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01
    2024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02
    2024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03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七八级的同学尚未离校,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三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得不改变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400米的黄土高原。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成形。
    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系也将为之一变。随着海拔的上升,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答案是4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的闸门打开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在中国东部,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孕育出中华文明;在中国西南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之地,又将如何对生命产生影响呢?西藏阿里扎达盆地,沟壑纵横,看起来干旱荒芜,了无生机。2010年,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块化石,它们属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布氏豹。一些科学家认为,豹亚科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它们曾走下高原,进入东亚、南亚,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后又进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豹;还进入非洲,演化出非洲狮、花豹。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原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动物们为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断演化,譬如长出厚厚的皮毛。距今260万年前,大冰期降临,原本温暖的北极地区变得寒冷。但在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早已适应寒冷的环境,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顺利从青藏高原扩散到北极,并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如今,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之间,依然生活着中国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荒之力”在文中是指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后产生的巨大能量。
    B.“意外”在文中是指青藏高原的地形给中国的气候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C.“超级水塔”的“超级”体现在水资源的数量、覆盖面积和海拔方面。
    D.“北极动物”在文中指的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无一不受到大碰撞的巨大影响。
    B.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气候变得适宜,而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其他一些地方,却降雨骤减,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
    C.青藏高原冰川有4万多条,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厚度可达数百米,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
    D.青藏高原的隆升对生物圈的演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物种的起源、全球迁徙创造了条件,奠定了第三极和更广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受到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
    B.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分别属于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这三级阶梯就是根据海拔的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C.行星风系是指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的一种流动方式,它的流动本来是非常规律的,但特殊的地形等因素会打破其规律。
    D.较之高原,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少,因此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沉至地面,这让降雨难以形成,气候会变得较为干燥。
    4.本文谈到了大碰撞对中国哪几个方面的影响,请简要概括出这几个方面。
