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张宅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展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 语文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
一、积累 (27 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阔绰(chuò) 荣膺(yīng) 歇斯底里 断壁残桓
B. 逃窜(cuān) 号叫(há) 锱铢必较 取义成仁
C. 胆怯(qiè) 旌旗(jīng) 无精打采 不屑置辩
D. 坍塌(dān) 腌臜(ā) 李代桃疆 抽丝剥茧
2.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B. 《围城》的讽刺幽默,蕴含着钱钟书先生深厚的学识素养。对于古今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他总能够信手拈来,巧为己用。
C. 高医生经验丰富,只需一个星期的针灸,就治好了我爸多年的风湿病,真是妙手回春。
D.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3年了,感觉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无数震惊的、悲伤的、感动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下列短语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 分)
以 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相互融合,引领数字经济(A)价值空间迅速扩大(B)。作为新一代基础设施(C),5G 网络将于应用结合更紧密,助力产业转型(D)升级。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布衣”指麻布衣服,代指老百姓,在古文中黎首、黎民、庶民、孺人都有百姓的意思。
“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例如“始龀”指七八岁,“加冠”指二十岁,人们常说的“不惑之年”“花甲之年”,分别指四十岁、五十岁。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比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5.默写(8 分)
回首向来萧瑟处, , 。(苏轼《定风波》)
,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
,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
一抹晚烟荒戍垒, 。(纳兰性德《浣溪沙》)
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 , 。( 《《江城子·密州出猎》》)
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 , 。
(辛弃疾《 》)
6.名著阅读(7 分)
(一)“兄弟”是《水浒传》中最令人动情的两个字:
宋江向【甲】道:“哥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泥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供出你等七人。”
【乙】对四家邻舍道:“小人因与哥哥报仇雪恨,犯罪正当其理,虽死而不怨。却才甚是惊吓了高邻,……”
【丙】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 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
【丁】拿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 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
以上情节,【甲】是(),【乙】是(),【丙】是(),【丁】是()
(4 分)
A.武松B.李逵C.鲁智深D.晁盖
(二)根据阅读积累,补写以下读书笔记卡。(3 分)
既然诗人是寓居灞上,那么,将“寄卧郊扉久”中的“卧”改为“居”,是否更恰切?为什么?(4 分)
摘录:外祖母在家做饭,缝衣裳,在菜园和花园里刨刨地,她像一个大陀螺,被一条看不见的鞭子抽得整天乱转,她闻鼻烟,津津有味地打喷嚏,一面擦脸上的汗,一面说:“好人们,祝你们长命百岁!阿廖沙,我的心肝,你瞧,我们过的多么安静!多谢天上的圣母,一切都变得这么好!”
以上文段选自作品 ,作者高尔基,国家 。
在阿廖沙眼中,外祖母 。(性格特点)
(二)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二、阅读(5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23 题。
(一)灞上①秋居
马戴
论战》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 分)
(1)肉食者鄙.(2)弗敢加.也11.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2.你从所学课文中找一句和 “何以战”句式相同的句子。(2 分)
(三)
