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01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02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03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04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05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06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07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聚焦新课标1.1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机体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1.5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
    纵 引 横 连————建网络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边 角 扫 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CO2、O2、激素等物质。(P4资料分析)(  )2.(1)健康人的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P8正文)(  )(2)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需要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P9正文上部)(  )3.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具有信息分子。基因表达、器官、种群和生物圈都存在稳态现象。(P11科学史话)(  )
    4.血糖的正常含量一般是0.8~1.2 g/L,主要来源是消化吸收,主要去路是转化为糖原储存。(P25图2—9)(  )5.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P26模型建构)(  )6.糖和肉分别喂狗,几天后它们的血液中都有大量糖分,这说明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糖类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P14技能应用)(  )7.(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肝脏和骨骼肌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主要去路是汗液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散热。(  )(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既涉及水平衡(渗透压)的调节,还涉及盐平衡的调节(课本只详细讲述了渗透压的调节)。(P32资料分析)(  )
    8.(1)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只能传导兴奋不能分泌激素。(P28正文上部)(  )(2)排尿不只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还通过水的溶解排出大量有害物质,如尿素等。(P33练习)(  )9.(1)艾滋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P36资料分析)(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P36正文)(  )
    10.(1)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发生的。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细胞,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P38正文)(  )(2)免疫抑制剂,如类固醇和环孢霉素A等,可以使B细胞增殖受阻,从而使免疫应答减弱,大大提高了异体器官移植的成活率。(P39资料分析)(  )
    整合考点16 “保护自我”的免疫调节
    考点整合 固考基1.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个过程(填空)
    (1)________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________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也几乎完全丧失。(2)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3)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________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正确区分两大免疫过程中的“2”“6”“2”两大免疫过程的比较
    3.“三看法”确认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1)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①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浆细胞。②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浆细胞。③唯一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的免疫细胞:吞噬细胞。(2)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两种细胞在受到刺激后分别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但不属于淋巴细胞。(3)吞噬细胞和T细胞参与的免疫过程: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也参与细胞免疫。
    4.妙用“三看法”判断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1)看产生抗体的浓度: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多。(2)看产生抗体的时间:初次免疫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缓慢;二次免疫时机体反应迅速,产生抗体的速度快。(3)看患病程度:初次免疫往往比二次免疫时的机体患病程度重。
    5.理解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6.区分三类免疫失调症
    免疫应用中的“免疫预防”≠“免疫治疗”(1)免疫预防——重在“预防”,注射物为“经处理的”丧失致病性却具有“抗原性”的抗原即疫苗,目的是刺激机体主动产生抗体,尤其是产生“记忆细胞”,以备真正病原体感染(防患于未然)。(2)免疫治疗——重在“治疗”,注射物是“抗体”或免疫增强剂等,目的是“立竿见影”地直接消灭病原体。
    类研真题 明考向类型1 全国卷真题体验寻趋势1.[2022·全国甲卷]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_;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抗体和病毒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初次感染病毒时机体产生了记忆细胞,再次感染该病毒时,记忆细胞能快速识别病毒,并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间隔一定的时间,多次接种相同的疫苗
    解析: (1)人体的T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病毒初次感染机体后,机体产生了记忆细胞,记忆细胞能保留对抗原的长期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分化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4)根据题图中抗体浓度的变化规律可知,初次感染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慢且浓度低,而再次感染时产生抗体的速度快且浓度高,抗体浓度增至最高点后会逐渐下降,因此在注射疫苗时应当间隔一定的时间,多次接种相同的疫苗,以促使机体快速产生更多的抗体,增强免疫效果。
