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注意卷整洁
一、选择题
1.物体影子随着太阳的位置而变化,太阳最低时影子( )。
A.最长B.最短C.较长
2.如果有一天地球自转变得忽快忽慢,那么地球上( )。
A.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B.四季更替变快C.昼夜交替变快
3.在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要按( )的方向将吸管穿过橙子。
A.地轴垂直于赤道面B.地轴平行于赤道面C.怎样穿都可以
4.下列物品与地球内部结构最接近的是( )。
A.苹果B.橙子C.鸡蛋
5.为了防止食物发霉变质应将食物储存在( )的环境中。
A.干燥低温B.干燥温暖C.潮湿温暖
6.如图是妙妙利用干草培养的微生物,它应该用滴管在( )处取水制作玻片标本。
A.水底干草处B.水中间C.靠近水面处
7.要想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我们应取( )。
A.池塘里的水B.自来水C.瓶装纯净水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病毒是一种微生物
B.病毒可以独立存在,不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C.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
9.下列生物不是单细胞生物的是( )。
A.草履虫B.蘑菇C.变形虫
10.用显微镜观察时,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图像越( ),视野越( )。
A.大大B.小大C.大小
二、填空题
11.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叫( )
12.盘山公路、桥梁等在设计时都运用到了( )这种结构。
13.车轮是一种( ),由半径较大的轮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
14.放大镜的镜片又叫( )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 )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15.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 )机械。
16.电磁起重机通电时,电能转换为( )能,可吸起钢铁。
17.地球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 )现象。
18.通过制作地球模型,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知道地球内部可分为( )、地幔和( ),地球外部包围着厚厚的( )。
19.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 ),它们具有( )的特征。
20.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 )的。
三、判断题
21.树叶进行光合作用时,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
22.我们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各部分时,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同。( )
23.下图,奥斯特实验证明了电能生磁。( )
24.在刀和斧子上,能看到斜面的应用。( )
25.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
四、实验题
26.新年到了,爸爸送给小明一辆电动玩具车,小明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现象:
(1)新买的玩具车装上电池后就能飞快的行驶,玩具车消耗的能量是 。
(2)他取下电池,拆开玩具车,发现里面有一个电动机,刚旋下来的铁质小螺丝被电动机吸引了,这是因为( )。
A.电动机里面有电磁铁B.电动机里面有磁铁
C.电动机是铁做的D.电动机的转子有铁芯
(3)他想研究转子上的电磁铁,于是用导线和铁钉制作了一个(如下图),此时这个电磁铁的钉帽是 极。
项目一 微小世界
小科学习了“微小世界”这个单元后,了解了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并使用放大镜、显微镜扩展自己的视野。
为了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小科决定自己培养微小生物,他设计了以下几种培养方法。
①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放在窗台上。
②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水田里的水,放在窗台上。
③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窗台上。
④号烧杯中,加入30毫升纯净水,并放入一些干稻草,放在冰箱冷藏室里。
27.小科每天对四个烧杯进行观察,他从杯外观察到干稻草大小比实际的干稻草要 ,原因是盛有水的烧杯相当于 镜。
28.为了更好地观察烧杯中的变化,小科将两个放大镜固定在支架上(如图)制作成简易显微镜,他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上下交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如果小科将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变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填“会改变”或“不变”)
29.小科组合的两个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的( )。
A.镜筒B.物镜和目镜C.反光镜D.镜臂
30.一星期后,小科用滴管分别从4个烧杯中吸取液体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他在 号烧杯和 号烧杯中可能观察到微小生物。
参考答案:
1.A
【详解】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光照到不发光、不透明的物体就会产生影子。物体影子长短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也与光线的照射角度有关。相同条件下,太阳位置越高,物体影子越短,相反,太阳位置越低,物体影子越长。因此,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故A选项正确。
2.A
【详解】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球自转周期受地球自转速度决定,地球自转速度越快,昼夜交替越快。如果有一天地球自转变得忽快忽慢,则地球上每个昼夜的时间长短不一。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与地球自转运动无关。故A选项正确。
3.A
【详解】赤道是地球最大的纬线圈,与地轴垂直,把地球平分成南北两半球,在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横切橙子,用橙子的横切线模拟赤道,在用橙子制作地球自转模型时,要横切橙子,要按地轴垂直于赤道的方向将吸管穿过橙子。故A选项正确。
4.C
【详解】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地球内部结构最接近的是鸡蛋,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对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5.A
【详解】适宜霉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是温暖、潮湿。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采用以下方法防治食物发霉:晾晒除湿或者通风干燥;密闭或真空包装;低温环境存放等,A符合题意。
6.C
【详解】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把池水滴在干草上,大约经过10多天就会有许多微生物。如图是妙妙利用干草培养的微生物,它应该用滴管在靠近水面处取水制作玻片标本。
7.A
【详解】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快,在水中生长速度极快。池塘水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和矿物质等养分,要想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我们应取池塘里的水。
8.B
【详解】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是依靠寄生在其它生物体的活细胞内生活的,能使人和其它生物致病,病毒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B观点错误。
9.B
