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1分)某班同学想要调查学校周围的生物分布情况,于是进行了以下活动,其中正确的做法是( )
A.到了调查地点可以分散开来,自选路线单独观察
B.发现不认识的野果,摘下来品尝
C.一边调查一边记录好事先设计的调查表
D.看见了一只蜈蚣,太害怕就没记录
3.(1分)秋天是大多数果实成熟的季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长在苹果树树冠顶部和外侧的苹果又红又大,树冠下面的苹果相对较小且多为青色或黄色。造成苹果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
4.(1分)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南极企鹅的羽毛密,皮下脂肪厚
C.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D.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5.(1分)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据此分析,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6.(1分)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A.视野模糊不清→转动粗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改用小光圈或平面镜
C.视野范围过小→换用高倍镜
D.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7.(1分)家兔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
①组织 ②器官 ③细胞 ④个体 ⑤系统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⑤④C.②③①⑤④D.③②①④⑤
8.(1分)如图是“多莉”羊的诞生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多莉”的外形与A羊最像
B.“多莉”的遗传物质来自C羊
C.“多莉”的外形与B羊最像
D.多莉的毛色与A、B、C羊都不同
9.(1分)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如图中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
A.B.
C.D.
10.(1分)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做观察草履虫实验时要从草履虫培养液的底层吸取培养液
B.在做观察草履虫实验时放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范围
C.草履虫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11.(1分)如图是被子植物种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图乙所示的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结构⑤会变蓝
B.甲乙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C.甲乙种子都有的结构是种皮、胚、胚乳和子叶
D.甲乙种子具有的子叶数量不同
12.(1分)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13.(1分)课堂上老师讲了一句施肥顺口溜“氮肥长枝叶,磷硼促花果,钾肥壮根茎”,应分别施加适量的( )
A.磷肥和钾肥B.氮肥和硼肥
C.氮肥和钾肥D.钾肥和磷肥
14.(1分)如图为桃花基本结构示意图,属于雌蕊的结构是( )
A.①②B.①②⑥C.①②④⑤D.④⑤⑥
15.(1分)桃子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南瓜的果实中有许多粒种子,它们果实内的种子数目取决于( )
A.子房内胚珠的数目B.子房内花粉的数目
C.雄蕊的数目D.花粉里精子的数目
16.(1分)“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踏青归来,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 )
A.凉水B.生理盐水C.酒精D.碘液
17.(1分)养金鱼的人,常在鱼缸里放一些水草,如金鱼藻( )
A.清洁鱼缸里的水B.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C.为金鱼提供栖息场所D.增加水中氧含量
18.(1分)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 )
A.合成淀粉B.将淀粉运走耗尽
C.产生二氧化碳D.产生氧气
19.(1分)李奶奶想移栽一株玫瑰,下列做法不利于玫瑰成活的是( )
A.移栽后遮阳通风B.选择傍晚或阴雨天
C.去除部分枝叶D.将根部清理干净
20.(1分)位于海淀温泉镇的草莓种植基地,采用“5G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进行管理。下列管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
B.监测光照强度,光弱时自动补光
C.监测温度,以及时减小昼夜温差
D.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时增补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5分)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我们在本学期的学习中也多次使用显微镜进行了实验观察,请回忆你做过的实验
(1)图甲是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步骤图,步骤a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 。
(2)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染色最深的结构是图乙中的结构 。(填字母)
(3)如果是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实验,则洋葱细胞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不会过度吸水涨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具有 。
(4)图丙是观察叶片下表皮实验中在显微镜里看到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气孔,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① 细胞围成的空腔。
(5)图丙中叶片表面的表皮细胞可以构成 组织,能保护内部柔嫩部分。
22.(6分)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如图所示是几种我们学习过的植物,它们代表不同的植物类群
(1)海带是一种我们经常食用的藻类植物,它的结构简单,没有 的分化。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陋室铭》中的佳句,它描写了上述图中葫芦藓所代表的苔藓植物类群,称为 。
(3)银杏和向日葵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但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 植物。
(4)肾蕨的叶片背面有褐色隆起,这些隆起内一般都含有大量的 ,该结构如果散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