    类型2 地方卷真题体验寻共性2.[2023·北京卷]有关预防和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表述,正确的是(  )A.75%的乙醇能破坏病毒结构,故饮酒可预防感染B.疫苗接种后可立即实现有效保护,无需其他防护C.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故洗热水澡可预防病毒感染D.吸烟不能预防病毒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
    解析: 75%的乙醇能破坏病毒结构,但饮酒时一方面因为酒精浓度达不到该浓度,另一方面饮酒后酒精并不一定直接与病毒接触,故饮酒达不到预防感染的效果,A错误;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机体可激发机体产生抗体和相关的记忆细胞,疫苗接种后实现有效保护需要一段时间,且由于病毒的变异性强,疫苗并非长久有效,故还应结合其他防护措施,B错误;洗热水澡的温度通常较低,达不到将病毒杀灭的效果,且病毒入侵后通常进入细胞内,无法通过表面的热水进行杀灭,C错误;吸烟不能预防病毒感染,也不能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且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应避免吸烟,D正确。
    3.[2023·湖南卷]某少年意外被锈钉扎出一较深伤口,经查体内无抗破伤风的抗体。医生建议使用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和破伤风抗毒素(抗体)以预防破伤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伤口清理后,须尽快密闭包扎,以防止感染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防御C.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后激活的记忆细胞能产生抗体D.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体的保护时间长于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解析: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伤口清理后,若密闭包扎会导致破伤风杆菌大量繁殖,导致伤者患破伤风,A错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出现的过敏反应是机体排除外来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功能,属于免疫防御,B正确;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抗体是浆细胞产生的,C错误;有效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抗体),发生的是被动免疫,保护时间较短,而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抗原),发生的是主动免疫,能激活产生记忆细胞,保护时间较长,D错误。
    4.[2023·北京卷]有些人吸入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以下对过敏的正确理解是(  )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B.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C.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D.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胞
    解析: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异常反应,A错误;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才会出现过敏反应,B错误;过敏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抗体吸附于某些细胞的表面,D错误。
    5.[2023·浙江1月]某人的左眼球严重损伤,医生建议立即摘除左眼球,若不及时摘除,右眼会因自身免疫而受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已被完全清除B.正常情况下,人体内不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C.眼球损伤后,眼球内部的某些物质释放出来引发特异性免疫D.左眼球损伤后释放的抗原性物质运送至右眼球引发自身免疫
    解析:晶状体与人体其他组织是隔离的,在人体发育过程中,眼球内部的抗原性物质并未完全清除,A错误;晶状体与人体其他组织是隔离的,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引起免疫,因此人体内存在能识别眼球内部抗原的免疫细胞,B错误;晶状体与人体其他组织是隔离的,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C正确;破裂后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成为自身抗原,细胞产生的抗体随体液运输,攻击另一只眼球中的晶状体蛋白,属于体液免疫,是一种自身免疫,D错误。
    6.[2023·湖北卷]我国科学家研制出的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为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某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后,其血清抗体浓度相对值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该疫苗保留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    。(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    免疫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发现,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以电刺激的方法设计实验,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
    用适宜大小的电强度刺激该动物的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
    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解析:(1)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保留了该病毒的抗原性,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2)据图判断,该疫苗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儿童服用含有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糖丸一段时间后,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3)实验动物被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后,发生了肢体运动障碍。为了判断该动物的肢体运动障碍是否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的骨骼肌功能损伤所致,若骨骼肌功能损伤,则用电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否则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因此实验思路是用适宜大小的电强度刺激该动物的骨骼肌部位,观察该动物的肢体运动情况(或骨骼肌是否收缩)。若骨骼肌不收缩(或肢体运动障碍),则脊髓灰质炎病毒直接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若骨骼肌收缩(或肢体运动正常),则脊髓灰质炎病毒没有引起骨骼肌功能损伤。
    (4)若排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对该动物骨骼肌的直接侵染作用,确定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图中部位①)。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       ,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           。
    电信号不能转化为化学信号
