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附参考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29917/0-17054573005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附参考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29917/0-170545730059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附参考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5229917/0-170545730061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练习(附参考答案)
展开一、翻译
1.重点字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
(2)越明年 越:
(3)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
(4)衔远山,吞长江 衔:
(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晖:
(6)前人之述备矣 备:
(7)连月不开 开:
(8)山岳潜形 形:
(9)薄暮冥冥 薄:
(10)郁郁青青 郁郁:
(11)渔歌互答 答:
(12)宠辱偕忘 偕:
(1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2.通假字
(1)百废具兴
同 ,释义: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 ,释义:
3.古今异义
(1)增其旧制
古义: 今义: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义: 今义:
(3)春和景明
古义: 今义: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古义: 今义:
(5)则有去国怀乡
古义: 今义:
(6)微斯人
古义: 今义:
4.一词多义
(1)观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或
①而或长烟一空
②或异二者之为
(3)一
①一碧万顷
②而或长烟一空
(4)通
①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②政通人和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5)旷
①则有心旷神怡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5.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
活用情况: 释义:
(2)先天下之忧而忧
活用情况: 释义:
(3)后天下之乐而乐
活用情况: 释义: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①活用情况: 释义:
②活用情况: 释义:
二、填空题
6.特殊句式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句式:
(2)吾谁与归 句式: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句式:
(4)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句式:
(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句式:
三、翻译
7.句子翻译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属予作文以记之。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6)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7)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8)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9)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0)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1)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5)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16)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8.重点字词
(1)环滁皆山也 环: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3)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
(4)峰回路转 回:
(5)作亭者谁 作:
(6)名之者谁 名:
(7)太守自谓也 自谓:
(8)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10)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11)云归而岩穴暝 暝:
(12)晦明变化者 晦:
(13)野芳发而幽香 芳:
(14)佳木秀而繁阴 秀:
(15)临溪而渔 渔:
(16)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17)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18)树林阴翳 翳:
(19)太守谓谁 谓:
9.古今异义
(1)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 今义:
(2)射者中,弈者胜
古义: 今义:
10.一词多义
(1)归
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谓
①太守自谓也
②太守谓谁
(3)临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临溪而渔
(4)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而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②溪深而鱼肥
③朝而往,暮而归
④杂然而前陈者
⑤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⑦而不知人之乐
11.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活用情况: 释义:
(2)杂然而前陈者
活用情况: 释义: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活用情况: 释义:
(4)名之者谁
活用情况: 释义:
(5)故自号曰醉翁也
活用情况: 释义:
(6)至于负者歌于途
活用情况: 释义:
四、填空题
12.特殊句式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句式: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句式:
五、翻译
13.句子翻译。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14.重点字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
(2)余拏一小舟 拏:
(3)独往湖心亭看雪 独:
(4)上下一白 一: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
(6)舟子喃喃曰 喃喃:
15.古今异义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 今义:
16.一词多义
(1)是
①是日更定矣
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2)更
①是日更定矣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一
①余拏一小舟
②上下一白
(4)大
①见余大喜曰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17.词类活用
(1)大雪三日
活用情况: 释义:
(2)客此
活用情况: 释义:
18.特殊句式
(1)是金陵人 句式:
(2)见余大喜曰 句式:
19.句子翻译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附:参考答案
1.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到 胜景,美景 连接 日光 详尽 天气放晴 形体 迫近,接近 形容草木茂盛 应和 一起 探求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
(2)句意:到了第二年。越:到了。
(3)句意: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盛状:胜景,好景色。
(4)句意: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衔:含,接连。
(5)句意: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晖:日光。
(6)句意: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7)句意: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8)句意:山岳隐没了形体。形:形迹,形体。
(9)句意: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10)句意:茂盛青翠。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11)句意: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答:应和。
(12)句意: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
(13)句意: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求:探求。
2.具 俱 全、皆 属 嘱 嘱托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通假字。
(1)句意: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通“俱”,全,皆。
(2)句意: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属,通“嘱”,嘱托、嘱咐。
3.规模 制度 动词,创作文章 名词,文章 日光 景色 景象 看 国都 国家 如果没有 微小
【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1)句意:扩大它原有的规模。古义:规模。今义:制度。
(2)句意: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古义:动词,写文章。今义:名词,文章。
(3)句意: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古义:日光。今义:景色,风景。
(4)句意: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古义:景象。今义:动词,看。
(5)句意: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的心情)。古义:国都。今义:国家。
(6)句意:如果没有这种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形容词,微小。
4.看 景象 有时 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一片 全 通过 顺利 通晓 开朗 宽广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1)①句意: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观:看。
②句意: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观:景象。
(2)①句意: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
②句意: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也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3)①句意: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一片。
②句意: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4)①句意: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通:通过。
②句意:政事顺利,百姓和乐。通:顺利。
③句意: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通:通晓。
(5)①句意: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旷:开朗。
②句意: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旷:宽广。
5.动词作名词 荒废了的事业 名词作状语 在……之前 名词作状语 在……之后 名词作状语 向北 名词作状语 向南
【详解】考查对此类活用的理解。
(1)“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废: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先: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后: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
北: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
南: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南。
6.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省略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 判断句
【详解】本题考查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其中“之”作定语后置的标志,意思分别是“高高的朝廷”和“偏远的江湖”。
(2)宾语前置。疑问代词“谁”作宾语,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3)省略句。省略主语“滕子京”。
(4)介宾短语后置。倒装中的地点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迁客骚人多于此会”。
(5)判断句。“也”表判断语气。
7.(1)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3)(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4)(它)连接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水势浩大,宽阔无边,早晚阴晴明暗多变,气象千变万化。
(5)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6)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7)(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的情怀),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十分悲伤。
