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25818/0-170537092203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25818/0-170537092208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225818/0-170537092215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名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展开学校_______ 年级_______ 姓名_______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棉纱织布
C.火药应用D.瓷器烧制
2.赣南素有“脐橙之乡”的美称,脐橙富含维生素 C(C6H8O6),下列关于维生素 C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 C 是一种混合物
B.维生素 C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维生素 C 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6:8
D.维生素 C 由 6 个碳原子 8 个氢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构成
3.当你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常能闻到怡人的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A.分子很大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分子之间有间隔
4.盛放乙醇的试剂瓶上贴有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腐蚀品B.易燃液体
C.自燃物品D.有毒品
5.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为减少大气污染,火力发电厂应采取加高烟囱的办法
B.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C.为减少水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一定要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图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B.图2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C.图3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D.图4探究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的条件
7.芯片是计算机、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以高纯度的硅为材料制成的,硅酸钠(Na2SiO3)是其中重要的中间物质,Na2SiO3 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4B.+1C.+4D.+6
8.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高温煅烧石灰石
B.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C.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D.向稀硫酸、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9.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
B.医疗急救时,需要用纯氧
C.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
D.燃放烟花爆竹不会污染空气
10.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被还原为CO2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11.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N2和CO2 B.用MnO2 鉴别蒸馏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D.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水和碳酸饮料
12.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空气B.液氧C.青铜D.干冰
13.某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1∶1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质量不变D.甲中碳、氧原子个数比是1∶2
14.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生成化肥和农药,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
C.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D.利用化学合成塑料,它的使用对人类是“百利而无一害”
15.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水银—AgB.四氯化碳—CCl4C.两个氮原子—2N2D.钙离子—Ca+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再_____(选“移出导管”和“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用盐酸溶液和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_____(限A到E中选),组装好仪器后,应先_____,再添加药品;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G图是某同学利用底部有破洞的试管设计的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该设计除了废物利用的优点外,请另写一个优点:_____。若将铜网改成铁网,产生的后果之一是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
(5)已知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可用氧化钙固体与浓氨水在常温下混合制成氨气(NH3),则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序号);若收集装置选F装置,则气体应从_____进(填a或b)。
17.A、B、C三个集气瓶分别充满氧气、空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按照下图进行实验,其中A、B中是燃烧的蜡烛,C中是白磷。
(1)A瓶中燃着的蜡烛变得十分明亮,则A中的气体是_____。
(2)B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则B瓶中的气体是_____,由此可说明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3)C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18.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先加入絮凝剂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采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请回答:
(1)常用的絮凝剂是_______,
(2)图中还缺少一种仪器是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的目的是_______。
(3)操作过程中,发现过滤速度太慢,原因是_______。
(4)过滤后,得到了澄清透明的水,他兴奋地宣布:“我终于制得了纯水!”这种说法对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19.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请你根据所学知识,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是_____________;请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收集少量CO2气体应选择_____ ( 填装置序号),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若A与D连接,则D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4)若A与E连接,E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
(5)若A与F连接,则F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说明了CO2具有______________的化学性质,因此CO2可用于_______________。
(6)G可用来测量生成CO2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0.(8分)向盛有50g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20g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粉末,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烧杯内剩余物的质量为69.8g。请完成下列计算:
(1)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_g。
(2)该黄铜样品粉末中金属锌的质量是______g。
(3)所使用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1.(8分)某学习小组将质量为ag的高锰酸钾放在试管中充分加热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若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反应共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
(2)反应后剩余固体中钾,锰两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
(3)a的值为____?(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22.(9分)种学家发出警钟称,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可能比工业革命之前上升4℃以上,要防止这个局面的出现,必须降低未来几十年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015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也达成了这一全球性协议,旨在实现碳中和——让地球排放的温室气体与其吸纳能力相当。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大量增加,以下建议中行之有效的措施是______(填序号)。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等新能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c.大量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禁止乱砍乱伐
(2)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输送到水冷的深海中贮藏可以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但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二氧化碳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现取含碳酸钙的石灰石25g于烧杯中缓慢加入稀盐酸(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加入稀盐酸的反应)剩余固体质量于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一条即可)
②当加入稀盐酸240g时,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
③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23.(10分)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定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前,先将锌铜合金在稀硫酸中浸泡片刻,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然后称量一定量的合金样品并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检查气密性,将药品和水分别装入各仪器中,按图示连接好装置
②再次检查气密性并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③由A向B滴加足量试剂,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的液面位置;
④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重。结合图示及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中的试剂为硫酸,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与硫酸充分反应后,B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bg,则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若实验用锌铜合金的质量为ag,与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氢气体积为VL,为求出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还必须补充的一个数据是_____;
A 反应前加如稀硫酸的体积
B 反应前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C 实验前反应装置中空气的体积
D 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
(4)实验过程中,若步骤④中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则测得锌的质量分数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1、B
2、B
3、C
4、B
5、A
6、A
7、C
8、D
9、D
10、B
11、A
12、B
13、B
14、D
15、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6、酒精灯 锥形瓶 移出导管 熄灭酒精灯 B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B b
17、氧气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白磷燃烧,冒出白烟
18、明矾 玻璃棒 引流 防止液滴飞溅 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 不对 过滤只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水中仍然含有可溶性杂质
19、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B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试管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灭火 防止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没有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20、 (1)0.2;
设锌的质量为x,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y,
Zn+H2SO4=ZnSO4+H2↑
65 98 2
x 50gy 0.2g
(2)
x=6.5g,
(3)
y=19.6%
21、(1)1.6g(2)39:55(3)15.8g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
22、(1)AC(2)CO2+H2O=H2CO3(3)产生大量的气泡或固体减少;CaCl2和HCl;200g
23、 D 偏小
甘肃省镇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镇原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10页。
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下列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