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展开单项选择题(包括20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5日下午,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以表彰三位获得者在“点击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创造新物质、发展新技术、研究新理论。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奖史可谓是一部现代化学的发展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下列人类活动与当今化学发展理念相符合的是
A. 秸秆露天焚烧B. 废气达标排放
C. 燃放烟花爆竹D. 垃圾随意丢弃
【答案】B
【解析】
【详解】A、秸秆露天焚烧,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B、废气达标排放,有利于保护空气,符合题意;
C、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垃圾随意丢弃,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树根”变“根雕”B. “玉石”变“印章”
C. “水果”变“果汁”D. “葡萄”变“美酒”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树根“变”根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玉石“变”印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果“变”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变”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 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石墨有金属光泽,可用作干电池电极B. 氮气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造氮肥
C. 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火箭发射的燃料D. 固态二氧化碳升华能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D
【解析】
【详解】A、石墨有导电性,可用作干电池电极,错误;
B、氮气含有农作物所需营养元素氮元素,可用于制造氮肥,错误;
C、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火箭发射的助燃剂,错误;
D、固态二氧化碳升华能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故选D。
4. 下列仪器名称书写正确,且与图形一致的是
A. 量桶B. 铁夹
C. 漏斗D. 坩埚钳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仪器为量筒,而不是量桶,该选项不正确;
B、该仪器为试管夹,而不是铁夹,该选项不正确;
C、该仪器漏斗,该选项正确;
D、该仪器为镊子,而不是坩埚钳,该选项不正确。
故选C。
5.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水B. 二氧化碳C. 氯化钠D. 金刚石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H2O)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CO2)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NaCl)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C)由碳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 D。
6.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通过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氧气和氮气
B.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 通过滴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可以鉴二氧化碳和氧气
D. 用肉眼能看到水杯中有很多水分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和氮气均为无色气体,不能通过观察颜色鉴别,错误;
B、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性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进行,错误;
C、滴加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的是氧气,可以鉴别,正确;
D、水分子很小,肉眼看不到,错误。
故选C。
7. (质子数为8,相对原子质量为18)是一种与普通氧原子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它与普通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在有机化学反应中被用作示踪原子。和普通氧原子属于
A. 相同分子B. 相同原子C. 相同元素D. 相同单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和普通氧原子属于原子,而不是分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和普通氧原子为不同种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和普通氧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该选项符合题意;
D、和普通氧原子都是原子,而不是单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实验室可以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KMnO4加热后能分解成K2MnO4、MnO2和O2,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 KMnO4B. K2MnO4C. MnO2D. O2
【答案】C
【解析】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高锰酸钾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 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锰酸钾由K、Mn、O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是由Mn、O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质子数=9,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符合题意;
B、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D、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2+8=10,质子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下列人体所缺元素与引起的健康问题关系错误的是
A. 缺锌会使儿童智力低下
B. 缺碘会引起龋齿
C. 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D. 缺铁会引起贫血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使儿童智力低下,说法正确;
B、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说法错误;
C、钙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缺钙易患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说法正确;
D、铁是血红蛋白的成分,缺铁会引起贫血,说法正确。
故选:B。
11. 某化合物中含有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等微粒,则下列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一种单质B. 1个共含有35个质子
C. 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分子D. 1个共含有35个电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为离子,而不是单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氮元素为7号元素,则1个氮原子中含有7个质子,则1个中含有7×5=35个质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为离子,而不是分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1个氮原子中含有7个电子,则1个中含有7×5+1=36个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2. 下列一些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
B、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但汞原子体积不变,该选项解释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D、1个水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3. 钨在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用途,常用作灯泡里的灯丝。如图是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钨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74B. 钨属于金属元素
C. 钨原子中的质子数是 74D. 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83.8g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钨的原子序数是74,钨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74,正确;
B、钨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正确;
C、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74,正确;
D、钨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83.8,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错误;
故选D。
14.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 FeB. 2MgC. HD. O2
【答案】A
【解析】
【分析】元素符号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化学式能表示一种物质,当元素符号又是化学式时,就同时具备了上述三层意义。
【详解】A、Fe属于金属元素,可表示铁元素,表示一个铁原子,还能表示铁这一纯净物,故选项符合题意。
