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大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向烧杯中加入25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6滴饱和溶液。继续加热至液体呈红棕色,停止加热,就制得了胶体。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属于混合物
B.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之间
D.利用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常用方法
2.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3.用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铁粉。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
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
C.若溶液中有,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D.若溶液中有,则一定有析出
4.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
B.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碳酸钠碳酸氢钠
C.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D.二者不能相互转化
5.实验室制取氯气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涉及气体发生、除杂、干燥、收集、尾气处理装置,其中错误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6.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②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③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④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将氨水滴入溶液中:
B.氧化铁与盐酸反应:
C.向溶液中加入铁粉:
D.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
8.下列物质不能使湿润有色布条褪色的是( )
A.B.氯水C.漂白粉溶液D.溶液
9.已知下表中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铁钉只作还原剂B.实验②证明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三个实验能证明氧化性: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g中所含氧原子数约为个
B.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约含个分子
C.含58.5g的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数约为个
D.将40gN固体溶于1L中,得到1溶液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为了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其中符合实验要求且完全正确的是( )
12.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铜锈俗称“铜绿”,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反应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B.作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
C.由此反应可知,化合反应可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D.0.2参与反应,消耗的体积一定为2.24L
13.部分含铁物质的分类与相应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 a可与e反应生成bB. b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
C.可将e加入浓碱液中制得d的胶体D.可存在b→c→d→e→b的循环转化关系
14.向和混合溶液中滴加1的稀盐酸,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a范围内,只发生中和反应
B.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
D.原混合溶液中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15.某无色澄清溶液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现取样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逐滴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至过量,沉淀部分溶解。
②加足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质量不变。
已知:,溶于水。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原溶液中一定存在、、B.原溶液中可能存在、、
C.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D.原溶液中可能存在、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2分)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是一种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遇热水易分解,浓度大时易爆炸。回答下列问题:
(1)与热水反应得到、。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一种不含氯元素的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__。
(2)将1通入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有生成,反应中共转移5电子,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
①
②
用上述两种方法制备等质量的转移电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现在科学家研究出用草酸()在酸性条件下还原的制备方法。已知被氧化生成。写出该制备方法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方法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常用单位质量的消毒剂得到电子的多少来衡量消毒效率的大小。和在消毒时自身均被还原为,则的消毒效率是的___________倍(保留两位小数)。
17.(12分)海水是包括在内的巨大的资源宝库。
Ⅰ.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中除外,还含有、、以及泥沙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某同学利用给定试剂溶液、溶液、溶液和盐酸,设计了如图粗盐精制的实验流程(提示:根据实验目的,试剂的用量均过量)。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和操作b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
(3)加入溶液后,得到的沉淀B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加入试剂②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入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电解熔融氯化钠可以得到单质钠和氯气,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钠和氯气具有重要用途。
(6)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家庭中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进行消毒,它是由氯气和溶液反应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在如图所示的物质转化关系中。C、G、I、M为常见单质,G和M化合可生成最常见液体A,E为黑色粉末,F中含有钠元素,K为一种含有铁元素的白色沉淀,N为红褐色絮状沉淀,I为黄绿色气体,化合物B的摩尔质量为24。(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列出)
(1)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式为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和A的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该反应产生的气体前,则必须对该气体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铁粉具有平肝镇心解毒之功效,主治惊痫、癫狂、脚气冲心、贫血等。某兴趣小组设计利用制备还原铁粉的流程如下。
实验室中可用(用废铁屑和稀硫酸反应制得)和在如图装置模拟上述流程中的“转化”环节。
