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琼中县2023-2024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展开(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同时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往一些乡村文化建设项目之所以流于形式或者难以取得理想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乡村文化知之甚少。提高乡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需要清晰认识三个问题,即乡村有哪些文化,乡村文化保存在哪里,以及如何建设乡村文化。
乡村是文化的宝库。乡村文化总体而言可分为四大类。一是农耕文化。这是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知识、技术、理念的综合,包括农学思想、栽培方式、耕作制度、农业技术等,农耕文化还包括了农业哲学思想和农业美学文化。二是乡村手艺。像木匠、石匠、篾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凝结了先人的生存智慧,反映着村民们的精神信仰与心理诉求。三是乡村景观文化。乡村景观以农业活动为基础,以大地景观为背景,由聚落景观、田园景观、社会生活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等共同构成,集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四是乡村节日与习俗。生活习俗作为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包括衣食住行的方式,生老病死、婚丧嫁娶的习俗,以及民间信仰与禁忌等广泛内容,也包括乡村艺术和娱乐活动等。
任何文化都需要特定载体,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就在乡村。以下三个方面对乡村文化建设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乡村的空间形态。乡村空间形态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的物质载体。乡村空间由村落、民居、院落及公共空间等构成。村落空间具有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感化、感染或教育功能。二是乡村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是传承农业文化的重要载体,农具的使用、地方品种的延续与更新、传统栽培措施、特殊的农业制度等都存在于特定农业生产过程之中。显然,没有农民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方式,种养之间循环利用文化就难以存在。三是乡村生活。村民日常生活的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仰以及街谈巷议、饮食习惯等都是传统文化载体。失去了乡村生活,再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成为“展品”和记忆。
农耕文明所孕育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农政思想等,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共享、低碳等理念十分契合。在理解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乡村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一是坚持农民主体原则。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他们既是乡村文化的建设者,也是乡村文化的受益者,只有农民最理解乡村文化与自身生产、生活的关系。任何排斥农民主体地位,试图越俎代庖,把本来的主人变成看客的做法,都必然失败。因此,要尊重农民的创造,如倡导德孝文化、弘扬优秀家风、通过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等,均是来自基层行之有效的乡村文化建设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二是坚持保护好村落原则。丰富的农业文化以及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存在于乡村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之中,农家院落及其特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村落形态、村落公共空间,乡村的劳动与消费方式、节日与交往习俗,以及乡村的家庭、家族、邻里、亲缘关系等,都是乡村文化得以存在和延续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正是要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朱启臻《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
材料二: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在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往的乡村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一些认识不清、立足不明、措施不当的问题。
B.乡村手艺像木匠、石匠、篾匠、刺绣、酿造等技艺反映着乡村生产和生活方式。
C.中国人乡土性延展极广,连远处西伯利亚的原居民也努力要在冻土里种植庄稼。
D.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成分是农耕和乡村文化,从三大河流域全是农业区可得证明。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振兴前提是乡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建设要做好的几件事是弄清它的形态、它的载体以及实施中要遵循的原则。
