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统整备课》Word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语文园地一》Word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6《景阳冈》Word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Word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第二单元统整备课》Word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案
展开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4.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对应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认写字词
“瑜”“督”等字,可以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并结合故事中的人物姓名、身份加强记忆;“丞”可与“蒸”对比识记;“忌”“幔”“寨”“擂”“呐”“弩”等字,除了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进行识记,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插图深化理解;“寨”还可以与“赛”“塞”对比识记。
“忌”“曹”“鲁”等上下结构的字,要引导学生注意其上下两部分所占的比例。“遮”字是半包围结构,要注意“庶”不要写得太大,尤其是四点底不要写得太宽,既要被广字旁盖住,也要能被走之托住。“插”字右半部分的笔顺易错,注意提示学生最长的竖笔不要最后才写。
本课中的“军令状、水寨”等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插图来理解,因为这些词语现在不常用,所以只要求学生知晓大意,能够读写即可。对常用的词语,如“妒忌、委托”等,要求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并积累运用。
阅读理解
本课作为第二单元第一课,是一篇根据名著改写的现代文,重在学习围绕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之初,可以通过影视作品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围绕“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可以适当补充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引导学生围绕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的特点;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原著片段,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积累运用
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需引导学生积累运用通过人物言行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相关人物及故事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三国”,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吗?你对《三国演义》有什么了解?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和故事?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
(1)《三国演义》的相关历史背景。
(2)《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故事,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
(3)对《三国演义》中部分人物的初步认识。
课件出示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的作者。
《三国演义》是古典长篇小说,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社会生活。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大多数五年级的学生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人物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教学时,从学生的已知内容出发,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同桌展开交流。
教师明确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由交流从文中找出的主要人物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按事件发展顺序分别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提示学生在说每一部分时,注意说清楚主要人物和事情。
课件出示 (1)起因:周瑜很妒忌诸葛亮,要诸葛亮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准备以此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以大局为重,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2)经过:诸葛亮向鲁肃借船只、军士、草把子等,并叮嘱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第三天凌晨,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上,在大雾漫天时把船只开向曹军水寨,曹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二十条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
(3)结果:十万支箭如期交付周瑜,周瑜自叹不如。
4.引导学生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指导。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结合以往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学习,了解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的,指导学生把故事情节梳理清楚,逐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板块三 检查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读音,引导学生识记并理解文中包含这些字的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1)本课生字大多为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
(2)“丞”可与熟字“蒸”对比识记;“寨”可与“赛”“塞”对比识记。
(3)“瑜”和“督”可以结合故事中的人物、身份来识记、理解。
(4)“幔子”“弓弩”“水寨”等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插图来理解。
2.让学生读读本课要求写的13个字,仔细观察后交流:写好这些字要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 (1)“忌”“曹”“督”“委”“鲁”“惑”“寨”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各部分的不同比例。
(2)“忌”字的上半部分是“己”,书写时竖弯钩不要出头。
(3)“插”字共12画,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撇、横、竖、撇、竖、横、横折、横、横。
3.让学生在方格纸中书写本课生字,每个字写两遍。
教师明确写字要求:书写正确、端正,力求美观,注意写字和握笔姿势。
4.选择学生书写作业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评价。
5.针对本班的书写问题,教师示范书写易错字。学生把自己不满意的字再写一遍。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扫清字词障碍。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好准备。
板块四 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妒忌、委托”等词语。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通过品味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关键语句,感受人物的特点。
2.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初步感受原著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细读故事,认识诸葛亮
活动1 品味语句,感受特点
1.布置阅读任务: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地方写了诸葛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最能体现诸葛亮谋略和智慧的地方找出来,仔细地读一读。
2.全班交流阅读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课件出示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预设:诸葛亮不害怕周瑜的诡计;诸葛亮胸有成竹,早有计划;诸葛亮敢立下军令状,真是太厉害了……
教师点拨:
①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什么?当时诸葛亮心里想了些什么?
预设:立下军令状意味着必须完成任务,不然就要受罚。当时诸葛亮可能在心中暗想对策,也可能在暗笑周瑜上钩了……
②追问:诸葛亮这么机智,为什么不推掉这个任务呢?明明知道周瑜要害他,为什么还要替周瑜造十万支箭呢?
预设:诸葛亮有把握应对,不怕周瑜的诡计;诸葛亮心中早有对策,所以干脆将计就计……
提示:可引导学生借助相关背景资料,加深对诸葛亮的认识:当时孙刘联盟,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为了顾全大局,达到联合东吴抗击曹军的目的。
课件出示 (2)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预设:诸葛亮找鲁肃借东西,计划得非常周详;诸葛亮不让鲁肃告诉都督,结果鲁肃果然没有告诉都督,证明他事先已经预计到了,他对鲁肃的为人了如指掌……
提示:引导学生结合资料了解:鲁肃作为东吴的重臣,是“孙刘联合抗曹”的忠实拥戴者,因此诸葛亮才放心向他借船。
课件出示 (3)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预设:诸葛亮居然提前算到了第三天晚上会有大雾,真是神机妙算;诸葛亮还料定雾这么大,曹操不敢派兵出来,说明诸葛亮对曹操了如指掌……
教师点拨:
①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究竟是碰巧遇上了大雾,还是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算准了大雾时间呢?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诸葛亮早已算准天气的语句。
预设: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②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是否可以改成“诸葛亮到了第三天四更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为什么?