    解析:若脊髓灰质炎病毒只侵染了脊髓灰质前角,即运动神经元功能损伤,失去传递电信号以及产生神经递质的功能。刺激感染和未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动物的感受器,与未感染动物相比,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不能接受上一个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化学信号的刺激),从而导致神经纤维②不能传导电信号(或神经冲动),故感染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上的信息传导变化是电信号传导受阻。正常情况下,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相当于一个突触,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动物的神经纤维②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故神经—肌肉接头部位③处的信息传递变化是电信号不能转化为化学信号。
    长句专练 强素养1.概念辨析类(1)[全国卷Ⅱ,改编]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敏反应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识别并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在特异性免疫中,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2.原因分析类(1)与未免疫的机体相比,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入侵后,病情较轻或未发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艾滋病患者常死于感冒等普通疾病引起的并发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经免疫的机体,体内有识别抗原的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可以迅速与抗原结合,阻止病原体的繁殖,从而使病情减轻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从而使患者几乎丧失所有的特异性免疫能力,因此患者对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和免疫系统的监控、清除能力会减弱
    3.科学探究类(1)某同学为验证“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和B细胞的共同参与”,做了如下实验:第一步:取未受感染、状态相同的小白鼠3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摘除胸腺,并用大剂量的X射线照射。第二步:向第一组小白鼠体内注射T细胞;向第二组小白鼠体内注射B细胞;向第三组小白鼠体内注射T细胞和B细胞。第三步:分别在上述三只小白鼠体内接种霍乱弧菌疫苗。第四步:饲养15~20天后,分别测定3只小白鼠体内血清中抗体的数量。
    上述实验步骤中存在不严谨之处,请指出并更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步中小白鼠数量太少,应该取未受感染、状态相同的小白鼠若干只,随机分为三组
    第一步中处理小白鼠后,应分别接种疫苗,然后测定有无抗体产生
    第二步中向小白鼠体内注射的淋巴细胞都应该等量
    第三步中接种的疫苗都应该等量
    (2)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题组集训 提考能题组预测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1.[2023·辽宁模拟]免疫系统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只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B.吞噬细胞成熟时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和呈递抗原功能C.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产生,包括抗体、溶菌酶等D.免疫系统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机体的免疫自稳及免疫防御功能
    解析: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A错误;吞噬细胞成熟时具有分支,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可以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以便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B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错误;免疫系统通过免疫监视功能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D错误。
    2.[2023·云南校联考二模]免疫系统对机体抵抗外界病原体的入侵,维持自身稳定以适应周围环境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吞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B.先天胸腺缺失的小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C.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体内的某些物质可引起免疫反应
    解析:人体的吞噬细胞既可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又可以参与特异性免疫过程,A错误;先天胸腺缺失的小鼠,不能形成T细胞,而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故先天胸腺缺失的小鼠体液免疫功能不正常,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指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C错误;体内的某些物质可引起免疫反应,如衰老、损伤的细胞,癌变的细胞,D正确。
    题组预测二 二次免疫及其应用3.[2023·河北校联考模拟]某研究小组取生理状况相同的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甲、乙、丙、丁四组进行实验:向甲、乙两组注射抗原①,向丙、丁两组注射抗原②后,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向甲、乙、丙、丁分别注射抗原①、抗原②、抗原①、抗原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注射抗原后,T细胞与浆细胞结合,促进浆细胞分泌抗体B.初次注射抗原和再次注射抗原,均只有甲组和丁组产生了记忆细胞C.再次注射抗原后,产生抗体的速度是甲组>乙组、丙组<丁组D.甲组小鼠产生的抗体可以分布于血浆中,与抗原结合后不需要被细胞消化
    解析:注射抗原后,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T细胞不与浆细胞结合,A错误;初次注射抗原和再次注射抗原,四组均发生免疫反应,均会产生记忆细胞,B错误;再次注射抗原后,甲组和丁组进行的是二次免疫,产生抗体速度更快,故产生抗体的速度是甲组>乙组、丙组<丁组,C正确;甲组小鼠产生的抗体可以分布于血浆中,与抗原结合后需要被吞噬细胞消化,D错误。
    4.[2023·重庆万州二中统考模拟]如图是初次抗原刺激和再次抗原刺激与机体产生抗体IgM、IgG和总抗体量的关系,抗体强度用于评价抗体的数量。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类型基本相同B.再次免疫的潜伏期短是因B细胞只需抗原直接刺激即可被激活C.再次免疫中抑制病原体增殖及对人体细胞黏附的抗体主要是IgGD.再次应答主要由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来分泌大量抗体
    解析:由图可知,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类型均为IgG和IgM,A正确;再次免疫的潜伏期短是因记忆B细胞的激活需要抗原的刺激,B错误;由图可知,再次免疫中IgG的含量高于IgM,故再次免疫中抑制病原体增殖及对人体细胞黏附的抗体主要是IgG,C正确;再次应答抗原可直接刺激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快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来分泌大量抗体,D正确。
    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效应细胞的来源不同(1)初次免疫:B细胞或T细胞。(2)二次免疫:①B细胞或T细胞;②记忆细胞。
