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导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师版).docx
    • 学生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学生版).docx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导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1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导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2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导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3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导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1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导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2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导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3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导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导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文件包含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师版docx、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品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0 课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作者简介】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朗月喻天怀——王羲之  生平: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人,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成就: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品:《黄庭经》《乐毅论》《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生平:陶渊明,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诗人、辞赋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归隐田园。  成就: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代表作品:陶渊明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被后人编为《陶渊明集》。【探寻背景】兰亭盛会写序文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会上饮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由王羲之作序一篇。总述其事,是为《兰亭集序》。  东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致使士大夫人人自危,普遍崇尚老庄思想,追求清静无为,感叹人生无常,在文章中常流露出消极情绪。而王羲之一反常情,在这篇文章中畅谈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确难能可贵。岂能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从29岁出仕,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于东晋义熙元年(405)11月辞去彭泽令。  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属吏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文体知识】序  序,作为一种文体,分赠序和书序两种。  赠序: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书序:可以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也可以附在后面,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多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书序又有自序和他序之分。  自序偏于说明著作宗旨、撰写经过、编写体例等,还可就书中的重点和难点,做简要的阐述。自序有时也称前言。他序则常常要对作者、作品做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做引申和发挥。辞  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一般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读后稍作停顿;六字句为主,都按三拍读。美文悦读我想和你隐居江南我想隐居江南,有山有水,还有一树一树的梅。我想隐居江南,种满院的花,煮一壶新茶,闻它的香,不喝。我想隐居江南,和一个年华正好的人相爱。然后,再一起将光阴虚度。我想晨起和你漫步,盛几碗荷露,在小舟上品茗。茶只记得我们相聚,忘记别离。我想和你听午后长廊的风,徐徐缓缓,像三千年前《诗经》里盛夏的莲。我想和你看月亮,苍茫寥廓的银河,漫天的星子,一个是你,一个是我。我想隐居江南,和赏心悦目的你,于桌案书写。看铜炉的烟,吹去窗外,和庭前的云,相约白头。我在江南,和你等一场烟雨,油纸伞下,有我们爱过也辜负过的时光。我在江南,只为等你。烟雨中的黛瓦白墙,最具江南情态,仿佛锁住江南的灵,美得惊心亦伤神。我便是从那烟雨长巷走出来的女子,带着江南的风景,江南的温润,江南的柔美。旧时居住在江南古老村落,聚散有序的马头墙,似画中景致。悠长的巷陌,光洁而湿润,烟雾中,看不见人世悠悠风景。当年,我撑着油纸伞走出小巷,找寻尘世最美的归宿,竟不知,被迫接受命运的迁徙。如今魂牵梦萦的,是那回不去的故地,看不到的,是那些无法捡拾的故景,还有遗忘在悠悠山径的故人。有些人,把一生的故事,留在那个炊烟袅袅的村庄;有些人,携一身烟雨,走失在陌上红尘。梦里的江南,还是那般模样,迷蒙美丽,湿润多情。何其有幸!今生得以守着这片温软山水,闲情度日。尽管丢失了村庄里一些古朴的细节,却寻得一缕静谧的茶雾;也许失去了一些平凡简单的幸福,却拥有了人世最美的遇见。和喜爱的人隐居江南,不求地老天荒,只争一朝一夕。在烟雨的旧窗下,煮一壶茶,安静饮,忘记岁月的悲伤。无论彼此容颜如何老去,内心永远澄净安宁,清雅如梅。不管下一世在人间会不会相遇,亦要珍爱这一段虚度了亦辜负过的时光。愿今生可以将自己妥善安排,不再尘海飘零;愿河山静美,永不分离;愿执子之手,梦老江南。赏析 文章描写了一个适于隐居的地方——江南,那里温润柔美,风景宜人。和喜爱的人隐居江南,简单幸福,何其有幸!文章淡雅,宁静,悠远而芬芳。【基础知识】 基础梳理·夯基提能兰亭集序一、一词多义1.修(1)修禊事也 (动词,做)(2)茂林修竹 (形容词,高高的)(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形容词,长)2.一(1)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数量词)(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动词,把……看作一样)(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形容词,一样)3.