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第1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反射B. 神经纤维C. 反射弧D. 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体和②突起两部分。
【详解】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结缔组织膜,构成神经,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
B. 溶解在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氧气的浓度是相同的
C. 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可以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D. 内环境的稳态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A正确;
B、由于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导致溶解在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低于血浆,B错误;
C、组织液中的代谢废物可以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B
【点睛】
3. 下列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 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
C. 从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后的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液
D. 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详解】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不能接触皮肤和眼睛,否则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A正确;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其他实验材料,否则不同实验材料混合会影响实验结果,B正确;
C、与自来水相比,生物材料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后,pH的变化情况与缓冲液的情况很接近,因此,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液,C正确;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绘制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量为横轴,以pH为纵轴,D错误。
故选D。
4. 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学习、记忆、情绪等
B. 学习和记忆与语言等高级功能一样,是由单一脑区控制的
C. 某成年人若大脑皮层H区病变,他可能说话非常困难
D. 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短时记忆是指第一阶段
【答案】A
【解析】
【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
【详解】A、人脑的高级功能有语言、思维、学习、记忆、情绪,A正确;
B、学习和记忆与语言等高级功能一样,不是由一单脑区控制的,而是由多个脑区和神经通路参与,B错误;
C、H区是听话中枢,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某成年人若大脑皮层H区病变,他可能患听觉性失语症,C错误;
D、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记忆,前两个阶段相当于短时记忆,D错误。
故选A。
5. 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关于神经系统和神经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
B. 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
C. 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的髓鞘合称为神经纤维
D. 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绝大多数神经细胞由一个细胞体、一个轴突和若干个树突构成,轴突末端经多次分支,膨大部分形成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是细胞体共同构成突触结构。
【详解】A、大多数神经细胞都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但有些神经细胞只有胞体和轴突,甚至只有胞体,例如神经胶质细胞,它也有突起,但不属于轴突和树突,A错误;
B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其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与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裹的髓鞘合称为神经纤维,BC正确;
D、脑神经和脊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D正确。
故选A。
6. 天气渐冷,但运动场上打球的同学挥汗如雨,此过程中打球同学的身体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 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大量分泌汗液
C. 骨骼肌产热大幅度增加
D.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运动时机体需要大量能量,新陈代谢水平提高,机体产热增多,机体为了维持体温平衡散热也会增加,导致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最后达到产热和散热平衡。
【详解】A、运动过程中,机体代谢增强,产热增加,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A正确;
B、运动过程中,打球同学产热增加,需要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故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B错误;
C、骨骼肌大量分解葡萄糖,一部分形成ATP满足运动需要,另一部分形成热能,骨骼肌产热大幅度增加,C正确;
D、运动中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D正确。
故选B。
7.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可促进垂体分泌相关激素
B. 外界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可以为靶细胞直接供能
C.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个体,其机体耗氧量会降低
D. 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是全身细胞,故其含量较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详解】A、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A错误;
B、人体受到寒冷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加速细胞代谢,甲状腺激素作为信号分子,不能为靶细胞供能,B错误;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加速细胞代谢,细胞有氧呼吸速度加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个体,细胞有氧呼吸速度减弱,其机体耗氧量会降低,C正确;