(8)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9)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10)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11)(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掉,端着酒,迎着风,那是快乐极了。
(12)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13)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14)处在高高的朝堂上,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国君担忧。
(15)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16)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
(2)增,扩大;制:规模。
(3)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记,记述。
(4)衔,含;吞,吞没;浩浩汤汤,水势壮阔的样子;横,广远;际涯,边;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5)览,观看,欣赏;物,景物;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
(6)日,日光;曜,光辉;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7)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去,离开;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批评指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
(8)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9)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锦鳞,指美丽的鱼。
(10)或,有时;一,全;空,消散;皓月,皎洁的月光。
(11)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12)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13)以,因为。
(14)庙堂,指朝廷;江湖之远,僻远的江湖间。
(15)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必:一定。
(16)微,如果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一道。
8.环绕 茂盛的样子 倾泻 曲折、回环 建造 命名 自称,此处为用自称来命名之意 意趣,情趣 寄托 散开 昏暗 昏暗 花 茂盛 钓鱼 交错的样子 倒下的样子 遮盖 为,是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环绕滁州的都是山。环:环绕。
(2)句意: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
(3)句意: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泻:倾泻。
(4)句意: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回:曲折、回环。
(5)句意: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作:建造。
(6)句意: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名:命名。
(7)句意: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自谓:自称,此处为用自称来命名之意。
(8)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意趣,情趣。
(9)句意: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寓:寄托。
(10)句意: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开:散开。
(11)句意: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暝 :昏暗。
(12)句意: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晦:昏暗。
(13)句意: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花。
(14)句意: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
(15)句意:到溪边钓鱼。 渔:钓鱼。
(16)句意: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 杂然:交错的样子。
(17)句意: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的。颓然:倒下的样子。
(18)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19)句意:太守是谁呢? 谓:为,是。
9.季节 时间 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射击
【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1)句意:这就是山中的四季。古义:四季。今义:时间。
(2)句意: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古义: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今义:射箭,射击。
10.聚拢 回家 用……来命名 为,是 居高面下 靠近 欢乐 以……为快乐 乐趣 表递进 表并列 表修饰 表修饰 表承接 表承接 表转折,但是,却
【详解】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1)归
①“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归:聚拢;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归:回家。
(2)谓
①“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谓 :用……来命名;
②“太守谓谁”:太守是谁呢? 谓: 为,是。
(3)临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临:居高面下;
②“临溪而渔”:到溪边钓鱼。临:靠近。
(4)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乐:欢乐;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快乐;
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乐:乐趣。
(5)而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而:表递进;
②“溪深而鱼肥”: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而:表并列;
③“朝而往,暮而归”:清晨前往,黄昏归来。而:表修饰;
④“杂然而前陈者”: 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 。而:表修饰;
⑤“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而:表承接;
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而:表承接;
⑦“而不知人之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 表转折,但是,却。
11.名词作状语 沿着山路 名词作状语 在前面 名词作状语 像鸟张开翅膀 名词作动词 命名,取名 名词作动词 取别号 名词作动词 唱歌
【详解】考查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1)“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谷;
(2)“杂然而前陈者”: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4)“名之者谁”: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5)“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自号“醉翁”。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名;
(6)“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12.介词结构后置句 省略句
【详解】考查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本句为: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本句为省略句,“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13.(1)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景。
(4)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5)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6)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7)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8)一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9)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重点字词:
(1)蔚然:茂盛的样子。
(2)回:曲折、回环;临:居高面下。
(3)意:意趣、情趣。
(4)寓:寄托。
(5)霏:弥漫的云气;暝:昏暗。
(6)芳:花;秀:茂盛。
(7)酣:尽兴地喝酒。
(8)苍颜:容颜苍老;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9)述:记述;以:用。
14.消失 撑(船) 独自 全 尽力 低声嘟哝
【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绝:消失;
(2)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
(3)句意为: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独:独自;
(4)句意为: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一:全;
(5)句意为: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强:尽力;
(6)句意为:船夫低声嘟哝地说。喃喃:低声嘟哝。
15.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像霜或雪的颜(跟“黑”相对)
【详解】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意思是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白”,古代指罚酒时用的酒杯,也泛指一般的酒杯;今义: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
16.代词,这 判断动词,是 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副词,还 数词 副词,全 副词,非常 形容词,大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翻译。
(1)①句意: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是:代词,这。②句意: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是:判断动词,是、为。
(2)①句意: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更:名词,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②句意: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更:副词,还。
(3)①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一:数词。②句意: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一:副词,全。
(4)①句意: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大:副词,非常。②句意: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大:形容词,大。
17.名词作动词 下雪 名词作动词 客居
【详解】考查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1)“大雪三日”,意思是大雪接连下了多日。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客此”,意思是在此地客居。客:名词活用作动词,客居。
18.判断句 省略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特殊句式的掌握。
(1)“是”表示判断,为判断句。翻译为:他们是南京人。
(2)“见”前省略了主语“两人”,是省略句。翻译为:(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19.(1)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上下全白了。
(2)湖上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的两三个人罢了。
(3)湖上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4)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了。
(5)不要说相公您痴(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痴(于山水)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重点字词:
(1)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一:全、都。
(2)惟:只有。一芥:比喻舟极细小;芥:小草;而已:罢了。
(3)焉得:哪能;更:还。
(4)余:我;强:尽力;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别:道别。
(5)莫:不要;更:还;似:像。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课内名篇名句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课内名篇名句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曹操《观沧海》,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论语〉十二章》,李白《峨眉山月歌》,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习(2022秋)(附参考答案),共19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