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第1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人体细胞浸润在组织液中,可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下列有关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组织液大部分进入血浆,少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
B. 血浆中的蛋白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
C. 新型冠状病毒不能在组织液中增殖
D. 若饮水量增多,可能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组织液是存在于细胞之间的液体。组织液大量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可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是细胞进行代谢的必要条件。
【详解】A、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A正确;
B、血浆中部分小分子蛋白质可以透过毛细血管壁到达组织液中,并非都能渗出,B错误;
C、病毒为寄生生物,需要在宿主细胞中利用宿主细胞进行增殖,故新型冠状病毒不能在组织液中增殖,C正确;
D、饮水量增加,可能会使组织液浓度下降,引起组织液渗透压下降,D正确
故选B。
2. 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 下丘脑、下丘脑、下丘脑B. 下丘脑、下丘脑、大脑皮层
C. 下丘脑、大脑皮层、大脑皮层D.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下丘脑
【答案】B
【解析】
【详解】细胞外液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故选B。
3. 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四种不同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乙、丙、丁
B. 甲中可含有抗体、维生素和果糖
C. 甲与乙的最主要区别是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D. 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乙的渗透压增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人体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包括组织液、血浆及淋巴液,其中组织液和血浆是可以双向交换的,而组织液单向通过淋巴液回流至血浆。图中甲是血浆,乙是组织液,丙是淋巴液,丁是细胞内液。
【详解】A、淋巴液会随着淋巴循环进入到血管中,因此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甲和淋巴液丙,也可在组织液乙中出现,但细胞内液丁中不会存在淋巴细胞,A错误;
B、甲是血浆,血浆是细胞外液中最活跃的部分,其中含有抗体、维生素如维生素D等,果糖可以吸收进入血浆,B正确;
C、甲(血浆)与乙(组织液)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错误;
D、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不变,D错误。
故选B。
4. 下列有关性别比例和种群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特征
B. 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C. 捕食者能将被捕食者的种群密度制约在一定水平
D. 根据某时刻的种群密度就可以绘制出年龄金字塔
【答案】C
【解析】
【分析】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详解】A、性别比例是具有雌雄性别之分的生物具有的特征,雌雄同体的生物没有性别比例,A错误;
B、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错误;
C、捕食者往往捕食种群密度较高的被捕食者,能将被捕食者的种群密度制约在一定水平,C正确;
D、年龄金字塔是各年龄段生物个体数量所占的比例,根据某时刻的种群密度不能得出生物的不同年龄段的个体数,不能绘制出年龄金字塔,D错误。
故选C。
5.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
A. 激素是分泌细胞产生的有机小分子
B. 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C. 激素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
D.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人和动物体中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激素和淋巴因子等。植物体内的信息分子主要是植物激素。
2.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详解】A、激素的本质是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未必是小分子,A错误;
B、激素是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信息分子,B正确;
C、激素可以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之外的其他器官或者细胞,但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
D、由分析可知,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A。
6. 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根据其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大类
B. 有的轴突长达1米以上,外有髓鞘且肉眼清晰可见
C. 有的可直接接受来自(传入)神经元的刺激
D. 受到适宜刺激后可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组成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其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以分为轴突和树突。
【详解】A、根据其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即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即传出神经元三大类,A正确;
B、神经元突起中的较长的部分是轴突,较短的是树突,虽然有的轴突长达1米以上,外有髓鞘,但肉眼不可见,B错误;
C、有的运动神经元可直接接受来自传入神经元的刺激,如膝跳反射,C正确;
D、神经元受到适宜的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可以沿轴突传送到下一个神经元,D正确。
故选B。
7.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下丘脑可以调节人的体温平衡、水平衡等,此外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B. 脑干被称为“生命中枢”,它能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
C. 人处于兴奋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
D. 外周神经系统包含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主要负责躯体运动,还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脑干也是进行反射的低级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负责呼吸和心跳,大脑皮层是神经调节的高级中枢,低级中枢的调节受高级中枢的调控,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详解】A、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血糖调节中枢、水平衡等,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A正确;
B、脑干中有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中枢,如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被称为“生命中枢”,B正确;
C、当人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占优势,C错误;