    题组预测三 免疫应答机制及免疫异常分析5.[2023·山东日照统考三模]抗核抗体(ANA)是一组针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质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ANA能识别各种细胞核组分,可特征性地出现于许多免疫异常的患者(如类风湿性疾病患者)体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NA的分泌由浆细胞执行B.ANA主要分布于血浆中,也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C.ANA并非为单一种类的免疫球蛋白,因此它不具有特异性D.血浆中ANA的含量可以作为临床上自身免疫病诊疗的指标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ANA是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正确;ANA是抗体,是具有免疫作用的蛋白质,主要分布于血浆中,也存在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B正确;ANA是一组针对细胞核内的DNA、RNA、蛋白质或这些物质的分子复合物的自身抗体,可以针对一类物质,仍具有特异性,C错误;ANA能识别各种细胞核组分,可特征性地出现于许多免疫异常的患者体内,而类风湿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据此推测血浆中ANA的含量可以作为临床上自身免疫病诊疗的指标,D正确。
    6.[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会出现生理功能紊乱,这种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称为超敏反应。根据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可将超敏反应分为四种类型。其中Ⅰ型超敏反应是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发生机制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中除过敏原和Th细胞的刺激外,淋巴因子IL-4也发挥了作用B.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图中浆细胞可由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C.过敏原与体液中IgE特异性结合后刺激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引起超敏反应D.生物活性介质引起的平滑肌痉挛、小血管通透性增强,一般不会引起组织损伤
    解析:B细胞的增殖分化需要抗原和Th细胞的共同刺激,其中Th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Ⅱ-4也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过敏原具有抗原特性,再次入侵机体时,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释放更多的IgE,B正确;IgE吸附在致敏肥大细胞表面,与过敏原结合后刺激致敏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机体的超敏反应,C错误;机体超敏反应引起的平滑肌痉挛、小血管通透性增强,发生快、消退也快,一般不会引起组织损伤,具有遗传倾向,D正确。
    题组预测四 免疫的实验分析与探究7.[2023·北京西城统考二模]为研究绞股蓝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实验得到下表所示结果(CD4+/CD8+比值越大说明细胞免疫越强。香菇多糖组为阳性对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对照组1需注射绞股蓝多糖B.仅对照组2需用环磷酰胺预处理C.实验数据表明香菇多糖可以提升正常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D.绞股蓝多糖可减缓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下降
    解析:对照组1为模型鼠,起对照作用,无需注射绞股蓝多糖,A错误;对照组2及各实验组均需要用环磷酰胺预处理,B错误;由于香菇多糖组用的是模型鼠,通过数据可表明香菇多糖可以提升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但无法得知香菇多糖是否对正常鼠的细胞免疫有提升,C错误;数据表明,绞股蓝多糖浓度升高时,可使CD4+/CD8+逐渐升高,说明绞股蓝多糖可减缓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下降,D正确。
    题组预测五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长句应答类专训8.[2023·海南华侨中学校考一模]我们应该用乐观、阳光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长期焦虑、紧张的心理会降低自身免疫力,进而影响身体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1)抵抗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为       。(2)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焦虑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感染新冠病毒后往往会发烧,发烧的原因是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影响下丘脑的      功能,最终使有关器官分泌的________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导致            ,从而引起体温升高。
    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导致在该物质的参与下,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能力减弱
    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
    解析:(1)抵抗病原体的攻击,人体有三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为第一、二道防线。(2)淋巴因子的分泌减少,导致在该物质的参与下,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的能力减弱,因此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会减少,产生抗体的量减少。发烧的原因是新冠病毒产生的毒素可以改变下丘脑中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最终使有关器官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量增加,导致细胞代谢的速率加快,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3)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动物的体液免疫能力。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脑—脾神经通路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且适宜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
    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少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中的自变量为脑—脾神经通路是否被破坏。设计实验时要围绕单一自变量,保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最终体液免疫能力的高低可通过产生抗体的量来进行检测。实验设计思路为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脑—脾神经通路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且适宜剂量的N抗原;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本题为验证性实验,预期实验结果应该符合题目要求,即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以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因此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少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9.[2022·内蒙古赤峰统考模拟]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使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②代表     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下丘脑可通过分泌②调节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此外,下丘脑还能对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调节,请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为例,写出这种调节的具体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血糖稳态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调节中枢位于    ,参与血糖稳态的主要激素有              。(3)由图乙可以看出,该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    种信号分子的受体。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