    5.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6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奇人胡惟丏
    格非
    ①我们班,有一个名叫胡惟丏的奇人。他的年龄比我们大个四五岁,落拓不羁,一副名士派头。“丏”这个字不算冷僻,但老师在点名时常将它读成“丐”,从而引发哄堂大笑,因此,尽管这个人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但我们很早就注意到了他的存在。由于早早白了头发,班上的女生都叫他白头翁。他听说后似乎也不以为意,用《列子》中“不斑白,不知道”一类的古训来自我解嘲。
    ②我们刚进大学那会儿,七七、七八级的同学尚未离校。这些年龄比我们大上一倍的大哥、大嫂们,非常擅长用傲慢和自负来打击我们脆弱的自信,他们常常主动造访我们的寝室,不无戏谑地拨弄我们的脑袋,并亲热地称呼我们为“小赤佬”。从他们口中蹦出来的名词术语,没有一个是我们能够明白的:什么普鲁塔克呀,奥伏赫变呀,再有,就是什么“美是没有目的的,却是符合目的性的”等一类谁也听不懂的鬼话。他们大多插过队,当过知青。有人在省文工团弹过琵琶,有人在木兰围场种过树,有人在青海当过兽医。他们当然不会将我们这些不谙世事的“小赤铑”放在眼里。可是他们对惟丏却另眼相看,十分敬慕,甚至多少还夹杂着一些谦卑,一度令我们大惑不解。
    ③到了周末,高年级的同学常举办一些小型学术沙龙。由于举办者的矜持和傲慢,并非人人都有资格参加。为了挤进这个学术圈子,我和邓海云合伙买了一条光荣牌香烟来贿赂主持人,才得以以一个端茶倒水的杂役名分混迹其间。可惟丏就不一样了。他通常总是在聚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到场,静静地在某个角落坐一会儿,不到结束往往就会提前离去。他来的时候有人会给他让座,走的时候讨论甚至会暂时中断。不过他总是笑眯眯地来,笑眯眯地离开,几乎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即便主持人出于对他的尊重,临时打断了某位同学不得要领的长篇大论,请惟丐“发表高见”,他也总是连连摆手,不置一词。
    ④有一次,我记得他们是在讨论什么“双向同构”一类的问题,主持人恳请再三,与会者热烈鼓掌,惟丏才红着脸站起身来,说了一通“胡话”。说来也奇怪,惟丏说出的每个字、每个句子,我都能听得懂,似乎无甚高明之处,可是把这些字句连成一大段话,我立刻就不懂了。他在说话时,眼睛看着天花板,不时陷入停顿,有时声音低得让人听不见,大部分时间都在自言自语。好不容易等他说完,大家面面相觑,会场里鸦雀无声,似乎大多数人都没听懂。主持人当然是听懂了的,为了便于大家对惟丐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他用自己富有逻辑性的语言把惟丐刚才的发言又复述了一遍。
    ⑤他还没说完,惟丏就情绪激动地站了起来,突兀地打断了他的话,“话是这么说,可我不是这个意思。”
    ⑥这么一来,主持人立刻红了脸,有些下不来台。但他毕竟见多识广,善于变通,立刻改了,将刚才那番话反过来说了一遍,希望以此来取悦对方。
    ⑦不料,胡惟丏再次站起身来,急道:“是这个意思,可话却不能那么说。”
    ⑧话音刚落,大家全都笑了,主持人也只得讪讪地笑了笑,宣布散会。从那以后,沙龙的时间、地点都改了,我们再也没有在周末的讨论会上见到过他。
    ⑨据说惟丏家学源于绩溪胡氏,母系一族则是赫赫有名的钱塘杭氏,其学问来历斑斑可考。幼受庭训,于章、黄之学【1】多有所窥,英文、德文皆有根底,加之博闻强记、过目成诵的天资,他在我们年级显得卓尔不群,就不难理解了。曾有好事者问他的祖上与同出绩溪的胡适有什么瓜葛,惟丏也是微微颔首,未置可否。
    ⑩做学问追及祖先出身,多少有点挟古人以自重的意思,为有学之士所不取。可当时在我们系里,确已蔚然成了风气,海云就自称是漳州邓氏。我那时少不更事,自忖出身寒微,本想攀附一下“丹徒刘氏”,后来一查家谱,才知道自己的祖上与写《老残游记》的刘铁云八竿子也打不着,只得悻悻作罢。
    ⑪惟丏开始还和我们一起上课,后来有些课他就不来了,最后就只剩下一门《训诂学》,可自从唐教授不小心把“稼穑”读成“稼墙”之后,这门课他也不来了。老师们也不以为忤,不管他缺多少课,到了期末,只要他肯来参加考试,成绩一律全优。他每月还从《古文字诂林》编辑部领取编辑补贴。那个年代还没什么人读研究生,不过据说汉语史专业的董教授和解教授为了争着让惟丏给自己当助手,竟闹得形同路人,听上去颇有些夸张。
    ⑫惟丏是上海本地人,平时难得一见。后来有封匿名信寄到了系主任那里,说胡惟丏一贯孤芳自赏、目中无人,且有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云云。这些“指控”虽说查无实据,却也迫使惟丐发生了改变。他开始频繁地在校园里出没,头发剪短了,而且染得乌黑,像是换了一个人,不经意中还真能把人吓一跳。他甚至还主动帮同学修改论文,介绍发表的刊物。还破例参加了学校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居然得了个链球第四。班长王燕组织了一次郊游,惟丏不仅欣然参加,并且在大家的怂恿下高歌一曲。不过,他唱得实在不怎么样,我们班的女生笑得差点昏死过去。
    ⑬可惜惟丏还是那个惟丏,从第二个学年的下半学期开始,一连几个月都见不到他的人影。久而久之,我们只有在图书馆的借书卡上发现他的名字时,才会猛然想起班上还有这么一个人。
    ⑭我曾写过一篇小说,苦于没人指导,就通过《古文字诂林》编辑部的一位老师转给了惟丏。过了差不多三个月,稿件再次通过那位老师回到了我的手中。几乎所有的错别字他都替我改正了,可对于这篇习作的评价只有短短的四个字:过犹不及。
    ⑮邓海云是新晋党员,辅导员让他代表全系毕业生在大会上做一个发言。邓海云用一个月准备了发言稿,披露了他是如何从一名绝望而虚无的存在主义信徒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心路历程。这篇报告全文分三次发表于校刊上。
    ⑯不久以后,他就收到了惟丏给他寄来的绝交信。知道内情的同学介绍说,这封信的措辞出人意料的严厉。大致的意思是说,邓海云这样无法连续思考六十秒以上的人,既不懂存在主义,也不懂马克思主义……
    ⑰毕业前夕,系里的三位主任轮番出面请惟丏吃饭,劝他留校任教,可无一例外地遭到了他的坚决拒绝。后来,辅导员谈起他来,语调已隐约有些不悦:他这个人,学问没得说,就是做人爱钻牛角尖。难道他就不知道大观园中也有“过洁世同嫌”这样的告诫吗……
    (取材于格非小说)
    注释:【1】章、黄之学:国学家章炳麟、黄侃所创的语言文字学流派。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一个端茶倒水的杂役名分混迹其间 混迹:挤进学术圈子
