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5177157/0-17047700682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5177157/0-1704770068263/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5177157/0-170477006829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6页。全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 一些动物的名称里有“鱼”字,却不属于鱼类。下列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
A. 章鱼B. 鱿鱼C. 草鱼D. 娃娃鱼
【答案】C
【解析】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详解】A.章鱼的身体呈卵形或卵圆形,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A错误。
B.鱿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B错误。
C.草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C正确。
D.娃娃鱼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属于两栖动物,D错误。
故选C。
2. 下列对相关动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涡虫有口有肛门B. 河蚌的运动器官是疣足
C. 蚯蚓身体背腹扁平D. 蝗虫体表有外骨骼
【答案】D
【解析】
【分析】 涡虫是扁形动物,河蚌是软体动物,蚯蚓是环节动物,蝗虫是节肢动物。
【详解】 A.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A错误。
B.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运动器官是足,不是疣足,B错误。
C.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蝗虫是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用气管呼吸,D正确。更多课件教案等优质滋元可 家 威杏 MXSJ663 故选D。
3. 下列有关鱼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鲫鱼主要通过鳍的摆动进行运动B. 鲫鱼体表有粘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
C. 所有种类的鱼全身都覆盖着鳞片D. 有的鱼有脊柱,有的鱼没有脊柱
【答案】B
【解析】
【分析】鱼类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大多数鱼类的体表覆盖着鳞片,也有一些鱼的体表没有鳞片,像泥鳅、鲨鱼等,称为无鳞鱼。
【详解】A.鲫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A错误。
B.鲫鱼的体表有粘液,起保护身体的作用,可以减少水的阻力,B正确。
C.大多数鱼类的体表覆盖着鳞片,也有一些鱼的体表没有鳞片,像泥鳅、鲨鱼等,称为无鳞鱼,C错误。
D.鱼类属于脊椎动物,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D错误。
故选B。
4. 哺乳动物大熊猫憨态可掬,为人们所喜爱。以下关于大熊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温恒定B. 卵生C. 牙齿无分化D. 产仔率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
【详解】大熊猫是哺乳动物,特点是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哺乳胎生,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 如图表示家鸽部分结构,其中②与④相通。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家鸽的喙,内有牙齿B. ②是食物下行的通道
C. ③可进行气体交换D. ④是家鸽的呼吸器官
【答案】D
【解析】
【分析】1.题图中:①喙,②气管,③气囊,④肺。
2.家鸽等鸟类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当吸气时,气体一部分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一部分经过肺,再进入气囊,在气囊内储存。当呼气时,气囊内的气体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鸟的飞行生活。
【详解】A.①表示家鸽的喙,内没有牙齿,A错误。
B.②是气管,而食物下行的通道是食道,B错误。
C.③是气囊,气囊能暂时储存气体,辅助肺呼吸,但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
D.④是肺,是家鸽的呼吸器官,D正确。
故选D。
6. 与干燥的陆地气候相适应,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面不属于这种结构的是( )
A. 蚯蚓的体壁B. 鳄鱼的鳞片C. 骆驼的皮肤D. 龟的甲
【答案】A
【解析】
【分析】 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环境形态结构的共同特征:
(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以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
(2)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如骨骼和四肢等,以适于陆地运动,便于觅食和避敌。
(3)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如肺和气管等。
(4)一般都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以适应多变的陆地环境,及时作出适应性反应。
【详解】A.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其体壁密布毛细血管。蚯蚓的体壁不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A符合题意。
B.鳄鱼是爬行动物,其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陆地生活,B不符合题意。
C.骆驼的皮肤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有利于骆驼在干燥的沙漠中生存,C不符合题意。
D.乌龟是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甲,甲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 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飞行相适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身体呈流线型B. 胸肌发达,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C. 骨骼轻、薄、坚固D. 食量小,有利于减轻体重
【答案】D
【解析】
【分析】鸟类适于空中飞翔形态结构特点:鸟类的体形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鸟的骨有的薄,有的愈合在一起,比较长的骨大都是中空的,内充气体,这样的骨骼既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又能加强坚固性;胸骨具有高耸的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非常大,消化能力强,可为飞行提供足够的能量;有喙没有牙齿;直肠很短,不存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呼吸为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