预设:不可以,这样就不能体现诸葛亮早就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智慧和谋略。
课件出示 (4)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预设: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看来他早就想好了,即使雾散后被曹兵发现,己方船轻水急,顺风顺水,曹兵也追不上。
提示:提供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当时正值冬季,曹操率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周瑜则驻守长江南岸防御,冬天江面上刮西北风,且船上只有草把子和箭,因此诸葛亮借箭后驾船返回南岸是“船轻水急”的。
活动2 交流看法,归纳总结
1.引导学生交流:读完课文后,你对诸葛亮这个人物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
2.小结:阅读故事时,通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来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体会人物的特点,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意图 可以让学生找找文中体现诸葛亮特点的语句,体会他当时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结合语句边思考边体会。指导学生加强对人物语言的体会,从重点词句中了解人物关系及其性格特点。
板块二 品读其他人物特点
1.布置小组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周瑜、鲁肃、曹操等人物特点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
2.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周瑜妒忌心重,要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明里是共商军事,暗里却是设陷阱害人。
鲁肃这个人十分忠厚,重承诺,顾全大局。
曹操是个疑心很重的人,大雾天气里怕诸葛亮用计,不敢出兵,结果还是上了诸葛亮的当。
3.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故事的历史背景资料,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预设1:周瑜陷害诸葛亮,不是简单的“妒忌”,而是担心诸葛亮的才能会让蜀国更加强大,将来对东吴不利。
预设2:鲁肃作为东吴的重臣,是“孙刘联合抗曹”的忠实拥戴者,所以他才会尽心帮助诸葛亮。
预设3:曹操为人疑心很重,《三国演义》中写了他曾经因为疑心而杀死了恩人一家。所以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他是不会贸然出兵的。
4.小结:《三国演义》中的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可谓是家喻户晓,值得在阅读中细细体会。同学们还可以联系自己看过的影视作品,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设计意图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故事,它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在整本书中也是前有起因、后有延续的。在阅读时结合相关的背景资料,就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人物的了解。
板块三 链接原文,拓展阅读
1.让学生默读“阅读链接”中的原著片段,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大概意思。教师相机点拨“曹寨”“擂鼓呐喊”“切不可轻动”“放箭”“受箭”等词语的意思。
预设:这个片段讲的是曹操派人向江中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情节。
2.学生交流原著片段中不理解的语句。教师提示学生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段落,辅助理解。
课件出示 操传令曰——曹操下令说。
重雾迷江,彼军忽至——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
追之不及——要追也来不及了。
3.引导学生将原著片段与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谈谈自己读后的发现或感受。
预设1:原著中把诸葛亮称为“孔明”,这是诸葛亮的字,是古代常用的一种称呼方法。
预设2:原著中还出现了“毛玠”“于禁”二人,他们是曹操手下的军士,课文里没有出现。这是课文与原著在内容上的不同。
4.引导学生自由交流: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草船借箭”的故事有了进一步了解。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5.小结:《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家喻户晓的故事,如“三顾茅庐”“空城计”“火烧赤壁”等,同学们课后可以找到原著中的片段,试着读一读。读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影视作品来尝试理解。
设计意图 可以先让学生默读原著片段,启发学生通过“曹寨”“擂鼓呐喊”“放箭”“受箭”等词,明白这一段讲的是曹操派人向江中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的情节,进而找到课文中与之对应的段落。
板书设计
学生课堂活动卡
★活动建议
1.学生独立阅读并填写。
2.小组交流并补充完善。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学生课前预学案
课 题
草船借箭
用 时
3~5分钟
活动内容
阅读思考: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起因
经过
结果
课 题
草船借箭
时间建议
10~15分钟
预
学
内
容
熟读课文
1.本文共有( )个自然段。
2.默读一遍,朗读两遍,读通、读顺课文。
预习字词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再把词语正确地读两遍。
A.nǔ B.chénɡ C.màn D.nà
E.léi F.dū G.cá H.yú
周瑜( ) 幔子( ) 曹军( ) 丞相( )
都督( ) 擂鼓( ) 呐喊( ) 弓弩( )
2.描一描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尽量把字写得正确、工整。
3.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并选词填空。
妒忌 委托 预计 军令状 调度 神机妙算
(1)周瑜十分( )比自己有才干的人。
(2)诸葛亮( ),顺利地完成了造箭的任务。
内容感知
1.课文主要讲述了( )的故事。
A.周瑜妒忌诸葛亮 B.鲁肃帮助诸葛亮 C.诸葛亮草船借箭
2.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周瑜的特点是( ),曹操的特点是( ),诸葛亮的特点是( )。
A.生性多疑 B.神机妙算 C.嫉贤妒能
资料搜集
1.搜集诸葛亮的资料。
2.搜集《三国演义》的资料。
阅读质疑
1.为什么鲁肃会帮助诸葛亮?
2.读了课文,我还要在上课时努力弄懂下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5 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共8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草船借箭优质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5 草船借箭优质课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细读课文,解读对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5 草船借箭一等奖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