    B.某位同学不得要领的长篇大论 不得要领:重点不明确、不突出
    C.惟丏也是微微颔首,未置可否 未置可否:不明确表示同意与否
    D.披露了他……的心路历程 披露:有意地表露
    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我”的视角,用近夸张的情节,塑造了同学胡惟丏的奇特形象,语言典雅而不失幽默。
    B.那些满口名词术语、经历丰富、傲慢自负的学长们对我们这些“小赤佬”极尽嘲讽,对胡惟丏却另眼相看。
    C.匿名信事件迫使胡惟丐向现实妥协,他努力使自己融入周边的世界,但这显然与他的性情不相一致。
    D.从胡惟丏对邓海云的评价可以看出,他认为海云自我标榜、捞取政治资本的行为可鄙,因此断然绝交。
    8.奇人胡惟丏之“奇”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分析。
    9.“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红楼梦曲”之《世难容》,意思是太过高洁容易被世人妒忌嫌弃。你是否认同这频点?请结合阅读积累或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乃下令曰:“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秦有小亭临境,吴起欲攻之。不去,则甚害田者;去之,则不足以征甲兵。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此南门之外者,赐之上田、上宅。”人莫之徙也。及有佧之者,还赐之如令。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而令之曰:“有能徙于西门之外者,赐之如初。”人争徙之。乃下令曰:“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田宅。”人争趋之。于是玫亭,一朝而拔之。
    李悝为魏文侯上地之守,而欲人之善射也,乃下令曰:“人之有狐疑之讼者,令之射的,中之者胜,不中者负。”令下而人皆疾习射 。及与秦人战,大败之,以人之善战射也。
    越王虑伐吴,欲人之轻死也,出见怒娃,乃为之式。从者曰:“奚敬于此?”王曰:“为其有所故也。”明年之请以头献王者岁十余人。
    宋崇门之巷人服丧而毁,甚瘠,上以为慈爱于亲,举以为官师。明年,人这所以毁死者岁十余人。予之服亲丧者,为爱之也,而尚可以赏劝也,况君上之于民乎!
    韩昭侯使人藏弊裤,侍者曰:“君亦不仁矣,弊裤不以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非子之所知也。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罚严而必 必:坚决
    B.比降北之罪 北:北方
    C.被濡衣而走火者 被:能“披”,穿着
    D.韩昭侯使人藏弊裤 弊:旧的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赏厚而信 某所,而母立于兹
    B.吴起为魏武侯西河之守 故乡人号之“驼”
    C.有能徙此于西门之外者 得双石于潭上
    D.以人之善战射也 但以刘日薄西山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B.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C.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D.吾闻明主之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而笑有为笑/今夫裤岂特颦/笑哉/裤之与颦笑相去远矣/吾必待有功者故/藏之未有予也
    13.下列对文中相差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dàn),古代计量单位,1石约等于1担(即10斗),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
    B.菽(shū),为豆类的总称,“赤菽”即“赤小豆”。菽为“五谷之一”,五谷:通常指稷、粟、米、秫、菽。
    C.“服丧而毁”,为亲人守丧哀痛过度而操作身体。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严格按照亲疏远近来制定,从重到轻依次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即“五服”。
    D.“式”,同“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西。“为之式”意为“凭轼向它(蛙)致敬”。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着重写一个“试”字。先试,由于赏罚不明,谁也不去救火;再试,赏罚分明了,人们全力以赴去救火。越王从而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B.李悝想要人们善于射箭,让人们射箭来决断诉讼,中靶子就胜诉,不中的就败诉。命令下达后,人们都急忙练习射箭。等到和秦国人打仗,使秦军大败。
    C.韩昭侯收藏破旧裤子,侍从批评他不仁,连破旧的裤子也不舍不得赏赐给身边的人,昭侯说了理由为自己开脱。此例与前面的那些事例形成对比,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D.选段运用举例论证,“奖赏优厚而守信用”,民众就会“唯命是听”。例如用吴起奖励搬车辕的人、宋都有人因服丧悲伤过度而亡等事例来论证。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有徙之者,还赐之如令。
    (2)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国大夫,赐之上田宅。
    16.文言文阅读第一段、第二段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你更赞许谁的做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四、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次韵尹潜①感怀
    陈与义②
    胡儿又看绕淮春,叹息犹为国有人。
    可使翠华周宇县,谁持白羽静风尘?
