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40823/0-17039477322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40823/0-170394773228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140823/0-17039477323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前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K-39 Mn-55
一、选择题(本大题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融化 火药爆炸B. 木条燃烧 酒精挥发
C. 矿石粉碎 衣服晾干D. 葡萄酿酒 牛奶变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
B、木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C、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衣服晾干是水分蒸发过程,属于物理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牛奶变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 近年来,部分城市因空气污染而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下列做法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
A. 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B. 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
C.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D. 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减少CO2、CO、烟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从而减少空气污染,故A不符合题意;
B.提倡居民驾驶私家车出行,会加剧汽车尾气的排放,不利于减少空气污染,故B符合题意;
C.积极植树、造林、种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空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使用太阳能灯清洁能源,能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从而减少空气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更多课件 教案 视频 等优质滋源请 家 威杏 MXSJ663 故选B。
3.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炼钢B. 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
C. 铜用于制导线D. 镁用于制照明弹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B、氮气用作灯泡填充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不符合题意;
C、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铜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D、镁用于制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下列有关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 五个氢原子:H5B. 三个水分子:3H2O
C. 四个钙离子:2Ca+2D. 四个铵根离子:4NH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氢原子表示为:5H,故选项表示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三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故选项表示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四个钙离子可表示为:4Ca2+,故选项表示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四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故选项表示错误。
故选B
5. 下面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①③化学性质相似
B. ②为阴离子
C. 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D. ③为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①③是原子,而②④的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因此是离子。
【详解】A、元素的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①③均为原子,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也相似,故A选项正确;
B、②中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是10,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因此②是阳离子,而不是阴离子,故B选项错误;
C、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微粒是同一种元素,可以判断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故C选项正确;
D、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数等于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是原子,且有三个电子层,因此③处在第三周期,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6.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与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 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
C. 水中含有氧原子D. 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汞属于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水中含有氧元素,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7. 在进行实验时,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该选项做法错误。
B、读取液体体积,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持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该选项做法错误。
C、取用药品瓶塞要倒放,以免沾染杂质污染试剂,该选项做法错误。
D、使用灯帽盖灭酒精灯,该选项做法正确。
故选D。
8.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
B. 原子和分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则分子也不能再分
C.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同种元素可以组成纯净物,则不同种元素也可以组成纯净物,比如氧气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氧化碳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A正确;原子和分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故B错误;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故C错误;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也有负化合价,故D错误。
考点:化学概念的理解。
9.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甲图是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乙图摘自元素周期表部分信息略去。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硒原子质量为78.96gB. y=4
C. Se是非金属元素D. 硒与氧位于同一周期
【答案】C
【解析】
【详解】A、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带g,错误;
B、硒是34号元素,故x=34,故求得y=6,错误;
C、硒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正确;
D、硒在第四周期,而氧在第二周期,故错误。故选C。
10. 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民用飞机,飞机制造采用了耐高温新型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则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B. +2C. +3D. +4
【答案】D
【解析】
【详解】氮元素化合价为负三价,设硅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3x+(-3)×4=0,x=+4;
故选D。
11.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 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 酒精挥发﹣﹣酒精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变大了,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错误。
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B正确。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了汞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故C正确。
D、酒精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故D正确。故选A。
12. 氧气(O2)、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等都是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这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 氧分子B. 氧离子C. 氧元素D. 氧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故二氧化氯、过氧化氢中不含氧分子,不符合题意;
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氯由二氧化氯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均不含氧离子,不符合题意;
C、氧气由氧元素组成,二氧化氯由Cl、O两种元素组成,过氧化氢由H、O两种元素组成,故它们均含氧元素,符合题意;
D、二氧化氯和过氧化氢中不含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催化剂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B.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通常会发生改变
C. 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增加
D.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详解】A、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正确。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错误。
C、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错误。
D、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生成物的质量无影响,使用催化剂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错误。
故选:A。
14.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B. 分子、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
C. 原子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D. 原子得失电子后成为阴阳离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A错误。
