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雅安市名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名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子显微镜技术为细胞学说早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 施莱登用完全归纳法提出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单位
C. 小麦植株的组织、器官、系统是不同的生命系统层次
D. 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细胞的生命活动都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学说的创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2.细胞学说的内容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3. 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4.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详解】A、光学显微镜技术为细胞学说早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错误;
B、施莱登用不完全归纳法提出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B错误;
C、小麦植株没有系统这个生命系统层次,C错误;
D、基本上每个细胞都要进行细胞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光合细菌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说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与地球上所有生物细胞的生命活动都有关,D正确。
故选D。
2. 比较组成玉米细胞(干重)、人体细胞(干重)和活细胞(鲜重)的元素及含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玉米和人体细胞中含量较多的是 C、H、O、N
B. 人体细胞中的微量元素 Fe参与血红素的构成
C. 活细胞中的水主要与多糖等物质结合失去流动性
D. 玉米植株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的自由水含量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1、C、H、O、N基本元素占鲜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O>C>H>N;2、C、H、O、N基本元素占干重的比例从大到小的顺序是:C>O>N>H;3、按照元素的含量不同,细胞中的元素分成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无论大量元素还是微量元素,都是细胞的必需元素。
【详解】A、动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 C、H、O、N,A正确;
B、微量元素包括Fe、Mn、Zn、Cu、B、M等,人体细胞中的微量元素 Fe参与血红素的构成,B正确;
C、活细胞中的水绝大部分是自由水,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C错误;
D、新陈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多,幼嫩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故玉米植株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的自由水含量低,D正确。
故选C。
3. 一些哺乳动物在入冬前会大量进食,这些食物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肪可被脂肪酶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动物仅含不饱和脂肪酸
B. 食物中的糖类物质可以合成糖原储存,也可大量转化为脂肪
C. 皮下起到保温作用的厚厚脂肪层能大量转化为糖类分解供能
D. 植物中的蔗糖能被动物直接吸收,动物乳汁中乳糖含量丰富
【答案】B
【解析】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2、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详解】A、大多数动物脂肪含饱和脂肪酸,A错误;
B、当血糖上升时血糖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但是脂肪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因为脂肪可以直接氧化分解提供能量,B正确;
C、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
D、蔗糖是二糖,水解成单糖后才能被细胞吸收,D错误。
故选B。
4. 蛋白质和核酸是细胞中两类最重要生物大分子,下图为植物叶肉细胞将硝酸盐转化为蛋白质与核酸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溶解在水中的NO3-被植物的根细胞吸收需要消耗ATP
B. 谷氨酸可转化为其他非必需氨基酸,不同氨基酸的R基不同
C. ③过程有核糖体的参与,蛋白质是以碳链为骨架的多聚体
D. ④过程合成的核酸可能有两种,该细胞中共有五种核苷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NO3-进入叶肉细胞需要消耗ATP,方式为主动运输;NO3-在ATP作用下转化为NO2-,并进一步在ATP作用下合成谷氨酸。
【详解】A、NO3-进入叶肉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消耗ATP,A正确;
B、不同氨基酸的R基不同,谷氨酸经过脱氨基作用,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可形成其他非必需氨基酸,B正确;
C、③过程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蛋白质是以碳链为骨架的多聚体,C正确;
D、叶肉细胞中共有八种核苷酸,D错误。
故选D。
5. 细胞膜的功能由它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成人细胞膜的脂质有磷脂和胆固醇B.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C. 分布在膜两侧的糖被与信息传递有关D. 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蛋白质的运动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其次还有少量糖类。脂质中主要是磷脂,动物细胞膜中的脂质还有胆固醇;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与细胞膜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功能越复杂,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详解】A、组成人细胞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也含有少量胆固醇,A正确;
B、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正确;
C、糖被分布在细胞膜外表面,C错误;
D、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说明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蛋白质的运动有关,D正确。
故选C。
6. 如图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膜,则B面为细胞质基质
B. 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C. 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疏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亲水性
D. ③可以侧向自由运动,②不可以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①、②表示蛋白质,③表示磷脂分子的头部,④表示磷脂分子的尾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糖蛋白的功能为细胞识别,还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详解】A、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可以判断A面是细胞膜的外侧,B面是细胞膜的内侧,则B面为细胞质基质,A正确;
