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2.(2021·辽宁锦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作制冷剂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D.氧气用于医疗急教
3.(2021·湖南平江·二模)4月9日—11日,2021第八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在深圳大学城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两位“石墨烯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应邀岀席本届论坛。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4.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
B.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纳米车”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5.(2021·四川雅安)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气
C.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气体肥料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
6.下列关于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叙述正确的是
A.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古代书画作品能保存至今,是因为碳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D.一氧化碳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中毒,所以一氧化碳有百害而无一利
7. “低碳”生活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NaCl溶液检验CO2
B.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C.燃煤发电比太阳能发电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颜色变蓝
8.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
A.水蒸气B.COC.CH4D.CO2
9.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垃圾分类投放B.野炊明火烧烤
C.控制汽车鸣笛D.坚持绿色出行
10.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作散热材料
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11.下列有关CO2的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性质实验的图示不正确的是
A.B.C.D.
A.制取CO2B.收集CO2C.验证CO2已集满D.验证CO2的性质
12.要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钢
D.把混合气体在两个容器中互相倾倒
13.如图所示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降雨B.地、植物光合作用C.尿素化肥D.灭火
14.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15.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16.(2021·贵州遵义)实验室制备CO2并探究其性质。
(1)制取C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用C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D装置中,m、n处分别放有湿润、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通过E装置产生的现象可证明CO2具有______的性质。
(4)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低碳生活,人人有责”,提出一条合理的低碳出行建议______。
17.已知A、B、C、D、E、F六种物质间有如下的转变关系(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其中A、B、C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为化合物,D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氧化物,F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
(1)B的化学式为 ;
(2)D+E→F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煤矿在开采时经常将干冰与炸药捆绑在一起,然后引爆炸药进行爆破。可以起到增大爆炸威力和防止火灾的作用。
(1)解释能增大爆炸威力的原因 。
(2)说明能防止火灾的作用的原因 。
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装置A来制取氧气,但装置A有明显错误,请你指出错误 ,若按该装置操作的后果是 。
(3)实验室常用装置B来制取氧气,收集装置选 。实验选用装置B或装置C还可以制取CO2,其反应药品是 ,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一个突出优点是 。
(4)为测定某地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的纯度,向20g该大理石中加入10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气体与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克。
②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2021·广东广州)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答案】C
【分析】
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种单质。
【详解】
A、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大小相同,故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所以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故选C。
2.(2021·辽宁锦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作制冷剂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D.氧气用于医疗急教
【答案】D
【详解】
A、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
C、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因为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硬度属于物理性质;
D、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
故选D。
3.(2021·湖南平江·二模)4月9日—11日,2021第八届深圳国际石墨烯论坛在深圳大学城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两位“石墨烯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应邀岀席本届论坛。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切割玻璃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答案】A
【详解】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以做钻头,切割玻璃大理石等,故选项正确;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但不是金属,故选项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它们的原子排列不同,不是原子不同,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足球烯(C60)是由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
B.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
C.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纳米车”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
【答案】B
【详解】
A、分子原子体积很小,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用肉眼不可以清晰地看到,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C60分子中含有60个碳原子,正确;
C、C60中只有一种元素,是一种单质,错误;
D、分子原子是不断运动的,“纳米车”不需要人为外力作用下就能运动,错误。
故选B。
5.(2021·四川雅安)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气
C.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气体肥料
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
【答案】A
【详解】
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此选项正确;
B、性质:CO2的密度大于空气,CO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稍小,此选项错误;
C、用途:CO2不支持燃烧,可用于人工降雨,CO2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可用于气体肥料,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此选项错误;
D、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S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中毒,此选项错误。
故选A。
6.下列关于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叙述正确的是
A.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古代书画作品能保存至今,是因为碳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金刚石、石墨、C60的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由于它们的原子排列顺序不同
D.一氧化碳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中毒,所以一氧化碳有百害而无一利
【答案】A
【详解】
A、低碳生活的目的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正确;
B、书画作品能够保存至今,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并不是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故B错误;
C、C60由分子构成,故C错误;
D、一氧化碳并非百害无一利,其具有可燃性,可作为燃料,故D错误。
故选A。
7. “低碳”生活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NaCl溶液检验CO2
B.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
C.燃煤发电比太阳能发电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D.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颜色变蓝
【答案】B
【详解】A、二氧化碳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检验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的石灰水,选项说法错误;B、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选项说法正确;C、燃煤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选项说法错误;D、CO,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8.不吸烟是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香烟烟气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 )
A.水蒸气B.COC.CH4D.CO2
【答案】B
【详解】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能够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阻止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而水蒸气、CH4、CO2均不与血红蛋白结合,故选B。
9.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垃圾分类投放B.野炊明火烧烤
C.控制汽车鸣笛D.坚持绿色出行
【答案】B
【详解】A、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野炊明火烧烤,会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符合题意;C、控制汽车鸣笛,可以减少噪音污染,不符合题意;D、坚持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化石然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作散热材料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答案】B
【详解】A、石墨烯具有超强导热的性能,则可作散热材料,故A正确;B、石墨烯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属于单质,故B不正确;C、常温下石墨烯不和其他物质反应,则化学性质稳定,故C正确;D、石墨烯超强导电性能,则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故D正确。故选B。
11.下列有关CO2的制取、收集、验满、验证性质实验的图示不正确的是
A.B.C.D.