(5)研究发现,同一环境中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重金属含量(mg/kg)如下表 于蕨类植物(填高或低)。因此, 植物常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23.(5分)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大事。为培养学生对农村、农业的热爱,某学校计划组织学生在学校学农基地种植玉米。播种前,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玉米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该小组“探究玉米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案(各组实验的其他条件均相同)。
实验器材:玉米种子(饱满、胚完整且有生命力)60粒、培养皿、棉花、清水。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3个培养皿并标记为甲、乙、丙;在培养皿底部铺等量的棉花;甲培养皿内棉花保持干燥,并保持棉花潮湿;将60粒玉米种子平均分成三份,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表中甲乙两组作为对照实验,控制的实验变量是 。
(2)如果要探究的问题是“光是玉米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吗?”,应选择 两组作为对照实验。
(3)依据本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玉米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不是玉米种子萌发时必要的环境条件。
(4)在选取玉米种子时发现了四粒有损伤(阴影部位)的种子,结合种子的结构可以判断 号种子即使在适宜条件下也不能萌发。
(5)测定种子发芽率时,为使实验数据更精确,应当重复做实验 值。
24.(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黄河口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随风摇曳;阳光下河面如镜,清脆的鸟鸣从芦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吃着青草;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这里变得十分静谧,只剩蝗虫和蟋蟀啃食着青草的嫩叶……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
(1)请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写出一条食物链: 。
(2)材料中鹰和野兔属于 关系;蝗虫和蟋蟀属于 关系。
(3)芦苇体内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适应水生生活;鱼儿身体呈流线型,能够减少水的阻力,生物 环境。
(4)芦苇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的 。芦苇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组织运输至根。
(5)黄河入海口拥有世界上最年轻、最完整、最典型、最壮美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评为“中国六大最美湿地”之一,湿地生态系统有“ ”之称。
25.(7分)世界“第四大主粮”——马铃薯,是全世界120多个国家13亿人的主粮。如图甲表示马铃薯体内发生的①﹣③项生理活动;图乙表示密闭大棚中
(1)植物可以通过图甲中所示的① 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生理活动主要在植物细胞的 中进行。
(2)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图甲中② 作用所释放的能量。
(3)马铃薯的块茎在被销往各地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应该抑制图乙中的 (选填“Ⅰ”或“Ⅱ”)活动的强度。
(4)图乙中植物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选填“Ⅰ”或“Ⅱ”)
(5)图甲中马铃薯通过③ 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叶肉细胞。
(6)在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目的是要保证农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有效地进行 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1分)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分析】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解答】解:A、小荷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
B、早莺,树属于植物;
C、诗中没有生物;
D、红杏出墙;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1分)某班同学想要调查学校周围的生物分布情况,于是进行了以下活动,其中正确的做法是( )
A.到了调查地点可以分散开来,自选路线单独观察
B.发现不认识的野果,摘下来品尝
C.一边调查一边记录好事先设计的调查表
D.看见了一只蜈蚣,太害怕就没记录
【分析】1、调查法是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
2、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解答】解:A、调查时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要注意安全;
B、调查时不能随便品尝野果,B错误;
C、调查时要如实记录,C正确;
D、调查时要如实记录,D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要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1分)秋天是大多数果实成熟的季节,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生长在苹果树树冠顶部和外侧的苹果又红又大,树冠下面的苹果相对较小且多为青色或黄色。造成苹果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阳光B.温度C.空气D.水分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苹果树树冠顶部和外侧的苹果直接暴露在较强的阳光下,生长的又红又大,苹果相对较小且多为青色或黄色,造成苹果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4.(1分)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B.南极企鹅的羽毛密,皮下脂肪厚
C.蚯蚓可以疏松土壤
D.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能不断地影响环境并改变环境。
【解答】解: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皮下脂肪厚;竹节虫的身体像竹枝,是对生活环境的适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故选:C。
【点评】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1分)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据此分析,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城市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
