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注意卷整洁
一、选择题
1.关于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光,我们就看不见周围的物体B.光只能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光看不见、摸不着D.光不能被反射、折射
2.下列物体中,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开着的电灯、月亮B.萤火虫、彩虹
C.点燃的蜡烛、太阳D.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
3.彩虹是由于空气中的( )使光线发生了折射从而形成的。
A.氧气B.二氧化碳C.小水珠D.氮气
4.下列物体与潜望镜利用的原理相同的是( )。
A.放大镜B.医生用的额镜C.近视眼镜D.凸透镜
5.发生月食是因为( )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A.彗星B.水星C.地球D.火星
6.以下不属于地球内部结构的是( )。
A.地壳B.地心C.地幔
7.科学家( )通过实验证明了彩色光可合成白光。( )
A.爱因斯坦B.爱迪生C.牛顿D.伽利略
8.以下几组岩石中,最容易在长白山天池附近找到的一组是( )。
A.浮石、大理岩、石灰岩B.玄武岩、浮石、花岗岩
C.板岩、浮石、花岗岩D.大理岩、花岗岩、玄武岩
9.金沙江四川段是著名的淘金地带,这一带的沙子因含有黄金被称为“金沙”。“金沙”江的形成主要与( )作用有关。
A.沉积B.侵蚀C.风化D.地震
10.为了模拟降雨对土地的影响,小科动手制作了一个“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再用喷壶向“小山丘”的顶部喷水。此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小山丘”的形状没有任何变化B.“小山丘”上被冲出许多细沟
C.流入盆中的水依然清澈D.彩沙的位置没有明显变化
二、填空题
11.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 、 、地核。
12.植树种草、绿化荒山能防止 。
13.“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包括降雨量大小、降雨高度和 。
14.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害,比如 、 。但是也会给环境带来好处,比如 、 。
15.如图,白色的太阳光通过 后会看到七彩光带,这些彩色光线都发生了 现象。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这种现象就是雨后的 。
16.科学家用 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
17.从我国地形图可以知道,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18.骨、 和 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
19.光年是用来计量恒星间 的单位。
20.“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 能统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 不能绕过障碍继续向前传播。
三、判断题
21.地球内部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冲破地壳薄弱的部分喷涌而出,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
22.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不会发生折射。( )
23.安装潜望镜的镜子时,要保持镜面平行且反射面是相对的。( )
24.我们不能看到黑暗中的苹果,是因为苹果不能发光。( )
25.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景观主要是由于地震造成的。( )
四、实验题
小明发现室外不同物体在阳光照射下,眼睛观察到的刺眼程度不同,为了探究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对光的反射的影响,如图。
26.小明想探究的问题( )。
27.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小明调整手电筒,顺利在纸屏上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光斑。请在图中画出手电筒射出光线的光路图。
28.接着,小明保持光束照射距离和角度,以及纸屏的位置( ),更换另一块粗糙面玻璃,观察纸屏上光斑的亮度变化。
29.小明观察到:经由( )玻璃反射后的光斑更亮一些。
30.小明的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即( )通过实验,小明发现物体表面越光滑,光的反射效果越( )。
小红在实验室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她利用铁架台、棉线、铁球组成了甲、乙两个简易的摆,请和她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31.请在图甲的括号内写出摆对应结构的名称。
32.本次实验主要采用了( )的实验方法。
A.对比B.观察C.模拟
33.小红通过图中的实验装置得到如下数据。
①分析数据前,我们都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上表数据中你认最有可能是实验操作错误产生的数据是 (填数值)如果实验成功,我们根据上表的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②实验中,小明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34.小红在家研究机械摆钟,她拿来秒表对着机械摆钟进行了时间的观察,发现机械摆钟走慢了,正确的调整方法是( )。
A.向上调节螺母B.向下调节螺母C.增大摆锤质量
参考答案:
1.A
【详解】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没有光,我们就不能看到周围的物体。A说法正确。
2.C
【详解】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彩虹、镜子、打火机不属于光源;开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太阳、萤火虫、夜光玩具属于光源。所以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C。
3.C
【详解】雨过天晴,天空出现了美丽的彩虹,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珠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说明了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
4.B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和医生用的额镜都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放大镜是凸透镜的应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的应用。
5.C
【详解】月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月食是当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月球的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看不到月球而形成的。
6.B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B不属于地球内部结构。
7.C
【详解】尽管太阳光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科学家牛顿通过实验证明了彩色光可合成白光。
8.B
【详解】地壳主要由岩石构成,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花岗岩、玄武岩、浮石都是岩浆岩。长白山天池是火山爆发形成的,周围最常见的是岩浆岩。所以B正确。
9.A
【详解】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形成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金沙江全长2308公里,贯穿我国青海、西藏、云南、四川4省,金沙江四川段,河流速减缓,沙金沉积,成为了全国闻名的淘沙点,所以“金沙”江的形成与沉积作用有关。
10.B
【详解】通过模拟实验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研究降雨的侵蚀作用。为了模拟降雨对土地的影响,小科动手制作了一个“小山丘”模型,在土壤表面撒上带有颜色的沙子,再用喷壶向“小山丘”的顶部喷水。此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小山丘”上被冲出许多细沟,表明雨水会把地表松散的土壤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11. 地壳 地幔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也越大。