(1)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欲将得到的溶液和溶液混合,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后反应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要现用现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干燥”的主要目的是脱去游离水,该过程中会有少量在空气中被氧化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干燥后的样品11.33g,与木炭混合后焙烧,所有铁都被还原为还原铁粉,最终得到还原铁粉5.6g,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__________g。在高温条件下,过量的木炭与反应,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分)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严重缺铁时需要服用补铁剂。实验小组为研究某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及其含量,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ⅰ.该补铁剂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液(含盐酸)。
ⅱ.中的硫元素为–2价。
ⅲ.受热分解生成。
实验Ⅰ 检验该补铁剂中铁元素的价态
(1)将补铁剂碾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1是______________,试剂2是______________。
(3)加入试剂2后溶液变为浅红色,说明溶液①中含有______________(填粒子符号)。
(4)能证明溶液①中含有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全在上述条件下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同学猜测深红色溶液③迅速变为无色溶液④的原因,可能是溶液中的与发生了化学反应。甲同学猜测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 测定该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7)易被人体吸收,医生建议在服用该补铁剂时,同时服用维生素C,则维生素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8)每片该补铁剂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大联考
化学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 【解析】胶体属于分散系,是一种混合物,A正确;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为1-100之间,B错误;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之间,C正确;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溶液不具有丁达尔现象,因此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的一种方法,D正确。
2.D 【解析】是酸式盐,不属于酸,A错误;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错误;不属于碱性氧化物,C错误;正确的是D。
3.B 解析:溶液腐蚀铜,发生反应:,则所得溶液中含有、,若过量,则所得溶液中还含有。加入铁粉,先与反应,再与反应。若无固体剩余,则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部分反应,因此无法判断是否有,A项不合理;若有固体存在,则可能为或和的混合物,无论是哪种情况,溶液中一定有,B项合理;若溶液中有,则可能部分反应或没有反应,因此溶液中可能有析出,C项不合理;无论是否有析出,溶液中一定有,D项不合理。
4.B 解析:相同温度下,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有碳酸氢钠析出,说明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A项错误;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不如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后者速率比前者快,B项正确;加热时,碳酸氢钠易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而碳酸钠很难分解,故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C项错误;向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能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者可相互转化,D项错误。
5.C 解析:装置③的导管应“长进短出”,选C。
6.C 【解析】①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溶质的量减小,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②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配制溶液的浓度不变;
③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变大,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④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降低,又补加少量水,重新达到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变大,配制溶液的浓度偏低。
7.B 解析:为弱碱,不能拆写成离子形式,A项错误;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C项错误;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D项错误。
8.D 【解析】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A不符合题意;氯水中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B不符合题意;漂白粉溶液中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C不符合题意;溶液仅具有盐的通性,不具有漂白性,D符合题意。
9.A 解析:实验①中铁钉作还原剂,氧化性;实验②中只表现还原性;实验③中发生的反应为,不是置换反应,分析知,氧化性:。综上,氧化性:,A项正确,B、C、D项均错误。
10.A 【解析】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常温常压下,22g的物质的量是0.5,所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则氧原子数约为,A正确;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不是气体,故22.4L水的物质的量不是1,水分子数不是,B错误;溶液中,溶质完全电离成阴、阳离子,不存在溶质分子,C错误;将40g固体溶于1L中,溶液的体积不是1L,配制1溶液应将40g固体溶于中配成1L溶液,D错误。
11.AB 解析:实验目的是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B项,结论应是具有氧化性,符合实验要求;C项,离子反应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为;D项,溶液颜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
12.AC 【解析】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氧气中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分析判断。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铜为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氧气中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A正确,B错误;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钙和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C正确;根据,0.2参与反应,消耗0.1,未告知是否为标准状况,无法判断体积是否为2.24L,D错误。
13.C 解析:图中所示铁元素不同化合价的物质:a为,b为、、等(Ⅱ)的盐类物质,c为,e为、、,等(Ⅲ)的盐类物质,d为。与(Ⅲ)的盐类物质可发生反应生成(Ⅱ)的盐类物质,如,A项正确;(Ⅱ)为铁元素的中间价态,既有还原性也有氧化性,因此既可被氧化,也可被还原,B项正确;(Ⅲ)的盐类物质与浓碱液反应生成沉淀,制备胶体操作为: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C项错误;b→c→d→e→b转化如,D项正确。
14.CD 【解析】向和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是和反应生成水和,方程式为;继续滴加时,和发生反应,到a点时,恰好反应完全,a点以后,发生反应,可见在0~a范围内,发生了中和反应和,A错误;段发生反应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根据碳元素守恒,混合物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1,1完全转化为两步反应:,,分别消耗的盐酸的量是1,则消耗1稀盐酸的体积分别是1L,所以,C正确;根据C元素守恒可知的物质的量是1,其反应产生消耗2,由于混合物与恰好完全发生反应转化为时共消耗4,则其中含有的的物质的量是2,原混合溶液中与的物质的量分别是2和1,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正确。