B、①是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蛋白,但是糖蛋白并非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如高等植物细胞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流,不需要糖蛋白,B错误;
C、③是磷脂分子的头端,具有亲水性,④是磷脂的尾端,具有疏水性,C错误;
D、③磷脂分子可以侧向自由运动,②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例如载体蛋白、离子通道蛋白,D错误。
故选A。
7. HIV进入细胞后,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但其能和核膜接触使核膜发生变形、内陷,从而形成包裹住HIV的囊泡,最终在核内释放HIV。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HIV的RNA和细胞核中的RNA均是遗传物质
B. 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性
C. HIV进入宿主细胞的细胞核依赖核膜的流动性
D. 核内的HIV会影响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
【答案】A
【解析】
【分析】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
【详解】A、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核孔具有选择性,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B正确;
C、HIV能和核膜接触使核膜发生变形、内陷,从而形成包裹住病毒的核囊泡,随后,核囊泡膜破裂,将HIV释放到细胞核内进入宿主细胞后,相关物质合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可见该过程的完成依赖于核膜的流动性,C正确;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内的HIV会影响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D正确。
故选A。
8. 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初步测定其细胞液浓度。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外表皮细胞液泡中的紫色色素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 镜检时视野中可能只有一部分细胞呈质壁分离状态
C. 一段时间后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可能会自动复原
D. 若蔗糖未充分溶解即进行实验,测得的细胞液浓度偏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渗透装作用是指水分通过半透膜,从溶质浓度低的溶液向溶质浓度高的溶液的转移现象。
【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的色素随着质壁分离的进行,颜色越来越深,有利于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A正确;
B、由于不同细胞中细胞液的渗透压可能不同,所以镜检时视野中可能只有一部分细胞呈质壁分离状态,B正确;
C、由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能吸收蔗糖,所以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C错误;
D、若配制蔗糖溶液时蔗糖未充分溶解即进行实验,蔗糖溶液浓度下降,细胞在实际浓度较大的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测得细胞液浓度偏大,D正确。
故选C。
9. 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小肠上皮细胞位于肠腔一侧的突起,可以增大细胞吸收葡萄糖的面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 肠腔一侧的突起增加了葡萄糖载体蛋白的数量
C. 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细胞所需载体蛋白的种类相同
D. 乙醇等其他脂溶性物质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的速率与物质的浓度差呈正相关;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属于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既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
【详解】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载体协助,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B、肠腔一侧膜面积的增大,增加了载体蛋白的数量,使葡萄糖的吸收效率提高,B正确;
C、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顺浓度梯度出小肠上皮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两种方式所需的载体蛋白种类不同,C错误;
D、乙醇等其他脂溶性物质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D正确。
故选C。
10. 物质通过不同的方式进出细胞,以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氧进入肺泡细胞需要转运蛋白协助B. 轮藻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选择性吸收K+
C. 乳腺细胞通过胞吐排出乳蛋白需要能量D. 变形虫胞吞摄取草履虫时需要膜蛋白参与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详解】A、氧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肺泡细胞,不需要转运蛋白协助,A错误;
B、轮藻细胞吸收K+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B正确;
C、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乳腺细胞通过胞吐排出乳蛋白需要能量,C正确;
D、变形虫通过胞吞摄取水中的食物粒,需要膜上蛋白的参与,D正确。
故选A。
11. 下列有关人体内胞吞和胞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胞吞和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B. 胞吞过程中形成的囊泡,可与细胞内的溶酶体融合
C. 细胞通过胞吐排出物质的同时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
D. 胞吞和胞吐主要用于摄取养分和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在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中,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也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详解】A、胞吞和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细胞运输大分子物质的方式,A正确;
B、胞吞过程中形成的囊泡,可与细胞内的溶酶体融合,溶酶体将囊泡的物质或结构分解,产生的产物可被细胞利用,B正确;
C、细胞通过胞吐排出物质的同时,包裹物质的囊泡会与细胞膜发生融合,会导致膜成分的更新,C正确;
D、胞吞和胞吐一般为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人体摄取养分和排出代谢废物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D错误。
故选D。
12. 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着的许多化学反应都离不开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具有催化作用的酶都由21种氨基酸组成