    五年天地无穷事,万里江湖见在身。
    共说金陵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
    【注】①尹潜,即周莘,是陈与义的诗友。②陈与义,宋朝诗人,少即有才名。此诗写于1129年。诗人避乱襄汉,转徙湘湖之际。当时金兵南下,连陷三州。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使用了借代的手法。“翠华”是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为饰的旗,常用来指皇帝。
    B.诗人用“风尘”比喻战乱,与戴叔伦诗句“山中旧宅无人住,来往风尘共白头”中“风尘”之意相同。
    C.颈联上句言五年间国多战乱,下句叹自己行万里路奔走于江湖,两句形成因果关系,对仗工整,一气呵成。
    D.尾联中“共说”一词照应文题,表明诗人与尹潜都主张定都南京。
    1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
    19.(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 ”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 , ”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
    六、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香气是指能引起人们愉快嗅感的挥发性物质。为了准确判断一种化合物对食品香气的贡献程度,才有了用香气值(FU)来判断某种化合物在香气中所起的作用。当FU<1.0时,① ,即嗅觉器官对该物散发的香气无感觉。FU值越大则表明② 。任何一种食品的香气并不是由一种呈香物质单独产生,而是③ 。对香气贡献大的物质,被称为“头香物”。香气物质具有挥发性、水溶性和脂溶性,正是因为这三种特性,香气才能通过感受细胞的细胞膜向外发散。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多个短句改为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不超过4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1979年到现在的40余年里,我国纪念币以其匠心独运的选题、精细别致的画面处理和 ① 的铸造工艺,赢得了收藏界的赞叹,中国纪念币于方寸之上承载着人们祈求祥和富足的愿望,熔铸着国家的骄傲和民族的风采,记录国之大典,展示中华之光。
    不仅国内收藏者青睐我国纪念币,也频频在世界级的领奖台上、享受着越来越多的高光时刻。我国于1983年发行的熊猫币在1985年度世界硬币大奖赛上 ② ,荣获“最佳金币”奖。初出茅庐的中国贵金属纪念币非但没有寂寂无闻, ③ 在世界舞台上一鸣惊人,此后,越来越多的中国纪念币走上了世界舞台。展望未来,相信中国纪念币将中国骄傲、文化自信与大国工匠精神传遍五湖四海,带到世界各地。
    2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① (四字成语)② (四字成语)③ (转折连词)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和标点符号错误,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4.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2023中国癸卯(兔)年纪念币图案。请结合其构图要素(文字信息除外)分析其寓意。
    七、写作(60分)
    25.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语文月考答案:
    1.D 2.B 3.C 4.地貌、气候、水系、生命。 5.①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②逻辑性:从根本成因到后续影响,主次分明,逻辑清晰;③严谨性: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④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打比方等手法,将青藏高原的特点等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D.原文“豹亚科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可见,许多“北极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但“北极动物”不等同于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的其他一些地方”并不受青藏高原的影响。由原文第三段“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可见,文中只说北纬30°附近亚热带地区受行星风系控制干旱少雨;青藏高原的出现改变了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并未说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其他地方“降雨骤减”,从地理知识上来说,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干旱少雨的。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错误,原文有两处“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它(西风)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400米的黄土高原”。可见,“挤压”造成“抬升”,但没造成“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土层堆积厚度增加是因为外力的西风“吹起”“沙尘”。