之(1)仰观宇宙之大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2)不知老之将至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及其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4)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助词,的)二、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一觞一咏 (喝酒)2.形容词活用作名词①群贤毕至 (贤士)②少长咸集 (年龄大的小的)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4.副词活用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 (穷尽)三、古今异义1.列坐其次古义:它(曲水)的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2.俯察品类之盛古义: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种类。3.所以游目骋怀古义:用以、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4.夫人之相与古义:夫,助词,引起下文。人,人们。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5.俯仰一世古义:一俯一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6.或取诸怀抱古义:心怀。今义:抱在怀里;胸前。7.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归去来兮辞并序一、一词多义1.就(1)三径就荒 (动词,接近)(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 (动词,登上)(3)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动词,受、接受)(4)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动词,就任)2.策(1)策扶老以流憩 (名词作动词,拄着)(2)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 (名词,马鞭子)(3)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名词,策略)(4)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动词,用马鞭驱赶)3.绝(1)请息交以绝游 (动词,断绝)(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动词,横渡)(3)枯松倒挂倚绝壁(《蜀道难》) (形容词,陡峭的)(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二、古今异义1.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古义:做官。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事理人情。2.策扶老以流憩古义:拐杖。今义:搀扶老人。3.悦亲戚之情话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表示爱情的话。4.既窈窕以寻壑古义:幽深的样子。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三、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 (划)2.形容词作动词 善万物之得时 (羡慕)3.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 (幼儿、儿童)4.名词作状语 当敛裳宵逝 (连夜)重点梳理【重点01】 把握主题兰亭集序本文以淡雅自然的文字,清幽秀美的描写,起伏跌宕的情思,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会中诸人的观感。从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作者对死生的看法和高旷的宇宙情怀,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归去来兮辞并序本文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这篇文章作于作者辞官之初,叙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厌恶鄙弃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精神情操。作品通过描写具体的景物和活动,创造出一种宁静恬适、乐天自然的意境,寄托了他的生活理想。【重点02】问题探究1.通读《兰亭集序》,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初步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明确】乐─痛─悲。2.《兰亭集序》中,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事态度,试简要概括。【明确】“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留在室内畅谈。“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3.作者在《归去来兮辞》的小序中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明确】交代了本文的写作时间,介绍了生活背景和自己的思想志趣,并说明了自己辞官回到田园的原因。4.依据《归去来兮辞并序》,说一说陶渊明为什么要辞去彭泽令?【明确】(1)交病、自役: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整天身心都感到痛苦像坐牢。(2)怅然:天天像丢了魂似的。(3)愧:一天到晚心里都觉得惭愧,总觉得对不起自己。可见,这个人真的是本性不适合做官。他骨子里是道家思想的面向自然,面向田园。5.依据《归去来兮辞并序》,总结陶渊明田园生活的主要特点。【明确】物质生活简朴,精神生活富足。每天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与邻帮扶,与山水对话,乐在其中。6.总结依据《归去来兮辞并序》全文,说说陶渊明在你心中的形象。【明确】陶渊明是一个精神至上主义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站在我们的对面我们要仰望且时时怀念的人。【重点03】由表及里——理解诗句的含意1.《兰亭集序》中,“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明确】作者认为不管人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2.如何理解《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话的含意?【明确】出则无心归则有意,这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真实写照。出去做官是无心的,并不是有意追求功名利禄。在这里,“无心”并不是作者的开脱之辞,而是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作者的反省和自责;辞官归田则是因为“倦飞”,因作者已经厌倦了官场的污浊和黑暗。作者触景生情,又能将这种复杂的感情不露形迹地轻点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力拓展1.有人认为,王羲之的生死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值得商榷,因为他只看表象的生与死、长寿与短寿,而没有看生命的质量,所以,他的观点不足取。你对此有何看法呢?我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观点一:王羲之的说法有些片面。生命的价值不一定要用寿命的长短来衡量。同为亡国之君,蜀后主刘禅在晋朝乐不思蜀,浑浑噩噩,虽然寿终正寝,却留下千古笑话。南唐后主李煜却敢于表白思念故国之情,虽被宋太宗毒死,却留下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佳句,令人扼腕叹息。所以,王羲之的生死观是不对的。观点二:王羲之的生死观也有道理。我们讨论一个问题,不能离开时代背景。