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课后练习题
展开1.某同学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电极材料为石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N为阴极,电极上有红色物质生成
B.电极M为正极,电极上有气体产生
C.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增加
D.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在进行锌铜双液原电池实验时,若用铜丝代替盐桥(如图),外电路中仍然存在较小的电流,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流逐渐减小。下列关于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
A.左池构成了原电池,铜丝②极的电势高于锌极
B.铜丝②附近溶液的pH将升高
C.右池为电解池,铜丝③的反应为4OH--4e-===O2↑+2H2O
D.铜片④上有新的红色固体附着
3.某电解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完全正确的是( )
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为原电池
B.装置乙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石墨电极产物
D.Cu电极的电极反应:2H++2e-===H2↑
5.电致变色器件可智能调控太阳光透过率,从而实现节能。如图是某电致变色器件的示意图。当通电时,Ag+注入无色WO3薄膜中,生成AgxWO3,器件呈现蓝色,对于该变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为电源的负极
B.WO3在该过程中被氧化
C.银电极反应为Ag-e-===Ag+
D.Ag+由银电极向变色层迁移
6.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含CN-、Cl-废水中的CN-时,控制溶液的pH为9~10,阳极产生的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石墨作阳极,铁作阴极
B.阳极的电极反应为Cl-+2OH--2e-===ClO-+H2O
C.阴极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
D.除去CN-的反应为2CN-+5ClO-+2H+===N2↑+2CO2↑+5Cl-+H2O
7.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
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
8.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试管A、B中的电极为多孔的惰性电极;C、D为两个铂夹,夹在被Na2SO4溶液浸湿的滤纸条上,滤纸条的中部滴有KMnO4溶液;电源有a、b两极。若在A、B中充满KOH溶液后倒立于盛KOH溶液的水槽中,切断K1,闭合K2、K3,通直流电,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源中a为正极,b为负极
B.试管A中的电极反应为2H++2e-===H2↑
C.一段时间后滤纸条上紫红色向C处移动
D.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K2、K3,闭合K1,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
[能力提升练]
9.学习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处理碱性废水中的Na2SO3,同时制备Na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能电池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B.电极N为阳极,应选择惰性电极
C.电极M的电极反应式为SO eq \\al(\s\up1(2-),\s\d1(3)) +2OH--2e-===SO eq \\al(\s\up1(2-),\s\d1(4)) +H2O
D.导线中通过1ml电子的同时有2mlNa+通过离子交换膜
10.用指定材料做阳极和阴极来电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甲,然后加入物质乙能使溶液复原。下列选项中合适的组合是 ( )
11.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产生气体总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Q点时欲使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可向溶液中加入( )
A.0.1mlCuO
B.0.1mlCuCO3
C.0.075mlCu(OH)2
D.0.05mlCu2(OH)2CO3
12.用如图装置进行电解实验(a、b、c、d均为铂电极),供选择的有4组电解液,其体积均为500mL,浓度均为2ml·L-1:
(1)工作时,a、b、c、d电极上均有气体产生,则选择的电解液是上述四组中的第________组。
(2)选择第1组电解液时,电解过程中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a极:________;b极:________;c极:________;d极:________。
(3)选择第2组电解液时,当b极析出2g电解产物时,a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为________g;忽略电解前后电解液的体积变化,此时B槽中的c(OH-)=________ml·L-1(不考虑OH-与Cl2的反应)。
13.用FeCl3酸性溶液脱除H2S后的废液,通过控制电压电解得以再生。某同学使用石墨电极,在不同电压(x)下电解pH=1的0.1ml·L-1FeCl2溶液,研究废液再生机理。记录如下(a、b、c代表电压值):
(1)用KSCN溶液检测出Fe3+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Ⅰ中Fe3+产生的原因可能是Cl-在阳极放电,生成的Cl2将Fe2+氧化,写出有关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在阳极放电,原因是Fe2+具有________性。
(4)Ⅱ中虽未检验出Cl2,但Cl-在阳极是否放电仍需进一步验证。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记录如下:
①NaCl溶液的浓度是________ml·L-1。
②Ⅳ中检验Cl2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Ⅱ对比,得出的结论(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5 电解的原理
1.解析:该装置为电解池,与电源负极相接的N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电极上有红色物质生成,故A正确;M电极为电解池的阳极,故B错误;电解池总反应为CuCl2eq \(=====,\s\up7(通电))Cu+Cl2↑,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减小,故C错误;该装置为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D错误。