    B.大兴安岭“属于第三阶梯”错误,原文“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三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不是“大兴安岭”属于第三阶梯,而是“大兴安岭以东的地区”属于第三阶梯。
    D.范围扩大,原文“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并不是所有平原地区的气流都下沉至地面,都较为干燥,而是“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的具体情况,选项扩大了范围。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在青藏高原形成时,板块碰撞的巨大挤压力量传导到板块内部后,围绕着青藏高原的区域也被迫隆起,形成了较低的云贵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等一系列高原,让中国形成了从西向东逐级递减的3级台阶”可得出:对地貌的影响。
    由“青藏高原的形成还极大地改变了气候和环境。在青藏高原形成之前,中国东部为干旱荒漠,西部则为潮湿的森林。但青藏高原形成后,这个状态就完全翻转了”可得出:对气候的影响。
    由“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系也将为之一变”“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可得出:对水系的影响。
    由“除了影响气候和环境之外,青藏高原还可能是现代生物演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枢纽”青藏高原曾是冰期动物的“保育园”“青藏高原在崛起后,充当了冰期动物的‘保育园’,它们在此起源演化,全球性大冰期时从青藏高原扩散到世界各地”“多样的生态环境,让青藏高原成为冰期多种生物的避难所。尤其是横断山脉地区……成了诸多生物向南迁徙的通道,也成了它们的避难所。可以说,青藏高原塑造了现代生物链”可得出:对生命的影响。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体裁特征的能力。
    科普文是指以浅显的、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公众接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文章。其要素应该包含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和通俗性。
    科学性:本文介绍青藏高原的形成对中国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的影响,这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在介绍青藏高原对中国气候的影响时,用到了一个术语——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这些都体现出了文章的科学性。好的科普文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
    逻辑性:文章先介绍青藏高原的成因,“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然后依次介绍对地貌的影响,对气候、水系、生命的影响,地貌影响到了气候,气候又影响到了水系,最后影响到生命,环环相扣,逻辑清晰严谨。本文从根本成因到后续影响,论述主次分明,逻辑清晰。
    严谨性:“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中“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使更加表达严谨;“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中“囊括”“绝大多数”也体现了表达的严谨性,而诸多数字的罗列则体现出精确性。好的科普文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表述精准。
    通俗性:本文把青藏高原比喻为一座大型“抽风机”,生动地解释了青藏高原是如何影响到中国北纬°附近地区的气候的,体现了文章的通俗性。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打比方等手法,将青藏高原的特点等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6.A 7.B 8.出身之奇:家世显赫,家学渊深、但不挟古自重。
    学问之奇:天资过人,既有国学根基,又有西学基础;大学时就为《古文字诂林》编辑部工作;两位教授争着让他做助手;为同学修改论文。
    性格之奇:他性情随和,对同学的揶揄毫不在意,但又率真耿直、是非分明,甚至疾恶如仇,如看出邓海云的行为动机后,严厉批评,与之决裂。
    行事之奇:他做事认真,近乎迂腐古板,如通过迂回的方式,公事公办,给我改稿,委婉指出问题所在;不懂人情世故,不擅长与人打交道,如参加学术沙龙坚持已见,完全不顾及主持人的面子;他拒绝留校任教,拒绝上于己无益的课,更显得特立独行。 9.认同:现实是客观的、又是不断变化的,人应善于自我调整,融入现实,适应社会,以避免被“妒”、被“嫌”。工作中因为能力突出被授予重任,难免被同时嫉妒,这时可以放下身段,融入同事之中,为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不认同:人应坚守自我,保持个性,以磊落之心对抗生活的苛责,即使被“妒”被“嫌”,
    也决不向世俗低头。如屈原宁可抱石沉江,也不愿“逐流扬波”,屈服于世俗,保持了自己品格的高洁。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A .错在“学术圈子”,混迹:隐蔽本来面目混杂在某种场合。
    故选A。