D、激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很低,具有高效、微量的特点,D错误。
故选C。
8. 有关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
B. 下丘脑有冷觉和热觉的最高级中枢
C. 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内分泌调节的主要中枢
D. 下丘脑分泌促激素,影响内分泌腺功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下丘脑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储存在垂体,由垂体释放。
【详解】A、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见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必须通过效应器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才能间接起作用,A正确;
B、冷觉和热觉形成在大脑皮层,其中枢在大脑皮层,B错误;
C、躯体感觉中枢在下丘脑,内分泌调节中枢是下丘脑,C错误;
D、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影响内分泌腺功能,D错误。
故选A。
9. 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A. 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
B. 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人
C. 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D. 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
【答案】B
【解析】
【详解】AD、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则不能形成T细胞,B细胞结构功能正常,A、D错误。
BC、没有T细胞,机体丧失全部细胞免疫功能,且体液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结果这个人只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小部分体液免疫功能,不能抵抗各种传染病菌的侵入, B正确,C错误。
故选B。
10. 奥密克戎是新冠病毒变异株,它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传播速度快。我国启动了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来加强疫情防控,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 奥密克戎在门把手、冷冻食品外包装上均能增殖
B. 与DNA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的变异频率较低
C. 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病毒RNA刺激人体产生记忆细胞
D. 病毒在侵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可能存在类似膜融合和胞吞现象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中。病毒的核酸只有一种,含DNA或RNA,RNA呈单链,稳定性差,故RNA病毒极容易发生变异,这也是目前制备新冠病毒疫苗遇到的主要难题。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当人体再次受到相应病原体侵染的时候,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由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及时清除抗原,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详解】A、由题干可知,奥密克戎是新冠病毒,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增殖,因此奥密克戎在门把手、冷冻食品外包装上不能增殖,A错误;
B、由题干可知,奥密克戎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相对于双链DNA病毒,单链RNA病毒更容易变异,因此变异频率较高,B错误;
C、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刺激人体产生记忆细胞,C错误;
D、新冠病毒在侵染宿主细胞过程中,其侵染机制可能存在类似于膜融合或胞吞现象,其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将病毒核酸注入宿主细胞中,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株生长、开花接受光的调控,都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B. 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外光
C. 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
D. 光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机制是感受信号→传导信号→发生反应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
②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
③光敏色素引起的生理变化为:光信号→细胞感受光信号→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转导→细胞核接受信号→调控特定基因表达→产生特定物质→产生生物学效应。
【详解】A、在自然界中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衰老等等,都会受到光的调控,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A正确;
B、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B错误;
C、光敏色素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C正确;
D、光敏色素引起的生理变化为:光信号→细胞感受光信号→光敏色素被激活,结构发生变化→信号转导→细胞核接受信号→调控特定基因表达→产生特定物质→产生生物学效应,D正确。
故选B。
12.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中与“方向性”有关的描述,合理的是( )
A.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单向的
B. 受到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C. 生物进化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不定向的
D. 胰岛素基因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双向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时,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是:DNA→mRNA→蛋白质。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双向的,但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单向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指的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详解】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单向的,指的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A正确;
