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九中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展开1.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
A. 表皮B. 叶肉C. 叶脉D. 气孔
2.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B. 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C. 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D. 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
3.吸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下列对呼吸道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时形成痰
B. 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
C. 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
D. 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
4.手指被扎,痛觉形成的部位是( )
A. 指尖B. 效应器C. 感受器D. 大脑皮层
5.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以下正确的是( )
A. ab段曲线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下降,吸气
B. bc段曲线表示肋间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呼气
C. cd段曲线表示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
D. ab段和cd段曲线都表示呼气
6.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身体呈流线形是鲫鱼适应水生生活的特征
B. 皮肤覆盖角质的鳞片是蛇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
C. 具有两对翅、三对足是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D.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是蚯蚓和沙蚕的共同特征更多课件教案等低价滋源(一定远低于各大平台价格)请 家 威杏 MXSJ663 7.种子萌发时,首先进行的是( )
A. 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B.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C. 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D. 从周围环境吸收水分
8.蘑菇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有“植物肉”的美誉。下列有关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蘑菇是多细胞真菌,分裂繁殖后代
B. 蘑菇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 蘑菇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D. 蘑菇地上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9.下列哪项小肠的结构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 小肠长约5~6米B.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 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 小肠壁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
10.下列表示人体的结构层次,正确的是( )
A. 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B. 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人体
C.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D. 器官→组织→细胞→系统→人体
11.如图为菜豆种子结构和种子萌发后的幼苗形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②③④⑤组成种子的胚B. 图甲中的①发育成图乙中的⑧
C. 种子萌发过程中结构⑦逐渐变小D. 结构⑧的生长只与分生区有关
12.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为补充优质的蛋白质,应适当多吃的食物是( )
A. 米饭B. 青菜C. 瘦肉D. 水果
13.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左心室壁最厚B. 心房与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瓣膜
C. 右心室中流静脉血D. 左心房连接主动脉
14.小明帮父母收玉米发现有些“玉米棒子”上只有很少的几粒,原因最有可能是()
A. 水分不足B. 光照不足C. 传粉不足D. 无机盐不足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植物的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保护组织②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属于疏导组织,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③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④营养组织、保护组织、疏导组织等植物组织都是由分子组织分化形成的⑤营养组织的细胞壁比较厚、液泡比较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④C. ②③④⑤D. ①②④⑤
16.“膝跳反射”和“听到铃声走进教窒”两个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分别位于( )
A. 大脑皮层 脑干B. 小脑 大脑皮层C. 脊髓 大脑皮层D. 脊髓 小脑
17.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 机器人弹钢琴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D. 馒头上长出“白毛”
18.细胞最先开始分裂的结构是( )
A. 细胞壁B. 细胞质C. 细胞核D. 细胞膜
19.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 )
A. 能够生长和发育B. 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C. 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D. 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20.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A. 子叶B. 胚芽C. 胚根D. 胚轴
21.献血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关献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 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 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 健康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22.下列是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是大肠杆菌噬菌体,它的细胞结构简单
B. 乙是毛霉,其营养菌丝用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C. 丙是青霉,人类利用它提取了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
D. 丁是细菌,该细菌有荚膜和鞭毛,靠芽孢繁殖后代
23.下面是小丽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物像不清晰——调节光圈B. 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C. 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D. 视野太暗——用平面镜反光
24.蛔虫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下列哪项特征与它的寄生生活无关( )
A. 体表有角质层B. 有口有肛门C. 生殖器官发达D. 消化管结构简单
25.绿豆粥是夏季消暑解渴的佳品。从结构层次上看,其原料绿豆属于植物体的( )
A. 细胞B. 组织C. 器官D. 系统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共10分)
26.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 ______ ,储存 ______ ;与之相对应,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______ , ______ 。
27.在种子萌发的实验中,释放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种气体是 ______。
28.叶绿体既是生产______的“车间”,也是将______的“能量转换器”。
