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原卷版+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41878/0-17054982222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原卷版+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41878/0-170549822224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原卷版+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41878/0-170549822228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酸酒B.陶瓷烧制C.石油分馏D.煤的干馏
2.(2021·潍坊)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我国南海海底含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烧,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可作为能源B.“可燃冰”燃烧时只生成水
C.“可燃冰”燃烧属于物理变化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5.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A.B.C.D.
6.你认为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错误的是
A.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7.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电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C.就地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形成酸雨
8.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锅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9.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10.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11.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 )
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
C.降低汽油着火点D.升高汽油着火点
12.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
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13.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A.B.C.D.
1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B.煤C.石油D.天然气
15.近年比较流行的“自热火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自热火锅”主要由料包和发热包(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铁粉、铝粉、碳酸钠等)组成,食用方法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请写出发热包中任意两种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 。
(2)发热包发热的一种原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都有 的结构,能起到吸附作用。
16.某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注射器加入液体后,加热C处红磷。
(1)写出A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B、C处实验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3)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这三种物质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会生成CO2,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白色无水CuSO4粉未遇水会变为蓝色。
【提出猜想】甲烷燃烧的产物是①CO2,H2O②CO,H2O④CO2,CO,H2O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甲烷在一定量纯净的氧气中的燃烧产物通入下列装置中。
(1)B装置的作用是 ,AB两个装置不能颠倒,理由是 。
(2)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固体变红,证明猜想 成立。写出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反思与交流】(1)若去掉D装置,也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因为 。
(2)由以上实验探究可知,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浴室外非密闭空间中的原因 。
18.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1)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应将炉具的进风口调_(填“大”或小”)。
(2)含160g甲烷的天然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粮食酸酒B.陶瓷烧制C.石油分馏D.煤的干馏
【答案】C
【详解】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B、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C、石油分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D、煤的干馏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C。
2.(2021·潍坊)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详解】烟头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故选D。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是说: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需要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详解】“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燃烧的更旺,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热值,也不能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更不能提高着火点,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提高。故选D。
4.我国南海海底含大量的“可燃冰”。“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烧,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可作为能源B.“可燃冰”燃烧时只生成水
C.“可燃冰”燃烧属于物理变化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答案】A
【详解】A、“可燃冰”可以燃烧,可作为能源,故正确;B、“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所以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故错误;C、“可燃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错误;D、“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具有可燃性,但是水没有可燃性,故错误;故选:A。
5.下列图标中,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A.B.C.D.
【答案】B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物的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B、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无关。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吸烟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D、图中所示标志是当心火灾标志,与燃烧和爆炸有关。故选:B。
6.你认为下列灭火的措施或行为错误的是
A.电烤炉着火时,用水浇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答案】A
【详解】A、电烤炉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有触电的危险,应先切断电源,然后再进行灭火,符合题意;B、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起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用水浇灭,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D、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可以隔绝空气,同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A。
7.能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电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C.就地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防止形成酸雨
【答案】B
【详解】A、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错误;B、电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如手机、电动车、汽车等都需要电池,选项正确;C、就地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但焚烧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选项错误;D、使用化石燃料,易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形成酸雨,但是现在的能源结构决定了只能尽量少用化石燃料,不能禁止使用,选项错误。故选B。
8.将棉手帕放入60%左右的酒精中浸湿,用坩锅钳夹住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D
【详解】A、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手帕不可燃,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堆锅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接触不到氧气,棉手帕不会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用堆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而不是棉手帕被酒精浸湿、导致着火点升高,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会被升高,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堆锅钳夹住,从下方点然,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是因为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温度低于手帕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9.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就会发生爆炸
B.炒菜时油锅起火,向锅中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着火点
C.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干粉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答案】C
【详解】A、可燃性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时,若没有明火或高温,可燃性气体就不会燃烧,也就不会爆炸,A选项错误;B、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放入较多菜叶灭火是降低了油的温度,使温度降至油的着火点以下,B选项错误;C、木柴架空后,木柴之间的空隙被空气填补,因此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选项正确;D、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体的灭火应不留痕迹,尽量减少损失,因此应选用二氧化碳灭火器,D选项错误;故选C。
10.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答案】D
【详解】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然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并隔绝氧气,选项正确;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防止发生触电事故,选项正确;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选项正确;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应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用高压水枪灭火,会导致图书毁坏,选项错误。故选D。
11.为了节能,燃烧前常将汽油(含C8H18等)喷成雾状,目的是( )
A.减少O2消耗量B.增大汽油与空气的接触
C.降低汽油着火点D.升高汽油着火点
【答案】B
【详解】为了使汽油充分燃烧,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充分燃烧。故选B。
12.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答案】B
【详解】A、由图片可知,红磷不燃烧,故A不正确;B、水中白磷通入氧气满足燃烧条件,能燃烧,故B正确;C、实验烧杯中的热水除了起到升高温度的作用,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不正确;D、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则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燃烧,故D不正确。故选B。
13.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A.B.C.D.