【详解】A.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通常表现为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因此,鸟的身体呈流线型,飞行时可减小空气阻力,利于飞行,A正确。
B.鸟类与飞翔有关的胸肌特别发达,约占体重的1/5,它能发出强大的动力,牵引翼的扇动。鸟类扇动翅膀的动力来自胸肌,B正确。
C.鸟的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减轻体重,利于飞行,C正确。
D.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供给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可以在鸟类细胞中的线粒体内参与呼吸作用,从而释放大量的能量,利于飞行,D错误。
故选D。
8. 鸟喙的特征与鸟的食性密切相关,下列特征中适于捕食浅水中鱼、虾的是( )
A. 长、直B. 末端有弯钩C. 强直、尖锐D. 短、直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都是相适应的,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运动方式也都是相适应的。
【详解】鸟类的喙与其食性相适应,如短而直的喙是食虫鸟,强大末端有弯钩的喙主要以鸟兽等为食,长而直的喙主要以鱼虾为食,强直且尖锐的喙以昆虫为食,扁的嘴以杂食性居多,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9. 下列动物的各种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猴子骑自行车B. 小狗做算术题C. 海豚表演顶球D. 蚕吐丝作茧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先天性行为是一种本能,生来就有的。学习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可以让动物更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更好的生存。
【详解】A.猴子生来不会骑车,只有通过后天学习才会,是学习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
B.小狗通过后天学习才会算算术,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学习行为,故B不符合题意。
C.海豚生来不会有意识的顶球,是经过学习之后习得的一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故C不符合题意。
D.蚕吐丝是生来就有的行为,是一种本能,不通过后天学习,是先天性行为,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下列表示骨、关节和肌肉的模式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需要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可见,选项中,A缺少一块骨骼肌,B骨骼肌没有跨越关节,D骨骼肌没有全部跨过关节,只有C图符合骨、关节和肌肉的关系,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1. 下列各项中,运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 )
A.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B. 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C. 利用甲烷菌生产清洁能源D. 利用酵母菌制作面包
【答案】A
【解析】
【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2、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
【详解】A.把人胰岛素基因注入大肠杆菌体内,再将大肠杆菌放入发酵罐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可以通过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之所以选择把细菌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原因有两个:首先细菌繁殖较快,基因简单,其次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细菌的大量繁殖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因此大肠杆菌能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运用的是转基因技术,A正确。
BCD.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利用甲烷菌生产清洁能源、利用酵母菌制作面包都是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技术,BCD错误。
故选A。
12. 防止食品腐败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下列食品中适合用巴氏消毒法的是( )
A. 蘑菇B. 牛奶C. 肉肠D. 水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A.干蘑菇是利用人工方法脱水,减少蘑菇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因此蘑菇适合使用脱水法,A错误。
B.巴氏消毒法,亦称低温消毒法,由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明的低温杀菌法,是一种利用较低的温度既可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的消毒法,常常被广义地用于需要杀死各种病原菌的热处理方法。牛奶适合用巴氏消毒法,B正确。
C.真空包装,排除了包装袋中的氧气,能延长食品保存时间,是因为抑制了需氧菌的生长繁殖。肉肠可通过真空包装来保存,C错误。
D.水果在采收之后仍然具有生物活性,会通过呼吸作用消耗营养成分,采用低温冷藏的方法保存,能够使水果的呼吸作用变弱,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错误。
故选B。
13. 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
A. 雌蛙体内成熟的卵细胞B. 受精卵
C. 刚孵出的小蝌蚪D. 刚由蝌蚪发育成的小青蛙
【答案】B
【解析】
【分析】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详解】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孵化为蝌蚪,刚孵化的蝌蚪有一条扁而长的尾,用头部的两侧的鳃呼吸,长出内鳃的蝌蚪,外形像一条鱼;长出四肢的幼蛙,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幼蛙逐渐发育成蛙。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因此青蛙的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故选B。
14. 2022年12月,科学家从北极冻土样本中复活了冻结万年的古老病毒。迄今为止,样本中复活的病毒仅感染阿米巴虫一种动物。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有关该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蛋白质的外壳B. 内部有遗传物质
C. 进行分裂生殖D. 属于动物病毒
【答案】C
【解析】