B、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微粒,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最小微粒,分子、原子都能保持所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B正确。
C、原子可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C正确。
D、原子得失电子后带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为离子,带正电为阳离子,带负电为阴离子,原子得失电子后成为阴阳离子,D正确。
故选:A。
15. 氨催化氧化是制硝酸的主要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C. 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判断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 6H2O。
【详解】A、甲物质是NH3,其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A正确;
B、乙物质是O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B正确;
C、由图可知,两种生成物是NO和H2O,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故均为化合物,故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错误。
故选D。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它含有不同种分子
B. 2Fe3+与3N中的“3”都表示微粒的个数
C. 表示的微粒都带有电荷
D. Cu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种分子构成一种物质,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是因为它含有水和过氧化氢两种不同种分子,选项正确;
B、2Fe3+中的“3”表示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3N中的“3”表示3个氮原子,选项错误;
C、和表示的微粒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不带有电荷; 表示的微粒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带正电荷,选项错误;
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Cu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表示为: ,选项错误。
故选A。
17. 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水结成冰,质量不变
B. 煤燃烧后,灰烬质量比煤的质量小
C. 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大
D. 氯酸钾受热分解,剩余固体质量比原来氯酸钾的质量少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结成冰质量不变,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煤燃烧后变成煤灰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C、镁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故选A。
18. 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现象日趋突出,局部地区水体污染的现象也较为严重。下列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
①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予以排放 ⑤控制能产生酸雨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③④⑤D. 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减少环境污染为目的解答。
【详解】①控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这个是不可能做到的,方法错误;
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工业废水对环境有污染,可以处理后在排放,方法正确;
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这个方法是不可取的,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方法错误;
④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予以排放,这样可以减少污染,方法正确;
⑤控制能产生酸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这个也可以操作,对气体进行处理后再排放,方法正确。
A、通过上述分析,①方法不行,不符合题意;
B、通过上述分析,①③方法不行,不符合题意;
C、通过上述分析,③方法不行,不符合题意;
D、通过上述分析,②④⑤方法均可行,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题目中出现“禁止”字眼时要特别注意,判断是否可行。
19.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 丙一定属于化合物
C. 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甲的质量为22 g
D. 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111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乙的质量增加了15g-6g=9g,故乙是生成物,生成的乙的质量为9g;同理可以确定丁是生成物,生成的丁的质量为84g-4g=80g;丙质量减少,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为111g-0g=111g;由质量守恒定律,甲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甲的质量为111g-9g-80g=22g,故待测的数值为22g+4g=26g。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A错误;
B、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丙一定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
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甲的质量为26 g,故C错误;
D、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9g:111g=9∶111,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20. 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A不正确;
B、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结束后,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B不正确;
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选项C不正确;
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D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 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①5个硫酸根离子:_____;
②2H2:_____。
(2)用化学式填空:
①红磷燃烧的产物:_____;
②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
【答案】(1) ①. 5 ②. 2个氢气分子
(2) ①. P2O5 ②. H2O ③. Al2O3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硫酸根离子的符号为,则5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
②分子式前面加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则2H2表示2个氢分子;
【小问2详解】
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的分子式为P2O5;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水分子,化学式为H2O;
③地壳中含量前四为的元素(由高到低)为O、Si、Al、Fe,则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为Al、O,化合物中Al为+3价,O为-2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Al、O组成的化合物为Al2O3。
22. 下列物质:①空气②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剩余物③二氧化碳④浮着冰的水⑤食盐水⑥铁⑦四氧化三铁,属于单质的有_____,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_。(用序号填空)
【答案】 ①. ⑥ ②. ①②⑤ ③. ③④⑦
【解析】
【详解】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属于混合物;
②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则加热后的剩余物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③二氧化碳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和氧化物;
④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属于纯净物;且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和氧化物;
⑤食盐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⑥铁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铁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
⑦四氧化三铁中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且四氧化三铁中含有铁和氧两种元素,属于化合物和氧化物。
则属于单质的为⑥;属于混合物的为①②⑤;属于氧化物的为③④⑦。
23. 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_____(填序号)。
①KClO3 ②KCl ③KClO ④Cl2
(2)ClO2是饮用水的消毒剂,可以对自来水进行消毒。制取ClO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已知A的化学式为NaClO2,C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D物质的名称是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答案】(1)②④③①
(2) ①. -1 ②. 二氧化氯 ③. 2NaClO2+Cl2=2NaCl+2ClO2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KClO3中,K显+1价,O显-2价,设Cl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可得+1+x+(-2)×3 =0,x=+5;
②KCl中,K显+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Cl显-1价;
③KClO中,K显+1价,O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Cl显+1价;
④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所以Cl2中,Cl显0价。
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②④③①。
【小问2详解】
根据反应过程示意图看出,C物质为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Na显+1价,故Cl显-1价;D物质化学式为ClO2,名称为二氧化氯;该反应为亚氯酸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二氧化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ClO2+Cl2=2NaCl+2ClO2。
24. 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计算:
(1)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
(2)维生素C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写最简比)。
(3)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保留到0.1)。
【答案】(1)176 (2)9:1
(3)54.5%
【解析】
【小问1详解】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小问2详解】