B、该符号可表示2个镁原子,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H属于气态非金属元素,可表示氢元素,表示一个氢原子,但不能表示一种物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符号是氧气的化学式,不是元素符号,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金属、大多数固体非金属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它们的元素符号,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15. 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 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
C. 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
D. 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该实验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故A正确;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为防止集气瓶中空气逸出,应迅速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故B错误;
C、红磷燃烧时,要夹紧止水夹,以防止集气瓶中空气逸出,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故C错误;
D、仍用本装置,不能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因为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的气压不降低,水不能倒流,不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故D错误。故选A。
【点睛】利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燃物的要求是足量且燃烧产物是固体;在空气中就能燃烧且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16.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B. 相同的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C. 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D. 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不含带电的微粒
【答案】A
【解析】
【详解】A、原子中一个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中子的质量,约等于电子质量的1836倍,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A说法正确;
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也可以构成臭氧分子,故B说法错误;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是原子中并不一定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就不含有中子,故C说法错误;
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且两者数量相等,故D说法错误。
故选A。
17.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镁条加入白醋中,产生大量气泡
B.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 铜在氧气中加热,固体由绿色逐渐变成黑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白醋中含有醋酸,镁能与醋酸反应生成氢气,该选项描述正确;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而不是白雾,烟为固体小颗粒,雾为小液滴,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D、铜为紫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由红色逐渐变成黑色,该选项描述不正确。
故选A。
18.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溶有氧气
B. 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完全纯净的水
C. 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D.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比O2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溶有少量的氧气足以支持水中生物呼吸,选项正确;
B、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完全纯净的水,选项正确;
C、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占比很少,且呼出气体中仍含有较多的氧气,氧气含量依然高于二氧化碳含量,选项错误,故选D。
19.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中含有多种分子,属于混合物,该选项符合题意;
C、该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中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已知①浓氨水能挥发出氨气(NH3),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HCl),二者接触反应会产生白烟,②相同条件下,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运动速率越慢,如图所示,在玻璃管两端分别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团。产生白烟较多的是玻璃管的哪一处?
A. A处附近B. B处附近C. C处附近D. 玻璃管两端管口
【答案】C
【解析】
【详解】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大于氨气,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比氨气慢,故产生白烟较多的是玻璃管的C。
故选C。
非选择题(共60分)
21. 填空。
(1)化学用语是最简明国际通用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汞元素___________。
②铁离子___________。
③2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____。
④常温下某气体化合物的一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该气体化合物可以是____________。
(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_______(填对应字母,下同),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
a.3C12 b.SO3 c.A13+ d.3K
【答案】(1) ①. Hg ②. Fe3+ ③. 2H2O2 ④. CO2
(2) ①. c ②. b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汞元素的符号为Hg;
②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则1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铁离子的符号为Fe3+;
③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2个过氧化氢分子的符号为2H2O2;
④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化合物是指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则常温下某气体化合物的一个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该气体化合物可以是CO2或SO2等。
【小问2详解】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则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c;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则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b。
22. 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A” “B”或“C”),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____。
(3)用块状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取气体时,改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
(4)上图是某微型实验的装置图。试管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反应发生后a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b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根据烧杯中现象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E装置通过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___________(选填“c”或“d”)导管通入,检验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6)采用微型实验装置有哪些优点?(答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酒精灯 ②. 长颈漏斗
(2) ①. B 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 ①. ②. 溶液变红 ③. ④. 变浑浊 ⑤. ⑥. 蜡烛从下到上依次熄灭 ⑦. 密度大于空气 ⑧. 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5) ①. c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处,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6)节约药品等(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是加热仪器:酒精灯,②是添加液体的仪器: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是固液常温型制取氧气,故填B;
制取气体的装置先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造成药品浪费,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小问3详解】
C中多孔隔板的优点是可以通过控制右端活塞的开与关来控制固液药品的接触与分离,进而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填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小问4详解】