B. 广阔的生物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
C. 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 细胞中各类化学反应能有序进行,与酶的分布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1、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生物膜系统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并使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 信息传递;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反应提供了场所。将细胞分成小区室,把细胞器和细胞质分隔开,使各种化学反应互不干扰,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成分的酶最多由21种氨基酸组成,A错误;
B、广阔的生物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附着位点,B正确;
C、高温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C正确;
D、不同的酶分布在细胞的不同结构中,从而保证了细胞中各类化学反应能有序进行,D正确。
故选A。
13. 实验发现在20℃和40℃时,某细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的活性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B. 纤维素酶能催化纤维素水解,不能催化其它物质水解
C. 在温度升高到20℃的过程中,该酶的催化效率逐渐提高
D. 该酶在30℃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率低于20℃时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20℃和40℃时,某细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催化纤维素水解的活性相同,说明该酶的最适温度在20~40℃之间。
【详解】A、只要条件适宜,酶具有活性就可以发挥作用,细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可在细胞外发挥作用,A正确;
B、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能催化纤维素水解,不能催化其它物质水解,B正确;
C、该酶的最适温度在20~40℃之间,在最适温度之前,随温度升高,酶的催化效率逐渐提高,C错误;
D、该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可能在20~40℃之间,因此该酶在30℃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率高于20℃时的,D错误。
故选D。
14. 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物体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B. 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可用于RNA的合成
C.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内
D.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体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均有ATP的产生。
【详解】A、生物体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A错误;
B、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产物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B正确;
C、ATP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因此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可以发生在原核细胞内,C正确;
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合作用时吸收的光能和呼吸作用有机物分解释放的化学能,D正确。
故选A。
15. 磷酸肌酸是一种主要分布在肌肉组织中的高能磷酸化合物。ATP和磷酸肌酸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磷酸肌酸(C〜P)+ADP→ATP +肌酸(C)。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磷酸肌酸和ATP均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B. C〜P和C的转化与ATP和ADP的转化相关联
C. 肌肉收缩时,细胞中的ATP含量依然能保持稳定
D. 磷酸肌酸形成ATP时有能量的转化,需要酶的催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ATP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详解】A、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可以直接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A错误;
B、ATP和磷酸肌酸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在C〜P转化为C的过程中,伴随着ADP转化为ATP,两者的转化相关联,B正确;
C、肌肉收缩时,消耗细胞中的ATP,同时又有磷酸肌酸形成ATP,ATP含量依然能保持稳定,C正确;
D、磷酸肌酸形成ATP时,其中的磷酸基团转移给ADP,用于合成ATP,有能量的转化,该过程需要酶的催化,D正确。
故选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现有柑橘、红桃、黑豆、黄豆、花生种子、大米、苹果可供实验,进行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 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时,需根据实验要求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于检测还原糖的试剂不能直接用于检测蛋白质,乙液需经过稀释
B. 适合于检测脂肪的最理想材料是花生种子,苏丹Ⅲ染液不溶于酒精
C. 富含还原糖的柑橘是检测还原糖最理想的材料,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D. 大米是最适合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实验材料,实验前可留出一部分样液
【答案】BCD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苹果中含有丰富的还原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黄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花生种子含有脂肪比较多。
(4)淀粉遇碘液变蓝,大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详解】A、用于检测还原糖的试剂是斐林试剂,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的成分与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的物质组成成分是相同的,不同的是斐林试剂的乙液浓度是双缩脲试剂B液浓度的倍,因此,斐林试剂不能直接用于检测蛋白质,乙液需经过稀释后可作为双缩脲试剂的B液用于检测蛋白质,A正确;
B、适合于检测脂肪的最理想材料是花生种子,因为花生种子体积较大,且富含脂肪,颜色也较浅;在制作装片时为了洗去浮色需要用50%的酒精处理,因为苏丹Ⅲ染液溶于酒精,B错误;
C、柑橘本身的橘色会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因此不是观察还原糖的理想材料,C错误;
D、大米富含淀粉,可用于检测淀粉的存在,而黄豆中富含蛋白质,且颜色近乎为白色,因而是检测蛋白质的理想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BCD。
17. 如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甲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乙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甲生成物质乙需要的活化能