B、受到刺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错误;
C、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C错误;
D、胰岛素基因表达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是单向的,即DNA→mRNA→蛋白质,D错误。
故选A。
13. 某种病毒侵入机体的部分图示如图,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b能将a上的抗原分子降解成肽段
B. ④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感染的宿主细胞
C. ⑥表示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发生凋亡
D. 此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形可知,图中a是病毒、b是吞噬细胞、c是T细胞、d是效应T细胞、g是靶细胞,h是宿主细胞;①是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②是吞噬细胞呈递抗原、③是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④是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⑥是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溶解死亡。
【详解】A、b吞噬细胞能将a病毒上的抗原分子降解成肽段,A正确;
B、④可表示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被感染的宿主细胞,B正确;
C、⑥表示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发生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C正确;
D、该过程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三道防线,D错误。
故选D。
14. 下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从曲线所示的小麦籽粒形成过程看,各时期均有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B. 小麦籽粒质量增加的趋势与IAA最相似,所以IAA比另外两种激素更重要
C. 6月29日玉米素(属于细胞分裂素)相对值最高,这与该时期小麦籽粒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相关
D. GA3(属于赤霉素)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较高,说明GA3可以在未成熟种子中合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分析曲线可以看出,玉米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GA3是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IAA在7月13号呈逐渐增加,在7月27号时又逐渐降低;小麦籽粒的质量是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详解】A、从图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可以看出,小麦籽粒形成的各时期均有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A正确;
B、小麦籽粒质量增加的趋势与IAA最相似,但不能说明IAA比另外两种激素更重要,B错误;
C、玉米素属于细胞分裂素,其功能是促进细胞有丝分裂,6月29日玉米素相对值最高,与该时期小麦籽粒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相关,C正确;
D、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GA3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较高,说明GA3可以在未成熟种子中合成,D正确。
故选B。
15. 下图为神经元某位点动作电位产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可以表示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B. 适当提高膜外钠离子浓度,C点上升
C. AC段细胞外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
D. CD段为复极化过程,主要变化为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内流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B段表示静息电位,由K+外流所致,此时膜外Na+高于膜内,膜外K+低于膜内,所以K+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外流的;BC段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因为Na+以协助扩散内流所致;CD段下降是因为K+外流所致;DE段Na+离子被排出,K+被吸收,此时是主动运输,不但需要钠钾泵这种载体蛋白,还要消耗能量。
【详解】A、该图不能表示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A错误;
B、BC段表示产生动作电位,因为Na+以协助扩散内流所致,若适当提高膜外钠离子浓度,使膜内外钠离子浓度差更大,那么C点上升,B正确;
C、AC段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低于细胞内,C错误;
D、CD段为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主要变化为钾离子外流,D错误。
故选B。
16. 近年来发现,植物体内的水杨酸(SA)和脱落酸(ABA)在植物抗冷胁迫的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者以番茄为材料研究了SA和ABA在采后果实抗冷害过程中的作用。将番茄随机分组,采用不同溶液浸泡后晾干,置于-80℃贮藏一段时间,统计冷害发生率,部分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SA和ABA是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B. 对照组中可能由于内源ABA的作用导致冷害发生率略低于钨酸钠组
C. SA和ABA均能提高番茄果实的抗冷性,且ABA的作用依赖于SA
D. SA和ABA均能降低冷害发生率,且随时间延长效果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与对照组相比,SA和ABA处理组冷害发生率降低,说明SA和ABA均能降低冷害发生率。对照组和钨酸钠组相比,冷害发生率比钨酸钠组低,说明果实内的ABA起到了降低冷害发生率的作用。对照SA组(含内源ABA)和SA+钨酸钠组(不含ABA),SA组的冷害发生率比SA+钨酸钠组低,可以看出SA的作用依赖于ABA。
【详解】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的特定部位产生,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A正确;
B、对照组和钨酸钠组相比,冷害发生率比钨酸钠组低,说明果实内的ABA起到了降低冷害发生率的作用,B正确;
C、SA和ABA组单独和对照组相比,冷害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再对照SA组(含内源ABA)和SA+钨酸钠组(不含ABA),SA组的冷害发生率比SA+钨酸钠组低,可以看出SA的作用依赖于ABA,C错误;
D、对比SA和ABA两组与对照组从12天和24天番茄果实冷害发生率的变化,可以看出SA和ABA均能降低冷害发生率,且随时间延长效果增强,D正确。
故选C。