【解答】解: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
故选:D。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6.(1分)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
A.视野模糊不清→转动粗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改用小光圈或平面镜
C.视野范围过小→换用高倍镜
D.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物镜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②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③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4.清洁收镜。观察完毕后,正确收放显微镜,然后整理实验台。①镜头需用擦镜纸清洁。②整理:把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降到最低处。③装箱:将显微镜放回原处。
【解答】解:A.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清晰,A错误。
B.若光线较暗,B错误。
C.显微镜镜头倍数越大,倍数越小,所以视野范围过小,C错误。
D.镜筒下降时眼睛注视着物镜,从而压坏玻片标本或损坏物镜,D正确。
故选:D。
【点评】正确识记并理解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7.(1分)家兔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 )
①组织 ②器官 ③细胞 ④个体 ⑤系统
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⑤④C.②③①⑤④D.③②①④⑤
【分析】人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解答即可。
【解答】解:细胞是除病毒以外,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结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故选:B。
【点评】掌握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解题的关键。
8.(1分)如图是“多莉”羊的诞生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多莉”的外形与A羊最像
B.“多莉”的遗传物质来自C羊
C.“多莉”的外形与B羊最像
D.多莉的毛色与A、B、C羊都不同
【分析】(1)“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如克隆绵羊“多利”就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利用了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
(2)细胞核能够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
【解答】解:A、克隆过程中,而细胞质来自A羊,A错误。
B、多莉的遗传物质来着供核母羊B。
C、“多莉”的遗传信息来自提供细胞核的B羊,C正确。
D、多莉的毛色与B羊相同。
故选:C。
【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遗传信息位于细胞核中,B羊提供了细胞核,多莉具有B羊的遗传物质。
9.(1分)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分析,如图中与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
A.B.
C.D.
【分析】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器官。
【解答】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从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上分析、B西红柿和D叶子子都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器官。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区分器官和组织的概念。
10.(1分)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做观察草履虫实验时要从草履虫培养液的底层吸取培养液
B.在做观察草履虫实验时放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范围
C.草履虫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草履虫具有比较复杂的结构,这是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分析】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解答】解:A、好氧的草履虫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从外界环境中吸取氧气,此处聚集着大量的草履虫,常常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取材。
B、草履虫生活在水中,在水中旋转前进运动速度较快,可以限制草履虫的活动范围,便于观察。
C、草履虫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D、草履虫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生物,但是不能分化形成组织。
故选:B。
【点评】了解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和生活是解题的关键。
11.(1分)如图是被子植物种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图乙所示的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结构⑤会变蓝
B.甲乙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C.甲乙种子都有的结构是种皮、胚、胚乳和子叶
D.甲乙种子具有的子叶数量不同
【分析】1、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一般包括胚和种皮;单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一般包括种皮、胚和胚乳。
2、图甲中,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图乙中,①果皮和种皮、②胚芽、③胚轴、④胚根、⑤胚乳、⑥子叶。
【解答】解:A、图乙是单子叶植物、胚和胚乳,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结构⑤胚乳会变蓝。
B、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育成根,甲乙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
C、甲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胚和胚乳、胚轴,所以甲乙种子都有的结构是种皮和胚。
D、甲为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乙为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因此甲乙种子具有的子叶数量不同。