在王羲之生活的年代,玄说盛行,虚无主义在士大夫阶层中很盛行,这种消极思想给整个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王羲之的这篇序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的。他强调乐比忧好、生比死好,恰好体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 实践飞跃 2.《兰亭集序》和《归去来兮辞》中都体现了作者的“生死观”,从整体上看,二者的“生死观”有同有异,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我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1)同:二者较为相同的观点是生年有限、人生易逝。《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归去来兮辞 并序》中“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面对良辰美景,两文作者都感叹人生短暂,不及自然万物那样生命持久。(2)异:两文生死观的不同正是对待生年有限、人生易逝的态度。前者的态度是回避的、悲观的,不敢正视死亡的必然性。王羲之认为人生无常、寿夭由天、生命终归幻灭消失,因而为之无限伤感。陶渊明的生死观虽然算不上是积极、乐观的,却也不是消极、悲观的,而是比较达观、开朗的,亦即看得开、敢正视。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一、文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借以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丝竹:借指音乐C.夫人之相与 与:交往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致:导致【答案】D【解析】致:意态,情趣。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语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列坐其次D.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答案】D【解析】A项,以为,古义:以……作为。今义:认为。B项,所以,古义:表原因。今义:用于因果句里表结果。C项,其次,古义:他们的旁边。今义:指示代词。D项,自足,古今同义:自己感到满足。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C.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答案】B【解析】A项,“贤、少、长”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C项,“游、骋”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一、齐”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高兴啊。5.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 【答案】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6.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自以心为形役    役:役使B.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棹:长桨C.眄庭柯以怡颜 怡:使愉快D.景翳翳以将入 景:日光【答案】B【解析】棹:划着。7.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未远 C.僮仆欢迎 D.悦亲戚之情话【答案】D【解析】亲戚:古义是“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内的亲属和外戚”。今义是“有婚姻关系的成员或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其他的成员”。8.从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农人告余以春及D.乐夫天命复奚疑【答案】A【解析】A项,“为”表被动。B项,宾语前置句。C项,状语后置句。D项,宾语前置句。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飞累了也知道回到巢中。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风的两句是“         ,         ”,表达了作者弃官归乡的畅快心情。 (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将世人大体分为“静者”和“躁者”两类,并形象地概括这两类人的生活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批评魏晋名士崇尚虚无这一思想倾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3)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1-14题。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1.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禊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三日),临水洗濯以祓除不祥。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B.暮春: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三个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如“孟夏”就是夏季的第一个月。C.“岁在癸丑”中的“癸丑”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的次序。这种方法不能用来表示月和日的次序。D.“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答案】C【解析】C.“这种方法不能用来表示月和日的次序”错,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故选C。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开头交代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事件,接着交代与会人物。“毕”“咸”二字尽显名士贤才荟萃之盛况。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几句描写兰亭优雅的自然环境,山崇、岭峻,林茂、竹修,流清、湍激;山溪如带,环绕兰亭。C.第1段最后叙述盛会上人们进行的具体活动,“畅叙幽情”四字概括了《兰亭集》诗歌的全部内容,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D.第2段先描写集会之日的晴和天气,再写“仰”“俯”之所见,归结为“游目骋怀”之“乐”,抒发了作者和与会之人的喜悦心情。【答案】C【解析】C项,“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不准确,应为“总括”。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当其欣于所遇(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ɡ)为妄作(【答案】抬头纵观广阔的天地,低头观察繁多的自然界的万物。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欣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之谈。14.《兰亭集序》中,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事态度,试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留在室内畅谈。“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题组B 能力提升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________。