B. 若将酶改为无机催化剂,则b点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C. 若仅增加反应物甲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 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点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答案】BD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
2、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曲线Ⅰ表示物质甲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生成物质乙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A错误;
B、无机催化剂降低的活化能比酶更低,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B正确;
C、反应物浓度对降低活化能无影响,如果增加反应物甲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C错误;
D、如果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降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显著,改变酶促条件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减弱,达到活化状态需要的能量增加,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正确。
故选BD。
18. 碘是甲状腺细胞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浓度是血浆中浓度的30倍。血浆中I-进入滤泡细胞是由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的。钠钾泵通过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以维持细胞内外钠离子浓度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钠钾泵运输Na+、K+时自身构象会发生改变改变
B. 抑制NIS的功能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C. Na+通过主动运输运出甲状腺滤泡细胞
D. NIS运输I-和Na+的方式相同
【答案】ABC
【解析】
【分析】钠钾泵消耗ATP将细胞内多余的钠离子逆浓度梯度运出,可见钠离子进入细胞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为协助扩散,同时将血浆中I-运入滤泡上皮细胞,而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可见I-运入是逆浓度梯度,为主动运输。
【详解】A、钠钾泵属于载体蛋白,每次转运Na+、K+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A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抑制NIS的功能会影响I-的运输,进而影响甲状腺滤泡细胞合成甲状腺激素,B正确;
C、Na+通过钠钾泵逆浓度梯度运出甲状腺滤泡细胞,该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
D、I-通过NIS进入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方式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Na+通过NIS进入甲状腺滤泡细胞的方式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ABC。
19. 蔗糖酶能催化蔗糖水解,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探究了酶浓度和蔗糖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两个实验的自变量分别是酶浓度、蔗糖浓度
B. 进行该实验的最适温度也适合长期保存蔗糖酶
C. 蔗糖酶的浓度为5%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
D. 蔗糖浓度为30%时,相对反应速率受酶浓度的限制
【答案】BC
【解析】
【分析】实验探究酶浓度和蔗糖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自变量为酶浓度、蔗糖浓度,因变量为反应速率。
【详解】A、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探究了酶浓度和蔗糖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所以两个实验的自变量分别是酶浓度、蔗糖浓度,A正确;
B、酶应在低温下保存,B错误;
C、从表格数据中无法判断酶浓度超过5%后反应速率是否继续增加,C错误;
D、蔗糖浓度从20%升高到30%时,相对反应速率不变,此时相对反应速率受酶浓度的限制,D正确。
故选BC。
20. 蛋白激酶是一类催化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的酶,能使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并结合到蛋白质 分子中某些特定的氨基酸上,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活性。ADP-Gl是一种检测蛋白激酶活 性的方法,其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蛋白质为其部分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TP分子中靠近腺苜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蛋白质上
B. 根据步骤2的检测结果,推测物质X是ATP合成酶
C. 步骤2之前,需排除反应剩余的ATP对该实验的干扰
D. ATP可转化为光能,化学冷光强度与蛋白激酶活性成反比
【答案】AD
【解析】
【分析】磷酸化是指蛋白质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其氨基酸的羟基被磷酸基团取代,变成有活性有功能的蛋白质;去磷酸化是指磷酸化的蛋白质在蛋白磷酸酶的作用下去掉磷酸基团,复原成羟基,失去活性的过程。
【详解】A、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蛋白质上,A错误;
B、根据步骤2的检测结果,ADP与Pi在X的作用下形成了ATP,推测物质X是ATP合成酶,B正确;
C、为了排除ATP对实验的干扰,应该先将实验材料中的ATP消耗掉,C正确;
D、化学冷光强度与蛋白激酶活性成正比,蛋白激酶活性越高,催化生成的ADP越多,能合成的ATP越多,化学冷光强度越强,D错误。
故选A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如图甲、乙是两类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类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甲细胞_____,两类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答出3点)等。图甲细胞可以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由图乙细胞参与构成的生物体依赖_____,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都说明细胞是_____。
(2)图甲细胞内含有_____,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甲细胞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 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据此推测,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_____;叶绿体中的DNA较小且不以 _____的形式存在。古生物学家认为线粒体也是由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某种细菌逐渐形成的,推测该种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是有氧呼吸,理由是_____。
(3)若图乙细胞中的[⑦]_____发生障碍,该细胞进行的有丝分裂可能会异常。