A.制取CO2B.收集CO2C.验证CO2已集满D.验证CO2的性质
【答案】B
【详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以利于空气的排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满,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图中装置倾倒二氧化碳时,应从下层蜡烛的一端倾倒,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
12.要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钢
D.把混合气体在两个容器中互相倾倒
【答案】C
【详解】A、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无法点燃,一氧化碳不能去除,选项A方法不恰当,不符合题意;B、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后,二氧化碳被消耗,一氧化碳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无法去除,选项B方法不恰当,不符合题意;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被消耗,可以去除一氧化碳,选项C方法恰当,符合题意;D、混合气体互相倾倒是物理方法,不会有化学变化,一氧化碳不能去除,选项D方法不怡当,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如图所示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降雨B.地、植物光合作用C.尿素化肥D.灭火
【答案】D
【详解】A、干冰的人工降雨只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故错误;B、二氧化碳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生成了新物质,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错误;C、二氧化碳用于制造尿素,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错误;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即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故正确。故选D。
14.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B.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
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C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CO、氧气,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但一氧化碳和氧气均难溶于水,通过溶解性难以鉴别三种气体,故选项错误;C、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则是一氧化碳;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选项正确;D、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变化的是氧气和一氧化碳,无法鉴别氧气和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C。
15.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答案】B
【详解】A.装置②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的装置,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正确;B.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的密度大,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a进入占据下方空间,空气则被赶到上方空间而从b排出,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干燥不与其反应的气体,装置④是洗气装置,导气管是长进短出,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正确;D.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对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集气瓶正放,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正确。故选B。
16.(2021·贵州遵义)实验室制备CO2并探究其性质。
(1)制取CO2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2)用C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______。
(3)D装置中,m、n处分别放有湿润、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______;通过E装置产生的现象可证明CO2具有______的性质。
(4)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的时间。“低碳生活,人人有责”,提出一条合理的低碳出行建议______。
【答案】(1)B
(2)把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3)m处石蕊试纸变红色 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尽量少开私家车
【分析】
(1)制取CO2反应为固液不加热反应,故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
(2)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用C装置收集CO2时长进短出,验满的方法是把燃着的木条放在导管口a处,木条熄灭说明满了。
(3)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D装置中,m、n处分别放有湿润、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m处石蕊试纸变红色;E装置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CO2具有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4)尽量少开私家车、多骑自行车有助于实现低碳出行的目标。
17.已知A、B、C、D、E、F六种物质间有如下的转变关系(发生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其中A、B、C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且C为化合物,D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氧化物,F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
(1)B的化学式为 ;
(2)D+E→F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O2 (2)CO2+H2O=H2CO3
【分析】A、B、C在通常情况下是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A、B点燃会生成D,B、C点燃会生成E,D是一种无色的液体氧化物,所以D是水,A是氢气,B是氧气,C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E是二氧化碳,F是一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碳酸,所以F是碳酸,所以A是H2,B是O2,C是CO,D是H2O,E是CO2,F是H2CO3,代入检验,推断正确。
(1)由上述分析可知:B为氧气,故填:O2。
(2)D+E→F的反应是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故填:CO2+H2O=H2CO3。
18.煤矿在开采时经常将干冰与炸药捆绑在一起,然后引爆炸药进行爆破。可以起到增大爆炸威力和防止火灾的作用。
(1)解释能增大爆炸威力的原因 。
(2)说明能防止火灾的作用的原因 。
【答案】(1)爆炸时干冰被迅速加热,升华变为气体,气体的急剧生成使压强迅速增大,可以增大爆炸威力(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防止火灾
【分析】(1)爆炸时干冰被迅速加热,升华变为气体,气体的急剧生成使压强迅速增大,可以增大爆炸威力;(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防止火灾。
19.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装置A来制取氧气,但装置A有明显错误,请你指出错误 ,若按该装置操作的后果是 。
(3)实验室常用装置B来制取氧气,收集装置选 。实验选用装置B或装置C还可以制取CO2,其反应药品是 ,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一个突出优点是 。
(4)为测定某地大理石(主要成分为CaCO3)的纯度,向20g该大理石中加入10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气体与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克。
②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1)试管锥形瓶
(2)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3)E/F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①4.4
②解:设该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0g×x 4.4g
x=50%
答:该大理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50%。
【解析】(1)由图可知①为试管;②为锥形瓶。
(2)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或者试管口需低于试管底部,否则容易造成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3)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E或F;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在装置C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4)①从图中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②见答案。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检测)(原卷版+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古语道,我国南海海底含大量的“可燃冰”,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九单元 溶液(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九单元 溶液(检测)(原卷版+解析版),共17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人教版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检测)(原卷版+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