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月第1周周练 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
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牙膏中添加氟化物用于预防龋齿,是因为氟化物具有强氧化性
B.液氨可用作制冷剂,是因为氨气沸点低、易液化,汽化时吸热
C.白醋可用于除去铁栏杆上的锈迹,是因为乙酸可以和铁锈反应
D.热的纯碱溶液可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2、甲~丁图为中学化学常用的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仪器标有量程、零刻度,使用前不需润洗
B.乙图所示仪器用于蒸馏时,冷却水应从下口通入
C.丙图所示仪器装入药品后需检查气密性才能制备气体
D.丁图所示仪器可用于煅烧石灰石
3、某化学兴趣小组以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曲颈甑中加入硝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制备硝酸
B.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证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
C.加热饱和溶液,用余热蒸干制备固体
D.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是弱碱
4、发蓝工艺是一种材料保护技术,钢铁零件的发蓝处理实质是使钢铁表面通过氧化反应,生成有一定厚度、均匀、致密、附着力强、耐腐蚀性能好的蓝黑色氧化膜。钢铁零件经历如图转化进行发蓝处理,已知的还原产物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
B.钢铁零件发蓝处理所得的蓝黑色氧化膜是
C.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D.反应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四环色烯缩酮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结构中,具有突出的抗病毒活性。我国科学家通过模仿四环色烯缩酮的生物合成路径,实现了四环色烯缩酮(Z)的合成,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R表示烃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能与溶液反应
B.Y与互为同分异构体
C.Y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D.Z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6、绿色化学在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熔盐液相氧化法制备高价铬盐的新工艺,该工艺不消耗除铬铁矿、氢氧化钠和空气以外的其他原料,不产生废弃物,实现了Cr-Fe-Al-Mg的深度利用和内循环。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通常认为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或等于时该离子沉淀完全;;该工艺条件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温连续氧化工序中被氧化的元素为Cr元素
B.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
C.热解工序产生的混合气体最适宜返回工序②参与内循环
D.工序④溶液中的铝元素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的pH为5.63
7、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A.AB.BC.CD.D
8、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0.1
白磷与红磷的混合物中所含磷原子数为0.2
C.将1ml通入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粒子数之和为2
D.28g单质()中含有的N—N键数目为3
9、某多孔储氢材料前驱体Q的结构如图,M、W、X、Y、Z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Z原子的2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化物沸点:Y>ZB.原子半径:W
A.25℃时,的
B.25℃时,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的pH约为2.7
C.图1中X点对应图2中M点,图1中Y点对应图2中N点
D.Y点溶液存在
二、多选题
11、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分别生成1ml相关有机物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 ml(g)的能量比1 ml(g)的能量多197 kJ
B.与的取代反应是放热反应
C.结合能量变化图,说明与的四步取代反应难易程度基本相当
D.已知Cl—Cl键的键能为243,C—Cl键的键能为327,则的
三、填空题
12、国产大飞机C919制造使用了较多含硼材料(如硼纤维、氮化硼等),多项技术打破了外国垄断。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原子的能量由核电荷数、电子数、_______三个因素共同决定。
(2)耐高温材料立方BN制备流程中用到和触媒剂。
①Ca、B、N三种元素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②中B原子的_______轨道与Cl原子的_______轨道形成键。
③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原因是_______。