在当代中国,无论东西南北,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桃花源”。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但每一个“桃花源”里似乎都有陶渊明的影子,真可谓“一处桃源一陶翁”。陶渊明在归隐前也不是没有参与过政治,读书人谁不想建功立业?他一上任就________地搞改革,结果却引来了各种麻烦。陶渊明因不愿向督邮“折腰”,当天即辞官而去。从此,他就一直在乡下种地、读书、思考,终于在他57岁时写成________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不是政治家,却勾勒出一个理想社会,让人们不断去追求;他不是专门的游记作家,却描绘了一幅最美的山水图,让人们不断地去寻找;他不是专门的哲学家,却给出了人生智慧,让人们在乱世中看到一束光。如果真要说专业的话,陶渊明只是一个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的恰当词语。【答案】空中楼阁  大刀阔斧  脍炙人口【解析】 空中楼阁:建在半空中的楼阁。比喻脱离现实的理论、不切实际的计划或虚幻的事物。大刀阔斧: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语境指陶渊明一到任就果断而有魄力地进行改革,故应用“大刀阔斧”。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把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B.人们从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中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C.不同的“桃花源”,反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D.不同的“桃花源”,折射出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答案】D【解析】 画线句“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折射出不同的‘桃花源’”主客体颠倒,主语应是“不同的‘桃花源’”,客体应是“人们对理想家园不同的理解认知”。A、B两项仍然存在主客体颠倒的语病。C项搭配不当,“反射”应改为“折射”。故选D。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折腰”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蜀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B.吕洞宾为八仙之一,因为道教全真派奉其为纯阳祖师,故世称“吕祖”。C.读《边城》时,人们需要思考沈从文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D.虽然是亲兄弟,周树人和周作人在“五四”退潮以后所走的路却大相径庭。【答案】C【解析】 文中“折腰”的引号作用为标示强调内容。A项标示直接引用的内容。B项标示特定称谓。C项标示强调内容。D项标示特定称谓(带月、日的事件)。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答案】(示例)①陶诗便是最富于理趣的(或:陶渊明便是最看重理趣的) ②而是从具体的生活出发 ③所以他的诗既有哲人的智慧(主语必须是“他的诗”)二 阅读提升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B.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C.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D.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答案】B【解析】 “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中,“池水尽黑”是完整的主谓句,前面应当断开,排除A、C两项。“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是两个句子,应断开,排除D项。故选B。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说王羲之“尤善隶书”,这里的“隶书”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之一,由篆书发展而来。B.“东床”就是女婿。对女婿称“东床”,源于晋代我国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也作坦腹)东床的传说。C.王羲之,字逸少。古人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D.本文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和司马迁的《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二十四部正史,被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答案】D【解析】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钦定的二十四史都是以《史记》为范本的纪传体史书,因此,《资治通鉴》不在二十四史之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遗恨。【答案】D【解析】王述先前在会稽任职,后因母丧又回到郡里。并非“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2)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5.在王氏子弟中,郗鉴为什么选择王羲之做自己的女婿?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其他子弟在信使面前的矜持不同,王羲之依然在床上坦腹而食,自然坦率,毫不矫揉造作,郗鉴之所以选中了王羲之,也正是看中了王羲之的这种品质。参考译文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书法,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很被伯父王敦、王导看重。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承、王悦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当时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王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都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却未能得到,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棐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如同大雁排行落在后面。”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当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回来守丧,王羲之接替了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几年,而王羲之竟然不去拜访他,王述深以为憾。题组C 培优拔尖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陶徵士诔(节选)颜延之有晋徵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弱不好弄,长实素心,学非称师,文取旨达。在众不失其寡,处言愈见其默。少而贫病,居无仆妾。井臼弗任,藜菽不给。母老子幼,就养勤匮。远惟田生致亲①之议,追悟毛子捧檄②之怀。初辞州府三命,后为彭泽令,道不偶物,弃官从好。遂乃解体世纷,结志区外,定迹深栖,于是乎远。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织绚纬萧,以充粮粒之费。心好异书,性乐酒德,简弃烦促,就成省旷。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有诏征为著作郎,称疾不到。