【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AB.古老病毒也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组,AB正确。
C.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自我复制)。可见,病毒不能分裂生殖,C错误。
D.根据病毒寄生细胞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三类:动物病毒专门寄生在人和动物细胞里,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内。可见,复活的古老病毒仅感染阿米巴虫一种动物,属于动物病毒,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B. 苹果的颜色和含糖量
C. 豌豆的黄粒与圆粒D. 狗的黑毛与卷毛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详解】A.“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一对相对性状,A正确。
B.“苹果的颜色和含糖量”是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C.“豌豆的黄粒与圆粒”是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C错误。
D.“狗的黑毛与卷毛”是同种生物的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16. 马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64条,其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 )
A. 64条;64条B. 64条;32条C. 32条;32条D. 32条;64条
【答案】C
【解析】
【分析】通常,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DNA分子和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DNA分子和基因是成单存的。
【详解】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马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64条,其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后,分别是32条、32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 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控制正常和白化性状基因分别用A和a表示。如图是某家庭白化病基因的传递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甲表示受精卵B. 父方的两个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 女儿的肤色表现为正常D. 图中所示A基因和a基因都位于细胞核内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详解】A.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才标志着新生命的起点,所以,图甲代表的是新生命的开始,指的是受精卵,A正确。
B.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父方的两个A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B错误。
C.女儿体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a,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正常是显性性状,用显性基因A表示,因此女儿的肤色表现为正常,C正确。
D.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因此图中所示A基因和a基因都位于细胞核内,D正确。
故选B。
18. 人类的“毛耳”性状总是从父亲传给儿子,又从儿子传给孙子,那么你可以推测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在( )
A. 常染色体上B. X或Y染色体上
C. X染色体上D. Y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
【详解】
从图中看出男性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一定是Y,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如果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传给儿子,又从儿子传给孙子,可以推测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可能存在Y染色体上,D符合题意。
【点睛】考查人类性别决定及性状的遗传。
19. 太空育种是利用宇宙飞船等把种子带到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诱发种子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关于太空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诱发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 如果产生变异,则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C. 如果产生变异,一定对生物自身有利D. 目的是培育新物种
【答案】A
【解析】
【分析】太空育种(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详解】A.在太空中,微重力、辐射和真空等特殊环境条件,可以诱发种子产生基因突变。这些变异通常是可遗传的,A正确。
B.虽然太空育种可以诱发出新的优良性状,但并不是所有的变异都是有益的。有些变异可能会导致植物的生长速度减慢,或者产量降低,B错误。
C.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如果产生变异,该变异可能对生物自身有利,也可能对生物自身不利,C错误。
D.生物的分类等级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种指的是同一种生物,不是指品种。不同的品种是由遗传(或基因)多样性造成的。结合题干信息可知,太空育种的目的是选育新品种,不是新物种,D错误。
故选A。
20. 二十一世纪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世纪,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如图是抗虫棉的培育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 抗虫棉的培育运用了转基因技术
B. 棉花的这种“抗虫”变异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C. 这种技术能实现不同生物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
D. 此过程可以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早在1997年,我国科学家就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培育出“抗虫棉”新品种。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属于细菌)来源的Bt杀虫蛋白基因经过改造,转到了棉花中,使棉花细胞中存在这种杀虫蛋白质,专门破坏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的消化系统,导致其死亡,而对人畜无害。
【详解】 A.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抗虫棉的培育运用了转基因技术,A正确。