12.水土流失
【详解】目前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国家大力提倡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在于植被遭到破坏,树根、草根深入土壤,可以凝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13.山地坡度
【详解】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注意对比实验中变量的控制。“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实验中,保持相同的条件包括土地坡度(地形)、降雨量大小、降雨高度。
14. 烧毁森林 掩埋农田和城市 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 火山岩是筑路的好材料
【详解】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害,比如烧毁森林、房屋,掩埋农田和城市,污染空气,导致滑坡、山崩、泥石流、地震等;但是也会给环境带来好处,比如火山灰能提高土壤肥力,火山地热是一种清洁能源,火山灰和火山岩是筑路的好材料等。
15. 三棱镜 折射 彩虹
【详解】太阳光是复色光,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复合而成。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看到七彩光带,这些彩色光线都发生了折射现象。雨后的彩虹就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阳光被空气折射而形成的七彩光带。
16.潜望镜
【详解】潜望镜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科学家用潜望镜在地下室里观察火箭的发射;科研工作者用潜望镜在保护墙内观测有放射性危险的实验;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
17.西高东低
【详解】从我国地形图可以知道,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势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18. 关节 肌肉
【详解】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骼、肌肉、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人体运动系统的构成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关节起支点作用,肌肉起动力作用,骨骼起杠杆作用。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而实现的。
19.距离
【详解】光年是一种长度单位,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大约10万亿千米。科学家用光年来计量恒星间的距离。我们所处的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
20. 声音 光
【详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光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21.√
【详解】地球内部充满着炽热的岩浆。在极大的压力下,岩浆便会从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喷涌而出,造成火山爆发。火山喷发会改变地表的地形结构,例如长白山天池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22.×
【详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但是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故题目说法错误。
23.√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故题目说法正确。
24.×
【详解】我们能看到物体,必须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不能看到黑暗中的苹果,是因为没有光,苹果也需要反射光。
25.×
【详解】在黄土高原上,30%-40%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人工草地很少,有的地方由于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据统计,黄土高原的丘陵沟整区由于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6%,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占90.4%。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的景象。黄河水流经黄土高原是侵蚀作用,黄土高原被侵蚀成千沟万壑,土地支离破碎。
26.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对光的反射的影响 27. 28.不变 29.光面 30. 对比实验 好
【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26.小明发现室外不同物体在阳光照射下,眼睛观察到的刺眼程度不同,想探究的问题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对光的反射的影响。
27.组装好实验装置后,小明调整手电筒,反射的光照在纸屏上。
28.接着,小明保持光束照射距离和角度,以及纸屏的位置不变,更换另一块粗糙面玻璃,观察纸屏上光斑的亮度变化。
29.小明观察到:经由光面玻璃反射后的光斑更亮一些。
30.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小明的实验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即对比实验。通过实验,光的反射效果越好。
31. 32.A 33. 25 在一定条件下,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摆绳短,摆动快;摆绳长,摆动慢 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34.A
【分析】实验证明摆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摆动幅度无关,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31.摆一般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类似于我们玩过的秋千。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摆回来,叫摆动一次。
32.本次实验只改变摆绳长短一个变量,主要采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
33.①分析数据前,我们都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如表数据中你认最有可能是实验操作错误产生的数据是25,与其余三次的数据差异过大。如果实验成功,我们根据如表的数据,可以得到结论: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②一般实验我们都会进行两到三次,这样是为了让实验结果更加科学,避免偶然性。同理小明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4.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机械摆钟就是利用了摆的等时性原理来实现计时的,如果发现机械摆钟走慢了,正确的调整方法是向上调节螺母,缩短摆长,让摆摆动变快。
摆
15秒内摆动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甲摆
17
17
25
17
乙摆
15
15
14
15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意卷整洁,在纸上会留下油渍的是,记录小车运动的距离是指的距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意卷整洁,要想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我们应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下列生物不是单细胞生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意卷整洁,在没有漏气的情况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