15.B 解析:Fe+的水溶液显黄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①逐滴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至过量,沉淀部分溶解,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由于、与会发生反应产生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因此溶液中不含有;②加足量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质量不变,该沉淀是是,说明溶液中含有,由于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因此溶液中一定不含有。根据分析可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则A项正确,B项错误,C项正确,D项正确。
16.(12分)
(1)(2分)
(2)(2分)
(3)1∶1(2分) (2分)
反应过程中生成的起到稀释作用防止浓度过大发生爆炸(2分)
(4)2.63(2分)
解析:(1)与反应,生成和。氧化产物是一种不含氯元素的气体,所以反应物中化合价可以升高的只能是–2价O,该气体为。
(2)的物质的量为1,由信息知反应中共转移5电子,推出还原产物为,所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由氧化还原反应的转化律知,在同一个反应中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元素的化合价只靠近而不交叉。所以在两个反应中的都由转化生成,可得关系式为,制备等质量的,转移电子数相同。由题给信息可知氧化剂为,还原剂为,氧化产物为,还原产物为,由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题给信息知浓度大时发生爆炸,而此反应中有生成,可将稀释,防止浓度过大发生爆炸。
(4)的消毒效率(等质量时得到电子的多少)是的倍。
17.(12分)
Ⅰ.(1)过滤(1分) 蒸发(1分)
(2)(1分)
(3)(1分)
(4)(1分) (1分)
(5)除去过量的和(2分)
Ⅱ.(6)(1分) (1分)
(7)(1分) (1分)
解析:粗盐中除外,还含有、、以及泥沙等杂质,除去、、分别需要加入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而除去稍过量的氯化钡需加入碳酸钠,则除去硫酸钠应在氯化钙之前,则试剂①为氯化钡溶液,操作a为过滤,沉淀A为硫酸钡;沉淀B为氢氧化镁;试剂②为碳酸钠溶液,沉淀C为碳酸钙、碳酸钡的混合物。
(1)分析可知,操作a和操作b的名称依次是过滤、蒸发;
(2)试剂①为溶液;
(3)加入溶液后,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
(4)试剂②为碳酸钠溶液,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及钡离子反应分别生成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加入盐酸可除去溶液中过量的和
(7)制取“84”消毒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其离子方程式为
“84”消毒液与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同时使用会产生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其离子方程式为
18.(12分)
(1)(2分)
(2)(2分)
(3)(浓)(2分)
(4)(2分)
(5)(2分) 验纯(2分)
解析:K为白色沉淀,N为红褐色沉淀,而K与常见液体A、单质M作用得到N,故K为,A为,M为,N为。I为黄绿色气体,则I为,黑色粉末E与D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气,故E为M,D为,J为,D(盐酸)与单质C反应得到H与单质G,化合物B与A(水)反应生成下与单质G,而F含有钠元素,且F与H反应生成K(氢氧化亚铁),故C为、H为、G为、F为,化合物B的摩尔质量为24,可推知B为。H(氯化亚铁)与I(氯气)反应生成L为,L(氯化铁)与F(氢氧化钠)生成N(氢氧化铁)。
(1)由上述分析可知,M为;
(2)B为;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浓);
(4)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5)铁在高温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
19.(12分)
(1)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1分)
(2)打开止水夹,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止水夹(2分) (2分)
(3)亚铁离子易被氧化(1分)
(4)(2分) 0.89(2分) (2分)
解析:(1)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被氧化。
(2)废铁屑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和氢气,生成的氢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止水夹,继续反应生成氢气产生较大的压强,将溶液沿着导管压入盛有溶液的试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由于亚铁离子易被氧化,所以溶液要现用现配;若溶液已经变质,则会有存在,可以用溶液进行检验。
(4)在空气中被氧化为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题意可知在高温条件下,过量的木炭与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设样品中的物质的量为x,的物质的量为y,则,,解得,所以样品中杂质的质量为。
20.(12分)
(1)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充分反应(1分)
(2)盐酸(1分) 溶液(1分)
(3)(1分)
(4)加入溶液后,溶液②由浅红色变成深红色(1分)
(5)(2分)
(6)中硫元素为–2价,具有还原性,而中氧元素为–1价,具有氧化性(1分)
(7)维生素C具有较强还原性,防止被氧化(2分)
(8)(2分)
解析:将补铁剂碾碎,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盐酸,使二者充分接触并发生反应,看到溶液几乎无色,向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看到溶液显浅红色,说明其中含有少量,然后再加入绿色氧化剂,看到溶液变为深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同时含有,将氧化为。
要验证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含量,可以将补铁剂碾碎,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盐酸,使二者充分接触发生反应,然后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再向滤液中加入足量,将氧化为,然后加入足量溶液,使溶液中的转化为红褐色沉淀,将沉淀洗涤、灼烧,分解产生,根据的质量,利用元素可计算出补铁剂中铁元素的含量。
(1)将补铁剂碾碎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其在用盐酸溶解时能够充分反应;(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试剂1是盐酸,试剂2是溶液;(3)由于与反应产生红色物质,所以加入试剂2后溶液变为浅红色,说明溶液①中含有;(4)能证明溶液①中含有的实验现象是:加入溶液后,溶液②由浅红色变成深红色,说明溶液中有更多的生成,是被氧化产生的;(5)在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中的+2价变为反应后的+3价,升高1价;O元素化合价由反应前中的–1价变为反应后中的–2价,化合价降低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是2,所以、的系数是2,的系数是1,然后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的系数是2,最后根据原子守恒可知的系数是2,则配平后的离子方程式为;(6)甲同学猜测深红色溶液③迅速变为无色溶液④的原因,可能是溶液中的与发生了化学反应;甲同学猜测的依据是中硫元素为–2价,具有还原性,而中氧元素为-1价,具有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导致溶液红色褪去;(7)人体只能吸收,医生建议在服用该补铁剂时,同时服用有较强还原性的维生素C,这是由于维生素C具有较强还原性,能够与反应产生,从而可防止被氧化而导致失效变质;(8)m片补铁剂经上述处理后反应产生的质量是a g,则其中元素的质量为
,故每片补铁剂中所含铁元素的质量为。
选项
碱
酸
盐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电解质
A
氢氧化钡
B
纯碱
C
氢氧化钠
D
氢氧化钾
①
②
③
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氯水
将铜丝放入氯化铁溶液中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离子反应
实验结论
A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浅绿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具有还原性
B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锌片
浅绿色溶液变成无色溶液
具有氧化性
C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棕黄色溶液变成浅绿色溶液
铁单质具有还原性
D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铜粉
蓝色溶液变成棕黄色溶液
具有氧化性
山东省肥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大联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肥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大联考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大联考化学试题pdf、化学鲁科版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