B.基因决定性状。棉花的这种“抗虫”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
C.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的生物技术。故转基因技术能实现不同生物优良性状的重新组合,C正确。
D.通常,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结合题图可知,此过程可以说明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D正确。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道小题,共30分)
21. 如图,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观察鸡卵的结构。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为观察鸡卵的表面是否光滑,需要借助的仪器是______。
(2)将鸡卵放入温水中观察,会发现有小气泡从卵壳表面冒出,说明卵壳上有许多______。
(3)图甲所示将鸡卵的钝端向上,小心地将钝端打破,将破裂的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可以看到【 】______(填序号及名称)。
(4)图甲中②是一团黄色球形胶状物质,是鸡卵的主要营养部分,其外面包裹的膜叫______。
(5)如图乙所示,将鸡卵的内容物倒入培养皿内,观察到一个乳白色小圆点,这个结构对应图甲中的【 】______(填序号及名称)。
【答案】21. 放大镜
22 气孔##小孔 23. ⑤气室
24. 卵黄膜 25. ③胚盘
【解析】
【分析】图甲中,①系带,②卵黄,③胚盘,④卵白,⑤气室。
【小问1详解】
观察鸡卵时用到的观察仪器是放大镜,用放大镜观察鸡卵的表面,可以看到卵壳表面有许多小孔,这是气孔。
【小问2详解】
为了证实卵壳上有气孔,将鸡卵放在盛有45℃-50℃温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鸡卵的外壳上有许多气泡出现,说明这说明卵壳上有许多气孔。
【小问3详解】
将鸡卵的钝端向上,小心地将鸡蛋的钝端打破,再撕破外卵壳膜,可以看见⑤气室,其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小问4详解】
鸡卵里的透明胶状物质内有一团黄色球状的胶状物质,是②卵黄,卵黄内储存供胚胎发育用的营养物质,卵黄外面包裹的膜是卵黄膜。
【小问5详解】
如图乙所示,将鸡卵的内容物倒入培养皿内,在黄色球状的胶状物质上有一个乳白色的小圆点是胚盘,即图甲中③胚盘,胚盘内有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这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22. 为探究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某生物小组设计并实施了相关实验。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A、B、C三组,放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培养。在实验过程中滴加等量的蒸馏水(蒸馏水中不含细菌等微生物),使树叶保持潮湿。请结合表中信息回答问题。
(1)实验过程中使树叶保持潮湿,是因为细菌的生存需要______。
(2)A、B、C三组所用的落叶取自同一种植物且落叶的质量相同。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
(3)该实验可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其中A和B所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
(4)B和C这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对细菌分解作用的影响。
(5)如果经过重复实验,实验现象与本次非常接近,则可以说明两点:一是细菌确实对落叶有分解作用;二是______。
【答案】22. 水分 23. 控制单一变量
24. 细菌 25. 温度
26. 细菌在32℃时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比25℃时强##细菌在32℃时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比25℃时速度快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等。实验过程中使树叶保持潮湿,是因为细菌的生存需要水分。
【小问2详解】
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A、B、C三组所用的落叶取自同一种植物且落叶的质量相同,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小问3详解】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A组作了灭菌处理,无腐生细菌;与B组灭菌处理接种腐生细菌形成对照,变量是有无细菌。
【小问4详解】
分析图表可知,B和C这组对照实验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探究的是温度对细菌分解作用的影响。
【小问5详解】
通过A和B这组对照可知腐生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根据B和C这组对照可知腐生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可说明两点:一是细菌确实对落叶有分解作用;二是细菌在32℃时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比25℃时速度快。
23. 在一次关于动物知识的交流中,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法和问题。请结合同学们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甲同学:家兔的生殖发育特点为胎生、哺乳。
乙同学:水螅和蜥蜴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丙同学:青蛙的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它的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什么呼吸呢?
丁同学:蝴蝶属于节肢动物,它的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
(1)对比甲、乙同学的描述,表述正确的是______同学。
(2)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呼吸。
(3)如图,蝴蝶的发育经历四个时期,其中d属于______期;这种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中的______变态。
(4)文中同学们提到的动物中,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是______。
【答案】23. 甲 24. 鳃
25. ①. 蛹 ②. 完全
26. 水螅
【解析】
【分析】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线形动物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 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小问1详解】
家兔是哺乳动物,其生殖发育特点为胎生、哺乳;水螅是无脊椎动物,而蜥蜴属于脊椎动物。可见,对比甲、乙同学的描述,表述正确的是甲同学。
【小问2详解】
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但肺不发达,兼用皮肤呼吸。
【小问3详解】
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蝴蝶的生殖和发育经过了“b卵→c幼虫→d蛹→a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小问4详解】