    (4)为缓解压力,人除了运动也常选择喝茶或咖啡来提高兴奋性,但茶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效果不如咖啡显著,经研究发现茶叶和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接近,有人认为可能是茶叶中的另外一种成分茶氨酸抑制了咖啡因的作用。为验证上述假设,某研究小组发现,可通过小鼠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来判断小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高低,以健康成年雄性小鼠、生理盐水、试剂甲(蒸馏水配制的咖啡因制剂),试剂乙(蒸馏水配制的茶氨酸制剂),蒸馏水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选取健康的雌性或雄性小鼠若干,平均分成两组,并标注实验组A和对照组B。给A、B两组定时灌喂适量的试剂甲,同时分别对A、B两组灌喂等量的试剂乙和蒸馏水。经过一段时间后,统计A组和B组小鼠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
    解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茶叶中的另外一种成分茶氨酸抑制了咖啡因的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饲喂的类型,因变量可通过小鼠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来测定,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可设计实验如下:选取健康的雄性小鼠若干,平均分成两组,并标注实验组A和对照组B,给A、B两组定时灌喂适量的试剂甲,同时分别对A、B两组灌喂等量的试剂乙和蒸馏水,经过一段时间后,统计A组和B组小鼠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由于本实验假说是“茶叶中的另外一种成分茶氨酸抑制了咖啡因的作用”,且A组中添加茶氨酸制剂,则预期实验结果是B组的耗氧量大于A组。
    整合考点17 “轻波微澜”的稳态及其调节实例
    1.明确内环境中的“存在与不存在”“发生与不发生”(1)物质是否存在于内环境中
    (2)生理过程是否发生在内环境中
    (1)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四大系统。(2)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角度看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3)健康人的内环境中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并不只是温度、pH、渗透压和血糖。(4)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具有信息分子。基因表达、器官、种群和生物圈都存在稳态现象。
    2.辨析Na+、K+在内环境中的作用
    3.理清内环境及稳态调节机制
    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把握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
    (1)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a.四个功能:________、传导、________和调节;b.三个中枢:________调节中枢、________调节中枢和________调节中枢。(2)水盐调节的中枢在________,但产生渴感的中枢在________。(3)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调节体温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的四大误区(1)误以为寒冷环境中产热大于散热,或炎热环境中散热大于产热。其实,无论是在寒冷环境还是在炎热环境中,机体产热与散热都保持平衡,如果两者没有保持平衡,体温就会升高或降低。(2)误以为温度感受器和体温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但温度感受器在皮肤、黏膜和内脏中。(3)误以为抗利尿激素的来源是垂体。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的。(4)误以为渴感在下丘脑的水盐调节中枢中产生。渴感和其他感觉一样,都在大脑皮层中产生。
    类研真题 明考向类型1 全国卷真题体验寻趋势1.[2021·全国甲卷]人体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也是一些调节中枢的所在部位。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B.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下丘脑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D.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
    解析: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A正确;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参与水盐平衡的调节;下丘脑有水平衡调节中枢,能够调节体内水平衡,C正确;下丘脑能感受体温的变化;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能够调节体温平衡,D正确。
    类型2 地方卷真题体验寻共性2.[2023·湖北卷]2023年4月,武汉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全球约26 000名运动员参赛。赛程中运动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出汗、脱水和呼吸加深、加快。下列关于比赛中运动员生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升高B.大量补水后,内环境可恢复稳态C.交感神经兴奋增强,胃肠平滑肌蠕动加快D.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生成减少
    解析:参赛运动员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过多时会刺激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将多余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A错误;运动过程中由于出汗增加,脱水会伴随着无机盐的丢失,如果此时只喝水不补充盐,稳态遭到破坏后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错误;剧烈运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胃肠蠕动变慢,C错误;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并经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加强,使尿量减少,D正确。
    3.[2023·海南卷]我国航天员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顺利进入空间实验室,并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与工作。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下列有关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B.能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C.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维持航天员的体温恒定不变D.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