-----《曹刿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②此身。
注:①灞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作者早年屡试不第,进身无门,困居于此。②致: 达到,实现。
7.和此诗体裁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秋瑾《满江红》B.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C.文天祥《过零丁洋》D.纳兰性德《浣溪沙》8.诗歌颈联用语平易,但意境幽远。请任选角度加以赏析。(3 分)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门人弟子填其室 安陵君其许寡人 B. 足肤皲裂而不知 日出而林霏开
C. 久而乃和 乃重修岳阳楼 D.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所欲有甚于生者
14.选文中宋濂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3分)
(四)
魏王将起中天台,令曰:“敢谏者死!”许绾负蔂①操锸②入,曰:“闻大王将起中天台,臣愿加一力!”王曰:“子何力有加?”绾曰:“虽无力,能商台。”王曰: “若何?”曰:“臣闻天与地相去万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当起七千五百里之台。 高既如此,其趾③须方八千里,尽王之地,不足以为台趾。古者尧舜建诸侯,地.方. 五千里。王必起此台,先以兵伐诸侯,尽有其地,犹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为台趾。材木之积,人徒之众,仓廪之储,数以万亿度。八千里之外,当尽农亩之地,足以奉给王之台者,台具以备,乃可以作。”魏王默然无以应,乃罢起台。(节选自刘向《新序·刺奢第六》) 注:①蔂:古代盛土的器具 ②锸:锹,挖土的工具 ③趾:台基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 分)
(1)今王因而半.之(2)地.方.五千里
16.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
材木之积,人徒之众,仓廪之储,数以万亿度。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许绾用了什么方法说服魏王停建中天台?(4 分)
(五)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唐朝的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①《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②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反映出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的历史现状。
尽,
18.分析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4分)
19.魏晋南北时期,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许多士人袒胸露臂,披发跣足。宽衣博带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流行服饰。据此推测,这反映了当时人们崇尚 的审美主张。(2 分)
(六)走过村庄 胡启涌
①风把我与一地的落叶吹向村庄,步履窸窣,叶子窸窣。
②河流弯弯,紧贴着村庄,娴静的河水湛蓝如练。风拂过时,河中清波粼粼,两岸也随着波纹荡漾开去。几棵有些年数的柳树,痴守着河岸,风急柳乱,河风任意侍弄着柳树的长发,河面也变得影影绰绰起来。
③这个隐在山间的小村庄,现在只剩下一片宁静了,人们离开了这里,集体迁到了远处更为便利的小镇。我无数次走过这里,书写过这里的草木人间,我在这里能快速地找到内心的故乡。现在,河边没了挑水的人,没了洗衣的人,没了放牛的人。整条河流已交给了几只黑水雉,黑水雉是一种文静的水鸟,如一串草甸子浮在水面,时而将藏在翅膀下的头抬起,看一下四周后又把头埋下。它熟悉这条河流,只需要抬头一瞥,就会读懂河流的每一个细节。
④整个村庄都是青瓦木房,石墙护院,推开虚掩的木门,屋里的烟火已远去,抬手触摸旧物件,润润的凉凉的,就像受潮的记忆,时时处于破壳发芽的状态。只要随意一摸,手印就会真实地印上去,指纹与木纹清晰地重叠着,一个完整的村庄顿时在心中温暖起来。
⑤瓦房一间挨着一间,沉默得像一群闲坐院边的老人,坐姿各异,满是沧桑。房顶上,道道瓦沟和排排瓦垄上的湿湿印迹告诉我,一场小雨刚刚来过。排排青瓦,是村庄一架铺陈开去的大号钢琴,风吹过琴声响起,轻时如低诉,急时似号鸣。檐角上的一撮松土上,一根蒿草在风中时俯时仰,指挥着村庄的露天音乐盛会。
⑥瓦檐下的木房已无人居住,一码一码的柴火堆在房前房后。曾经奔忙在田土间的铁铧光亮不再,在岁月的销蚀中斑驳暗沉。挂在木梁上的一把锄头,紧紧贴着墙壁,与脱了齿的犁耙、断了柄的钉耙,在时光中保持着一致的静谧。一个完整的背篼搁在屋角,还配有一对精致的棕丝背带,里面装着一些包谷壳,算是对屋里残缺旧物的一个补充。门外一口石水缸,底部已陷在了泥土中,古意苍苍。在曾经的时光里,这座瓦房主人的每一餐饭,每一次浆洗,都从这口水缸开始演绎。还有随处可见的石猪槽,没入瓦砾中的石磨盘,干爽如昔的地窖……待到春天,草芽陆续冒出地面,几阵春雨后,疯长的绿意就会再次把它们覆盖,会将这些故园中的旧物件,精心做成一个又一个的绿色包裹,存放在村庄这里,耐心地等待取件人的到来。