D、外周神经系统包含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分别负责管理头面部和躯干、四肢,D正确。
故选C。
8. 下列关于无机盐和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些无机盐是组成ATP和RNA的必需成分
B. 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 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递兴奋无关
D. 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要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1、细胞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3、无机盐的功能有: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和正常形态。
【详解】A、N、P等无机盐是组成ATP和RNA的必需成分,A正确;
B、氨基酸形成多肽时,产物水由氨基中脱出-H和羧基中脱出-OH结合而成,故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B正确;
C、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也有关,如无机盐如Na+和K+,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C错误;
D、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要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如有氧呼吸既消耗水,又产生水,D正确。
故选C。
9.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手指不小心碰到针刺会不自主地收缩,而打针时却可以不收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是( )
A. 打针时手不收缩和大脑控制憋尿一样,反映了神经系统存在分级调节
B. 若支配手指的传出神经受损则针刺时没有感觉,没有反射
C. 手指碰到针刺时先感觉疼痛之后才完成收缩,下次看到针会躲避是条件反射的过程
D. 打针时不收缩就不属于反射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反射指的是生物体感受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的组成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
【详解】A、大脑皮层为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脊髓有控制作用,为分级调节,A正确;
B、若支配手指的传出神经受损则针刺时没有反应,但由于传入神经完整,故可将信号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但不是反射,B错误;
C、手指碰到针刺时先完成收缩(经过脊髓)后感觉疼痛(传至大脑皮层),下次看到针会躲避是条件反射的过程,C错误;
D、针刺产生痛觉只传至了大脑皮层感觉中枢,没有经过完整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A。
10.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机体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的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B.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
C. 血液中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只有体液调节的参与
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1、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2、一些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但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方式,它们相辅相成,各具优势。体液调节的特点:作用途径——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调节的特点:作用途径——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3、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例如,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它们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人在幼年时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表现为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总之,人和高等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配合,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得以维持,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详解】A、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2),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可见人体的体液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A正确;
B、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而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B正确;
C、CO2是调节呼吸运动重要体液因子。体液中CO2浓度变化会刺激相关感受器,从而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可见血液中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该过程有体液调节的参与,但也有神经调节的参与,C错误;
D、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可见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与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关,D正确。
故选C。
11. 免疫功能过强或者过弱都会引起机体功能紊乱,下列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由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
B. 过敏反应中发生的是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
C. 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D.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主要影响机体的体液免疫
【答案】A
【解析】
【分析】免疫系统的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发生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详解】A、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A正确;
B、过敏反应中有抗体产生,过敏反应中发生的是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B错误;
C、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C错误;
D、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患者,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主要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从而间接影响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正常人体血浆pH的维持与其含有的HCO3-、H2CO3等物质有关
B.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血浆蛋白、葡萄糖、O2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
C. 抗原与抗体反应、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和肝糖原水解均可发生于内环境中