29.人们不用土壤,而是根据植物生活所需 ______ 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这种方法就是 ______ 。
30.______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5分)
31.请仔细观察如图,回忆肺的结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支气管在肺内形成各级分支;并在末端形成许多 ______ 。
(2)B图表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 ______ 。
(3)C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 ______ 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 ______ 层细胞。
(4)上述结构特点,适于在 ______ 与 ______ 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2.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匆匆地跑出教室,直奔餐厅。同学们看到了饭菜的颜色,到了饭菜的气味,尝到了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了馒头的温热。请据图回答问题。
(1)同学们由明亮的室外进入相对较暗的餐厅,瞳孔______(填“变大”或“变小”),以便进入更多的光线。
(2)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______]______的折射,在[______]______上成像,并最终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形成了视觉。
(3)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______]______的振动,刺激了[____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并最终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产生了听觉。
(4)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______形成的。
33.下图所示的四种单细胞生物在结构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它们都能在各自的环境中独立生存。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从细胞结构看,如果将C归为一类,A、B、D归为另一类,你的分类依据为______。
(2)A属于动物,它在细胞的基本结构上与其他三种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它的______来完成。
(3)B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其细胞结构中有______,它所属类群的特征主要有______。
(4)C分布广泛,一是与它靠______生殖有关,二是与利用芽孢度过不良环境有关。
(5)蒸出的馒头暄软多孔,是因为有[______]______参与的结果。
(6)上述四种单细胞生物都能独立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生长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又是以单个细胞为基础构建的。可见,细胞是生物体______的基本单位。
34.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有名同学用食醋和清水配置成了“模拟酸雨”,他把pH控制在4.0以下.他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①取两只相同的培养皿标号为A、B,分别在两培养皿底部垫上两层吸水纸,加入等量的水使纸湿润,分别放10粒大豆种子,在种子上面覆盖相同的潮湿的纱布,把培养皿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②每天在A装置上淋几次“模拟酸雨”;在B装置上淋等量清水.③每天观察大豆种子的发芽状况,记录发芽数.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______ .
(2)本实验作出的假设是: ______ .
(3)本实验是一组 ______ 实验,变量为 ______ .
(4)如果A、B 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 ______ .
(5)如果两组种子都没有发芽,可能的原因有: ______ .
(6)最后的实验结果是A组有7粒萌发,B组有3粒萌发,该同学由此得出结论: ______ .该结论严谨吗? ______ .如果不严谨,你认为可怎样做使之更加严谨? ______ .
35.某同学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置如下实验,结合如图分析后填空:
(1)该同学将这3只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______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 ______。
(2)该实验尽管使用了3只试管,但必须两两一组进行分析,目的是进行 ______。
(3)将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作为一组实验进行探究,其实验变量是有无 ______。
(4)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7℃温水中处理?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5分)
36.分析以下材料,并结合人类起源和发展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短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
材料二:科学家曾在刚果国家公园捕捉到这样一幕;一只被科学家称为“利亚”的雄性大猩猩打算趟过一个看起来并不深的小水塘,但是它下水后刚走了几步就发现水已经没到了它的腰部。于是“利亚”返回岸上,从一棵枯树上拽下一段长树枝,它拿着树枝再次走进水中,一边走一边测量前方的深度,直到前进了9米多才返回。
材料三: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这表明“北京猿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
(1)材料一可以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 ______。
(2)材料二说明大猩猩具有 ______的能力。
(3)材料三“北京猿人”使用火烧烤食物,其重要意义是 ______。
(4)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科学家推测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5)人和类人猿具有非常相似的形态结构,在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今天,现代类人猿数量急剧减少,你认为它们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进化为人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故选:D。
气孔是由两两相对而生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的开闭。
气孔的功能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一般。
2.【答案】C
【解析】解: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对移栽植物进行遮荫、去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傍晚时移栽,带土移栽,这些措施都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利用移栽植物的成活。而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为了提高植物的呼吸作用。
故选:C。
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据此解答。
蒸腾作用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
3.【答案】A
【解析】解:A、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在阻挡灰尘、细菌,但不会形成痰;痰是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形成的,错误;
B、呼吸道有骨和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正确;
C、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会遮住喉口,以免食物进入气管,正确;
D、鼻腔黏膜中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正确。
故选:A。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又能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道的结构特点以及对空气的处理作用。
4.【答案】D
【解析】解: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内的神经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缩手反射.同时脊髓内的神经中枢还把神经冲动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
故选:D
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缩手反射和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脊髓和大脑皮层.
