忧国忧民的诗人。(《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第三时期45-48岁陷入贼手与为官时期,安史之乱时期。他和人民一起在长安逃难,感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后逃出长安,投奔凤翔,跟着肃宗做谏官(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屡屡遭贬,也获得了深入人民的机会。此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同时是卫国战 争,所以诗人同情人民 ,同时又勉励人民参战 ,诗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月夜》《春望》《哀江头》“三吏”“三别”)第四时期49-58岁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成都、湖北、湖南)。漂泊的这十年,他经常和人民往来,生活艰苦,经常挨饿,但始终关怀国家安危和人民痛苦,写诗一千多首,最后病亡在湘江上 。这一切决定了他成为现实主义诗人。(《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登岳阳楼》《蜀相》《客至》)陆游人生经历青年时期少有才名,20岁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30岁礼部考试中第一,却被秦桧除名。40岁1164年,张浚北伐时曾起用陆游,不久北伐失利,陆游也因“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而被罢免还乡;47岁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陆游任军中幕僚,又因投降派破坏,幕府被撤,陆游转回成都;51岁1175年,范成大守川擢用陆游,二人交游甚密,又遭嫉忌,受到诬陷“不拘礼法,恃酒颓放”而被免掉官职……《拟行路难(其四)》①泻:倾,倒。②吞声:声将发又止。③踯躅:徘徊不前。④断绝:停止《客至》①但见:只见。②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④盘飧:盘中菜肴⑤樽:酒器。⑥旧醅:隔年的陈酒。⑦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登快阁》①痴儿:作者自指。②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③聊:姑且。④与白鸥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⑤倚:倚靠《临安春雨初霁》①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②京华:京城之美称。③矮纸:短纸、小纸。④斜行:倾斜的行列。⑤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⑥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技巧方法点拨与应用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典故(一)典故的含义及特点《现代汉语词典》将典故定义为:“诗文里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其特点有二,一是有来历,它是历史或传说中的故事或是典籍中的名言名句;二是有喻义,作者借助这些历史人物或事件、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哲理名言等来表达诗人的感情或心志。(二)典故的分类根据其含义,可分为两类:一是用事,就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比如王绩的《野望》中“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就是用了“采薇”这一历史故事;二是引言,就是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开拓加深诗词的意境或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比如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就是化用杜甫《登高》中的“不尽长江滚滚来”。常见典故类型:1. 人物2. 动物3. 地名4. 曲名5. 故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三)技巧点拨在诗歌赏析中,遇到运用典故时,首先要弄明白典故的出处,指的是什么意思。对典故有了初步的理解,然后就要结合作者的经历,以意逆志,透过典故本意来理解用典后所表达出的含义,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主旨,最后才能品出作者的味道。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