    7.本题考查学赏析作品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B.错在“极尽嘲讽”,由“这些年龄比我们大上一倍的大哥、大嫂们,非常擅长用傲慢和自负来打击我们脆弱的自信,他们常常主动造访我们的寝室,不无戏谑地拨弄我们的脑袋,并亲热地称呼我们为‘小赤佬’”可知,他们是在打击我们的自信。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小说题目为“奇人胡惟丏”,可见小说是围绕“奇”字谋篇布局的,学生需要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所作的事筛选出有效信息。
    由“据说惟丏家学源于绩溪胡氏,母系一族则是赫赫有名的钱塘杭氏,其学问来历斑斑可考……曾有好事者问他的祖上与同出绩溪的胡适有什么瓜葛,惟丏也是微微颔首,未置可否”可知,胡惟丏出身之奇,家世显赫,家学渊深、但不挟古自重。
    由“幼受庭训,于章、黄之学多有所窥,英文、德文皆有根底,加之博闻强记、过目成诵的天资”“他每月还从《古文字诂林》编辑部领取编辑补贴”“不过据说汉语史专业的董教授和解教授为了争着让惟丐给自己当助手,竟闹得形同路人”“我曾写过一篇小说,苦于没人指导,就通过《古文字诂林》编辑部的一位老师转给了惟丏。过了差不多三个月,稿件再次通过那位老师回到了我的手中。几乎所有的错别字他都替我改正了”可知,他学贯中西,天资过人,深受教授器重。
    由“从而引发哄堂大笑,因此,尽管这个人沉默寡言,独来独往,但我们很早就注意到了他的存在。由于早早白了头发,班上的女生都叫他白头翁。他听说后似乎也不以为意”“不久以后,他就收到了惟丏给他寄来的绝交信。知道内情的同学介绍说,这封信的措辞出人意料的严厉。大致的意思是说,邓海云这样无法连续思考六十秒以上的人,既不懂存在主义,也不懂马克思主义……”可知,他性格温和,不以同学的揶揄为忤,但是又嫉恶如仇、是非分明。
    由“过了差不多三个月,稿件再次通过那位老师回到了我的手中。几乎所有的错别字他都替我改正了,可对于这篇习作的评价只有短短的四个字:过犹不及”可知,他做事认真,近乎迂腐;由“他还没说完,惟丏就情绪激动地站了起来,突兀地打断了他的话,‘话是这么说,可我不是这个意思。’”“不料,胡惟丏再次站起身来,急道:‘是这个意思,可话却不能那么说。’”“系里的三位主任轮番出面请惟丐吃饭,劝他留校任教,可无一例外地遭到了他的坚决拒绝。后来,辅导员谈起他来,语调已隐约有些不悦”可知,他不通人情世故,性格特立独行。
    9.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的能力。
    题干要求学生结合阅读积累或者现实生活谈谈对“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需要学生理解“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学生需要结合文中主人公胡惟丏虽然学贯中西,但是因为不善交际,不通人情世故导致辅导员对他不悦,认为他爱钻牛角尖。现实生活中不乏这类人,不管是班上学习好、能力高的同学,还是父母单位的同事,也许都出现过这类情况。因此,学生可以赞同题干的观点,主张避免被“妒”、被“嫌”。
    当然,学生也可以不赞同,因为即便社会确实有一类人自己能力低下,却总是嫉妒他人的优秀。比如《屈原列传》里的上官大夫。因此,学生也可以从这一角度赞扬屈原这类历史人物或者现代社会特立独行、保持高洁品格的人。
    10.B 11.D 12.A 13.B 14.C 15.(1)等到(后来)有搬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赏赐他。
    (2)第二天将要攻取(那)岗亭,有能率先登上(岗亭)的,任命他当国大夫,赏赐他上等田地、住宅。 16.答案示例:①我更赞许吴起的做法。吴起先后两次设下奖赏标准,取信于民,比起越王仅以赏罚威势震慑百姓,更能获得百姓支持。获得百姓真心的信任和拥戴才是治国之道。
    ②我更赞许越王的做法。越王设计的“焚宫室”更接近战争的危险局面,且相比吴起的只奖无罚,越王赏罚分明,更能激励民心。有原则、有信用的奖惩机制才是取胜之道。
    【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B.北:败退。句意:和投降败退的罪行相同。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承接,而且;通“尓”。
    B.助词,的;代词,他。
    C.介词,到;介词,在
    D.介词,由于。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听说英明的君主吝惜(自己的)一颦一笑,皱眉有皱眉的缘故,笑有笑的缘故。现在那条破旧裤子,难道只是皱个眉头笑一下的事吗?裤子与皱眉头笑一笑(的作用)相差得远了。我一定要等有功劳的人(才能赏给他),所以收藏起它没有给别人啊。
    “一颦一笑”作“爱”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BC;“有功者”作“待”的宾语,应在宾语后断开,且“故”解释原因,应断在下句,据此排除D。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五谷:通常指稷、粟、米、秫、菽”错误,“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从反面论证了观点”错误,该事例属于正面论证。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1)及,等到;徙,迁徙,这里指搬动;赐,赏赐;如,按照。
    (2)明日,第二天;且,将要;仕,任命。
    16.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的能力。
    题干问“文言文阅读第一段、第二段分别讲述了越王与吴起的故事,你更赞许谁的做法”,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二人做法的优劣之处,言之成理即可。
    如赞同越王:越王为了证明“赏厚而信,罚严而必”,用“焚宫室”的方法来尝试,说“人之救火者死,比死敌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结果“人之涂其体,被濡衣而走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可见,赏罚分明能够有效激励民心。