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故填溶液变红; ;
二氧化碳遇石灰水变浑浊,故填变浑浊;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填;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故烧杯的蜡烛熄灭,且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故填蜡烛从下到上依次熄灭;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小问5详解】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排空气法应该从c进,故填c;
利用E装置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处,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集满;
【小问6详解】
微型实验的优点是:节约药品等(合理即可)。
23.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图:
(1)合成塔中的反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其化学反应式是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元素种类B. 分子种类C. 原子种类
(3)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在1.01×105Pa时,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3)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___℃≤T<___________℃。
【答案】(1) (2)B (3)氮气和氢气
(4) ①. -195.8 ②. -33.35
【解析】
【小问1详解】
反应为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生成氨气,其化学反应式是。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元素种类、原子种类不变,故选B。
【小问3详解】
氮气和氢气即是反应物又 从氨分离器中分离出来,可循环使用。
【小问4详解】
由表可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95.8℃≤T<-33.35℃,氮气和氢气变为气体,氨气为液体,氨气可从混合物中分离开来。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一所示,产生的H2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合成液态燃料CH3OH(甲醇)。也可以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将H2O、CO2直接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图二)。另外,还可以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成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图三)。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写出图一转化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通过光催化得到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____能;太阳能燃料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式为___________,该反应与图一所示的反应都能够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标号)。
A. 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B. 太阳能的利用是当今世界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
C. 生活中的废热无法利用D. 化学与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
【答案】(1) ①. ②. 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节约能源
(2) ①. 化学 ②. ③. 氢元素和氧元素 (3)AD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图一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FeO,其中FeO作为反应催化剂,Fe3O4是FeO参与反应的中间体,所以该反应是水在氧化亚铁做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利用太阳能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节约能源。
【小问2详解】
通过光催化得到太阳能燃料,该过程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太阳光照下,将H2O、CO2直接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方程式为:(合理即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小问3详解】
A、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利于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保护环境,正确;
B、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错误;
C、可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热来发电,故生活中的废热可以利用,错误;
D、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与新能源开发密切相关,正确。
故选AD。
25.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
(1)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通常情况下,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大约是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01的元素被命名为“钔”,其元素符号为Md,目的是为了用来纪念门捷列夫编制元素周期表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钔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该钔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粒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_种(填数字):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4)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根据图示写出该反应的符号反应式____________。
【答案】(1)78% (2)157
(3) ①. 2 ②. 最外层电子数 ③. NaCl
(4)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常情况下,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大约是78%;
【小问2详解】
质子数=原子序数=101,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58-101=157;
【小问3详解】
①由“气”字旁可知,氧元素、氟元素、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由“金”字旁可知,钠元素、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属于金属元素的有2种;
②氟和氯两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由钠和氯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为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化学式为:NaCl;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氢气和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6. 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河水是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
(2)A物质的名称是_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装置Ⅱ中活性炭起_________作用。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本小题第一空和第三空选填下述三个操作对应的序号)。
(4)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_______(选填“硬水”或“软水”)。
【答案】(1) ①. 混合物 ②. 水分子##H2O
(2) ①. 明矾 ②. 过滤 ③. AC
(3) ①. Ⅱ ②. 吸附 ③. I
(4)硬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河水是由水、矿物质等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
水由水分子构成,故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小问2详解】
A物质的名称是明矾,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加速其沉降;
操作①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A、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符合题意;
B、漏斗下端未靠烧杯内壁,会导致滤液飞溅,不会导致滤液浑浊,不符合题意;
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符合题意。
故选AC;
【小问3详解】
操作②是吸附,从而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通常选用活性炭,故应选用的装置是Ⅱ;
装置Ⅱ中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经过操作③得到蒸馏水,故操作③是蒸馏,应选用的装置是I;
【小问4详解】
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硬水。
27.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寻找新的催化剂”的如下研究性实验。
【提出问题】
①二氧化锰常用作氯酸钾和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它物质是否也可以用作该反应的催化剂呢?
②除了催化剂还有其它因素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吗?