【详解】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草履虫、变形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蘑菇是多细胞生物。
10.C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是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11.功率
【详解】家用的各种电器都会在说明书或铭牌上标有“功率”一项,它指的是工作时单位时间内耗电量的大小。功率指的是用电器工作时单位时间内的耗电量大小,它的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
12.斜面
【详解】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斜面坡度越小,省力越大,但费距离。斜面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盘山公路、桥梁、楼梯等设计时都运用到了斜面这种结构。
13.轮轴
【详解】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转动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车轮是由轮和轴组成,利用的是轮轴原理,半径较大者是轮,半径较小的是轴,可以省力。
14. 凸透 图像
【详解】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这一点,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目前凸透镜广泛使用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
15.简单
【详解】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
16.磁
【详解】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磁能。电磁起重机通电时,电能转换为磁能,可吸起钢铁。断电时,磁能消失,钢铁就会落下。
17.昼夜交替
【详解】地球的自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进行旋转,地球被太阳照亮的区域是白天,没有被照亮的区域就是黑夜;因此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变化。
18. 地壳 地核 大气层
【详解】地球内部圈层可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最外层的是地壳。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的厚度约为2800千米,地核的厚度约3400千米。地球的最外层部分是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外部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它包围着海洋和陆地。物质成分以氮和氧为主。
19. 生物 生物
【详解】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生物,它们也是生物,同样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20.不同
【详解】肉眼没有放大作用,看到的物像与物体是等大的。观察工具看到的视野与放大倍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反之越大。因此,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相比较,肉眼的放大倍数最小,图像与物体大小一致,则视野最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大,显微镜下的图像大,但视野范围小。所以同一个微小的物体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
21.×
【详解】植物吸收太阳能,发生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2.×
【详解】由于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实物的倒像,不但上下倒,左右也倒。我们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各部分时,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23.√
【详解】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发现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时,指南针发生了偏转。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揭开了电与磁的奥秘。
24.√
【详解】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能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用斧头劈木柴是运用了斜面的原理,斧子刃由薄到厚是斜面的应用,可以省力。所以在刀和斧子上,能看到斜面的应用。题目说法正确。
25.√
【详解】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自然界的的大多数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题目观点正确。
26.(1)电能
(2)B
(3)N
【分析】电磁铁的特点之一就是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和磁力大小,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池的接法、线圈缠绕方向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线圈的圈数、铁芯的大小有关。
【详解】(1)电池能够提供能量,新买的玩具车装上电池后就能飞快的行驶,玩具车消耗的能量是电能,转化为动能驱动小车运动。
(2)小电动机包括外壳、转子、后盖三部分。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电动机里面的磁铁吸引的铁质小螺丝。
(3)磁极之间同级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图中电磁铁通电后,小磁铁的S极与钉尖排斥,则钉尖部分是相同的磁极—S极,此时这个电磁铁的钉帽是N极。
27. 大 放大(或凸透) 28. 不变 不变 29.B 30. ② ③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多组凸透镜组成的,物镜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实像落在目镜成虚像的范围内,所以目镜成实像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27.小科每天对四个烧杯进行观察,他从杯外观察到干稻草大小比实际的干稻草要粗大,原因是盛有水的烧杯相当于放大镜。
28.为了更好地观察烧杯中的变化,小科将两个放大镜固定在支架上制作成简易显微镜,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他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上下交换,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不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变。如果小科将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变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也不变。
29.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多组凸透镜组成的。小科组合的两个放大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
30.一星期后,小科用滴管分别从4个烧杯中吸取液体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他可能在②号烧杯和 ③号烧杯中可能观察到微小生物,纯净水中不会有微生物,冰箱内的低温环境下,微生物也不易繁殖。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意卷整洁,以下不属于地球内部结构的是,科学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意卷整洁,在纸上会留下油渍的是,记录小车运动的距离是指的距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这是一份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一)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注意卷整洁,在没有漏气的情况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