(3)硼砂是非常重要的含硼矿物。一种硼砂阴离子的结构如图1所示,则1ml该阴离子中存在的配位键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4)制造硼合金的原料硼化钙()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硼原子全部组成正八面体,各个顶点通过B—B键互相连接成三维骨架。已知该晶体的晶胞参数为,正八面体中B—B键的键长为,M点原子的坐标参数为(,,),则N点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1,0);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列出计算式)。
13、D-葡糖醛酸内酯有护肝解毒作用,可由葡萄糖醛酸分子()发生分子内脱水制得。如图是以淀粉为起始原料,制备D-葡糖醛酸内酯的绿色环保工艺。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_____。
(2)氧化、液化、糖化过程均需控制温度在98℃,最合理的加热方式是_____(填“水浴”或“油浴”)。
(3)活性炭除杂的原理为_____。
(4)除杂后的葡萄糖醛酸溶液的内酯化过程也在减压蒸馏下进行,减压蒸馏装置如图所示(加热、夹持装置已略去),减压蒸馏需控制温度在50℃。
①装置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改进方法_____。
②该装置接真空系统的目的是_____。
(5)D-葡糖醛酸内酯含量测定的方法常用酸碱中和返滴定法。准确称取0.5000g试样,加入50mL蒸馏水充分溶解,再加入标准NaOH溶液(过量),充分反应,滴加2滴甲基橙作指示剂并用0.1000标准盐酸进行滴定,重复进行4次,得到如表实验数据。
已知D-葡糖醛酸内酯(,相对分子质量为176)与NaOH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1进行反应。
①达到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__。
②测定出D-葡糖醛酸内酯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4、苄丙酮香豆素(H)常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①(其中一种产物);
②;
③烯醇式()结构不稳定,容易结构互变,但当有共轭体系(苯环、碳碳双键、碳氧双键等)与其相连时变得较为稳定。
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分子式是_____。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
(2)写出化合物E的结构简式_____。
(3)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反应⑥的反应类型为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的化合物F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但不能和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1ml该有机物能与2mlNaOH恰好完全反应;
③图谱表明分子中共有4种氢原子。
(6)参照苄丙酮香豆素的合成路线,设计一种以E和乙醛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
15、处理、回收利用CO是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在298K和101 kPa条件下,有如下反应:
①
②
则反应的_______。
(2)利用可消除CO污染,其反应为。不同温度下,
向装有足量固体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2mlCO,测得气体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时,前0.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
②b点和d点的化学平衡常数:_____(填“>”“<”或“=”)。
③b点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
(3)在总压为100kPa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g)和发生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在时的转化率与投料比的变化曲线、在投料比时的转化率与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______(填“>”或“<”)。
②已知: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其中为标准压强(100kPa),和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则时,该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物质的量分数)。
16、古语云:“春泛盐,秋泛硝”,即有些地区的盐碱地里春天会析出食盐,到了秋天,又会析出芒硝(主要成分是)。某中学的同学们对“硝”的成分进行猜想,甲小组同学认为“硝”中只含有硫酸钠,乙小组同学认为“硝”中既含有硫酸钠,又含有氯化钠。为了验证猜想,他们采集芒硝样品,加适量水完全溶解后过滤,得滤液后备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小组同学的实验为: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再滴加稀硝酸,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乙小组同学的实验为:取少量滤液放入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___________,如果“硝”中含有氯化钠,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
(3)你认为甲、乙两小组的实验设计哪个更合理?___________(填“甲小组”或“乙小组”),理由是___________。
17、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这看似再简单不过的新陈代谢,在遥远的太空中却并不容易,因为在航天服、航天器、空间站等密闭系统中,浓度会高得多,而超过一定浓度会导致呼吸急促、头晕头痛、昏迷甚至死亡,因此必须通过一定方法将清除。
I.非再生式氢氧化锂(LiOH)除碳技术