(1)【查阅资料】
研究表明,许多物质对氯酸钾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分别用它们作催化剂,氯酸钾开始发生应和反应剧烈时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通过分析资料中的数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最好选用上述表格中的某一种物质作为催化剂,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
(2)【实验探究一】
①将3g氯酸钾放在试管中加热。
②将3g氯酸钾与1g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后加热。
③将xg氯酸钾与1g氧化铜混合均匀后加热。
④从实验③反应后的固体中提取其中的氧化铜,称量,结果为1g。
⑤将实验④后得到1g固体和xg氯酸钾混合均匀后加热,现象与实验③相同。
【分析实验】
a.实验③中x的值应为_____________。
b.通过实验④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c.通过实验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d.实验②③对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氧化铜确实也能做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探究二】
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除了催化剂以外,还有其它因素吗?以下是另一实验小组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a.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还与____________有关:
b.通过对比实验③和④,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
【答案】(1)
(2) ①. 3 ②. 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不变 ③. 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不变 ④. 探究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好
(3) ①. 浓度 ②.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
【小问1详解】
通过分析资料中的数据可知,氧化铜开始反应温度和剧烈反应温度都较低,氧化铜催化效果最好,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如果不用二氧化锰,最好选用上述表格中的氧化铜作为催化剂,氯酸钾在氧化铜做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符号表达式为:,故填:。
【小问2详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催化剂种类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除了催化剂种类不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氯酸钾的质量为3g,故实验③中x的值应为3;
从实验③反应后的固体中提取其中的氧化铜,称量,结果为1g,与反应前质量相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不变;
将实验④后得到1g固体和3g氯酸钾混合均匀后加热,现象与实验③相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不变;实验②③除了催化剂种类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所以对比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好。
故填:3;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不变;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铜的化学性质不变;探究二氧化锰和氧化铜,哪一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好。
【小问3详解】
实验①和实验②除了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时间不同,所以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还与浓度有关;
实验③和实验④,除了温度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而且温度越高,收集等体积氧气所需时间越短,所以通过对比实验③和④,得出结论: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故填:浓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8. 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①白磷的燃烧最低温度为40℃:②带刻度玻璃管读数从上往下增大。
(1)I实验步骤
①检查图1装置的气密性:往管B中加适量水,塞紧管A上端的橡胶塞,调整管B的高度,使管B内液面高于另一侧液面,过一段时间,当观察到两管中液面始终存在高度差,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如图2所示,取一定量的白磷放入燃烧匙,塞紧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0。
③用激光笔加热白磷并点燃白磷,若白磷燃烧的产物与红磷相同,且燃烧的生成物对会污染空气,请写出白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待冷却至室温,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1(如图3所示)。
④如图4所示,打开管A上端橡胶塞,将管A位置下移,管B上移,至管A中充满水,立即再塞紧上端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2。
(2)Ⅱ.实验评价
①实验前需要在管A中预先放一部分水,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②从环保角度分析,与教材中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实验比较,本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若测定氧气的含量小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Ⅲ.数据记录与处理
某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请根据数据计算并填写表中空格。
【答案】(1)
(2) ①. 吸收五氧化二磷,加速冷却 ②. 污染小,比较环保 (3)白磷的量不足
(4)18.6%
【解析】
【小问1详解】
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小问2详解】
①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有毒,且能与水反应,故实验前需要在管A中预先放一部分水,其作用:吸收五氧化二磷,同时实验需冷却至室温后读数,水还可以加速冷却;
②与教材实验比较,本实验始终是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的,污染小,比较环保;
【小问3详解】
若测定氧气的含量小于理论值,则可能的原因是白磷的量不足,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
【小问4详解】
将白磷放入燃烧匙,塞紧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于同一水平线,管B内液面读数V0;用激光笔点燃白磷,白磷燃烧熄灭冷却至室温,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1,液面变化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体积,为V1-V0=9.16mL-2.28mL=6.88mL;打开管A上端橡胶塞,将管A位置下移,管B上移,至管A中充满水,立即再塞紧上端橡胶塞,调整管A与管B内液面处于同一水平线,读取管B内液面读数V2,空气的体积为V2-V0=39.28mL-2.28mL=37mL;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
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变大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
两种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
物质
H2
N2
NH3
沸点/℃(1.01×105Pa)
-252
-195.8
-33.35
氧化铁
氧化铝
氧化铜
氧化镁
开始反应
420℃
515℃
305℃
490℃
剧烈反应
490℃
540℃
350℃
545℃
实验序号
H2O2溶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mL
温度℃
MnO2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①
5
1
20
0.1
4
16.75
②
15
1
20
0.1
4
6.04
③
30
5
35
0
2
49.21
④
30
5
55
0
2
10.76
V0/mL
V1/mL
V2/mL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28
9.16
39.28
____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园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园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改善空气的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试题及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