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文配套ppt课件
展开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和用民法
尊崇法律、敬畏法律,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每个公民认真学习民法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主 线 :《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
议题(一): 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议题(二):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②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议题(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
(1)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2)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3)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各种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是指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
3.民法调整的范围(或含义):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 一定行为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
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专业服务机构。介于自然人与法人之间。
(1)含义:由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借贷、继承、转让、赠与等
生命、健康、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人格利益
配偶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等
(2)民事法律关系要素
①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
注: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有区别的,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与年龄无关,但民事行为能力与年龄有关。
②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③民事法律关系内容:就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
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
5、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体现:①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②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孟某、姜某夫妇决定为他们刚出生的女儿取名为北雁南飞,在为女儿申请办理户口登记时,却被当地公安机关以该姓名违背公序良俗为由拒绝办理。孟某认为,其女儿享有姓名权,且父母有为子女取名的自由。有人则认为,这种取名方法不带有父母任何一方姓氏,过于任性,与习惯做法不符,不应提倡。 结合生活中通常的起名方法,讨论案例中的取名行为是否合理合法,并说明理由。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公共秩序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社会秩序,善良风俗是指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风俗。 公序良俗原则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虽然民法允许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但是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议题(二): 解析民法基本原则
1.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
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1)社会是由不同成员组成的,各成员既有共同利益,也有各自的利益。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2.确定民法基本原则必要性
3.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自愿原则:民事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a href="/zz/tb_c400350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背景图ppt课件</a>,共5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解析民法基本原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法律与生活<a href="/zz/tb_c400350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文配套课件ppt</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总则编,物权编,人格权编,合同编,继承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