17. 下图表示寒冷时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结构及关系(“+”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细胞为下丘脑神经细胞,①处效应为抑制作用
B. 缺碘时,激素A和激素B的分泌量会增加
C. 严寒环境下,激素C分泌量增加,酶的活性上升以增加产热
D. 激素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图中a细胞为下丘脑细胞,①为抑制作用,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
【详解】AD、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由题图可知,a细胞是下丘脑神经细胞,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C为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高时,会对下丘脑进行负反馈调节,因此①处效应为抑制作用,AD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当机体缺碘时,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从而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B正确;
C、由题图可知,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严寒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以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恒定,但体内酶的活性并没有上升,C错误。
故选C。
18. 荔枝的冬梢是影响翌年开花结果的因素之一。“出冬梢、春无花,夏无果”,幼龄树早花或花量大是造成花而不实的弊病根源。研究表明,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合理施用对荔枝具有一定的控梢促果的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烯利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
B. 若遇到连续阴雨影响向日葵受粉,可通过喷施生长素类调节剂防止减产
C. 实验浓度范围内,乙烯利能抑制花穗伸长且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D. 荔枝经处理后,雌花比率随抽穗率的提高而提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其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详解】A、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由植物自身产生的,而是人工合成的,A错误;
B、若遇到连续阴雨影响向日葵受粉,但向日葵的产量构成是种子,即只有授粉完成才能有种子产生,而喷施生长素类调节剂只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但依然无法促进种子的产生,因而不能起到防止减产的作用,B错误;
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相比,实验范围内,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后花穗长度均有所降低,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C正确;
D、荔枝经处理后,实验浓度内,雌花比率随乙烯利浓度升高而升高,而抽穗率随乙烯利浓度升高而降低,D错误。
故选C。
19. 下图为小鼠感染腺病毒后身体不同部位的病毒载量变化及血清抗体变化情况。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小鼠体内只有部分细胞含有与病毒识别有关的基因
B. 在小鼠感染病毒的前3天,部分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调节
C. 由于抗体和腺病毒抗原特异性结合,所以第7天病毒载量下降
D. 感染7天后,图中小鼠各部位病毒载量均下降,没有传染其他小鼠的风险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在腺病毒感染早期,病毒载量逐渐升高,大多数部位在第7天达到顶峰,然后开始下降;腺病毒感染前10天,机体没有抗体产生,后来抗体逐渐增加,最后保持稳定。
【详解】A、不考虑变异情况下,小鼠体内所有细胞都含有与病毒识别有关的基因,A错误;
B、在小鼠感染病毒的前3天,病毒载量进一步上升,虽然没有抗体产生,但是免疫调节已经启动,有部分免疫细胞参与免疫调节,B正确;
C、大约7天时,各部位病毒载量开始下降,但是由第二图可知,7天时,机体没有产生抗体,因此在病毒载量下降的过程中,不一定存在抗体和腺病毒抗原的特异性结合,C错误;
D、感染3天后,肝细胞中病毒载量开始下降,其余部位病毒载量在第7天开始下降,在下降过程中仍然可以传染其他小鼠,D错误。
故选B。
20. 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箭头代表兴奋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A和D
B. 图中显示的神经元胞体有4个,共有4个完整突触
C. 如果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则图中ABCD处均能测到局部电流,且A首先测到
D. 图中的B在一定情况下可表示来自大脑等高级中枢的神经冲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反射弧结构中,①②③④分别是效应器、传出神经、传入神经和感受器。
【详解】A、图中箭头表示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C处,A错误;
B、若只考虑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突触,图中共5个突触,B错误;
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化学信号,存在时间上的延搁,速度较慢。如果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图中ABCD处首先测到局部电流的是B中间神经元,C错误;
D、低级神经中枢会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和控制,所以图中的B在一定情况下可表示来自大脑等高级中枢的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D。
第2卷:非选择题(60分)
21. 下图表示人体某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请据图回答:
(1)图中________(填字母)表示细胞内液,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d与b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a-d中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3)a-d中O2浓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填字母)。
(4)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__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________(填字母)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 ]________,将导致________。
【答案】(1) ①. a
②. 2/3 ③. 蛋白质 ④. 无机盐、蛋白质 (2)bcd
(3) ①. d ②. a ③. bc
(4) ①. 不会 ②. d ③. 缓冲
(5) ①. b ②. 组织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A、B、C分别是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组织细胞;a、b、c、d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液、血浆。