    如赞同吴起:相对越王焚烧宫室这样更加危险的方法而言,吴起的方法更有温情,“于是乃倚一车辕于北门之外”“俄又置一石赤菽东门之外”,他两次设下奖赏标准,两次如约赏赐,取得了百姓的信任,得到了百姓的爱戴,没有用武力压迫,没有靠权势震慑,真正赢得了百姓的拥护。
    参考译文:
    越王向大夫文种询问道:“我想讨伐吴国,可以吗?”(文种)回答说:“可以了,我们的奖赏优厚并且讲诚信,惩罚严厉而且坚决实行。您想要了解这一点,为什么不烧一下房屋试试呢?”于是就放火焚烧房屋,人们(都)不去救它。(越王)就下令说:“人去救火的(如果)死了,(就)和战死在敌阵的奖赏相同;救火如果没死的,(就)和战胜敌人的奖赏相同;不救火的人,和投降败退的罪行相同。”(命令一下达)人们(用烂泥)涂在自己的身体上,披着湿衣服而奔赴火海的,左边有几千人,右边有几千人。(从)这件事(可以)知道必将战胜吴国的趋势了。
    吴起做魏武侯的西河郡守。秦国有座小的边防岗亭面临边境,吴起想要攻占它。(因为如果)不除掉(它),那么(它)对(魏国)种田的人危害很大;(如果要)除掉它,那么(又)不值得为此征集军队。于是就在北门外放一根车辕木,然后(向人们发布)命令说:“有能搬这车辕木到南门外的人,(就)赐给他上等的农田、上等的住宅。”人们没有搬它的。等到(后来)有搬它的人,立即按照命令赏赐他。一会儿(吴起)又在东门外放置一石赤豆,之后(向人们发布)命令说:“有能搬这个到西门外的,像当初那样赏赐他。”人们争着搬它。于是(吴起)下达命令说:“明天将要攻取(那)岗亭,有能率先登上(岗亭)的,任命他当国大夫,赏赐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着前往。于是(吴起下令)攻亭,一个早晨就把它攻克了。
    李悝做魏文侯上党地区的郡守,想要人们善于射箭,于是下令说:“人们有疑虑而不能决断的诉讼,就让他们射箭靶,射中靶子的就胜诉,射不中的就败诉。”命令下达后,人们都急忙练习射箭。等到和秦国人打仗,使秦军大败,因为人们都善于作战射箭。
    宋国崇门的(一个)里弄居民为亲人守丧哀痛过度而损伤身体,很瘦弱,君主认为他对亲人非常仁爱,提拔任命(他)做个小官。第二年,人们因守丧哀痛损伤身体死亡的一年有十多人。子女为父母亲服丧,是因为爱父母,尚且可以用奖赏来鼓励,更何况是君主对于民众呢!
    越王计划讨伐吴国,想要人们看轻死亡(而拼死去作战)。(他)出外看见(鼓着腮帮子似含)怒气的青蛙,就向它凭轼致敬。随从说:“为什么(要)对这种东西表示敬意呢?”越王说:“因为它有勇气的缘故。”第二年请求把头颅献给越王的人一年有十多位。
    韩昭侯派人收藏(起自己不穿的)破旧裤子,侍从说:“您也太不仁慈了,(连)破旧的裤子也不拿它来赏赐给身边的侍从却(把它)收藏起来。”昭侯说:“这不是你懂得的道理。我听说英明的君主吝惜(自己的)一颦一笑,皱眉有皱眉的缘故,笑有笑的缘故。现在那条破旧裤子,难道只是皱个眉头笑一下的事吗?裤子与皱眉头笑一笑(的作用)相差得远了。我一定要等有功劳的人(才能赏给他),所以收藏起它没有给别人啊。”
    17.B 18.①首联诗人用“又”“叹息”等词,表达了面对金兵的多次入侵,自己却无能为力、才不得展的愤懑。②颔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③颈联与尾联通过对自己漂泊的状态及国无定都的现状的描写,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
    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与戴叔伦诗句……之意相同”错误,戴诗中的风尘指尘事、平庸的事。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此诗表达了诗人深挚的忧国之思、沉痛的流亡之苦和报国无门的愤懑。
    “胡儿又看绕淮春”,用虚实相济的手法,高度概括地叙述了三年来金兵两次大规模的进攻。次句用“叹息”二字表出忧国之意,接以“犹为国有人”,此处是诗人为治国无人而发出的感叹,表明了诗人忧国的情怀,则语带激愤。
    三、四两句,诗人大声疾呼:岂可使皇帝到处流亡?谁能指挥三军澄清宇内呢?颔联诗人用问句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现状的不满,表达了对“匡扶社稷”的英豪的期盼之情。
    颈联,“万里”句则叙个人奔走江湖,饱经忧患,幸而保全性命。尾联是说自己在烟津迷路之上,感到金陵有帝王气,应定都于此。表达了对自己和朝廷前途命运的担忧。
    19.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简、砺、利、卿”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0.①化合物不会引起人的嗅感
    ②该物质引起的嗅感越强
    ③多种呈香物质的综合反应 21.香气正是因为香气物质的挥发性、水溶性和脂溶性才能通过感受细胞的细胞膜向外发散。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即嗅觉器官对该物散发的香气无感觉”可知,语句意思为FU低于1.0时化合物不会引起人的嗅感,故可填写“化合物不会引起人的嗅感”。
    第二空:前面说FU低于1.0时化合物不会引起人的嗅感,表明FU的数值与人的嗅感有正关联,此处说“FU值越大”可知,引起人的嗅感就会越强烈,故可填写“该物质引起的嗅感越强”。
    第三空:依据前句“任何一种食品的香气并不是由一种呈香物质单独产生”和后句“对香气贡献大的物质,被称为‘头香物’”可知,此空是说食品的香气是多种呈香物质的综合反应,故可填写“多种呈香物质的综合反应”。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首先提出长句的主干来,单独成句:香气能向外发散。
    再把长句的修饰语(定语或状语)分别提炼出来,单独成句:“香气物质具有挥发性、水溶性和脂溶性”是香气能往外扩散的原因,作句子的第一个状语;“通过感受细胞的细胞膜”是香气往外扩散的方式,作第二个状语。这两个状语可用“因为……才能……”衔接。
    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几个分句,连贯表述即可。