D. 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生理过程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详解】A、HCO3-、H2CO3、HPO42-等物质可以和血浆中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反应,从而维持人体血浆pH的相对稳定,A正确;
B、激素﹑抗体、神经递质、血浆蛋白、葡萄糖、O2和尿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B正确;
C、丙酮酸转化成乳酸和肝糖原水解发生在肝细胞中,不能发生于内环境,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有关温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鲍森·詹森的实验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
B. 与拜尔的实验不同,温特的实验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
C. 设置空白对照组可以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 温特发现单侧光下胚芽鞘伸长区两侧吲哚乙酸分布不均匀
【答案】D
【解析】
【分析】把燕麦胚芽鞘尖端切下,放在琼脂薄片上,将琼脂小块放在去顶的胚芽鞘一侧,发现芽鞘逐渐向放置琼脂小块的对侧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顶端能产生影响生长的物质,该物质能自顶端向下运输,促进胚芽鞘生长。温特认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类似动物激素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详解】A、鲍森•詹森的实验结果说明,“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A正确;
B、胚芽鞘的尖端感光,温特实验用的是切去了尖端的胚芽鞘,故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B正确;
C、设置空白对照组是为了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C正确;
D、温特通过实验只是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在伸长区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并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未能提取、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D错误。
故选D。
14.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 )
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丁为年龄结构,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等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甲为出生率,乙为死亡率,丙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
【详解】A、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A错误;
B、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正确;
C、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
D、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和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等,D正确。
故选A。
15. 国际上,将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合称为植物生长物质。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激素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B. 植物激素控制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
C. 植物生长调节剂从效果上起到了植物内源激素的作用
D. 儿童食用含有乙烯的瓜果不会引起早熟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详解】A、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A正确;
B、植物所有的生命活动受到基因的控制,而激素是进行调节作用,B错误;
C、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作用的一类有机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入植物体内刺激或抑制植物内源激素转化的数量和速度,从空间和时间上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或改变某些局部组织的微观结构,从效果上起到了植物内源激素的作用,C正确;
D、人体不存在乙烯“受体”,因而,即使瓜果中存在乙烯,也不可能引起儿童早熟,D正确。
故选B。
16. 铁钉刺入某人的脚底,随即她产生了一系列的反应。此人脚底受伤后出现了红肿,医生担心她感染破伤风杆菌,立刻给她注射疫苗进行应急免疫治疗。下列分析有误的是( )
A. 此人还未感觉到刺痛之前就有了抬脚缩腿反应,抬脚缩腿反应属于非条件反射
B. 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C. 注射疫苗的目的是提高其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功能
D. 若破伤风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并大量繁殖,则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此时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分别是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答案】D
【解析】
【分析】感觉是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的,中枢在脊髓的反射为非条件反射,若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则为条件反射。 破伤风杆菌是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对其免疫主要为细胞免疫。若病原体在细胞外液,则对其免疫主要是体液免疫。
【详解】A、缩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而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所以缩腿反应之后才感觉到疼痛,该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正确;
C、注射疫苗使个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再次接触到相同抗原时,会发生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强烈,且产生的抗体多,C正确;
D、破伤风杆菌不是寄生在细胞内的细菌,对其免疫为体液免疫,D错误。
故选D。
17. 如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信息分子A~E中不属于激素的是A、E
B. 信息分子B、C、D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
C. 信息分子E由免疫系统产生,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D. 信息分子A是神经递质,其释放过程不靠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细胞)分泌的,对机体生命活动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详解】A、信息分子A是传入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不属于激素,B、C和D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T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E是细胞因子,不是激素,A正确;
B、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B、C和D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因此信息分子B、C、D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会失活,B正确;