5.【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呼气和吸气的过程,理解呼气和吸气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对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常以曲线图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的考查角度有:(1)吸气、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状态;(2)呼吸运动中胸廓、肺内气压的相应变化。
【解答】
A、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A错误;
B、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肋间肌舒张,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肋骨向下向内运动,B错误;
C、曲线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肺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C正确;
D、曲线ab段和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鱼类、爬行类、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种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减少了游泳时的阻力,是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A正确;
B、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是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特征,B正确;
C、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如昆虫具有二对翅、三对足;如蜘蛛、虾等不具有二对翅、三对足。C错误;
D、蚯蚓和沙蚕具有许多体节,属于环节动物。D正确。
故选:C。
7.【答案】D
【解析】解: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水膨胀,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其次随着种子吸水膨胀,直至露白,呼吸作用逐步加强,需要吸收大量的氧气。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故选:D。
种子要想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种子萌发时,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作用,子叶储存营养的作用。
种子萌发时首先是吸收水分而后才是胚根萌发突破种皮。
8.【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及生殖方式,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蘑菇属于真菌,熟记真菌结构特点。
【解答】
蘑菇菌属于多细胞真菌,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A.蘑菇属于多细胞的真菌,进行孢子生殖,A错误;
B.蘑菇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B错误;
C.蘑菇能产生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菌丝形成子实体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故C正确;
D.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由于真菌体内都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都是异养,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解析】解:A、小肠长约5-6米,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B、内表面有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D、小肠壁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无直接关系。
所以,“小肠壁内有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故选:D。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而内表面有肠腺、有多种消化液送入小肠,含有许多消化酶,能对多种物质起消化作用,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不是与吸收功能相适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小肠与其消化和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0.【答案】C
【解析】解: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故选:C。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掌握人体的结构层次即可解答。
11.【答案】C
【解析】解:A、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即图中①②③④,是新植株的幼体,错误;
B、图甲中①是胚轴,发育成发育成图乙中连接根和茎的部位,错误;C、菜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主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因此⑦逐渐表小,正确;
D、⑧是根,根的生长依靠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和伸长区的细胞不断伸长,D错误。
故选:C。
1、由甲乙两图可知: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叶、⑦子叶、⑧根。
2、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理解掌握菜豆种子的结构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12.【答案】C
【解析】解: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的有机物之一,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奶、蛋、鱼、肉等食物中含丰富的蛋白质,因此处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需要大量的蛋白质,为补充优质蛋白质,他们应该适当地多吃这几类食物。
A米饭中主要含糖类丰富;BD青菜和水果中含维生素C比较多;C瘦肉含丰富的蛋白质,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关键点:奶、蛋、鱼、肉等食物中含丰富的蛋白质。
13.【答案】D
【解析】解:A、心脏壁最厚的是左心室,A正确;
B、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保证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心室流向动脉,B正确;
C、右心室内流动的是体循环流回来的静脉血,C正确;
D、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流动脉血,D错误。
故选:D。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它们分别和不同的血管相连,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心脏的结构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心脏的结构。
14.【答案】C
【解析】解: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因此小明帮父母收玉米发现有些“玉米棒子”上只有很少的几粒,原因最有可能是传粉不足。
故选:C。
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现象,向日葵的子粒常有空瘪的,最大的可能是传粉不足也就是由于植物开花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柱头没有接受到花粉而导致的.为了弥补传粉不足,人们常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
人工辅助授粉的最直接的意义就是克服因条件不足而使传粉得不到保证的缺陷,以达到预期的产量.