⑦一堵半人高的老墙,像村庄的一道浓眉,由脸盆大小的砾石摆砌而成,大约是村民们从村外河里拾来,光滑的表面有水流的痕迹,也有村民的体温。石缝中生长着坠盆莲和金边吊兰,缀有水珠,透明喜人。满墙缠绕的枯瘦南瓜藤,恰似一幅章草书法作品中的几道焦墨,恣意地交织在墙上。几个南瓜无人摘回,如几滴硕大的墨点滴落在墙头。南瓜上有几个小洞,走近探看,里面的瓜子和瓜瓤早被松鼠和鸟儿啄去,只剩下一个个空壳,写意地悬挂在墙头。一群麻雀在墙头翻飞,蹦上跳下,叽喳不休。一只流浪猫突然出现,麻雀“噗”的一声飞向瓦房。瓦房是鸟儿最安全的家,麻雀总能在檐下的檁条间找到舒惬住处。它们与燕子为邻,同在屋檐下,燕子的旧日泥巢还空着,一个挨一个的“挂”在檐下。等到草绿花开的日子,燕子归来,它们就会同守屋檐下,共话花春雨。
⑧我披着轻寒,一个人走过村庄。这里的瓦房依山而建,一条青石满铺的路,顺
着山势随弯就弯地穿过村庄。其实村庄不大,就十几户人家,人们离开后也很少回来了,把带不走的瓦房和过去留在了这里,交给了四季的风雨管理。时间愈久这里就愈安静,适合一个人孤独地走过。
⑨还好,河流不会离开这里,始终以母性的温情拥抱着村庄。我与瓦房、石板,
还有那些静躺在光阴里的旧物件,一起依偎在河流的臂弯里,用最暖心的语言慰
藉彼此,想起沈从文那一句:我就这样一边看水一边想你。
20.请从③-⑦段中梳理作者“走过村庄”目睹的景物。(4分)
①___ ;老屋内凉润的旧物件;②___ ;③____; ④____ 。
21.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结合语境,赏析第⑨段中加点词语。(3分)
河流不会离开这里,始终以母性的温情拥抱着村庄。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3分)
现在,河边没了挑水的人,没了洗衣的人,没了放牛的人。
22.结合内容,谈谈你对第⑨段“我就这样一边看水一边想你”的理解。(3分)
23.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第⑥段的作用。(4分)
三、应用(10分)
2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贯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的时代脉络。博雅中学开辟学生菜园,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起完成。播种时,同学们见证了生命最初的形态,将欢喜和期待与种子一同种下。如今丰收在即,更要有仪式感。请你参加如下活动:
(1)【赋·名】同学们为小菜园起了几个名字,你最喜欢哪个并说明理由。(3分)
A.东篱栏 B.幽篁里 C.稼穑园
(2)【赋·语】“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同学们用收获的果实进行烹饪,举办宴会,请运用至少一种修辞为自己打造的菜品写推荐语。(3分)
(3)【赋·能】下面是博雅中学校长针对种菜的答记者问,请按要求做题。(4分)
记者:您好,校长,有人认为学生种菜是耽误时间,请问您怎样看?
博雅中学校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分节气,不辨菽麦”,①学生缺乏生活常识,动手能力不足这些现象,在学生群体中并不罕见。②劳动课程的改革,正是基于当下一部分青少年劳动技能 、劳动观念 提出的应对举措。舜既躬耕,禹亦稼穑,③尧更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作为治国之策,自己身体力行,以农为本。④劳动 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践,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基础性文化观念。种菜有助于孩子们感受劳动带来的获得感、价值感,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勤为本”的文化追求,而不是耽误时间。
①第①句表达啰嗦,请改正:
②请从“缺少”“缺失”“不足”“薄弱”四个词语中选取两个,依次填到第②句横线上。
③第③句有标点错误,请改正:
④请在第④句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四、作文(60分)
25. 我们总以为世界的温暖来自阳光,实际脚下的大地,也有着令人惊讶的热力。
我们常以为外来的帮助最重要,实际发自内心深处的力量,才是使我们熬过冰雪,获得重生的力量。
请以“力量”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学校等敏感信息。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宁津县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宁津县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宁津县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宁津县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1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宁津县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宁津县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