(1)我国“飞天”舱外航天服采用非再生式氢氧化锂(LiOH)吸附生成碳酸锂,该技术设备操作简单,功能可靠,适用于短期出舱任务。吸附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采用LiOH而不用Na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Ⅱ.再生式快速循环胺技术
(2)以固态胺作为吸附剂,吸附与水蒸气。当固态胺吸附饱和后,将其暴露于真空中,破坏碳酸氢盐的化学键,释放出,从而完成吸附剂的再生。该技术大大提升了舱外航天服的续航时间。固态胺的吸附是___________变化。
Ⅲ.萨巴蒂尔(Sabatier)除碳生氧技术
(3)利用萨巴蒂尔(Sabatier)反应清除二氧化碳并再生氧气的大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的最终产物为和
B.电解水装置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
C.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4
D.物质转化中O、H原子的利用率均为100%
Ⅳ.富集的原电池模拟装置如图:
(4)b极为___________极,a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5)上述电极材料采用多孔碳载镍,“多孔”的优点是___________。
(6)该装置若消耗2ml,则理论上在b极除去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L(标准状况下)。
V.能量存储与循环技术
(7)将电解水装置与燃料电池配合使用,可实现充放电的循环过程,应用于长寿命的航天器中,工作原理如图:
关于该循环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该系统中存在着太阳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B.电解池中可选用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C.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成分为
D.利用太阳能代替化石能源符合“低碳经济”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牙膏中添加的氟化物可以使牙釉质中的羟基磷灰石转化为更难溶的氟磷灰石,使牙齿坚固,并不是因为氟化物具有强氧化性,A错误;氨气沸点低、易液化,汽化时吸热导致周围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B正确;白醋中的乙酸可以和铁锈中的反应,从而除去铁栏杆上的锈迹,C正确;热的纯碱溶液因发生水解反应而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从而除去餐具上的油污,D正确。
2、答案:B
解析:甲图所示仪器为量筒,没有零刻度,使用前不用润洗,A错误;乙图所示仪器为直形冷凝管,可用于蒸馏,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B正确;丙图所示仪器为启普发生器,应先检查气密性,气密性符合要求后才能装入药品,C错误;丁图所示仪器为坩埚,高温下碳酸钙与二氧化硅反应,D错误。
3、答案:A
解析:该反应原理是利用高沸点酸(浓硫酸)制备低沸点酸(硝酸),则曲颈甑中加入硝酸钠固体和浓硫酸可制得,A项正确;浓硝酸受热易分解,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浓硝酸分解产生的,不能证明木炭与浓硝酸发生了反应,B项错误;是强酸弱碱盐,加热饱和溶液会促进其水解,加热后利用余热蒸干会得到氢氧化铝固体,C项错误;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能说明是弱碱,D项错误。
4、答案:B
解析: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Fe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A项错误;根据流程图分析可知钢铁零件发蓝处理所得的蓝黑色氧化膜是,B项正确;的还原产物为,溶液显碱性,离子方程式为,C项错误;反应③为,中Fe显+2价,中Fe显+3价,中和的个数比为1:2,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能与溶液反应的有机物分子中必须含分子—COOH,而X分子中无—COOH,A错误;Y与分子式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Y分子中,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一定与苯环共平面,碳碳三键的碳原子也可能在苯环所在的平面上,C正确;Z分子中含苯环,可与发生加成反应,也可与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D错误。
6、答案:C
解析:中的Fe为+2价,易被氧化为+3价;中的Cr为+3价,其后续产物中Cr为+6价,因此高温连续氧化工序中被氧化的元素是Fe和Cr,A错误。经高温连续氧化工序和工序①后铬铁矿转化为和MgO,故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和MgO,B错误。工序②中通入过量(气体A)和水蒸气,MgO转化为,不反应,过滤得到含的溶液和固体Ⅲ(),溶液经热解生成、水蒸气和。热解工序中产生的混合气体最适宜返回工序②参与内循环,C正确。溶液中通入得到溶液和(物体V)固体,介稳态相粗分离得到的无色溶液中含有,通入得到沉淀溶液(物质V的溶液),反应为,为,溶液中,故工序④溶液中的铝元素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的pH为8.37,D错误。
7、答案:D
解析:将通入溶液中,发生反应,说明的酸性强于的,但不是硫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故无法通过此实验比较硫、硅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A错误;虽然,两个实验也相同,但由于阴离子种类不相同,则不能比较和的催化能力,B错误;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发生反应,该反应是一个“夺氢反应”,即夺取电离出的,不属于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C错误;甘蔗渣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在75%的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会发生水解反应,其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还原性糖生成,D正确。