    22. 巧夺天工/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精益求精 大放异彩/独占鳌头 而且/反而 23.我国纪念币不仅受到国内收藏者青睐,也频频(站)在世界级的领奖台上,享受越来越多的高光时刻。 24.①画面正中,可爱的小兔子抱着白菜。白菜的谐音是百财,寓意国富民强/富贵吉祥。或:……白菜象征着丰收,寓示着家门安泰,社稷安宁。
    ②兔子两旁盛开着饱满的荷花,展现了蓬勃悠然的生命之美,寓意欣欣向荣。
    或:“荷”谐音“合”,寓意团圆和美,政通人和。
    或:两旁的荷花是一种清雅淡泊的祥瑞之花,寓意风清气正。
    或:两旁的莲花象征好运连连,幸福绵长。
    ③兔子形象俏皮可爱,展示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与“铸造工艺”搭配,从上下为语境,可推知此处应形容其铸造工艺的高超(先转化为口语),可选用成语巧夺天工、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精益求精等。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登峰造极:登上顶峰,意指到达最高点。比喻精绝的造诣。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表示要求极高。
    ②在“大奖赛上”可推知此处应填入动词。依据下文“荣获‘最佳金币奖’”中的“最佳”,可以选用成语大放异彩、独占鳌头等。大放异彩:闪耀着无比灿烂的光辉,散发出奇异的光彩或色彩。比喻有着优异的表现或是突出的成就。独占鳌头:原指科举时代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
    ③非但与反而、而且构成一组关联词。反而,意思是表示跟意思(思想)相反或出乎意料;而且,在递进中表转折。二者在句中都起转折作用。
    2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不仅国内收藏者青睐我国纪念币”语序不当,改为:我国纪念币不仅受到国内收藏者青睐。
    “也频频在世界级的领奖台上”偷换主语,此句主语应是“我国纪念币”。
    据此句子可修改为:我国纪念币不仅受到国内收藏者青睐,也频频(站)在世界级的领奖台上,享受越来越多的高光时刻。
    24.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结合第一自然段中“中国纪念币于方寸之上承载着人们祈求祥和富足的愿望”等内容,及题干中“2023中国癸卯(兔)年纪念币”“富含美好祝福”等提示性信息,把握分析方向,立足图案中的传统元素作答。
    先看画面正中,一只可爱的小兔子抱着白菜。白菜的谐音是“百财”,寓意国富民强和富贵吉祥。而且白菜被誉为天下第一菜,产量极高,象征着丰收,寓示着家门安泰,社稷安宁。
    再看徽标两边,兔子两旁盛开着饱满的荷花,荷花寓意非常丰富,展现了蓬勃悠然的生命之美,寓意欣欣向荣;
    且“荷”谐音“合”,寓意团圆和美,政通人和;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傲岸,两旁的荷花是一种清雅淡泊的祥瑞之花,寓意风清气正;
    荷花盛开,象征好运连连,幸福绵长。
    再从细部观察,兔子形象明朗乐观,俏皮可爱,展示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材料提到了一种现象“人多是耻于问人”,多数人以为求教于别人是羞耻的。然后说“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意在强调人如果想要进步,有不明白的地方就要虚心的向别人求教,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向别人询问不是耻辱,而是好学者们的优秀品质。
    由此看出,“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问题,不但能使学习者灵活而实际地掌握知识,而且能使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因此,“好问”是感悟知识形成,继而成才的途径,古人说学贵有“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能有“悟”。问是建立在深思、慎思、精思的基础之上的,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同时,问又是向更高层次思维发展的开始。
    题目要求是以“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为题写议论文。行文思路上,由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有疑必问,善莫大焉。然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首先要有存疑意识,才能提出问题,要养成存疑的好习惯;其次多问是掌握更多的知识前提,是增长知识的有效途径;再次要善问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最后总结全文,学知识要思维敏捷,多动脑思考,要好问不倦,才能提升自己的素质,做到“不能则学,不知则问”。
    立意:
    1.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2.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3.多问于人,则胜于人。
    4.学则须疑,疑则须问。
    相关试卷

    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八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用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试题语文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