    解析:航天服具有生命保障系统,为航天员提供了类似地面的环境,据此可推测,航天服能清除微量污染,减少航天员相关疾病的发生,A正确;太空中有宇宙射线的存在,而航天服能起到阻隔太空中各种射线,避免航天员机体细胞发生诱发突变的作用,B正确;航天服的生命保障系统能调控航天服内的温度,进而可使航天员的体温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航天服及其生命保障系统能控制航天服内的压力,避免航天员的肺由于环境压力变化而发生损伤,D正确。
    4.[2022·广东卷]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血糖C.肾上腺素 D.睾酮
    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符合题意;血糖属于营养物质,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不符合题意;肾上腺素属于激素,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不符合题意;睾酮属于雄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不符合题意。
    5.[2022·湖南卷]当内外环境变化使体温波动时,皮肤及机体内部的温度感受器将信息传入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产热和散热反应,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回答下列问题:(1)炎热环境下,机体通过体温调节增加散热。写出皮肤增加散热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________(填“上移”“下移”或“不变”),机体产热________。
    汗液的蒸发、皮肤中毛细血管舒张
    解析:(1)在炎热的环境中时,皮肤中的热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使皮肤中的毛细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同时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等,从而增加散热。(2)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体温调定点,此时产热量和散热量相等,生理状态下人体调定点为37 ℃。病原体感染后,机体体温升高并稳定在38.5 ℃时,与正常状态相比,调定点上移,但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仍然相等,因此,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
    (3)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损毁,机体体温不能维持稳定。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现获得A的结构类似物M,为探究M是否也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将A、M分别用生理盐水溶解后,用发热家兔模型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结论。
    损毁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
    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
    M与药物A一样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解析:(3)由表格中信息可知,甲组为空白对照,发热家兔模型会出现发热的症状;乙组是加了等量用生理盐水溶解的A溶液,已知药物A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因此发热家兔模型会退热;丙组是加了等量生理盐水溶解的M溶液,也出现退热现象,说明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丁组小鼠出现发热症状,由于要探究M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与丙组相比,丁组的处理是①损毁下丘脑的发热家兔模型+M溶液,损毁了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后,M不能起到调控体温的作用。②由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M与药物A一样也具有解热作用。③由甲、乙、丙、丁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M与药物A一样具有解热作用并通过影响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体温。
    长句专练 强素养1.事实概述类(1)[全国卷Ⅰ]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持续发热会使体液减少,通常通过静脉注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来矫正,这两种溶液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平衡
    2.原因分析类(1)寒冷环境中尿液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部分婴幼儿的营养主要依赖于奶粉,品质低劣的奶粉导致“大头娃娃”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导致人体稳态失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冷环境中汗腺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品质低劣的奶粉中氨基酸含量低,婴儿血浆蛋白不足,导致血浆渗透压偏低,更多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大头娃娃”)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题组集训 提考能题组预测一 内环境及其稳态1.[2023·湖南统考模拟]分布在内环境中的细胞与内环境的各成分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图示为细胞甲、乙、丙(其中一种为肝细胞)及其生活的内环境A、B、C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丙可表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和CC.A中含O2不足可能是引起机体呼吸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D.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的运输途径为A→B→乙
    解析:A代表血浆,B代表组织液,C代表淋巴。若过程2、3受阻时,组织液增多造成组织水肿,A正确;丙可表示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浆和C淋巴(液),B正确;血液中含氧量不足会引起机体呼吸加深、加快,造成肺通气过度,使CO2大量排出造成血浆pH升高,引起机体呼吸性碱中毒,C错误;A代表血浆,B代表组织液,乙代表肝细胞,血浆中的葡萄糖先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肝细胞,即运输途径为A→B→乙,D正确。
    (1)体液≠内环境: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2)内环境达到稳态时,机体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3)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有可能上升。(4)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内环境)和血细胞。