故选:C。
【点评】掌握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是解题的关键。
12.(1分)在蚕豆根尖上画上等距离的细线,培养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细线之间距离最大的是( )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
【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解:A、根冠,罩在分生区的外面,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B、分生区、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排列紧密、细胞核较大,外观不透明。
C、伸长区。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洁白而光滑。
D、成熟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中间失去横壁。导管具有运输作用,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冠和成熟去的细胞基本上已经不分裂了,而分生区的细胞主要负的是分裂,伸长区的细胞长长!因此所画线段间距变化所示:成熟区、根冠出的间距基本不变。
故选:C。
【点评】本知识结合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实验现象很明显。
13.(1分)课堂上老师讲了一句施肥顺口溜“氮肥长枝叶,磷硼促花果,钾肥壮根茎”,应分别施加适量的( )
A.磷肥和钾肥B.氮肥和硼肥
C.氮肥和钾肥D.钾肥和磷肥
【分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氮肥长枝叶,磷硼促花果;土豆是变态发育的茎,故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
14.(1分)如图为桃花基本结构示意图,属于雌蕊的结构是( )
A.①②B.①②⑥C.①②④⑤D.④⑤⑥
【分析】图中①花药,②花丝,④柱头,⑤花柱,⑥子房。
【解答】解:在花的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是花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雌蕊包括柱头,子房内有胚珠,④⑤⑥共同组成雌蕊。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花的结构。
15.(1分)桃子的果实中只有一粒种子,南瓜的果实中有许多粒种子,它们果实内的种子数目取决于( )
A.子房内胚珠的数目B.子房内花粉的数目
C.雄蕊的数目D.花粉里精子的数目
【分析】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解: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
故选:A。
【点评】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解题的关键。
16.(1分)“春天不是读书天,放个纸鸢,飞上半天.”踏青归来,欲去除绿渍,最好选用( )
A.凉水B.生理盐水C.酒精D.碘液
【分析】酒精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解答】解:绿色汁液主要是叶绿素,而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欲去除绿渍”。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酒精溶解叶绿素.
17.(1分)养金鱼的人,常在鱼缸里放一些水草,如金鱼藻( )
A.清洁鱼缸里的水B.美化鱼的生活环境
C.为金鱼提供栖息场所D.增加水中氧含量
【分析】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解答】解:金鱼藻放在鱼缸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从而增加鱼缸内水中氧气的含量。
故选:D。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
18.(1分)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 )
A.合成淀粉B.将淀粉运走耗尽
C.产生二氧化碳D.产生氧气
【分析】此题一是考查实验对“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理解。二是考查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
【解答】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探究实验通常包括暗处理、对照实验、漂洗、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几个步骤,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运走和消耗,不遮光生成淀粉),否则无法确认后来叶片中淀粉是否是光合作用制造的。光合作用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不能合成淀粉,选项A。天竺葵呼吸作用虽产生二氧化碳,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实验的要点:光是制造有机物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19.(1分)李奶奶想移栽一株玫瑰,下列做法不利于玫瑰成活的是( )
A.移栽后遮阳通风B.选择傍晚或阴雨天
C.去除部分枝叶D.将根部清理干净
【分析】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蒸腾作用与光照、温度、大气湿度、二氧化碳强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解答】解:A、移栽后遮阳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A不符合题意;
B、选择傍晚或阴雨天,有利于植物成活;
C、去掉部分枝叶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将根部清理干净,不利于植物存活。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20.(1分)位于海淀温泉镇的草莓种植基地,采用“5G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进行管理。下列管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
B.监测光照强度,光弱时自动补光
C.监测温度,以及时减小昼夜温差
D.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时增补
【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
(2)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
(3)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解答】解:A、监测土壤含水量,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B、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光弱时自动补光,B不符合题意;
C、一般而言,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夜间,还要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强,C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监测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21.(5分)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我们在本学期的学习中也多次使用显微镜进行了实验观察,请回忆你做过的实验
