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四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2月“提质减负”限时练习语文试卷
展开亲爱的同学们,在检测前请你在心中默念三遍--“我能行”。告诉你只要你自信沉着,认真思考,积极行动,你一定会成功。
第一部分 选择(15分)
一、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注音是错的,请你把它找出来。
1.A鹦鹉(yīn) B海滨(bīn) C板凳(dèng) D建设(shè) ( )
2.A整洁(zhĕng) B丰富(fōng) C合拢(lŏng) D 满载(zài) ( )
二、下面每道小题中,都有一项含有错别字,请你把它找出来。
3.A 海鸥 B 帐篷 C 钩鱼 D 吞咽 ( )
4.A 花辨 B 理睬 C 船舱 D 观查 ( )
三、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你把它找出来。
5.“张灯结彩”中“张”在字典中的解释是 ( )
A.量词 B.商店开业 C.陈设,铺排 D.看,望
6.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我猜“蜉蝣”最有可能是 ( )
A.一种植物 B.一种颜色 C.一种昆虫 D.一种鱼
7.下列诗题和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居秋暝》——王维 B.《春宫曲》——刘禹锡
C.《望天门山》——李白 D.《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阳光洒在湖面上,湖水银光闪闪,十分美丽
B.五星红旗升起来了,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十分鲜艳。
C.这面墙上的爬山虎长得密不透风。
D.秋天来临,大雁成群结队地向南方飞去。
9.下列诗句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昨夜风开露井桃,平阳歌舞新承宠。
D.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10.下列对“两岸青山相对出”中“出”字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船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动态美,而且富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
B.“出”字写出了诗人乘船顺流而下,两岸的青山便出现在他的眼前了。
C.“出”字在诗句中仅仅写出了诗人乘船过程中一种“快”的感觉。
D.“出”字告诉我们,诗人在两岸的青山之间出去了。
11.小华观察猫时写了观察日记,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动词最恰当的是 ( )
只见小黑猫 着头, 着圆圆的大眼睛,直勾勾地 着前方,像是随时准备 上去似的。
伸 睁 看 跳 B.仰 睁 盯 跳
C. 伸 瞪 盯 扑 D.伸 睁 看 跳
12.想象画面,下列能用“兴冲冲”来形容的一项是 ( )
A.爸爸背着生病的我往医院赶。
B.我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
C.妈妈发现我煮饭时忘记加水了。
D.就是多岁的志愿军爷爷走上讲台
1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A.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B.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C.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D.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14.下列对“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秋风”“落叶”表现了作者对秋天到来的悲叹之情。
B.“飞舞”和“飘落”都可以用来形容树叶落下的样子,因此,二者可以互换。
C.作者由树叶飘落联想到飞舞,既写出了树叶随风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一种快乐的心情。
D.这句话写出了一种静态的美。
15.子轩要写一篇《快乐的课件十分钟》的习作,下列他观察到的情景不适合作为素材的一项是 ( )
A.几个同学在玩“木头人”的游戏。
B.几个同学因为踩草坪正在被老师批评。
C.几个小伙伴在运动器材区玩。
D.走廊的书吧里有同学在看书。
看拼音写词语
四、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àn fā fēi wǔ cāng cuì róng má shì xiàn
wán shuǎ biàn dì shǒu zhǎng jiǎ zhuāng yà cái
第三部分 阅读与理解
五、阅读乐园。
短文(一)富饶的西沙群岛(节选)(17分)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 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 身上长满了刺 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岛。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在第1自然段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分)
2.选文中,“ ”一词表现了鱼的数量多,“ ”一词表现了鱼的种类多。(填四字词语)(4分)
3.第1段主要是从 和 这两方面来写鱼的,具体介绍了 种形态的鱼。(3分)
4.“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说明 。(3分)
5.选段中,画“ ”的句子主要写了西沙群岛上关于鸟有三多: 多,
多, 多。(3分)
短文(二)放飞蜻蜓(15分)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子(jié)孓(jué),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juē)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小伙伴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征 询:
异口同声:
蜻蜓的眼睛 (特点),可以 (作用);尾巴 ,可以 。(4分)
最初,陶行知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2
通过引导,陶行知最终是想让孩子们知道( )(2分)
蜻蜓想回家 B。蜻蜓吃什么 C.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你认为陶行知是个怎样的人?(2分)
蜻蜓是益虫吗?你还知道哪些益虫?我们该如何与这些人类的朋友相处?(3分)
(三) (13分)
①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②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③太阳爬上了树稍,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④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抱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⑤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寒风肆意的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更清。
⑥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本文的中心句是 。(2分)
3. 短文围绕"中心句"这一关键语句,按照 顺序分别写了小河在早晨、 、
和 的景色。(4分)
4.留心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短文中正是通过"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来衬托 。(2分)
5.作者笔下的小河是美丽的,请你写一写认为美丽的原因,不少于3点。(3分)
第四部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六、习作。
西湖、西沙群岛、小兴安岭课文中介绍的这些地方多么令人神往!请拿起笔,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可以介绍家乡的景色,也可以介绍家乡的特产,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150个字)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四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2月“提质减负”限时练习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四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12月“提质减负”限时练习语文试卷,共4页。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四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提质减负”限时练习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四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提质减负”限时练习语文试卷,共5页。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四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提质减负”限时练习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四校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提质减负”限时练习语文试卷,共5页。