15.【答案】B
【解析】解: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①正确;
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具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属于输导组织,②正确;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③正确;
分生组织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营养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等植物组织都是由分生组织分化形成的,④正确;
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⑤错误。
故选:B。
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机械组织等,它们各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掌握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及功能。
16.【答案】C
【解析】解: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是低级的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低级的神经活动。膝跳反射就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是由脊髓灰质里低级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听到铃声走进教窒”是在大脑皮层中的语言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多个中枢参与下的复杂反射。
故选:C。
神经中枢是指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活动,这些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就叫做神经中枢。膝跳反射是在大脑皮层以下的脊髓里的神经中枢参与完成。
掌握低级活动的神经中枢在脊髓,高级活动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17.【答案】D
【解析】解:区分生物与非生物关键是看有无生命现象。机器人的行为受人的操纵,它无生命现象;火山喷发和钟乳石长大是自然现象;馒头上的“白毛”是霉菌,它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
故选:D。
生物具有七大基本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一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④生物能繁殖后代;⑤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一般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以此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
此题考查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18.【答案】C
【解析】解: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因此,细胞最先开始分裂的结构是细胞核。
故选:C。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的过程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的分裂过程。
19.【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解答】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这是梧桐对低温环境的刺激做出的反应,从而减弱蒸腾作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0.【答案】C
【解析】解: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
故选:C。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最先突出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的萌发过程。
21.【答案】B
【解析】解: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鼓励公民自愿献血,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血液的总量占体重的7%~8%.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
无偿献血的意义和原则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较小。
22.【答案】C
【解析】解:A、甲是病毒,无细胞结构,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活,A错误。
B、乙是毛霉,其营养菌丝用来吸收吸收营养物质,B错误。
C、丙是青霉,为多细胞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菌体由菌丝构成,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C正确。
D、丁为细菌,为单细胞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在不良环境下产生芽孢,形成芽孢没有数量的增加,靠分裂繁殖后代,D错误。
故选:C。
图中甲是病毒,乙是毛霉,丙是青霉,丁是细菌,分析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几种生物的结构特点。
23.【答案】C
【解析】解:A、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模糊的物像更清晰,A错误。
B、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B错误。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C正确。
D、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较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因此若光线太暗,应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C错误。
故选:C。
(1)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
24.【答案】B
【解析】解:A、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以防止消化液的侵蚀,适于寄生生活,A不符合题意。
B、有口有肛门与蛔虫寄生生活无关,B符合题意。
C、蛔虫的生殖器官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适于寄生生活,C不符合题意;
D、蛔虫以人体小肠内半消化的养料生活,所以消化管结构简单,与它的寄生生活相适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
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
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记住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C
【解析】解:细胞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由六大器官构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系统是由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动物体有系统,植物体没有系统。绿豆是种子,属于六大器官之一。
故选:C。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绿色开花植物体,植物体主要有四种组织和六大器官。据此答题。
在植物的结构层次中最容易想混的就是组织和器官,要认真区分。
26.【答案】有机物 能量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解析】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呼吸作用是植物利用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故答案为:有机物;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互为联系、互为相反的两个生理过程。
27.【答案】二氧化碳
【解析】解: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将萌发的种子装入瓶中密闭,并将瓶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结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正确识记并理解呼吸作用的产物和二氧化碳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28.【答案】有机物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解析】解:绿色植物能量的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所以,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故答案为:有机物;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能量的转换器。
明确叶绿体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无机盐 无土栽培
【解析】解: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
故答案为:无机盐;无土栽培。
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靠根吸收,不一定来自于土壤。
掌握无土栽培的概念是解题关键。
30.【答案】森林
【解析】解: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有绿色水库之称.