答案:A
2.解析: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可知,左池构成原电池,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所以铜丝②极电势高于锌极,故A正确;铜丝②作正极,空气中的氧气得电子,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有OH-生成,所以铜丝②附近溶液pH将升高,故B正确;右池是电解池,铜丝③与原电池的正极连接,是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Cu-2e-===Cu2+,故C错误;铜片④与原电池的负极连接,是电解池的阴极,Cu2+得电子生成Cu,所以铜片④上有新的红色固体附着,故D正确。
答案:C
3.解析:电解池中,电子由电源的负极流出,故a是阴极,d是正极,溶液中阳离子移向阴极,则Q离子为阳离子,故选B。
答案:B
4.解析:甲装置为锌铜原电池,Zn为负极,Cu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乙为电解池,Pt极与铜相连应为阳极,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石墨电极为阴极,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析出铜。甲装置为原电池,故A正确;装置乙为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正确;石墨电极为阴极,阴极上铜离子得电子析出铜,不能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检验石墨电极产物,故C错误;Cu为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电极反应为2H++2e-===H2↑,故D正确。
答案:C
5.解析:由图可知,银是阳极,所以a为电源的正极,b为电源的负极,故A正确;W元素由WO3中的+6价降低到AgxWO3中的+(6-x)价,化合价降低,WO3在该过程中被还原,故B错误;银为阳极,电极反应为Ag-e-===Ag+,故C正确;电解过程中电解质中的阳离子移向阴极,即Ag+由银电极向变色层迁移,故D正确。
答案:B
6.解析:阳极上Cl-放电,可用石墨作阳极,Fe作阴极,故A正确;阳极上Cl-失电子,电极反应为Cl-+2OH--2e-===ClO-+H2O,故B正确;阴极上水得电子生成氢气和氢氧根离子,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故C正确;ClO-将CN-氧化为两种无污染的气体,这两种无污染的气体为N2和CO2,同时次氯酸根离子被还原生成氯离子,溶液呈碱性,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N-+5ClO-+H2O===N2↑+2CO2↑+5Cl-+2OH-,故D不正确。
答案:D
7.解析:a和b不连接时,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铁片上有铜析出,故A正确;a和b连接时,该装置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故B正确;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都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故C正确;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构成电解池,在电解池中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则铜离子向铁电极移动,故D错误。
答案:D
8.解析:如果闭合K2、K3,断开K1,电解KOH溶液,根据图像可知,B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是A电极的2倍,所以A电极上生成O2、B电极上生成H2,因此电源中a是负极、b是正极,故A错误;A电极上氢氧根离子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故B错误;电解时,滤纸条上高锰酸根离子向阳极移动,即紫红色向D处移动,故C错误;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K2、K3,闭合K1,该装置构成燃料电池,A作正极、B作负极,有电流产生,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偏转,故D正确。
答案:D
9.解析:A项,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错误;B项,分析题意及题图可知,N电极为阴极,M电极为阳极,错误;C项,M电极为阳极,阳极上SO eq \\al(\s\up1(2-),\s\d1(3))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SO eq \\al(\s\up1(2-),\s\d1(4)) ,电极反应式为SO eq \\al(\s\up1(2-),\s\d1(3)) +2OH--2e-===SO eq \\al(\s\up1(2-),\s\d1(4)) +H2O,正确;D项,电路中每转移1ml电子的同时有1mlNa+通过离子交换膜,错误。
答案:C
10.解析:电解NaOH溶液时,Pt作电极,阴极上生成氢气,阳极上生成氧气,要使电解后溶液恢复原状,应该加入适量的水,故A错误;电解硫酸铜溶液,Cu作阳极、Fe作阴极,阳极上Cu失电子进入溶液,阴极上铜离子放电生成Cu,电解质溶液中溶质及其浓度不变,不需要加入物质使溶液复原,故B错误;电解氯化钠溶液,C作阳极、Pt作阴极,阴极上生成氢气、阳极上生成氯气,要使溶液恢复原状,需要通入适量HCl,故C错误;电解稀硫酸,Pt作电极,阴极上生成氢气,阳极上生成氧气,要使溶液恢复原状,应加入适量水,故D正确。
答案:D
11.解析: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时,先发生反应2CuSO4+2H2Oeq \(=====,\s\up7(通电))2Cu+O2↑+2H2SO4,当铜离子完全析出时,发生反应2H2Oeq \(=====,\s\up7(通电))2H2↑+O2↑,根据题给图像可知,转移0.2ml电子时生成的气体只有氧气,发生反应2CuSO4+2H2Oeq \(=====,\s\up7(通电))2Cu+O2↑+2H2SO4,实际上相当于析出氧化铜,根据铜和转移电子的量之间的关系得n(Cu)=eq \f(0.2ml,2)=0.1ml,所以相当于析出0.1mlCuO;继续电解发生的反应为2H2Oeq \(=====,\s\up7(通电))2H2↑+O2↑,实际上是电解水,根据水和转移电子的量之间的关系得n(H2O)=eq \f(0.3-0.2,2)ml=0.05ml,所以电解水的物质的量是0.05ml,根据“析出什么加入什么”的原则知,要使溶液恢复原状,应该加入0.1ml氧化铜和0.05ml水。只加氧化铜不加水不能使溶液恢复原状,故A项错误;加入碳酸铜时,碳酸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H2O和二氧化碳,相当于加入氧化铜,没有加入水,不能使溶液恢复原状,故B项错误;加入0.075mlCu(OH)2相当于加入0.075mlCuO和0.075mlH2O,不能使溶液恢复原状,故C项错误;加入0.05mlCu2(OH)2CO3,碱式碳酸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相当于加入0.1mlCuO和0.05ml水,能使溶液恢复原状,故D项正确