【答案】B
【详解】A、蜡烛熄灭是因为与空气或氧气隔绝,就是说因缺氧而熄灭;B、人吹灭蜡烛是因为火焰周围的温度降低,达到蜡烛燃烧的着火点以下,就是说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C、稀盐酸与石灰石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D、因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使蜡烛熄灭,就是说蜡烛因缺氧而熄灭。故选B
1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B.煤C.石油D.天然气
【答案】A
【详解】石油、天然气、煤是常规能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核能等,故选A.
15.近年比较流行的“自热火锅”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自热火锅”主要由料包和发热包(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铁粉、铝粉、碳酸钠等)组成,食用方法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请写出发热包中任意两种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 。
(2)发热包发热的一种原理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都有 的结构,能起到吸附作用。
【答案】(1)Fe Al(Na,CO、Ca)
(2)CaO+H2O=Ca(OH)2
(3)疏松多孔
【解析】(1)发热包中的铁粉的化学式为Fe,故填Fe;铝粉的化学式为Al,故填Al。生石灰就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O=Ca(OH)2。焙烧硅藻土、活性炭都有疏松多孔的结构,都具有吸附性,能起到吸附作用,故填疏松多孔。
16.某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注射器加入液体后,加热C处红磷。
(1)写出A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通过B、C处实验现象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3)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这三种物质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 。
【答案】(1)2H2OMnO22H2O+O2↑
(2)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3)氢气
【分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MnO22H2O+O2↑;注射器加入液体后,加热C处红磷,C处红磷能燃烧,B处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C处红磷温度能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每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每56份质量的一氧化碳与32份质量的氧气怡好完全反应,每16份质量的氢气与64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所以相同质量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这三种物质中消耗氧气最多的是氢气(H2)。
17.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会生成CO2,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白色无水CuSO4粉未遇水会变为蓝色。
【提出猜想】甲烷燃烧的产物是①CO2,H2O②CO,H2O④CO2,CO,H2O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兴趣小组的同学将甲烷在一定量纯净的氧气中的燃烧产物通入下列装置中。
(1)B装置的作用是 ,AB两个装置不能颠倒,理由是 。
(2)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固体变红,证明猜想 成立。写出D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
【反思与交流】(1)若去掉D装置,也会得到同样的结论,因为 。
(2)由以上实验探究可知,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浴室外非密闭空间中的原因 。
【答案】(1)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先通过澄清的石灰水,会带出水蒸气,对水的检验产生干扰(2)③CO2+Ca(OH)2=CaCO3↓+H2O(3)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干扰燃烧生成物的检验【反思与交流】(1)通过装置C中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也能证明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2)避免不完全燃烧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造成危险
【详解】[设计实验]
(1)B装置的作用是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中有无二氧化碳气体,A装置用于检验甲烷燃烧的产物中是否有水,若将装置A、B颠倒,气体从澄清石灰水中出来时,会带出水蒸气,无法判断甲烷燃烧产物中是否有水。
(2)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甲烷燃烧的产物中有H2O,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的产物中有CO2,C中黑色固体变红和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的产物中有CO,所以甲烷燃烧的产物中含有H2O、CO2和CO,即猜想③成立。D处发生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用的是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H2O和CO2,会干扰对燃烧产物的检验。
[反思与交流]
(1)只要看到C中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就能证明甲烷燃烧的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因此去掉D装置也会得到同样的结论。
(2)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不足时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且然气泄漏时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所以燃气热水器必须安装在浴室外非密闭空间。
18.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
(1)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应将炉具的进风口调_(填“大”或小”)。
(2)含160g甲烷的天然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答案】(1)大;(2)440g
【解析】(1)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充足,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所以此时应将灶炉具的进风口调大,增加氧气的量;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H4+2O2 点燃 CO2+2H2O
1644
160gx
x=440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0g。A.棉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棉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能燃烧
C.被酒精浸湿后,棉手帕的着火点升高了
D.酒精中的水蒸发使温度达不到棉手帕的着火点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原卷版+解析版),共1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九单元 溶液(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九单元 溶液(检测)(原卷版+解析版),共17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原卷版+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