(1)图甲是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步骤图,步骤a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 生理盐水 。
(2)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染色最深的结构是图乙中的结构 B 。(填字母)
(3)如果是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实验,则洋葱细胞完全浸润在清水中也不会过度吸水涨破,这是因为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具有 细胞壁 。
(4)图丙是观察叶片下表皮实验中在显微镜里看到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气孔,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① 保卫 细胞围成的空腔。
(5)图丙中叶片表面的表皮细胞可以构成 保护 组织,能保护内部柔嫩部分。
【分析】图中a滴、b涂、c盖、d染和吸、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膜、①保卫细胞、②气孔。
【解答】解:(1)图甲是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步骤图,步骤a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生理盐水。
(2)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染色时,便于观察,最深的结构是图乙中的结构B细胞核。
(3)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的功能。如果是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实验,这是因为植物细胞的最外层具有细胞壁。
(4)图丙是观察叶片下表皮实验中在显微镜里看到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气孔。
(5)图丙中叶片表面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有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
(2)B;
(3)细胞壁;
(4)保卫;
(5)保护。
【点评】掌握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细胞的结构功能、植物体的组织、气孔的构成是解题的关键。
22.(6分)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如图所示是几种我们学习过的植物,它们代表不同的植物类群
(1)海带是一种我们经常食用的藻类植物,它的结构简单,没有 根、茎、叶 的分化。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陋室铭》中的佳句,它描写了上述图中葫芦藓所代表的苔藓植物类群,称为 假根 。
(3)银杏和向日葵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但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 被子 植物。
(4)肾蕨的叶片背面有褐色隆起,这些隆起内一般都含有大量的 孢子 ,该结构如果散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
(5)研究发现,同一环境中苔藓植物与蕨类植物重金属含量(mg/kg)如下表 高 于蕨类植物(填高或低)。因此, 苔藓 植物常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分析】图中A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B肾蕨属于蕨类植物、C海带属于藻类植物、D银杏属于裸子植物、E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
【解答】解:(1)海带是一种我们经常食用的藻类植物,它的结构简单、茎、叶的分化。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陋室铭》中的佳句,苔藓植物的根非常简单,有固着作用。
(3)银杏和向日葵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但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4)肾蕨的叶片背面有褐色隆起,这些隆起是孢子囊,该结构如果散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
(5)苔藓植物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有毒物质会从叶的背腹两面,因此。蕨类植物叶片比,因此。
故答案为:(1)根、茎、叶;
(2)假根;
(3)被子;
(4)孢子;
(5)高;苔藓。
【点评】掌握各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3.(5分)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大事。为培养学生对农村、农业的热爱,某学校计划组织学生在学校学农基地种植玉米。播种前,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玉米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进行了探究。下表是该小组“探究玉米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设计方案(各组实验的其他条件均相同)。
实验器材:玉米种子(饱满、胚完整且有生命力)60粒、培养皿、棉花、清水。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3个培养皿并标记为甲、乙、丙;在培养皿底部铺等量的棉花;甲培养皿内棉花保持干燥,并保持棉花潮湿;将60粒玉米种子平均分成三份,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将表中甲乙两组作为对照实验,控制的实验变量是 水分 。
(2)如果要探究的问题是“光是玉米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吗?”,应选择 乙、丙 两组作为对照实验。
(3)依据本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玉米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光 不是玉米种子萌发时必要的环境条件。
(4)在选取玉米种子时发现了四粒有损伤(阴影部位)的种子,结合种子的结构可以判断 ④ 号种子即使在适宜条件下也不能萌发。
(5)测定种子发芽率时,为使实验数据更精确,应当重复做实验 平均 值。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解答】解:(1)表中甲、乙两组形成以水分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2)表中乙、丙两组形成以光照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据表中10天后实验现象可见:玉米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光不是玉米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
(4)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胚完整必须是胚芽、胚轴完整,子叶主要提供营养,少了一部分,还能萌发,使胚不完整。