    2.[2023·河北模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往往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感染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生化检查时,每种血液成分参考值都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B.感染者出现严重呕吐、腹泻时,必然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C.发热期间,感染者的血浆pH能够保持相对稳定D.感染者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可能会引起肺水肿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血液生化检查时,每种血液成分的参考值(正常值)都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是有一个变化范围,A正确;严重呕吐、腹泻会丢失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可能不变、可能下降、也可能升高,B错误;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人的血浆pH一般会维持在7.35~7.45,C正确;肺泡上皮细胞及肺毛细血管壁细胞受损后,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引起肺水肿,D正确。
    题组预测二 下丘脑调节下的血糖、水盐、体温调节3.[2023·河北衡水中学校考一模]有人说“春捂秋冻”有益健康,也有人讲“知冷知热”不会生病。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春捂秋冻”强调机体对环境温度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B.“知冷知热”强调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D.炎热环境中,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
    解析:“春捂秋冻”劝人们春天变暖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强调机体对环境温度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A正确;“知冷知热”意思是人们能够意识到寒冷和炎热,从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这里强调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额外采取措施,B正确;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可增强代谢产热,但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神经调节的结果,C错误;炎热环境中,皮肤的热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兴奋传递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调节,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D正确。
    4.[2023·山东烟台统考二模]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大量丢失会导致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为维持脑和心脏最基础的氧气供应,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减少皮肤分泌的汗液量。但长时间排汗减少,会使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 ℃,进而导致器官系统性损伤,该病症称为热射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热射病患者体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散热不畅B.热射病患者肾上腺髓质分泌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C.热射病患者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帮助机体保水D.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及时降温和补水是预防热射病的有效措施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热射病患者机体会关闭皮肤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散热不畅,导致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体温升高,A正确;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热射病患者细胞外液量减少且血钠含量降低,此时肾上腺皮质(不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的重吸收,B错误;热射病病人已经丢失大量体液,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帮助机体保水,C正确;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热射病是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体液的大量丢失而引发的,及时降温和补水可以有效预防热射病,D正确。
    题组预测三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长句应答类专训5.[2023·广西玉林高级中学校考模拟]马拉松比赛受到大众的喜爱,参赛者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1)参赛者在跑步过程中,血液中的CO2浓度增大,刺激位于________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深、频率加快,直接参与该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____________分子。(2)比赛过程中,参赛者的尿量与平时相比有所减少,从渗透压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中大量排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
    解析: (1)脑干中有专门调节人体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该过程中CO2可以直接刺激脑干的呼吸中枢,且在神经中枢参与的调节中还存在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故导致呼吸加深、频率加快,直接参与该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CO2、神经递质。(2)与尿量的多少有关的激素主要为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带走了大量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使垂体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了尿量。
    (3)高血压的患者一般不建议跑马拉松。研究表明辅助剂N不能直接降低血压但能加强药物M的降压效果,为验证这一结论,研究人员利用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辅助剂N、降压药物M等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如下表),请根据实验结果完善下表实验方案:
    高血压模型鼠+辅助剂N(+生理盐水)
    高血压模型鼠+药物M(+生理盐水)
    高血压模型鼠+辅助剂N+药物M(+生理盐水)
    相关课件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2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2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细胞体,非条件反射,靶器官,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1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1讲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基础自查·明晰考位,赤霉素含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与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整合考点16,整合考点17,2免疫活性物质,答案D,细胞因子的种类,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转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统考版2024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五生命系统的稳态及调节第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件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