8、答案:C
解析:苯乙烯中苯环上不存在碳碳双键,所以每个苯乙烯分子中只有一个碳碳双键,A项正确;白磷与红磷分子均由磷原子构成,无论白磷与红磷的比例如何,6.2g二者的混合物中磷原子总数一定为0.2,B项正确;氯气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溶液中还存在,根据氯原子守恒可知,C项错误;由图可知,每个氮原子分摊的N—N键为1.5个,则含有的N—N键数为,D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由常温下为气态,为液态可知沸点:,A错误;同周期从左往右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O
解析:由上述分析可知,,A项错误;25℃时,溶液和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为NaHA溶液,由图2可知,其pH约为2.7,B项正确;X点为NaHA溶液,对应图2中pH约2.7处,Y点为溶液,图1中Y点pH=8.4,图2中N点pH=4.2,故Y点不对应N点,C项错误;Y点为溶液,Y点的电荷守恒表达式为,物料守恒表达式为,由此可得质子守恒表达式为,D项错误。
11、答案:AD
解析:由图可知,1ml(g)和2ml(g)的能量之和比1 ml 和2ml的能量之和多197kJ,A错误。由题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可知,与的取代反应不管生成还是,均为<0的反应,则与的取代反应是放热反应,B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即,说明与的四步取代反应难易程度基本相当,C正确。
第一步:明确化学键变化情况
的过程中,每断裂1mlC—H键,形成1mlH—Cl键。
第二步:寻找有用信息
Cl—Cl键的键能为243,C—Cl键的键能为327,且有。
第三步:根据化学键键能与焓变的关系列式计算
,即,则,则,即的,D错误。
12、答案:(1);电子(运动)状态
(2)①N>B>Ca;②杂化;3p;③和四氯化碳均为非极性分子,而氨气为极性分子
(3)2ml;2
(4);
解析:(1)基态B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原子的能量由核电荷数、电子数、电子(运动)状态三个因素共同决定。
(2)①金属的电负性较小,另外,同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故Ca、B、N三种元素电负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N>B>Ca。②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其杂化方式为,故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与Cl原子的3p轨道形成键。③和四氯化碳均为非极性分子,氨气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远大于。
(3)由图1可知,形成4个键的B原子含有配位键,故1ml该阴离子中存在的配位键的物质的量为2ml,在该阴离子中B显+3价,O显-2价,H显+1价,根据化合价的关系可知,。
(4)第一步:确定晶胞结构将8个正八面体的中心连接成晶胞的立方晶系图。
第二步:确定N点原子在坐标系中的值
由M点坐标知该原子位于晶胞的中心,且坐标系的单位长度为1,已知正八面体中B—B键的键长为,晶胞参数为,则正八面体中心到顶点的距离为,则N点在棱的处。
第三步:确定N点原子的坐标参数
根据N点原子在晶胞中的位置及坐标系方向,可知其坐标参数为(,1,0)
一个晶胞含有一个,晶体密度为。
13、答案:(1)烧杯、漏斗、玻璃棒
(2)油浴
(3)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杂质(答案合理即可)
(4)①将温度计液泡放在克氏蒸馏头支管口处;②减小压强,降低物质的沸点
(5)①当滴入最后一滴(半滴)标准盐酸时,溶液恰好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②86.24
解析:(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漏
斗、玻璃棒。
(2)98℃接近水的沸点,水易损耗且难补充,所以选择油浴加热。
(3)活性炭比表面积大,能与杂质充分接触,容易吸附杂质,从而进行除杂。
(4)②该装置接真空系统,可以抽离装置中的气体,使装置中的压强降低,从而降低物质的沸点,降低能耗。
(5)①向反应后含有NaOH的溶液中滴入2滴甲基橙,溶液最初为黄色,随着盐酸的滴入,碱性不断减弱,滴定终点的现象为当滴人最后一滴(半滴)标准盐酸时,溶液恰好由黄色变为橙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②第一步:列出关系式
根据各物质间的反应系数可得关系式。
第二步:计算D-葡糖醛酸内酯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
由题意可知加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实验中第2组数据误差较大,舍去,所以由第1、3、4组数据求出消耗标准盐酸的平均体积为25.50mL,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为,所以D-葡糖醛酸内酯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第三步:计算D-葡糖醛酸内酯的物质的量
根据D-葡糖醛酸内酯与NaOH按物质的量之比1:1进行反应可得D-葡糖醛酸内酯的物质的量=。
第四步:计算D-葡糖醛酸内酯的质量分数
D-葡糖醛酸内酯的质量分数=。
14、答案:(1);羟基、酯基
(2)
(3)
(4)加成反应
(5)4
(6)
解析:(1)根据H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D为,根据G的基、酯基。
(3)F为,根据G的结构简式以及反应⑤的反应条件可知该反应为羟基的消去反应。
(3)根据题给流程可知,G中双键断开与D发生加成反应。
(5)第一步:确定官能团类型