【小问1详解】
图中a表示细胞内液,占人体体液的2/3;d为血浆,b为组织液,d与b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小问2详解】
a、b、c、d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液、血浆,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组织液、淋巴液、血浆,即bcd。
【小问3详解】
组织细胞会消耗氧气,氧气从血浆中扩散到组织液,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获得氧气,a-d中O2浓度最高的是d血浆,最低的是a细胞内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液,即bc。
【小问4详解】
由于d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小问5详解】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的增加,引起组织液增多,故图中增多的液体是b组织液,将导致组织水肿。
22.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某人因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去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急性喉炎,需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钠期间及用药后1~2周内不能饮酒。请结合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_____和_____,两者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的含量不同。
(2)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_____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
(4)肝脏是酒精的主要代谢场所,酒精的代谢途径如图所示。头孢类分子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造成乙醛中毒,重者可致呼吸抑制、急性心衰等。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该过程中酒精至少穿过_____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
②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主要是因为酒精分别损害了中枢神经系统中的_____和_____。
【答案】(1) ①. 组织液 ②. 血浆 ③. 蛋白质
(2) ①. 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②.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3)蛋白质和无机盐 (4) ①. 4 ②. 组织液 ③. 大脑 ④. 小脑
【解析】
【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正常人体血浆近中性,血浆pH之所以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小问1详解】
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头孢呋辛钠治疗时,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组织液和血浆,两者之间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的含量不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小问2详解】
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小问3详解】
由分析知,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小问4详解】
①饮酒者血浆中的酒精少量随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至少要穿过毛血管壁(单层细胞)、肺泡壁(单层细胞)共4层生物膜,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②语言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控制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小脑是神经系统的运动调节中枢,主要作用是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肉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等。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作用,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的解题的关键。
23. 下图是下丘脑参与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模式图,其中①②③④⑤⑥⑦表示相关的激素,A、B、C表示相关结构,请据图回答:
(1)当人体饮水过少或食物过咸时,会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此时④释放量增多,这种激素是______,其作用是促进______。在这一神经调节过程中,感受器是______,效应器是______。
(2)研究发现,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暖的室内更加兴奋,因为寒冷条件下,位于皮肤中的______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最终使图中______(填数字标号)分泌增多,机体代谢活动增强,同时提高了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3)若某同学未吃早饭,上午第四节课感到头晕,此时______细胞感受到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泌______激素。
【答案】(1) ①. 抗利尿激素 ②.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③.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④. 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2) ①. 冷觉感受器 ②. ②
(3) ①. 胰岛A ②. 胰高血糖素
【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图中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甲状腺激素,③是促甲状腺激素,④是抗利尿激素,⑤是肾上腺素,⑦是胰高血糖素或胰岛素。
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为:下丘脑→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③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②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当人体饮水过少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和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在这一神经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效应器均位于下丘脑。
【小问2详解】
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暖的室内更加兴奋,是因为冷觉感受器收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图中②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小问3详解】