故答案为:森林
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类型,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
生态系统的类型以及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31.【答案】肺泡 毛细血管 一 两 肺泡 血液
【解析】解:(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并在末端形成许多肺泡。
(2)从B图可以看出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3)C图表示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中的氧气进入毛细血管,只需经过两层细胞。
(4)肺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故答案为:
(1)肺泡
(2)毛细血管
(3)一;两
(4)肺泡;血液。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本题考查肺的结构和功能,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32.【答案】变大;4;晶状体;7;视网膜;8;鼓膜;10;耳蜗;大脑皮层
【解析】解:(1)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明亮的室外光线强,较暗的餐厅光线很暗,瞳孔要扩大才能看清物体,因此,由明亮的室外进入相对较暗的餐厅,瞳孔变大了,以便进入更多的光线。
(2)饭菜反射的光线经过4晶状体的折射作用,落到7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7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3)铃声通过外耳道传到8鼓膜,引起8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10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
(4)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闻到饭菜的气味,尝到饭菜的味道,手指感觉到馒头的温热,都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获取信息,这些感觉最终都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
故答案为:(1)变大;
(2)4晶状体;7视网膜;
(3)8鼓膜;10耳蜗;
(4)大脑皮层。
图示为眼球结构和耳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是虹膜,2是瞳孔,3是角膜,4是晶状体,5是巩膜,6是脉络膜,7是视网膜,8是鼓膜,9是半规管、10耳蜗、11咽鼓管。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33.【答案】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无细胞壁 表膜 叶绿体 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分裂 D 酵母菌 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1)A、B、C、D四类生物均属于单细胞生物,单C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B、D三类生物都有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故将C归为一类,A、B、D归为另一类的分类依据为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A草履虫属于动物,其细胞结构无细胞壁,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它的表膜来完成。
(3)B衣藻属于藻类植物,体内具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植物的特征主要有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4)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分布广泛,能形成芽孢度过不良环境。
(5)D酵母菌能够通过发酵,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膨胀,所以蒸出的馒头暄软多孔。
(6)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体又是以单个细胞为基础构建的。可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故答案为:(1)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2)无细胞壁;表膜
(3)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
(4)分裂
(5)D酵母菌
(6)结构和功能
1、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2、由图可知:A草履虫、B衣藻、C细菌、D酵母菌。
掌握常见单细胞生物的生活,并能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
34.【答案】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对照;模拟酸雨;酸雨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种子的胚已破坏或是种子处在休眠期;酸雨更利于种子的萌发;不严谨;多做几次实验,取平均值
【解析】解:(1)提出的问题要针对所要探究的问题来设计,该同学要探究的是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所选用的实验材料是种子和模拟酸雨,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假设不是随便作出的,要围绕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本实验可以作出这样的假设: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3)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本实验的变量是模拟酸雨.
(4)由于A、B两组种子形成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模拟酸雨,如果都萌发了,说明酸雨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5)若是A、B两瓶中的种子都没有发芽,由于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已经具备,所以不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原因.可能的原因是种子的胚已破坏或是种子处在休眠期.
(6)如果最后的结果是A组有7粒萌发,B组有3粒萌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酸雨更利于种子的萌发.此结论不严谨.为了防止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可多做几次实验,取平均值.
故答案为:(1)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2)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
(3)对照;模拟酸雨
(4)酸雨不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5)种子的胚已破坏或是种子处在休眠期
(6)酸雨更利于种子的萌发;不严谨;多做几次实验,取平均值
(1)实验探究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该同学以模拟酸雨为变量,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酸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此题通过模拟实验探究了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酸雨的形成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我们要有环境意识,在生活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5.【答案】①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碎屑里的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对照 唾液 模拟口腔温度(37℃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解析】解:(1)该同学将这3只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①号试管不变蓝色,说明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碎屑里的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设置对照实验的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所以该实验尽管使用了3只试管,但必须两两一组进行分析,目的是进行对照。
(3)将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作为一组进行探究,其实验变量是有无唾液。
(4)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在该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因此将实验装置置于该温度环境下是模拟口腔温度(37℃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故答案为:(1)①;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碎屑里的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2)对照
(3)唾液
(4)模拟口腔温度(37℃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强)
(1)“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37℃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2)从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实验是设置两组对照实验:①和②是以唾液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①和③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是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食物的消化有促进作用。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步骤。
36.【答案】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使大脑也越来越发达 森林大量消失 不能
【解析】解:(1)根据材料一: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髋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直立行走。
(2)根据材料二的叙述可知,大猩猩具有使用工具的能力。
(3)根据材料三:北京猿人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使大脑也越来越发达。
(4)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改变,造成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
(5)人和类人猿具有非常相似的形态结构,在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今天,现代类人猿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栖息地被破坏(或森林减少);现代类人猿不能再进化成人类,原因是现代类人猿的身体结构已经不具备进化进人类的条件,另一个是现在不具备进化成人类的原始地球条件了。
故答案为:
(1)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
(3)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使大脑也越来越发达。
(4)森林大量消失
(5)不能。
为适应地面生活,森林古猿慢慢直立行走,把前肢解放出来,从会使用工具逐渐发展到制造工具,大脑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进化成了古人类。
只要掌握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就可轻松答题。
甘肃省武威市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三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这是一份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模拟试卷(二)(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理解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