春秋若干,元嘉四年月日,卒于浔阳县之某里。近识悲悼,远士伤情,冥默福应,鸣呼淑贞。陶渊明传(节选)萧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节选)苏辙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注】①田生致亲:田过,战国时期齐国人,他认为父母比君王更重要,给君王效力是为了获得俸禄来奉养自己的父母。②毛子捧檄:庐江毛义,家贫,以孝称。官府征为守令,捧檄而喜;及母死,去官归家,屡辞征召。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B.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C.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D.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酣”修饰“饮”,结合句意内容分析,不应该断开,排除A、C。“弥日”是整天的意思,修饰“不得”,不应该断开,排除D。句意: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故选B。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檄,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用比较长的竹木简,来书写晓谕或呈报的文书。B.诏,先秦时代指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C.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多以登高、赏菊、插茱萸等活动作为庆祝方式。D.追和,根据古人所写某首诗或词的原韵或诗意写成的诗或词,被称为和诗。【答案】A【解析】A.“来书写晓谕或呈报的文书”错误。“檄”,是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原是文书载体名称,指比较长的竹木简,用于书写比较重要的文书。以后用檄书写的文书也称为檄。故选A。3.对上面三段文言文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徵士诔》一段,概括了陶渊明做官的原因、辞官的理由及辞官之后的生活,字里行间寄托了作者的悲悼之情。B.《陶渊明传》一段,记载陶渊明虽不懂音律,却保存有一张无弦琴,客观地反映出陶渊明的附庸风雅。C.《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一段,从苏轼给苏辙的信中可以看到,陶渊明在出仕和归隐之间的矛盾、愧疚的复杂情感。D.三段文字出自三位不同时代的作者之手,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记述了陶渊明,但是共同表达出对陶渊明的赞美之情。【答案】B【解析】B.“客观地反映出陶渊明的附庸风雅”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分析,每次喝酒喝到酣畅之处,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并不是为了反映陶渊明的附庸风雅。故选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2)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3)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答案】(1)这不是所谓拥有国家的爵位却摒除名利之心,以至于感染家人都忘却了贫寒吧?(2)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3)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殆”,大概、恐怕,此处意译为“不是”;“屏”,排除,除去;“贵”,名利之心;“忘”,忘却;“贫”,贫寒;“殆所谓国爵屏贵,家人忘贫者与”,反问句。(2)“贵贱”,高贵、低贱;“造”,拜访;“之”,代词,他;“辄”,连词,就;“设”,设宴、招待。(3)“然”,连词,表转折,但是;“于”,介词,对于;“好”,喜欢、喜爱;“其”,代词,他的;“岂独……也哉”,哪里……呢。5.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陶渊明为人具有怎样的特点?【答案】①孝顺父母;②天真直率;③文采斐然;④性情刚烈,不合世俗。【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从文段一的两个典故可见陶渊明对父母的孝顺。文段二的结尾部分直接点出陶渊明的“天真直率”。文段三中,苏轼从两个角度来评价陶渊明,一是将陶渊明的诗与多位诗人对比及其对其诗的直接评价,可见其文采;二是认为陶渊明性情刚烈,和事物多有抵触,不能圆滑处世。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也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高雅的志趣,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超脱世俗的拘束,卓尔不群,率真任情。曾经写作《五柳先生传》以自比,当时的人称这篇文章为实录。(陶渊明)父母年老,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请解职归家。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没有前去任职。(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竟得了羸疾(慢性虚弱性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文教昌明的时代,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让檀道济离开。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做邑令,用俸禄作为隐居生活的费用,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任命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难以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这个佣人,(让他)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陶渊明)下令让吏员在官府的公田上种高粱,他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儿女们坚持要求种稻谷,于是用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用五十亩种稻谷。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岂能为五斗米的俸禄向乡里小儿弯腰鞠躬(丧失尊严)啊!”当天就解下印绶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朝廷征召他为著作郎,他没有前去任职。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没有办到。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栗里间邀请他。陶渊明有脚疾,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竹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什么抵触。