若某同学未吃早饭,上午第四节课感到头晕,此时胰岛A细胞感受血糖浓度的变化,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浓度升高。
【点睛】本题考查下丘脑参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过程,要求考生结合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4. 回答有关免疫的问题:
(1)图一数字①⑥表示过程,字母a~e表示细胞,该图免疫过程表示________免疫,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通过____________过程(填图中数字),机体产生更强免疫反应
(2)图二体现了人体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物质I和II都属于_________物质。
(3)图三表示免疫异常引起的某种疾病的发病机理,这是一种____________。 图中细胞甲分泌的抗体与甲状腺细胞上的激素丙——_______________激素受体结合,导致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激素乙分泌量________________。
(4)图一图二图三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体液 ②. ④⑤
(2) ①. 免疫防御 ②. 免疫活性
(3) ①. 自身免疫病 ②. 促甲状腺激素 ③. 减少
(4) ①. d ②. D ③. 甲
【解析】
【分析】分析图一可知,该图是淋巴细胞的起源及体液免疫过程,图中,a是T淋巴细胞,b是B淋巴细胞,c是记忆细胞,d是浆细胞,e是吞噬细胞,X是病原体,Y是抗体。
【小问1详解】
图一中X是病原体,Y是抗体,所以这是体液免疫的过程;当抗原X再次侵入人体时,会发生二次免疫的过程,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所以通过X(病原体)刺激c(记忆细胞)经过增殖分化(④)形成d(浆细胞)产生抗体Y。
【小问2详解】
图二中是免疫系统处理外来病菌的过程,体现了免疫防御的功能,物质I是细胞因子,II是抗体,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小问3详解】
图三中由于抗体攻击了自身的细胞,所以属于自身免疫病;激素丙是垂体分泌的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所以是促甲状腺激素;当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后,导致甲状腺细胞对激素丙的敏感度降低,从而使激素乙(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小问4详解】
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的细胞是浆细胞,所以在图一种是d、图二中是D、图三中是细胞甲。
25. 大豆根的弯曲生长与多种因素有关,某高中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图1和图2两组实验。图1实验中将大豆幼根分为A、B、C三组,其中A、C组根冠完整,B组切除一半根冠;C组将根一侧运输部分阻断,箭头所示为生长素(IAA)的运输方向。图2甲为一株水平放置的大豆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根和茎的生长情况,乙和丙为1~4处IAA相对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既不起促进作用也不起抑制作用时的IAA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实验中通过_____________(选填“A、B”、“A、C”或“B、C”)的对照说明根的弯曲生长与根冠是否完整有关,此实验必须在_____________(选填“单侧光照”或“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2)图2甲中水平放置的大豆幼苗根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图2乙中A1曲线对应图甲__________(选填1、2、3、4)处的IAA相对浓度。测量发现,乙中C对应的IAA浓度比丙中D对应的IAA浓度低,原因____________。
(4)科研人员推测不同浓度的IAA可能通过一种TMK 蛋白调控细胞生长(机理见图3)。当IAA浓度较高时,_____________被剪切,然后该物质进入细胞核,___________,导致细胞伸长生长被抑制。
(5)为了探究2,4-D促进夹竹桃生根的最适浓度,使用较高浓度溶液,处理时间较短的是_______法。在正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2,4-D是一种生长素类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____________等优点。
【答案】(1) ①. A、B ②. 黑暗
(2)重力作用使IAA在近地侧浓度较高,近地侧的生长受到抑制
(3) ①. 2 ②. 根比茎对生长素更加敏感
(4) ①. TMK蛋白C端 ②. 使蛋白X磷酸化,抑制生长基因的表达/抑制生长基因的转录
(5) ①. 沾蘸法 ②.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③. 原料广泛、容易合成、效果稳定
【解析】
【分析】1、图1中A组没有做任何处理为空白对照,B组的实验变量为有无根冠,C组的实验变量为根尖伸长区部位两侧生长素的含量,A组与B组的对照表明,根的弯曲生长与根冠有关;C组与A组进行对照分析,C组幼根一侧的生长素运输被阻断,导致根尖伸长区部位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由于根尖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左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右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因此向左侧弯曲。
2、图2中生长素的浓度2>1,4>3,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高于茎,故根的部位2生长素浓度高表现为促进作用弱,甚至抑制生长,对应A1,1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对应A2,茎的部位,生长素浓度4>3,促进作用4>3,表现为背地生长,故4对应B1,3对应B2。
小问1详解】
A组没有做任何处理为空白对照,B组的实验变量为有无根冠,A组与B组的对照表明,根的弯曲生长与根冠是否完整有关。由于光照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故此实验必须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小问2详解】
图2甲中水平放置的大豆幼苗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受到重力作用使IAA在近地侧浓度较高,近地侧的生长受到抑制。
【小问3详解】
图乙中A1曲线对应图甲2处的生长素相对浓度变化,即浓度升高,抑制根的生长。由于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图乙中C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低。
【小问4详解】
由图3可知,在IAA浓度较高时,TMK蛋白C端被剪切,进入细胞核,导致蛋白X发生磷酸化,抑制促生长基因的转录,最终使促生长因子不能合成,导致细胞伸长生长被抑制。
【小问5详解】浓度l(mgL1)
对照
500
1000
2000
3000
花穗长度/am
22.02
19.4
1659
15.85
15.78
每穗平均花量/朵
1238
1079
1023
630
317
雌花比率%
10.06
11.74
11.79
30.14
4642
抽穗率%
93.73
91.46
86.87
54.97
53.71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月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