C、信息分子E是由免疫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使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协调,C正确;
D、信息分子A是神经细胞通过胞吐释放的神经递质,胞吐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D。
18. 树突状细胞(DC细胞)是具有强大专职呈递抗原能力的细胞,能摄取、处理及呈递抗原,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下图为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DC细胞能利用溶酶体内的多种水解酶将摄入细胞内的抗原分解
B. 图示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没有体现监控和清除功能
C. T细胞受到DC细胞呈递的抗原的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
D. 将患者的DC细胞经体外增殖后回输入该患者体内会引起“排斥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可知,树突细胞的功能是摄取、处理病原体使之暴露出特有的抗原,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详解】A、树突细胞摄取病原体后形成内吞泡,内吞泡与溶酶体融合,在溶酶体酶的作用下使病原体分解,A正确;
B、图示过程显示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不能看出监控和清除功能,B正确;
C、树突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后,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
D、患者的DC细胞经体外增殖过程属于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与亲代细胞相同,回输入该患者体内不会引起“排斥反应”,D错误。
故选D。
19. 如图1表示甲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2表示乙种群的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是当年种群数量与前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中t1~t2与图2中c-d时期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 图2中d-e时期不变,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C. 在t1时刻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
D. 图1和图2可分别表示种群的“S”形和“J”形增长过程
【答案】A
【解析】
【分析】1.S形曲线表示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不同,随着时间的增加,种群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S型曲线实现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有限,存在天敌,种群数量增长受种群密度制约。
2、J形曲线表示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J型曲线需要的条件是:环境条件是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
【详解】A、图1中t1~t2时期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图2中a~b时期λ﹥1,种群数量增加,年龄结构为为增长型,A正确;
B、图2中d-e时期λ=2,种群数量持续增加,出生率﹥死亡率,B错误;
C、在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进行捕捞,不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C错误;
D、图1中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种群呈“S”形增长,图2中a~c时期λ<1,种群数量下降,c~e时期λ>1,种群数量增加,故图2不可表示种群的“J”形增长过程,D错误。
故选A。
20. 下图为人在情绪压力(如疼痛、恐惧等)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的反应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激素a是肾上腺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
B. 激素b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提高机体的耐受力
C. 激素a、b在升血糖方面与胰高血糖素表现为协同作用
D.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配合,大大提高机体反应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情绪压力可以刺激下丘脑,在神经调节方面,下丘脑通过可以控制肾上腺髓质分泌激素a,即肾上腺素,引起压力的短期效应;在体液调节方面,下丘脑会分泌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产生糖皮质激素,引起压力的长期效应。
【详解】A、激素a是肾上腺素,属于氨基酸衍生物,A正确;
B、激素b是肾上腺皮质激素,按其生理作用特点可分为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前者主要调节机体水、盐代谢和维持电解质平衡;后者主要与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等有关,而肾上腺素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提高机体的耐受力,B错误;
C、激素a、b都能升高血糖,则在升血糖方面与胰高血糖素表现为协同作用,C正确;
D、机体受到恐惧及剧烈运动刺激时的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和物质代谢加快等应激反应过程受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控,同时该过程种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配合,大大提高了机体应激反应能力,D正确。
故选B。
第2卷:非选择题(60分)
21. 如下表是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如图是此人某组织的内环境示意图,A、B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A进B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做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医学上的“空腹”一般要求采血前12~14小时内禁食,其原因是___。
(2)上表化验单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了:①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②___。
(3)上图中,___(填序号)中存在缓冲物质,___(填序号)的氧气浓度最低。
(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上图中___(填序号)中液体增多,导致___。
(5)如果上图表示此人的肌肉组织,则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___。
【答案】(1)进食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无法判断是否正常
(2)血浆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3) ①. ④ ②. ②
(4) ①. ③ ②. 组织水肿
(5)氧气和营养物质等
【解析】
【分析】表格分析,肌酐含量高于正常值,肌酐是肌肉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通过肾脏排出,说明肾功能可能有障碍;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出现尿糖,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患糖尿病。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说明检测者表现为血脂高。图中①为淋巴液,②为组织细胞,其中为细胞内液,③为组织液,④为血浆,⑤为血细胞。
【小问1详解】
因进食可导致血液成分的含量不断变化,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无法判断是否正常,因此在血液生化检查前要处于“空腹”状态。