答案:D
12.解析:第1组:A槽电解NaOH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a电极是阴极,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B槽是电解CuBr2溶液,c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d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2Br--2e-===Br2。第2组:A槽是电解硝酸银溶液,a电极是阴极,电极反应为2Ag++2e-===2Ag,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B槽是电解氯化钠溶液,c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d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第3组:A槽是电解硫酸铜溶液,a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B槽是电解氯化铜溶液,c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Cu2++2e-===Cu,d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第4组:A槽是电解氯化铝溶液,a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b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2Cl--2e-===Cl2↑;B槽是电解硫酸钠溶液,实质是电解水,c电极是阴极,电极反应为2H++2e-===H2↑,d电极是阳极,电极反应为4OH--4e-===2H2O+O2↑。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符合条件的是第4组。
(2)选择第1组电解液时,电解过程中各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a极:2H2O+2e-===H2↑+2OH-;b极:4OH--4e-===2H2O+O2↑;c极:Cu2++2e-===Cu;d极:2Br--2e-===Br2。
(3)选择第2组电解液时,当b极析出2g电解产物O2时,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极反应可以计算,a极上析出Ag的质量为eq \f(2g,32g·ml-1)×4×108g·ml-1=27g;忽略电解前后电解液的体积变化,此时B槽中的c(OH-)=eq \f(n(OH-),V)=eq \f(\f(2g,32g·ml-1)×4,0.5L)=0.5ml·L-1。
答案:(1)4
(2)2H2O+2e-===H2↑+2OH- 4OH--4e-===2H2O+O2↑
Ca2++2e-===Cu 2Br--2e-===Br2
(3)27 0.5
13.解析:(1)用KSCN溶液检测出Fe3+的现象是溶液变为血红色。(2)氯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生成氯气,电极反应为2Cl--2e-===Cl2↑,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Fe2+===2Fe3++2Cl-。(3)由Ⅱ推测,Fe3+产生的原因还可能是Fe2+具有还原性,在阳极放电。(4)①Ⅱ中电解pH=1的0.1ml·L-1FeCl2溶液,电解pH=1的NaCl溶液做对照实验,探究氯离子是否放电,需要在氯离子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所以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2ml·L-1。②检验氯气的实验方法为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证明生成氯气,否则无氯气生成。
答案:(1)溶液变为血红色
(2)2Cl--2e-===Cl2↑,Cl2+2Fe2+===2Fe3++2Cl-
(3)还原
(4)①0.2 ②取少量阳极附近的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③通过控制电压,证实了产生Fe3+的两种原因都成立;通过控制电压,验证了Fe2+先于Cl-放电
选项
A
B
C
D
a电极
阳极
阴极
阳极
阴极
d电极
正极
正极
负极
负极
Q离子
阳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阴离子
选项
阳极
阴极
溶液甲
物质乙
A
Pt
Pt
NaOH
NaOH固体
B
铜
铁
CuSO4
CuO
C
C
Pt
NaCl
盐酸
D
Pt
Pt
H2SO4
H2O
组别
A槽
B槽
1
NaOH溶液
CuBr2溶液
2
AgNO3溶液
NaCl溶液
3
CuSO4溶液
CuCl2溶液
4
AlCl3溶液
Na2SO4溶液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Ⅰ
x≥a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有气泡产生
有Fe3+,有Cl2
Ⅱ
a>x≥b
电极附近出现黄色,无气泡产生
有Fe3+,无Cl2
Ⅲ
b>x>0
无明显变化
无Fe3+,无Cl2
序号
电压/V
阳极现象
检验阳极产物
Ⅳ
a>x≥c
无明显变化
有Cl2
Ⅴ
c>x≥b
无明显变化
无Cl2
化学鲁科版 (2019)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3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测试题: 这是一份化学鲁科版 (2019)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3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测试题,共9页。
高中鲁科版 (2019)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3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鲁科版 (2019)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3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同步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鲁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第3节 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课后作业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电解池中,阳极的电极材料一定,用石墨作电极,电解碘化钾溶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