【答案】(1) ①.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②. 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③. 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 ④.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①. 藻蓝素和叶绿素 ②. 核糖体 ③. 染色质##染色体 ④.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中心体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是蓝细菌,乙是动物细胞,其中①是细胞膜,②是线粒体,③是高尔基体,④是细胞核,⑤是内质网,⑥是细胞质,⑦是中心体,⑧是核糖体。
【小问1详解】
甲细胞是蓝细菌,乙代表动物细胞,两类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蓝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两类细胞都有的相似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蓝细菌细胞可以独立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动物细胞参与构成的生物体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都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小问2详解】
蓝细菌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据题干信息可知,叶绿体中可能存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蓝细菌含核糖体);叶绿体中的DNA较小且不以染色质(染色体)的形式存在。古生物学家认为线粒体也是由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某种细菌逐渐形成的,试推测该种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是有氧呼吸,因为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小问3详解】
若动物细胞中的[⑦]中心体发生障碍,该细胞进行的有丝分裂可能会异常。
22. 图1表示人体内几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相互关系,其中①、②代表化学元素,a、b 代表有机小分子物质,A、B、D代表有机大分子物质。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基为 -CH3)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①表示的元素是_____,②表示的元素主要是_____。a物质是_____。
(2)图1中物质A和D在化学成分方面的主要区别是_____,在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 是_____。两类物质中,属于人体细胞遗传物质的是_____(填字母)。
(3)图1中b的结构特点是_____,以b为原料合成B的场所是_____。图2所示 的三十九肽中4个丙氨酸的位置是第_____位,去掉其中4个丙氨酸需要消耗_____个水分子。
【答案】(1) ①. N、P ②. N ③. 核苷酸
(2) ①. A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D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尿嘧啶) ②. 一般情况下,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D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③. A
(3) ①.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②. 核糖体 ③. 8、18、27、39 ④. 7
【解析】
【分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二者都属于生物大分子,其中DNA的组成元素为C、H、O、N、P,与DNA有相同元素组成的生物大分子还有RNA;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C、H、O、N。故图中A为DNA;B为蛋白质;D为RNA;a是核苷酸;①是N、P元素;b是氨基酸,②是N元素。
【小问1详解】
A代表DNA,D代表RNA,①所示的元素是N、P,a物质是核苷酸;B是蛋白质,②所示的元素主要是N。
【小问2详解】
A是DNA,D是RNA,DNA和RNA的区别是,DNA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RNA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特有的碱基是U(尿嘧啶);DNA一般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一般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DNA是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
【小问3详解】
b物质是氨基酸,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据图2可知,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基为 -CH3)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四条肽链中缺少了第8、18、27、39位上的氨基酸,说明三十九肽中4个丙氨酸的位置是第8、18、27、39位,乙图中,脱去8号、18号、27号丙氨酸时每脱去一个氨基酸需要水解2个肽键,脱去39号氨基酸时只脱去1个肽键,因此39肽水解得4条多肽链时,肽键数减少了7个,需要消耗的水分子数是7个。
23. 如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A和B表示两种细胞器。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_____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一般采用_____法。
(2)能大大增加细胞内膜面积的是_____(填细胞器名称),它也是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 物质的合成、加工和运输通道。A和B之间不直接相通,通过COPI和COPⅡ运输物 质,B上的KDEL蛋白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错误转运到B的内质网驻留蛋白,并通过 形成COPI将其运回A并释放,KDEL蛋白与内质网驻留蛋白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 而减弱,据此推测B内KDEL受体蛋白所在区域的pH比A的pH要_____(填 “高”或“低”)。
(3)据图分析,溶酶体起源于_____(填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溶酶体内的pH为5左右,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有利于其分解吞噬的蛋白质,从蛋白质结构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
(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的特点。细胞分泌的蛋白质作用于靶细胞时,会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答案】(1) ①. 差速离心 ②. 同位素标记
(2) ①. 内质网 ②. 低
(3) ①. 高尔基体 ②. 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③. 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4) ①. (一定的)流动性 ②. (特异性)受体
【解析】
【分析】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 结 构, 共 同 构 成 细 胞 的 生 物 膜 系 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小问1详解】
分离各种细胞器,常根据细胞器大小不同,用不同的转速进行分离,即用差速离心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一般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如标记亮氨酸。
【小问2详解】