维生素C中碳、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小问3详解】
维生素C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5.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吸附池内常用______吸附色素和异味。
(2)某同学取自来水于试管中,加入适量______ ,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
(3)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______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 水的蒸发
C 水的电解 D 水的净化
【答案】 ①. 活性炭 ②. 肥皂水 ③. 煮沸 ④. AC
【解析】
【详解】(1)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吸附池内常用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故填:活性炭
(2)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该自来水属于硬水;
故填:肥皂水
(3)在日常生活中,常采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硬水加热煮沸时钙镁离子会转化为沉淀,降低水的硬度;
故填:煮沸
(4)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B.水的蒸发,发生的是物理变化,不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电解水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
D.水的净化,是除去水中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填:AC
26. 将暗紫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另一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回答:
(1)写出物质名称A_____;C_____。
(2)加热紫黑色固体A时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写出硫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答案】(1) ①. 高锰酸钾 ②. 二氧化锰
(2)2KMnO4K2MnO4+MnO2+O2↑
(3)S+O2SO2
【解析】
【分析】根据“暗紫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可知A是高锰酸钾,B是氧气;D是锰酸钾;根据“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可知C是二氧化锰;D是锰酸钾;根据“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结合“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可知F是二氧化碳,E是碳;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A是高锰酸钾;C是二氧化锰。即A物质名称高锰酸钾;C物质名称二氧化锰。
【小问2详解】
A是高锰酸钾;加热紫黑色固体A时,即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
【小问3详解】
B是氧气,硫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即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一空1分,共19分)
27. 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事实和现象。
(1)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2)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答案】(1)分子间有间隙
(2)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
【小问2详解】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碘固体与碘蒸气都是由碘分子构成,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是由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28. 书写下列反应方程式。
(1)田径比赛时,发令枪产生的白烟_____。
(2)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
(3)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
【答案】(1)4P+5O22P2O5
(2)3Fe+2O2Fe3O4
(3)CH4+2O2CO2+2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发令枪中含有红磷,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红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9.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排列出了第一张的元素周期表。成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图1A是镓原子(镓:Ga)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镓元素广泛应用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中,它的化学性质与图2中_____(填序号)位置的元素相似。
(2)图1中B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标出该元素在图2中的位置_____(填序号)。
(3)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
(4)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填符号)。
A. 质子数不同B. 中子数不同C. 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 电子数不同
(5)元素周期表中有很多规律,仔细研究你会发现的规律有(写出一条):_____。
【答案】(1)① (2)②
(3) ①. 得到 ②. O2- (4)A
(5)如:同一横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同一横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相同;每一横行开头的元素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每一纵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He除外),化学性质相似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3,而图2中的①最外层电子数也是3,故镓元素的化学性质与①相似;
【小问2详解】
图1中B元素核内质子数为14,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所以B的原子序数为14,在图2中②的位置;
【小问3详解】
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氧离子,化学符号为O2-;
【小问4详解】
由元素周期表可知,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选A;
【小问5详解】
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如:同一横行,从左到右,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同一横行,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电子层数相同;每一横行开头的元素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每一纵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He除外),化学性质相似等。
30. 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微观变化示意图和水通电简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表示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
(3)图③中试管a接电源的_____极。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_____(填序号)。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⑤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
【答案】(1)2H2O2H2↑+O2↑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可分(合理即可)
(3)负 (4)②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②中,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小问2详解】
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可分;
【小问3详解】
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体积比约为2:1,图③中试管a中气体体积较大,接电源的负极;
【小问4详解】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说法正确;
②清澈、透明泉水中含有溶于水的物质,是混合物,说法错误;
③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说法正确;
④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不能使其软化,是因为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溶于水的钙、镁化合物,说法错误;
⑤洗菜、洗衣后的水用来浇花、冲洗厕所,可以节约用水,说法正确。
故填:②④。
四、综合运用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第(5)计算5分,共15分)
31.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常用仪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
(2)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可选择①②⑤⑥组装一套装置,用这套装置制取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除选择①②④⑥⑦外还需要_____(填仪器序号)。组装仪器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实验时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阻塞气流,需要在管口放_____。停止加热时,要_____(填“先”或“后”)熄灭酒精灯。
(4)装置⑧中装满水,若用装置⑧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处导管进入(填“a”或“b”)。
(5)加热15g氯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氧气,同时生成氯化钾。完全反应后,还剩10.2g固体物质。请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
【答案】(1)铁架台 (2) ①.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3) ①. 2KMnO4K2MnO4+MnO2+O2↑ ②. ③ ③. 棉花团 ④. 后
(4)b (5)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
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15g-10.2g=4.8g
设:氯酸钾的质量为。
=12.25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12.25g。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
【小问2详解】
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由于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所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小问3详解】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化学方程式,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条件是加热,所以除选择①②④⑥⑦外还需要酒精灯,即除选择①②④⑥⑦外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化学九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