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他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常常去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两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家,以便来了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的一天,(陶渊明)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把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酒后快意,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守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陶渊明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滤酒,滤完,又把头巾戴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又屈居人下,自从宋高祖的基业渐渐兴盛,他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的征召,恰好去世了,当时年仅六十三岁,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雾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峰,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衫万章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杆”,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选自《陶学士文集》,文字略有改动)(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B.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C.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D.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为: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为主谓判断句,“兰亭之会”,主谓结构做主语部分,后面可以断开,“乃”表达判断语气,与“或……”联系紧密,应该在“乃”前“会”后停顿。排除AC。“今同游者心平气易”中“同游者”作“心平气易”主语,“今”为时间状语,意思是“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其后断开。“发言为诗”,主谓宾结构,意思是“吟咏作诗”,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D。故选B。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B.兰亭之会既有徜徉美好时光的快然自足,又有时过境迁不免感慨横生的终期于尽。C.耆,指六十岁以上的年纪,耆艾,泛指老年人。古代指人上了年纪的词还有耄耋、古稀、垂髫等。D.浴沂,语出《论语》:“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谓在沂水洗澡。后多用“浴沂”喻一种怡然处世的高尚情操。【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古代指人上了年纪的词还有耄耋、古稀、垂髫等”中“垂髫”错误,垂髫指幼年。故选C。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能力。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错误,巨石并不在潮音岩,原文为“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巨石在山的西边顶部。故选B。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答案】(1)高高的篁竹上冲云霄,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邀请我们进入后堂,堂上有各匾额,上面写着“白云深处”四个字。(2)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修”,高高的;“干霄”,上冲云霄;“森”,繁密;“延”,邀请。(2)“斯”代词,这次;“适”:恰逢;“信”,确实10.这篇游记中,作者重点给我们展示了无想山三处的美景,请结合全文概括文中展示了哪三处美景?【答案】(1)是无想山山中的自然景观。(2)是无想寺的人文景观(3)是山巅的天池美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根据原文内容加以概括即可。其一,是无想山山中的自然景观。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其二,是无想寺的人文景观。 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其三,是山巅的天池美景: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参考译文:游览名胜的人,逢好天气是乐事,遇到理想的地点又是乐事,而同游的又都是优秀的人物,大家因为相处和谐、纾解郁闷、心情畅快而写写文章,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元仁宗丙子年二月甲午日,厚斋的严君置备酒菜邀我同游龙鸣山,龙鸣山即是无想山。是时春雨初晴,风和日丽,老老少少,依照长幼顺序而行,鼓乐队在最前面作为先导。从蓝溪向东南行进五六里,只见两山如双阙对峙,相距百步,向东绵延而去。两山之间为石田,田的右边有小路,小路依着山势深邃又曲折。行进三四里,山势狭窄不宜作田,只能修路。又行进数里路,山势愈发奇峻,山谷中薄雾沾湿了衣服和帽子。山的外边崇峦叠嶂,无穷无际。走了不久,只见峭壁对立,形状宛如华表,巨大的松树和杉树沿路排列,向北延伸。山涧底部多石,云深树茂,繁花遮石,鸟声清脆,此地好像不是人世间。寺庙雄奇伟丽,寺门榜额上书“禅寂”二字。寺院门外有一颗古松,直径数抱粗。高耸云霄的篁竹则繁密地生长在寺院内。寺院长老出门迎客,延请我们至后堂,后堂有匾,上书“白云深处”。寺院西边有座“听松轩”,再向西即是五代韩熙载读书堂遗址,他所种植的桧树仍然有在。寺北有“甘露室”。再往北,有“招云亭”,亭子气象空旷,直立在数座山峰的最高处,从亭往下看,先前登过的群山之顶都在脚下。于是抬脚攀登上潮音岩,岩上各种石头真是异态百出。因为同游者登山疲惫,于是未往上登。我以没登上山顶为憾,与两三个朋友决定继续登山。山势陡峭,只好撩起衣裳。攀援着藤萝,脚踩在茂密丛林中。山上有深幽广阔的天池,天池的水向下飞泻到潮音岩,(人们)接引(它)来供给厨房。山的西边顶部,巨大的石头雄伟平坦,上面可坐几十人。在石上茫然四望,心中豁然开朗。山的东边顶部比西边顶部还高,因疲倦不想再上了,又回到寺院的“白云深处”后堂。于是温暖的气息弥散席子,气氛热时如夏,静时如秋,冷时如冬,觥筹无数,谈笑甚欢,即使是仆从与乐工也各得其乐。酒毕,长老带领客人赏花,众人缓缓登上环翠阁。不久与长老告别,出了寺门。走了一里,众人余兴未尽,席地而坐,分了韵脚赋诗良久,各自作了诗才回来。这次游览恰逢适宜的天气,又遇到理想的地点,确实很快乐了。但溧州不是交通要塞,且又隐藏在深山之中,所以没有前贤留下的诗词及当代名家抒怀的笔墨,因此我写了这篇文章。哎!!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是孔夫子带领学生沐浴后在舞雩台享受春风。王曦之的兰亭集会,或许太感慨悲戚。此次同游的人心情和悦,吟咏作的诗,质量上乘可以欣赏,也是既高兴又不失正体的事!于是记下这次游玩所见之景,旨在使无想山得以让世人知晓。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2.了解书序的特点。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特点,体会行文的巧妙。背诵全文。3.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4.正确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5.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探究陶渊明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与率性而为的个性。1.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3.探究陶渊明归隐的原因。4.理解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0课《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并序》-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导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