(5)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需要对实验设置重复组。
故答案为:
(1)水分
(2)乙、丙
(3)光
(4)④
(5)平均
【点评】掌握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条件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24.(7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黄河口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随风摇曳;阳光下河面如镜,清脆的鸟鸣从芦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吃着青草;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这里变得十分静谧,只剩蝗虫和蟋蟀啃食着青草的嫩叶……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
(1)请根据材料中的内容写出一条食物链: 草→野兔→鹰(或草→蝗虫→鸟→鹰、草→蟋蟀→鸟→鹰,符合题意即可) 。
(2)材料中鹰和野兔属于 捕食 关系;蝗虫和蟋蟀属于 竞争 关系。
(3)芦苇体内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适应水生生活;鱼儿身体呈流线型,能够减少水的阻力,生物 适应 环境。
(4)芦苇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的 根毛 。芦苇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输导 组织运输至根。
(5)黄河入海口拥有世界上最年轻、最完整、最典型、最壮美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评为“中国六大最美湿地”之一,湿地生态系统有“ 地球之肾 ”之称。
【分析】(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主要是绿色物),消费者(绝大多数的动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
(3)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4)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解答】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根据题意可以写出一条食物链:草→野兔→鹰(或草→蝗虫→鸟→鹰,符合题意即可)。
(2)材料中鹰吃野兔,二者属于捕食关系,二者属于竞争关系。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物在适应环境得以生存的同时。芦苇体内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适应水生生活,减少水的阻力。这些现象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
(4)根尖的成熟区有许多根毛,大大增加了根吸水的面积,在植物体内。筛管是植物韧皮部内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属于输导组织。
(5)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动物的种类也很多、蓄洪抗旱的作用。所以、最完整、最壮美的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故答案为:
(1)草→野兔→鹰(或草→蝗虫→鸟→鹰、草→蟋蟀→鸟→鹰。
(2)捕食;竞争。
(3)适应。
(4)根毛;输导。
(5)地球之肾。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联系实际,灵活作答。
25.(7分)世界“第四大主粮”——马铃薯,是全世界120多个国家13亿人的主粮。如图甲表示马铃薯体内发生的①﹣③项生理活动;图乙表示密闭大棚中
(1)植物可以通过图甲中所示的① 光合 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生理活动主要在植物细胞的 叶绿体 中进行。
(2)植物细胞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图甲中② 呼吸 作用所释放的能量。
(3)马铃薯的块茎在被销往各地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有机物的消耗,应该抑制图乙中的 Ⅱ (选填“Ⅰ”或“Ⅱ”)活动的强度。
(4)图乙中植物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Ⅱ 。(选填“Ⅰ”或“Ⅱ”)
(5)图甲中马铃薯通过③ 蒸腾 作用,可以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叶肉细胞。
(6)在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也不能过密,目的是要保证农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有效地进行 光合 作用。
【分析】甲:①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植物的光合作用;②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③水分从植物体内散失,是蒸腾作用。
乙:Ⅰ光合作用;Ⅱ呼吸作用。
【解答】解:(1)马铃薯叶片能够①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如淀粉)。
(2)呼吸作用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甲图中的②吸收氧气,表示呼吸作用。
(3)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正常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为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4)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故图乙中,Ⅱ表示呼吸作用。
(5)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图甲中马铃薯通过③蒸腾作用、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叶肉细胞。
(6)在种植农作物时,应该合理密植,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
(1)光合;叶绿体
(2)呼吸
(3)Ⅱ
(4)Ⅱ
(5)蒸腾
(6)光合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项目
铅
铁
铜
锌
苔藓植物
(全株)
43.47
1121
114.38
204.0
蕨类植物
(全株)
20.52
234
9.00
43.6
分组
实验条件及现象
甲
乙
丙
棉花干湿状态
保持干燥
保持潮湿
保持潮湿
种子数量
各20粒
放置环境
25℃光照
25℃光照
25℃黑暗
10天后实验现象
不萌发
萌发
萌发
项目
铅
铁
铜
锌
苔藓植物
(全株)
43.47
1121
114.38
204.0
蕨类植物
(全株)
20.52
234
9.00
43.6
分组
实验条件及现象
甲
乙
丙
棉花干湿状态
保持干燥
保持潮湿
保持潮湿
种子数量
各20粒
放置环境
25℃光照
25℃光照
25℃黑暗
10天后实验现象
不萌发
萌发
萌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共3页。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