F的结构简式为,化合物F的同分异构体满足以下条件: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但不能和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苯环,但不含酚羟基;②1ml该有机物能与2mlNaOH恰好完全反应,且分子中只有两个氧原子,说明分子中含有酯基且水解生成羧酸与酚羟基。
第二步:确定基本结构
③图谱表明分子中共有4种氢原子,说明分子中
存在对称结构。
第三步:写出满足条件的结构简式
满足条件的F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共4种。
(6)先与乙醛反应生成,再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然后与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最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据此可写出合成路线。
15、答案:(1)-746.5
(2)①;②>;③80%
(3)①>;②3.4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由①×2-②得反应。
(2)①时,0.5min时的体积分数为0.3,设转化的CO的物质的量为,列三段式有:
则,解得,所以前0.5min内平均反应速率。②根据图中曲线,先拐先平温度数值大,则,即b点温度低于d点,降温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则。③b点时,的体积分数为0.8,设转化的CO的物质的量为,列三段式有:
则,解得,所以CO的转化率为。
(3)①投料比越大,的转化率越小,则曲线Ⅱ表示在时的转化率与投料比的变化曲线,曲线I表示在投料比时的转化率与的变化曲线。由于,则越大,的转化率越大,故。②由曲线I可知,投料比,温度为时,的转化率为65%,利用“三段式”法计算可知平衡时,,,,。
16、答案:(1)有白色沉淀产生;
(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3)乙小组;甲小组在实验中没有验证是否含有氯化钠
解析:(2)乙小组同学认为“硝”中既含有硫酸钠,又含有氯化钠,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生成硫酸钡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如有氯化钠,则有白色沉淀AgCl产生。
17、答案:(1);单位质量时,LiOH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更多
(2)化学
(3)BD
(4)正;
(5)提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使其与溶液充分接触,提高反应速率
(6)44.8
(7)AD
解析:(1)氢氧化锂(LiOH)吸附生成碳酸锂,化学方程式为:。LiOH的摩尔质量小于NaOH,单位质量时,LiOH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更多。
(2)固态胺的吸附过程中破坏了化学键,是化学变化。
(3)A.由图可知,的最终产物为和,故A正确;
B.电解水装置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反应物的能量低于生成物的能量,故B错误;
C.由图可知,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4,故C正确;
D.由图可知,该反应的总方程式为:,O原子的利用率小于100%,故D错误;
故选BD。
(4)b极通入空气为正极,a极通入为负极,在负极失去电子生成,用来配平电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电极方程式为:。
(5)上述电极材料采用多孔碳载镍,“多孔”的优点是提高气体在电极表面的吸附量,使其与溶液充分接触,提高反应速率。
(6)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电极方程式为:,该装置若消耗2ml,转移4ml电子,则b极吸收2ml,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
(7)A.该系统中有太阳能电池、电解池、工作马达,存在着太阳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故A正确;
B.电解水装置中电解质溶液不能用溶液,会在阴极放电生成Cu,故B错误;
C.太阳能电池帆板的主要成分为Si,故C错误;
D.利用太阳能代替化石能源能减少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故D正确;
故选AD。
甲
乙
丙
丁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通入少量
有透明凝胶生成
非金属性:S>si
B
向两份的溶液中分别加入2滴的溶液和2滴溶液
前者产生气泡较快
催化能力:
C
向溶液中滴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与发生的是互相促进的水解反应
D
向5g甘蔗渣中滴加10mL75%的浓硫酸,加热,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固体NaOH,至pH=9,再加入2mL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有光亮的银镜产生
纤维素发生水解反应产生了还原性糖
组号
1
2
3
4
25.47
26.29
25.49
25.54
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2月第3周周练 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2月第3周周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1月第4周周练 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1月第4周周练 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1月第3周周练 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衡阳名校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11月第3周周练 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