【小问2详解】
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了:①个体间存在一定的差异;②血浆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小问3详解】
图中①为淋巴,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它们三者共同构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④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图中的②为细胞内液,因组织细胞不断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②的氧气浓度最低。
【小问4详解】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上图中③组织液中液体增多,导致组织水肿。
【小问5详解】
如果图表示此人肌肉组织,则随血液从A处流向B处,氧气和营养物质等不断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进而被肌肉细胞吸收,因此B端比A端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和营养物质。
22. 下图是人体稳态调节机制的示意图,①~④表示相关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长跑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传出神经释放________,该物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_________,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2)该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____,激活位于__________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填①的名称),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调节。
(3)该同学因运动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皮肤血管和汗腺,增加散热;运动后,神经元B合成和分泌②减少,导致③、④合成和分泌__________,减少产热,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神经递质 ②. (特异性)受体 ③. 神经(或负反馈)
(2) ①. 升高 ②. 下丘脑 ③. 抗利尿激素 ④. 神经-体液(或负反馈)
(3) ①. 下降 ②.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③. 促进(腺)垂体合成与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解析】
【分析】1、调节血压的机理:当某种原因使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沿减压神经和主动脉神经向心血管中枢发放的冲动增多,缩血管中枢兴奋降低,使心率减慢,心率减小,血管紧张性降低,结果血压下降;血压降低时,感受器向中枢发放的冲动减小,使心抑制中枢兴奋降低,而心加速中枢兴奋增强,缩血管中枢兴奋亦增强,使心率变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阻力增大,结果血压上升。
2、渗透压调节的机理: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分泌的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增强水的重吸收,使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液的量减少;另一方面,渗透压感受器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3、体温调节的机理;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战栗))增加产热.同时通过激素调节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新陈代谢活动加强,从而产生更多的热量;在炎热环境汗腺分泌活动加强,反射弧为: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汗腺分泌活动加强,散热增多。
【小问1详解】
据题图所示可知,如果血压升高,压力感受器激活心血管中枢,作出综合分析,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递质作用于心脏及血管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使心率减慢,血管紧张度下降,从而降低血压,该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
【小问2详解】
如果大量出汗,水分失去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激活位于下丘脑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作用到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该调节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小问3详解】
如果体温升高,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下丘脑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导致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降低细胞代谢水平,引起细胞产热减少,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点睛】本题主要考人体血压、渗透压及体温调节过程。在冷热刺激条件下,机体均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23. 2022年10月26日,吸入式新冠疫苗在上海率先启动接种。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新冠病毒的核酸片段重组到经过了安全处理的腺病毒的基因组中制成的。吸入式新冠疫苗属于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能激发机体的黏膜、体液和细胞三大免疫过程而加强免疫,具有方便无痛、持久有效等特点。回答以下问题:
(1)注射式疫苗和吸入式疫苗均能激发机体的_________免疫。
(2)新冠病毒的棘突蛋白S的基因会在机体细胞中表达产生棘突蛋白S,棘突蛋白S作为__________能够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和_________细胞,该细胞再次接触到新冠病毒时,_________,然后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有效的疫苗被视为控制新冠疫情的长期解决方案,而新冠疫苗的研发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工程院陈薇团队在I期疫苗人体临床试验中以年龄范围为18~60岁的108位男女性为试验对象,并随机分为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经过28天的注射试验过程后,机体内中和抗体(指与病毒结合后能消除病毒感染能力的抗体)在第14天显著增加,并在接种后28天达到峰值,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在接种后14天达到峰值。
①有同学认为该试验结果说明了疫苗注射后在人体内已产生了免疫应答,该疫苗已可用于全面接种。但某些同学不赞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
②受试者在接种疫苗后需定期血液采集检测________分泌情况,以进一步判断疫苗的免疫效果。
【答案】(1)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
(2) ①. 抗原 ②. 记忆B ③. 能够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
(3) ①. 该试验缺乏对照、该试验时间比较短、该试验受试者规模较小 ②. 抗体
【解析】
【分析】注射疫苗的目的是接种病原菌的抗原,进而引发特异性免疫,使得机体产生针对该病原菌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小问1详解】
注射式疫苗和吸入式疫苗,均可提供病原菌的抗原,进而刺激机体产生一系列特异性免疫。
【小问2详解】
将新冠病毒的棘突蛋白S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表达,产生的棘突蛋白S作为抗原诱导机体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前者能合成并分泌抗体,后者在再次接触新冠病毒抗原时能进行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进而快速合成大量抗体。