B.南方一些民族因临水筑居,以木结构建筑为主,为防蚊虫和潮湿而建下空的“吊脚楼”,但由于有新型建筑材料如水泥、钢构,“吊脚楼”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C.《哦,香雪》中凤娇被人开玩笑说“她呀,还在想‘北京话’哪”;香雪在公社中学被人故意一遍又一遍问一天吃几顿饭,这些表现不是真正的传统乡村文化。
D.费孝通所说的“土气”,意味着乡村文化既有光荣的历史,也有着很多保守成分,束缚了乡村发展,这就需要在乡村文化建设中通过一些策略来移风易俗。
3.下列行为不可以视为建设乡村文化的积极、有效举措的一项是(3分)
A.为了节约土地资源,也为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某地方大面积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城市边缘另划地块,建起现代化小区,让农民住上漂亮、整齐的单元楼。
B.某乡村在建设“乡村记忆馆”时听取村里老工匠建议,就地取材,收集村民造房子剩下的红砖,并以当地黄泥墙工艺作为建筑外表皮,门窗由木匠现场制作。
C.某乡村将原来脏乱差的农贸市场改造一新,每天清晨,这里成为村民一天生活的起点,也是村民们交易和交流的场所,他们在这里自由买卖农作物和牲畜,交换货品。
D.某村同宗同姓,婚嫁、寿诞、乔迁时,全村人随礼赴宴,为了方便村民,村里建造了一座经济、美观的可同时容纳数百人就餐的乡宴厅,供村民申请使用。
4.依照材料二的思路,填写下列思维导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内容。(4分)
5.材料一是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思考,材料二中费孝通所说“土气”即“乡土本色”。现有某地要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如以“乡村文化建设要接‘土气’”为题,请你发表看法,你觉得应该强调哪几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肩 膀
王愿坚
西天,一抹晚霞正在消退;远处丘陵的后面,淡淡的雾气慢慢地升腾起来。通讯员小秦望着前面茫茫的草地,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现在,整个草地空荡荡的,看不见火光,听不见人声。他摸着肩上的扁担,愁烦地想:“要不是它,也许早就赶上队伍了。”他轻轻地叹了口气,把扁担换了个肩,又吃力地向前走去。
这副担子,是两个钟头以前落到他的肩上的。
还是刚过正午不久,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让他在离队处理伤口返回时走错了方向。当他顶风冒雨在烂泥里奔跑的时候,猛地撞到了这副担子上。这是两个不大的木箱,被棕绳紧紧地捆在一根小竹扁担上,里面装着不多的药品、纱布和几件医疗器械。就在担子前一米多远的泥塘里,它的主人——一位中年红军战士牺牲了,小秦摘下他那顶小小的八角军帽。默默地注视着这位没走完长征道路的烈士,含着眼泪,挑起了这副担子。
起初,这一切是那么简单;担子,是战友留下的革命财产,必须挑上它。因此,他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一定能挑着它赶上队伍,走到宿营地。但是,当他走了两个小时以后发现,坚持下去越来越困难了。再加上寒冷和饥饿一齐袭来,他头晕得天旋地转,浑身一点儿劲也没有了。
就在这时,他脚下被草根一绊,猛然摔倒了。他歪坐在地上,望着在眼前晃动的水草、矮树和那对木箱,心想:“不行了,我是挑不动啦!就在这里歇一会儿。只一会儿……不要紧的,反正后面还有部队,反正……”这么一想,他觉得浑身的骨头架子都散了,那抓着扁担的手一松,倒了下去。
小秦睡着了。朦胧间,听见有人在说话。小秦用力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正在一个人的怀里躺着呢——一位同志一只手把他抱在怀里,另一只手在他额角上轻轻抚摸着。他仰脸望去,只见这位同志已经不年轻了。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宽阔的颜角上刻着几条深深的纹路。尤其吸引他的,是那两道平直的一字眉下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醒了!”那同志微微一笑,那双眼睛更温和、更慈祥了。他向旁边的战士问道:“做好了没有?”
“好了,”一个背着驳壳枪的战士端着一个小搪瓷碗走过来。
那位老同志接过碗,放在嘴边试了试,又轻轻地吹了吹,然后慢慢送到小秦嘴边。碗里,是加上青稞面粉煮的野菜汤。小秦吃着却是那样香甜。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那位老同志亲切地问道:“小鬼,你怎么掉队啦?”小秦吃着菜汤,简要地把事情的经过说了说。
“对,那是一个好战士啊!”老同志深情地点了点头,“小鬼,你也是个好同志。看!你接过来,又把它挑了那么远。”得到了老同志的夸奖,小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可是,”老同志亲切地摸着小秦的臂膀,又问了,“你为什么不继续往前走了呢?”
“我,我想歇歇。”小秦坦白地说。
“噢,想歇歇?”老同志指了指木箱,“那么,这东西怎么办呢?”
“这……”小秦觉出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了,他嗫嚅着说,“我一点儿劲也没有了……”
“不!”老同志收敛了笑容,慢慢地摇了摇头,“你有劲,知道吗?你有很多很多的劲。”
小秦不解地望着这位老同志。老同志没再说什么,他把小秦扶着站起来,然后拿出了一架望远镜。老同志把望远镜拿在手里,调整了一下距离,然后递给了他。
小秦把镜子举在眼前,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望去。草地顿时变得清晰起来,就在夜幕垂下的天际,现出了点点火光。他高兴地跳着叫起来:“篝火!”
“对,那里就是今天的目的地。”老同志把一只大手搭在小秦肩头上,轻声地说,“篝火后边是什么地方呢?”
小秦仔细地看了半天,摇了摇头:“我看不见了。”
“看不见吗?”老同志笑了,“那里,是草地的边边。再往前,是陕北革命根据地——那里,就是我们明天、后天的目标。”
“陕北?”
“对,陕北。”老同志深情地重复了一句,“党中央带着红一方面军,去年就到了那里。现在,毛主席正等着你,等着我,等着我们大家呢!”他那双搭在小秦肩头上的大手按得更重了,“在那里,有好多好多事情正等着我们去做啊!”
小秦觉得这些话,像只看不见的大手,在推着他,拉着他,向一个新的天地前进,他放下望远镜,激动地望着这位老同志。
“小鬼,要鼓起劲来,继续前进!要知道,将来,革命的将来,属于你们,也依靠着你们哪!”