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这种体形称为辐射对称。可见,同学们提到的动物中,身体呈辐射对称的是水螅,而家兔、蜥蜴、青蛙和蝴蝶都是两侧对称(或左右对称)。
24. 遗传学家孟德尔以豌豆等植物作为实验材料,经历艰辛的实践探索最终发现了遗传规律。如图是豌豆植株高茎和矮茎的遗传图解,其中母本为接受花粉的植株。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图示可知,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
(2)如果用D表示显性基因,用d表示隐性基因,那么亲代中父本的基因组成和母本的基因组成都是______。
(3)子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有______(填数字)种类型。
(4)子代中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______。
(5)在自然状态下,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因此,在此实验过程中应适时去掉母本的______(填“雌蕊”或“雄蕊”)。
【答案】24. 高茎 25. Dd
26. 2 27. dd
28. 雄蕊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隐性性状。
【小问1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由图示可知,亲代都是高茎,子代中却出现了矮茎,属于显性性状的是高茎。
【小问2详解】
由第一小题可知,亲代都是高茎,子代中却出现了矮茎,遗传图谱如下:
因此亲代中父本的基因组成和母本的基因组成都是Dd。
【小问3详解】
由上面的遗传图谱可知:子代中高茎豌豆的基因组成有2种类型。
【小问4详解】
由上面的遗传图谱可知:子代中矮茎豌豆的基因组成为dd。
【小问5详解】
豌豆开两性花,去掉雄蕊保留雌蕊的豌豆作为母本。
25. 如图为酵母菌、细菌和青霉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结构是______,②表示的结构是______。
(2)青霉能从营养物质中吸取养分的结构是______(填序号)。
(3)三种生物中,能进行出芽生殖的是______。
(4)三种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有______。(要求写完整)
【答案】25. ①. 细胞核 ②. DNA
26. ⑤ 27. 酵母菌
28. 酵母菌、青霉(菌)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细胞核、②DNA、③孢子、④直立菌丝、⑤营养菌丝。据此答题。
【小问1详解】
酵母菌具有真正的①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②DNA集中的核区,属于原核生物。
【小问2详解】
青霉的⑤营养菌丝,主要功能是吸受吸收营养物质。
【小问3详解】
图中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而青霉菌的生殖方式为孢子繁殖,酵母菌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出芽生殖。
【小问4详解】
与细菌结构相比,酵母菌和青霉的细胞中含有细胞核,被称为真核生物,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
26. 阅读资料,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是由条形柄锈菌侵染引起、靠高空气流传播的流行性重大病害。条形柄锈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从中掠夺水分和有机物来维持生活。该病严重影响小麦产量,一般减产20%~30%,最严重时几乎颗粒无收。病叶上初期形成褪绿斑点,而后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椭圆形,鲜黄色,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如图)。孢子堆可持续10天产孢,每个孢子堆每天可产孢子1800个,随着气温升高,在风的作用下形成孢子流,爆发成灾。
(1)由资料可知,条形柄锈菌通过产生大量的______繁殖后代。
(2)根据资料可以判断,条形柄锈菌的生活方式为______(填“寄生”或“共生”)。
(3)条形柄锈菌属于______(填“细菌”或“真菌”)。
(4)在生物分类上,条形柄锈菌隶属于锈菌目、柄锈菌属。锈菌目和柄锈菌属相比,______包含的生物种类更多。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麦田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很弱。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这主要是因为麦田生态系统的______。
【答案】26. 孢子 27. 寄生
28. 真菌 29. 锈菌目
30. 生物种类多样性差、基因的多样性弱,或者食物链单一、食物网简单、缺少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等
【解析】
【分析】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真菌一般营寄生或腐生生活,大多数真菌通过孢子繁殖后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有: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患病;与动物共生。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小问1详解】
由资料可知,病叶上初期形成褪绿斑点,而后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椭圆形,鲜黄色,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整齐的虚线条状(如图)。孢子堆可持续10天产孢,每个孢子堆每天可产孢子1800个,随着气温升高,在风的作用下形成孢子流,爆发成灾。因此条形柄锈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繁殖后代。
【小问2详解】
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另一种生物体上获取营养物质来生活的现象。条形柄锈菌寄居在小麦体上获取营养物质来生活,因此条形柄锈菌的生活方式为寄生。
【小问3详解】
大多数真菌通过孢子繁殖后代,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后代。由资料可知,条形柄锈菌通过产生大量的孢子繁殖后代,因此条形柄锈菌属于真菌。
【小问4详解】
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少。所以锈菌目和柄锈菌属相比,锈菌目包含的生物种类更多。
【小问5详解】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麦田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很弱。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这主要是因为麦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差、基因的多样性弱,或者食物链单一、食物网简单、缺少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等。组别
接种细菌情况
温度
实验现象
A
不接种
25℃
第25天落叶还没变化
B
接种
25℃
第25天落叶完全腐烂
C
接种
32℃
第19天落叶完全腐烂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数学试题,共2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卷,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