【小问3详解】
①该试验缺乏对照、该试验时间比较短、该试验受试者规模较小,因而疫苗是否能全面接种需继续进行临床试验。
②接种疫苗后,体内会进行特异性免疫,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故可通过检测血液中抗体的含量,进一步判断疫苗的免疫效果。
24. 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程度(a~g表示相应的生长素浓度,①②③代表芽,④⑤代表茎)。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曲线体现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 ___,三种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从高到低分别为____。
(2)乙图g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②处生长素浓度,此时②处的生长状况与①处不同的原因是____。如果去掉①,____(填“②”或“③”)会优先发育。
(3)将甲图中植物③⑤侧向下水平放置较长时间后,若d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g点可表示⑤侧生长素浓度。此时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是由____导致的。
(4)若想以发芽的玉米粒为材料证明植物根向地性的感受部位在根冠,应对实验组的发芽玉米粒进行____处理,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培养发芽玉米粒的温度和光照环境最好是____。
(5)为探究生长素对根的生理作用特点,实验室提供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单位:ml/L):10-10、10-8、10-6、10-4、10-2,其他材料用具齐全,则最好选用哪三种浓度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 根>芽>茎
(2) ①. ①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处(侧芽),抑制②生长 ②. ②
(3)重力 (4) ①. 去除根冠 ②. 适宜的温度和黑暗的环境
(5)最好选用10-10ml/L、10-8ml/L、10-6ml/L的生长素溶液
【解析】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根的向地生长和顶端优势是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重要体现;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向光侧分布少,长得慢。
【小问1详解】
乙图中每一条曲线均说明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三种器官中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低顺序是根>芽>茎。
【小问2详解】
乙图g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②处生长素浓度,则对甲图②处侧芽起到抑制作用,而侧芽①处的生长状况不同,即①处受促进,②处受抑制,其不同的原因是①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处(侧芽),抑制②生长,解除抑制的方法是去除顶芽,即去掉①,②离顶芽距离比③近,会优先发育。
【小问3详解】
将甲图植物③⑤侧向下水平放置较长时间后,若d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g点可表示⑤侧生长素浓度,靠近地面的生长素浓度更高。此时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是由于重力导致的。
【小问4详解】
若想以发芽的玉米粒为材料证明植物根向地性的感受部位在根冠,应对实验组的发芽玉米粒进行切除根冠处理,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培养发芽玉米粒的温度和光照环境最好是适宜的温度和黑暗环境。
【小问5详解】
如果要探究生长素对根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故应选择的浓度既有促进作用的,又有抑制作用的,由图可知,生长素浓度大于10-8ml/L才具有抑制作用,故最好选用10-10ml/L、10-8ml/L、10-6ml/L三种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
【点睛】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能够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能够运用植物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特点和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对生物现象进行相关解答。
25. 长跑过程中,运动员会出现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运动结束后,血压能快速恢复正常,其中减压反射是调节血压相对稳定的重要神经调节方式。为验证减压反射弧的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
材料与用具:成年实验兔、血压测定仪、生理盐水、刺激电极、麻醉剂等。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对实验兔的手术过程不作具体要求)
① 完善实验思路:
(1)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___________湿润神经。
(2)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 测定血压, 血压下降。再用_______________,测定血压,血压下降。
(3)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所示,一次只对一条神经进行操作)。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测定血压,并记录。
①对迷走神经进行重复Ⅲ的操作。
② 预测实验结果:请设计用于记录Ⅲ、Ⅳ实验结果的表格,并将预测的血压变化填入表中________。
③ 分析与讨论: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减压反射有什么生理意义?________。
【答案】(1)生理盐水
(2)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神经
(3) ①. 减压神经的中枢端和外周端 ②.
③. 使血压保持相对稳定,避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因血压升高无法快速恢复而导致机体稳态被破坏。
【解析】
【分析】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小问1详解】
麻醉和固定实验兔,分离其颈部一侧的颈总动脉、减压神经和迷走神经。颈总动脉经动脉插管与血压测定仪连接,测定血压,血压正常。在实验过程中,随时用生理盐水湿润神经,以保证其活性。
【小问2详解】
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再用适宜强度电刺激迷走神经,测定血压,血压下降。
【小问3详解】
对减压神经进行双结扎固定,并从结扎中间剪断神经(如图乙所示)。分别用适宜强度电刺激减压神经的中枢段和外周端,分别测定血压,并记录。
预测实验结果:若传入神经是减压神经,兴奋从右往左传递,刺激减压神经的外周端,神经冲动无法传入神经中枢,反射无法完成,血压不变,刺激减压神经的中枢端,神经冲动可以传入神经中枢,血液下降;若传出神经是迷走神经,兴奋从左往右传递;刺激迷走神经的中枢端,神经冲动无法传出,血压不变,刺激外周端,神经冲动可以传出,血压下降。表格可设计如下:
XX医院化验单
姓名:XXX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
17
IU/L
0~45
肌酐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BUN
14.6
mg/dL
6.0~23.0
血清葡萄糖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酯TG
217
mg/dL
50~200
总胆固醇TCH
179
mg/dL
150~220
组别
Ⅲ
Ⅳ
刺激部位
中枢端
外周端
中枢端
外周端
血压值
血压变化
下降
不下降
不下降
下降
组别
Ⅲ
Ⅳ
刺激部位
中枢端
外周端
中枢端
外周端
血压值
血压变化
下降
不下降
不下降
下降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有关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一组是, 正常人血浆pH为7,35~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