话,一下子钻进了这个小红军战士的心,引起了他深深的思索。
就在他想着的工夫,同志们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上路了。那位老同志弯腰抄起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他挑着担子,迈开大步在队伍前头走着,那魁梧的身躯和宽阔的肩膀那么结实,那么健壮。仿佛就靠这个坚强的人的带动,整个队伍才走向前去。
这时候,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迎面跑过来,向那位老同志敬了个礼,又朝小秦这边跑来。
小秦不禁向干部问道:“前头那个挑担子的同志是谁呀?”
“嘿,你这小鬼!”干部笑了,“那是我们的朱总司令啊!”
“啊,是他?!”小秦怔住了。他连忙拔腿向前跑去,紧紧地抓住了扁担。
“我说你有劲嘛!”朱总司令爱怜地摸了摸小秦的肩膀,把扁担搁上去,“好,挑着吧!肩膀,挑重担子的肩膀,就是在前进的路上磨出来的!”
小秦挑着担子,望着朱总司令那健壮的背影,踏着前边的脚印,大步走着。就在这时,他明白了:这副担子本来就是属于他的。现在是他的,将来也是他的。
(节选自《王愿坚小说集》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和茹志鹃的《百合花》都塑造了小通讯员的形象,他们虽然性格、经历不相同,但都有极大的革命热情。
B.小说开头写小秦挑扁担已经非常吃力,“叹了口气”表现出他担起扁担之后的愁烦和后悔之意,但他仍能努力向前走。
C.小秦吃那碗野菜汤“狼吞虎咽”,吃得非常香甜,这既能表现出此时小秦已经饥饿至极,又能够反映长征路上的艰苦。
D.小秦只从望远镜里看到了远方的篝火,并没有看到草地边和陕北,但是这三个目的地层层深化了他对革命目标的认识。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的景物描写点明故事的时间和天气状况,说明了当时环境的恶劣,也烘托了小秦饥寒交加之下内心的忧虑。
B.小说运用了多处心理描写,写出了小秦从起初的勇挑重担到后来的不能坚持而松懈,最后重燃革命斗志的过程。
C.小说运用倒叙手法,交代了小秦遇到这对装着医疗物资的木箱的经过,避免了平铺直叙,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
D.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构成了这个革命故事的主体,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也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8.小说以“肩膀”为题,可谓匠心独运,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妙处。(4分)
9.茹志鹃的《百合花》表现了革命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具有人情之美,王愿坚的小说也是如此。请结合本篇小说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李氏之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
材料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①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②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这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给韦中立的一封回信。韦中立曾写信要求拜柳宗元为师,并不辞道远,从长安到永州去拜访求教。后来柳宗元不断地对他进行帮助。
①吾子: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此处指韦中立。②苍黄:同“仓皇”,匆忙而又慌张的样子。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B.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C.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D.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11.下列对选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读,俗称“断句”,古人指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需停顿处为“读”。
B.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通常并举。古代巫医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业,也兼用一些药物来为人消灾治病。
C.六艺经传,“六艺”又称“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D.辱,谦辞,表示让对方屈尊,文中指感到自愧。古文中类似的谦辞还有“愚”、“仆”、“鄙”、“公”、“足下”等。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与“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两句中的“下”意思不相同。
B.“圣人之所以为圣”与“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句中的“所以”意思相同。
C.材料一的“士大夫之族”与材料二的“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两句中的“之”的用法与意思都不相同。
D.“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与“千呼万唤始出来”(《琵琶行(并序)》)两句中的“始”意思相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篇选文作者都先表明自己的看法或态度,韩愈慨叹古时的从师之道久已不传,柳宗元对韦中立“欲相师”婉言谢绝。
B.材料一韩愈连用三个对比,层层深入,论证了“耻学于师”的愚蠢,从不同侧面批判了当时社会轻视师道的现象。
C.柳宗元亲见南越之犬吠雪,以此为喻,既讽刺那些聚骂并反对从师的流俗之辈,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D.柳宗元认为自己不能够做韦中立的老师,是因为“道不笃”“业甚浅近”,赶不上韩愈,且不想成为众人眼中的“越之雪”。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2)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别韦少府
李白
西出苍龙门①,南登白鹿原。
欲寻商山皓②,犹恋汉皇恩。
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
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
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
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
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
【注】①苍龙门:汉长安未央宫东有苍龙阙,此处代指长安东门。②商山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隐居于商山的信奉黄老之学的贤士。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苍龙”“白鹿”实指两个地名,但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辞别朝堂、寄身江湖之意。
B.“向溪月”勾起诗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则叫声凄婉,这些都让诗人止步难前。