内质网能大大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和合成、加工和运输通道。A内质网和B高尔基体之间不直接相通,通过COPⅠ和COPⅡ运输物质,高尔基体上的KDEL受体蛋白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驻留蛋白,并通过形成COPⅠ将驻留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KDEL受体蛋白与驻留蛋白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据此推测高尔基体内KDEL受体蛋白所在区域的pH比A的pH要低。
【小问3详解】
据图分析,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内部具有多种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能吞噬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或病毒,还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溶酶体内的pH为5左右,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能使进入溶酶体的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而变性,有利于分解吞噬的蛋白质。
【小问4详解】
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使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基础;细胞分泌的蛋白质作用于靶细胞时,如胰岛素等,会与靶细胞膜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24. 为研究酶的特性,科研人员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上,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四个 位置(圆形),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原因是_____。
(2)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是通过_____方式进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作用下水解成的产物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的条件是_____。
(3)将上述处理后的含有淀粉的琼脂块,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参与反应的底物被消耗完),在四个圆形位置加入等量碘液,会观察到 _____个蓝色斑块。①②④比较,说明_____;③④比较,说明酶具有_____。
【答案】(1) ①.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 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2) ①. 胞吐 ②. (50~65℃)水浴加热
(3) ①. 3 ②. 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③. 专一性
【解析】
【分析】1、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
3、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进行(50~65℃)水浴加热。
【小问1详解】
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所以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小问2详解】
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是通过胞吐的方式进行的。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进行(50~65℃)水浴加热。
【小问3详解】
淀粉遇碘变蓝,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遇强碱变性,①处淀粉未被分解,出现蓝色斑块;煮沸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在高温下失活,②处淀粉未被分解,出现蓝色斑块;蔗糖酶不能分解淀粉,③处淀粉未被分解,出现蓝色斑块;新鲜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④处不显蓝色斑块。①②④比较,自变量是温度或者pH不同,说明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或酶的作用条件温和);③④比较,自变量是酶的种类不同,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25. 水通道蛋白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O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NaCl浓度)。回答下列问题:
(1)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_____,该过程中水分子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与水通道蛋白结合。
(2)据图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_____ mml·L-1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的形态。红细胞的吸水都通过_____作用完成。
(3)蛋白A是存在于多种组织细胞膜表明的蛋白质,为探究蛋白A是否为水通道蛋白,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注:卵母细胞接受蛋白ARNA后可以合成蛋白A,并将其整合到细胞膜上
①应选用_____的卵母细胞进行实验。
②Ⅱ和Ⅲ组实验结果说明_____,根据Ⅲ和Ⅳ组实验结果推测HgC12破坏了部分蛋白A的_____。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答案】(1) ①. 协助扩散 ②. 不需要
(2) ①. 150 ②. 渗透
(3) ①. 缺乏蛋白A ②. HgCl2对蛋白A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③. 空间结构 ④. 蛋白A是水通道蛋白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根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150 mml•L-1 的NaCl溶液中,既不吸收,也不失水,能保持正常形态。
【小问1详解】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该过程中水分子不需要与水通道蛋白结合。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150mml/L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的形态(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为1);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都通过渗透作用完成。
【小问3详解】
①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探究蛋白A是否为水通道蛋白,实验的自变量是蛋白A的有无,故应选用细胞膜中缺乏蛋白A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实验。实验一:(蔗糖浓度为10%)
酶浓度
0%
1%
2%
4%
5%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100
200
实验二:(酶浓度为2%)
蔗糖浓度
0%
5%
10%
20%
30%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65
65
实验组号
在等渗溶液中进行的处理
在低渗溶液中测定卵细胞的水通透速率(10-4·cm/s)
Ⅰ
向卵母细胞注入微量水(对照)
27.9
Ⅱ
向卵母细胞注入蛋白A的RNA
210.0
Ⅲ
将部分Ⅱ组细胞放入含HgCl2的等渗溶液中
80.7
Ⅳ
将部分Ⅲ组细胞放入含试剂M的等渗溶液中
188.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雅安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9℃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