C.“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化自陶渊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独立不群的人格。
D.“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其中有别离时的不舍,也有别离后独自惆怅的忧伤。
16.“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在对待“仕”与“隐”的态度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忧愤之作,作者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只能“ ”。
(2)儒道两家都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与荀子《劝学》中“ , ”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
(3)酒是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也是诗人生活的一部分,李清照用“ ”(《声声慢》)来抵挡“晚来风急”;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人生如梦”,举起酒杯,“ ”,以此祭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平心而论,想在招牌设计上( ),显出新意,巧用拼音作招牌的思路,不一定有错,比如陕西的“biángbiáng面”招牌,正是巧妙地告诉外地游客这一地方美食名字怎么念,点餐时不至于尴尬地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一个字。
但需要划重点的是, [甲] 。何为巧,恰到好处,方为巧。于招牌而言,说白了,就是对其提高辨识度有所帮助。①而此次拼音招牌之所以惹争议的原因,②在于街道干部非但没有用巧,③反而滥用“权”——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商家统一更换,④而且标准还非得一模一样,⑤结果自然是“丑得齐齐整整” “蠢得十分难看”,⑥遭到被群嘲也不足为奇了。
“强扭的瓜不甜”,但凡能在决策前认真做好调查研究, [乙] ,就会明白所谓的拼音招牌既不符实际,也不得人心。毕竟,( )的店面招牌,谈何美观。正如香港的霓虹灯招牌,大小不一,有的甚至杂乱无章,但并无碍它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成为无数摄影师镜头下的经典画面。其实,在这些( )的招牌里,恰恰蕴藏着一座城市最朴素的烟火气。城市治理,何为可为, [丙] ,或许能从这次“拼音招牌”中得到更多警示。
(摘自《广州日报》2023 年 10 月 12 日,有删改)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匠心独运 五花八门 斑驳陆离
B.别出心裁 千篇一律 五光十色
C.别出心裁 五花八门 斑驳陆离
D.匠心独运 千篇一律 五光十色
19.文中第二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画横线[甲][乙][丙]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8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小时候起,门前头的柏树坪就有一条穿于其中的羊肠小路,路面是一节节儿被脚板磨光了的青石头夹杂着一坨坨儿被踩瓷实了的红泥土,起起伏伏连着坑坑洼洼,像一条死掉的巨蚯蚓。记忆中常和院里的伙伴儿一起站在柏树坪或是柏树凸,张望着远方的层峦叠嶂浮想联翩,无数遍来回扫视着对面跨过毛家峡后与官山半腰间绕过“野鸡梁”的那条公路,犹如一条金色飘带而想入非非。那时候“野鸡梁”这条唯一通往山外的公路格外寂寞,一年半载里经过不了几辆汽车的。每当我们幸运碰上有辆“老解放”驶过时,第一个发觉的伙伴儿总会满院子兴奋地吆喝:“看车去喽!——”呼唤声此起彼伏,瞬间便在峡谷里连声回荡。虽然相隔千米之遥,可那驾车的司机似乎心有灵犀:车喇叭响得格外欢实,发动机的轰鸣声分外起劲儿。稀罕的模样儿让伙伴们兴高采烈地欢呼雀跃好一阵儿,顷刻间也打破了柏树坪上空往常的宁静,飞奔而来的伙伴们一屁股葡挞在柏树坪梯田地边的青石高坎儿上,身后一阵儿灰尘直冒。纷纷忘情指点谈论着那辆甚是稀奇的“铁怪兽”——那是童年里唯一来自山外边的“精灵”与“信使”。自打那时起,我就痴痴地苦思冥想:山外的世界该有多么精彩多么美好啊?
21.下列各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拿来主义》)
B.《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C.1964年7月5日,“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 (《喜看稻菽千重浪》)
在这样一个“白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 (《百合花》)
22.文段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对学习的认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两干多年前,荀子就在《劝学》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学习问题的朴素观点;后来,唐代的韩愈又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在《师说》里表达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看法。此后,人们关于学习的认知,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
材料二:
学习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的生存状态;没有学习,就没有社会的延续,就没有文明的传播。当今,学习对于我们有一种更加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靠学习来充实自己,以迎接每时每刻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时代发展,我们今天的学习又呈现了新的特点,也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或感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请结合材料内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和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因由一:
在乡下住
“乡土本色”即“土气”
举例论证: 三大河流域都是农业区;史禄国所述……情形;
②
我们的民族和土地分不开
因由二:
①
③ : ④
▲
▲
▲
▲
▲
▲
▲
▲
▲
2023-2024学年海南省琼中县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海南省琼中县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琼中县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海南省琼中县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已知,则代数式的值是,若分式的值为零,则x的值是,估算的值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海南省儋州市2023-2024学年八上数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海南省儋州市2023-2024学年八上数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若是完全平方式,则的值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